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体育教学论文

篮球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制作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6-12-22 共9372字
  4 研究结果与讨论
  
  4.1 课件的设计与制作分析
  
  4.1.1 确定课件内容
  
  篮球运双球练习作为本课件的内容,也是本课件的亮点和主体,根据该方法练习的特殊性质,将其进行了分类以及动作方法和动作要点的概述,并对其优点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4.1.1.1 对运双球练习方法技术的概括和分类
  
  在篮球运动中,“运球”概念的定义是:持球队员在原地或行进中用单手连续按拍由地面反弹起来的球的一种动作方法。根据“运球”的概念,把关键词进行替换,“运双球”的概念定义为:持球人在原地或行进中双手各运一球连续按拍由地面反弹起来的球的一种动作方法。
  
  通过对“运双球”定义的分析以及对“运双球”方法的搜集、归纳和总结,本课件将练习内容分为两部分:基础部分和基本部分。基础部分为原地运双球练习的方法,包括:原地同节奏运双球练习、原地不同节奏运双球练习、原地高、低手运双球练习、原地双手左右拉球练习、原地双手前后拉球练习、原地双手体前交叉运双球练习、原地双手胯下运双球练习、原地双手传递球运双球练习;基本练习部分则是在行进间运双球的练习方法,包括:行进间同节奏运双球练习、行进间不同节奏运双球练习、行进间高低手运双球练习、行进间双手传递球运双球练习、行进间双球体前交叉运球练习、行进间运双球变向练习、行进间运双球转身练习、行进间运双球背后运球练习、行进间运双球胯下运球练习(由内侧至外侧胯下运双球练习、从后至前胯下运双球练习)。
  
  4.1.1.2 运双球练习方法的动作方法和动作要点
  
  1、原地双手同节奏高运球。动作方法:运球时两脚开立,两腿微屈,上体稍前倾,目平视,以肘关节为轴,前臂自然伸屈,用手腕、手指柔和而有力地按拍球的正上方。两球得落点控制在运球手臂的同侧脚的外侧前方,高度在腰胸之间。动作要点:手拍按球的部位正确,两手运球力度保持一致,保持同等高度和同一节奏。
  
  2、原地双手不同节奏高运球。动作方法:运球时两脚开立,两腿微屈,上体稍前倾,目平视,以肘关节为轴,前臂自然伸屈,用手腕、手指柔和而有力地按拍球的正上方。球得落点控制在运球手臂的同侧脚的外侧前方,高度在腰胸之间。动作要点:手拍按球的部位正确,两手交替用力,保持一定节奏。
  
  3、原地双手同节奏低运球。动作方法:两腿弯曲,重心下降,上体前倾,球的落点在身体两侧前方。同时,用手腕和手指短促的按拍球的正上方,使球控制在膝关节的高度。动作要点:重心降低,按拍球短促有力。两手控制在同一节奏和频率上。
  
  4、原地双手不同节奏低运球。动作方法:两腿弯曲,重心下降,上体前倾,球的落点在身体两侧前方。同时,用手腕和手指短促的按拍球的正上方,使球控制在膝关节的高度。动作要点:重心降低,按拍球短促有力。两手交替运球,协调用力。
  
  5、原地双手传递球运球练习。动作方法:运球时两脚开立,两腿微屈,上体稍前倾,左、右手各持一球,右手将球击地反弹传至左手,同时左手将球经胸前传至右手,持续练习,然后反方向练习。动作要点:传递球和运球的节奏要一致,注意两只手协调发力控制球的运行轨迹。
  
  6、原地双手体前交叉运球练习。动作方法:双腿左右开立,两腿弯曲,重心下降,双手各持一球,同时运球经体前击地,另一只手接球再运回,两球落点均在身体正前方一个靠近身体,一个稍远与身体。动作要点:控制球的落点和轨迹,节奏一致,避免两球发生碰撞。
  
  7、原地双手左右、前后拉球练习。动作方法:①双腿左右开立,两腿弯曲,重心下降,双手各持一球,两手向相同方向同时进行单手左右拉球练习,两球的落点在两脚尖正前方;②身体形态保持不变,两手向相对方向同时进行单手左右拉球练习,球的落点不变;③两手同时运球进行前后推放球和回拉球练习,球的落点在身体两侧同侧脚的侧前方。动作要点:两手用力均匀,节奏一致。
  
  8、原地双手胯下运球练习。动作方法:双腿左右开立,略大于肩,身体略向前倾,双手各持一球,依次由后至前经胯下运球。动作要点:控制运球节奏,避免两球发生碰撞。
  
  9、行进间同节奏运双球练习。动作方法:①行进间同节奏高手运双球:上体稍前倾,抬头看前方,以肘关节为轴,用手拍按球的后上方,把球的落点控制在身体侧前方。手脚协调配合,使两球在同节奏下向前运行;②行进间同节奏低手运双球:两腿弯曲,重心下降,上体前倾,球的落点在身体两侧前方。同时,用手腕和手指短促的按拍球的正上方,使球控制在膝关节的高度。手脚协调配合,使两球在同节奏下地向前运行。(如图 2)动作要点:手拍按球的部位正确,两手运球力度保持一致,保持同等高度和同一节奏,四肢协调配合。
  
  10、行进间不同节奏运双球练习。动作方法:①行进间不同节奏高运双球:在不同节奏下两手依次运球前进,其余要求与“行进间同节奏运高运双球”练习方法一致;②行进间不同节奏低运双球:在不同节奏下两手依次运球前进,其余要求与“行进间同节奏低运双球”练习方法一致。(如图 2)动作要点:手拍按球的部位正确,两手运球力度保持一致,保持同等高度和同一节奏,四肢协调配合。
  
  11、行进间高低手运双球练习。动作方法:在行进中进行一手高运球、另一只手低运球。(如图 2)动作要点:双手在不同节奏和频率下运球,控制手脚协调配合。
  
  12、行进间双手传递球运球练习。动作方法:把原地双手传递球运球练习升级为行进中的双手传递球运球练习。(如图 2)动作要点:传递球和运球的要控制在同一节奏上,手脚协调配合。
  
  13、行进间双球体前交叉运球练习。动作方法:在行进中进行双球体前交叉运球练习,重心压低,注意力放在两球的落点上。动作要点:控制两球落点与身体的位置关系,避免两球发生碰撞。(如图 2)14、行进间运双球变向练习。动作方法:向身体侧前方进行同节奏双手运球,急停,双手分别按压两球同方向侧上方,外侧腿膝盖内扣,脚内侧蹬地,内侧腿变向跨步,加速运球至另一方向,沿折线练习。(如图 1)动作要点:变向时,手按压球的位置要正确,注意手脚协调配合。
  
  15、行进间运双球转身练习。动作方法:向身体侧前方进行同节奏双手运球,同时运球做前转身和后转身动作,步子要稳重心低,腰髋转动要贴紧。转身后运球至另一方向,沿折线练习。(如图 1)动作要点:前、后转身控制在同一节奏上,步子要稳重心低,腰髋转动要贴紧。
  
  16、行进间双球背后运球练习。动作方法:向身体侧前方进行同节奏双手运球,外侧手进行背后运球,把球运至异侧,异侧手把球手中的球经体前运至无球手,同时接背后运来的球,两手同时接球后向另一侧运球前进,沿折线练习。(如图 1)动作要点:背后运球和体前换手运球要流畅,保持同一节奏。
  
  17、行进间双球胯下运球练习。
  
  ①由内侧至外侧胯下运球练习。动作方法:向身体侧前方进行同节奏双手运1侧,双手同时接球,向另一侧运球前进,沿折线练习。(如图 1)动作要点:胯下运球和体前换手运球要保持同一节奏,注意手脚协调配合。
  
  ②从后至前胯下运球练习。动作方法:行进中双手依次将球经胯下由后至前运球。(如图 2)动作要点:身体前倾,注意力集中,注意手脚协调配合。
  
  4.1.1.3 运双球练习的优点分析
  
  4.1.1.3.1 运双球练习的高效性
  
  在绝大多数竞技体育项目中,想练好一个项目,甚至是一个项目中的某一项技能,都是在理解动作要求和动作要领后反复练习,形成思想意识和肌肉记忆。
  
  之所以说用运双球练习的方法能够提高练习效率,在单位时间内,练习者将多完成一倍的练习任务,抛开一些客观因素,在理想状态下,所能达到的练习效果也应该相当于运单球练习的两倍,在同样的单位时间内,练习量增加了一倍,这毋庸置疑是运双球练习高效性的体现。从另一个角度分析,同时进行两只手的运球练习,而不是像过去的练习一样,练完一只手,再去练另一只手,这样将节省一半的练习时间就能达到原来的练习量,用原来一半的时间就达到了预期的练习任务,这同样表现出了运双球练习的高效性。
  
  4.1.1.3.2 运双球练习对双手练习的平衡性
  
  在篮球练习课以及平时练习者自己练习运球时,偷懒是绝大多数人都会犯的一个毛病,有的偷懒是有意识的,有些则是无意识或者下意识的行为,练习者可能会在一只手运球刚有点疲劳感时,就换手运球,两只手交替休息,这样的练习是达不到重复练习对肌肉刺激的强度,当然练习的效果可想而知不会非常理想。
  
  再比如说,行进间运球练习时运球失误,很多练习者很可能会用另一只手辅助运球来挽救失误,这种情况就是一种下意识的行为。在教练员没有特意的规定和要求时,大家还是习惯用优势手进行练习、完成动作,这对弱侧手的发展很不利,也局限了我们篮球水平的提高和发展,这就造成了很多青少年朋友和篮球爱好者只会用一只手打球,在实战中进攻手段单一,也比较容易防守。我们再看看职业运动员,尤其是明星球员,绝大多数人都具备见缝插针般犀利的突破,异或是面对严厉防守封盖也能左右开弓。运双球练习的方法则会避免有意或无意的偷懒行为,因为在练习过程当中,两只手同时进行运球练习,无法替换休息,这也集中体现了运双球练习对双手练习的平衡性。
  
  4.1.1.3.3 运双球练习可以调动练习者的积极性
  
  相对于单调的传统运球练习,运双球的练习方法增加了练习难度,避免了练习者对练习内容掌握到一定程度后缺乏新鲜感,产生乏味的情绪。运双球练习要求练习者要时刻集中精神,把注意力放在两只手上,并且做到手脚协调配合,稍微的精神不集中就可能造成失误,完成不了练习任务,这对一般人来讲,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从练习者的心里动机出发,遵循由易至难、循序渐进的指导方针,让练习者一步一步掌握运双球练习的方法,这种征服困难的成就感伴随着难度带来的挑战性更能调动练习者的积极性,让练习者在不断探索中进步。
  
  4.1.1.3.4 运双球练习可以增强练习者的协调性
  
  依据协调性的概念和训练理论来概括,在一般情况下,影响人协调性的因素有五点:交互抑制、力量、耐力、心智练习、本体感受器官。根据协调性的影响因素,公认的锻炼身体协调性的练习方法有以下几种:不习惯动作的各种身体练1动作使已掌握动作更加复杂化练习、利用器械做各种复杂练习等。运双球练习的方法,就是一种创新的改变完成动作,利用器械再加以不同的难度组合,改变了原本动作的速度和频率,使动作不习惯的一系列练习方式。所以运双球练习对练习者协调性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4.1.1.3.5 运双球练习有利于练习者全脑智力的开发
  
  通过对大脑结构和各部分功能的研究分析,胼胝(pián zhī)体位于大脑半球纵裂的底部,连接左右两侧大脑半球的横行神经纤维束,是大脑半球中最大的连合纤维,胼胝体连合纤维能将一侧大脑皮层的活动向另一侧转送。以胼胝体为界限,分为左右两侧大脑半球,左脑半球主要功能包括:时间记忆,逻辑记忆,对控制语言,数学计算,排列和组合,将实物分类,逻辑分析和书写等。右脑半球的主要功能是:空间感知,形象记忆,直觉,情感,身体协调,视知觉,图形知觉,美术,音乐节奏,舞蹈,想象等。在左右脑的活动方式上,左脑呈现抽象思维,具有延续性、分析性和有序性的特点,右脑的活动方式则为形象思维,主要特点是直觉性、跳跃性和无序性。左脑的思维更富有逻辑比较理性,而右脑则更形象直观思维比较感性[20].(如图 3)在肢体行动上,人体左右脑呈交叉的机能控制原理,右利手由左侧脑半球控制行为,左利手由右侧脑半球控制行为,运双球练习不仅仅是强化两只手的控球能和提高篮球基本功的练习手段,更是一种对双手运球和双手完成运动技能的习惯培养。在练习中只运用我们习惯的优势手,会造成的对一侧脑半球疲劳刺激,另一侧脑半球得不到充分的锻炼和影响,这对我们练习者尤其是青少年练习者篮球水平的提高以及全脑智力的开发都起不到良好的练习效果。我们想把篮球水平提高到一个较高的竞技,既离不开左脑对运动技能的分析、理解、归纳、判断、计算,也离不开右脑的超高速记忆、超高速自动处理、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是要结合左右脑的理性判断和感性处理,基于悟性和灵性的充分发挥,方能事半功倍,在提高篮球技术的同时充分挖掘左右脑联动的潜能,达到一种运用运动方法锻炼大脑能力,再用一个充满能量的大脑作用的体育运动甚至其他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形成如此一个良性循环。
  
  4.1.2 课件类型的分析
  
  本课件以视频演示为主,配合相应的文字说明和解析,从教师授课的角度可作为主导性课件。但对学生而言,同样可以在没有教师或教练的帮助下,独立学习,也在自学课件的范畴内。
  
  4.1.3 本课件设计所遵循的原则依据
  
  4.1.3.1 教育性原则
  
  1.本课件选用篮球运双球练习为中心内容,内容具有实用性和学习的价值。
  
  教学重点突出,制成多媒体课件,有助于讲明重点、突破难点。
  
  2.课件能够体现多媒体教学的形象性、启发性、辅助性等原则,表现形式合理、新颖,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能够起到传统教学手段所不能起到的作用,充分体现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4.1.3.2 科学性原则
  
  1.本课件在设计思路上逻辑严谨,层次清晰,均按照先说明后演示的顺序,无教学内容方面的政治性、科学性错误。
  
  2.本课件在技术展示的先后顺序上符合教学规律,能为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完成教学目标服务,课件内容的展示时机恰当,展示时间适中,每个动作的单面示范时间均保持在 8 秒-15 秒之间,符合学生认知心理。
  
  4.1.3.3 技术性原则
  
  1.界面人性化,操作方便灵活,启动、暂停的转换时间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2.能根据需要选用最适当的技术处理手段,充分利用视频、文字等多媒体技术,应用效果好,并具有相应的控制技术。
  
  3.课件框架结构完整、规范、合理。
  
  4.1.3.4 艺术性原则
  
  1.界面布局合理,整体风格统一,色彩搭配协调,界面及界面内容简洁、美观,符合视觉心理。
  
  2.文字素材和视频素材配合恰当,符合课件主题,制作精细,吸引力、感染力强,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1.3.5 简约性原则
  
  1.画面布局重点突出,主题明确,采用单纯的教学视频作为课件,操作简单,容易控制。
  
  2.淡化非主流信息,背景能衬托教学内容,把学生的注意力尽可能地集中到课件的主题上来,使学生进入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
  
  3.本课件为单人示范,画面内无其他运动对象,避免或减少引起学生注意的无益干扰信息。
  
  4.1.4 本课件的拍摄思路
  
  视频是本课件应用最多的素材,视频拍摄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本课件的使用效果。通过对一部分成功的运动技能教学视频进行学习和观摩,总结出课件的拍摄重点在于拍摄角度的选择,只有最有利的拍摄角度才能将动作内容展示的淋漓尽致。影像资料的拍摄的几何角度包括 3 方面因素:拍摄方向、拍摄高度、拍摄距离。根据课件内容的技术动作展示不同,本课件采用了正面、侧面、以及斜前方45 度角的跟随拍摄与平拍相结合的多角度进行拍摄。本课件的基础部分是原地运球练习,动作的精髓和要点、难点主要体现在手对球的控制和身体形态的把握,从拍摄对象的正面和侧面足以捕捉这些因素,所以本部分铺设两个机位,分别在拍摄对象的正面和侧面,同时进行拍摄,分别采用正面角度的平拍和侧面角度的平拍。基本部分是移动行进间的运球练习,行进的路线有两个,其一沿直线行进,另一个是沿折线行进,本组拍摄同样铺设两个机位,进行正面的平拍和拍摄对象斜前方 45 度角跟随平拍,始终保持拍摄对象在影像的中间,保证合理的拍摄手段能够促使学生深刻、透彻的领悟演示动作的精髓和要领,达到一目了然的效果,便于学生进行模仿练习,有利于学生准确并且更快的掌握练习方法,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同时,科学合理的拍摄手段也能增强本课件的实用性。(拍摄脚本请见附件 2)

        4.1.5 制作本课件的素材准备
  
  4.1.5.1 文本素材的制作
  
  文本信息以阅读为主,分别向学生表述动作名称、动作方法和动作要点。使学生在理论上对掌握技术动作有正确的认识,为学生提供详细充足的知识信息和教学资料。文字信息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在本课件中,文本的呈现时间可以用暂停的方式自由进行控制,阅读时的灵活性比较大。根据课件制作的艺术性和简约性原理,对于文字内容上的设计,以简洁、突出重点作为主要目的,同时采用合适的字体、字号、字形和颜色加以区别。在制作课件的时候,为保证课件的通用性即保证所有的字体在别的电脑上都可以正常显示,主要采用了系统默认的字体,在保证通用性的原则下,根据课件内容做出加粗、加黑、字体大小的变化和颜色的变化,以突出重点、分清主次。
  
  4.1.5.2 视频素材的制作
  
  视频是对现实的一种真实记录,信息量比较大,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视频素材是本课件中最为核心的部分,所以课件视频素材采集的过程十分重要,视频素材的录制场地选址在首都体育学院篮球馆,录制时间选在中午 12 时至下午 14时,该时间段光线充足,可以保证视频素材的采光需要。按照脚本要求将三脚架放置机位处,并将摄像设备固定于三角架上,把设备调节至适当高度。在拍摄对象方面,全部由作者本人进行示范,同一动作进行多次录制拍摄,留下充分的视频素材供制作使用,在录制完毕后,将视频素材导入电脑。通过对视频制作软件的学习和钻研,熟练掌握剪辑、制作的基本方法,将电脑中的视频素材通过“格式工厂”转换成通用格式,然后逐个反复观看,进行打点、剪切、渲染、降噪,留下最主要的核心部分再进行比较,在同一练习中选出演示效果最佳的视频素材,最后统一剪切到 10 至 15 秒左右再进行渲染,使每一段视频素材都能达到统一格式标准以备使用。
  
  4.1.6 本课件的内容结构设计的分析
  
  本课件在内容上根据课件制作的科学性和教育性原则,突出练习方法的多样性和全面性以及排列顺序的合理性。通过专家导师的指导以及大量的搜索、查阅各种影像资料和文献资料,搜集各种运双球的练习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分类、排序,将课件分成了两个部分:基础部分和基本部分。把课件以教学视频的形式展现出来。首先是基础部分的展示,基础部分由 11 种练习方法组成,均为原地运双球的练习方法,然后是基本部分的示范,基本部分则是由 12 种行进间运双球的练习方法组成。本课件从基础部分到基本部分,遵循由静至动、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合理的把各技术动作有机排列在一起,并且在每个练习之前,都配备了相应动作的文字解析和说明,包括动作的“名称”、“动作方法”、“动作要点”,运用文字阐述和视频演示两种形式教授技术动作,文字阐述有利于练习者掌握动作的精髓、攻克动作的难点,视频演示有利于练习者模仿练习,文字部分在视频演示的前面播放,依据文字的阅读时间,该页面大致展现 8 秒左右的,练习者只需遵循本课件的练习顺序,逐一进行学习、练习,科学合理的内容设计更有利于帮助练习者一步一步掌握课件中所有篮球运双球练习的方法。
  
  4.1.7 本课件的制作过程
  
  4.1.7.1 课件的制作工具和软件
  
  在教学视频的录制中,根据课件制作的技术性原则和科学性原则,运用了两部收录设备,进行分条拍摄,两部拍摄设备分别为 SONY DSC-HX5C 和 iPhone4s.
  
  SONY DSC-HX5C 搭载 1020 万有效像素的 Exmor R CMOS 传感器,配备 10 倍光学变焦的 G 镜头,最大可拍摄 3648×2736 像素,感光度范围 ISO100-ISO3200,光圈范围 F3.5-5.5.iphone4s 摄像头像素为 800 万,最大光圈为 F2.4,可拍摄3264×2448 像素图像。两款设备同时进行逐条拍摄,每个动作至少拍摄 2-3 条,以供筛选和剪辑使用。在视频的后期剪辑和课件的组合编辑方面,则运用了Adobe Premiere Pro CS3、Corel Video Studio Pro Multilingual、格式工厂等软件。Adobe Premiere Pro CS3 是 Adobe 公司推出的一款非常优秀的视频编辑软件,它以其编辑方式简便实用、对素材格式支持广泛等优势,它能够提供更为强大、高效的增强功能,适用于任何影视节目的后期制作,满足本课件视频素材的编辑需求。Corel Video Studio Pro Multilingual 中文名称为“会声会影”,是一个功能强大的“视频编辑”软件,具有图像抓取和编修功能,可以抓取,转换 MV、DV、V8、TV 和实时记录抓取画面文件,并提供有超过 100 多种的编制功能与效果,可导出多种常见的视频格式,支持各类编码,包括音频和视频编码,是最简单好用的 DV、HDV 影片剪辑软件,操作简单易懂,界面简洁明快。格式工厂是一款多功能的多媒体格式转换软件,可以实现大多数视频、音频以及图像不同格式之间的相互转换。
  
  4.1.7.2 课件的制作流程
  
  依据课件制作的技术性原则,将拍摄完毕的视频导入计算机,进行分类和编号排列,存入不同的文件夹以便于区分,根据反复播放和筛选得到有效视频素材共 41 条(如图 5、图 6)。随后进行逐条剪辑,将每段视频逐一导入视频制作软件 Adobe Premiere Pro CS3,把示范动作前后多余的部分在时间轴中进行打点、剪切并且删除,将视频渲染导入新的文件夹,重命名并做好标记,每个动作在一个角度上保留录制 10-15 秒左右,在时间的控制上避免时间较短不利于学生观察学习,也避免了时间过长让学生产生视觉疲劳。待所有视频剪切完毕后,查看视频格式,查询视频的格式是否在 Corel Video Studio Pro Multilingual 的可操作范围之内,经过查询,由 iPhone4S 拍摄出的视频,均为 MOV 格式,在 CorelVideo Studio Pro Multilingual 中无法读取,接下来用“格式大师”把 MOV 格式的视频逐一转换成 Corel Video Studio Pro Multilingual 支持的视频格式。
  
  在所有视频达到 Corel Video Studio Pro Multilingual 能涉及的格式范围内,添加到素材栏中,按照内容结构计划的顺序,按照同一运球动作先正面后侧面的原则加入到时间轴,并在每个正面视频的前面插入背景图片和相应的文字素材,为保证课件的艺术性,选用篮球的基本颜色橙黄色作为背景色,给人视觉上柔和、亲切又不脱离主题的感觉,文字素材选用色差较大的白色表示,显得突出并且鲜明,文字内容都包括该练习方法的名称、动作方法、动作要点,字体选用宋体字,整体篇幅大小适中,集中、充实的展现在背景上,在视频中,正面示范的上方也加上练习方法的名称,侧面示范大多数为纵向拍摄,视频影响的高度长,宽度较窄,所以把练习方法的名称加在右侧的空白处,文字加图像的方法,更方便记忆,给人印象深刻且清晰的感受。由于练习方法较多,依据课件制作的教育性原则,完全放入一个视频不方便查阅和回放浏览,最后由难易程度和相近顺序,把基础部分和基本部分各分为 2 段,共 4 个课件,最后将组合好的成品课件进行降噪渲染,分别为“基础部分-1”、“基础部分-2”、“基本部分-1”、“基本部分-2”.最后反复观看检查,将课件中衔接不好的部分和图文结合不恰当的部分再进行修改。
  
  本课件的制作流程严谨,严格遵循课件制作的教育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技术性原则、艺术性原则和简约型原则,从拍摄到制作都是在经过认真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再实操到行动中,为完成高品质的课件提供有力保障。
  
  4.1.8 课件的制作结果的分析
  
  本课件按照课件制作的相关原则和理论依据,内容充实、新颖,框架严紧,结构合理,指导性强,有一定创新性,足以应用于中小学的体育课程的教学、训练、课外体育活动,可供以青少年儿童为主的练习者学习、借鉴。
  
  本课件的不足之处体现在视频素材的拍摄方面,本课件的拍摄方法均采用定点拍摄,无法达到铺设轨道拍摄的追拍效果,同时也无法做到摇臂拍摄中全景、远景、中景、近景、特写等镜头的切换。制作过程中,由于拍摄成本和拍摄技术的限制,以及对视频后期制作的个人能力不足等问题,在课件中画面和音效的处理方面显得不够成熟,视频清晰度、拍摄手段以及后期剪辑制作与专业团队制作的 CAI 教材有所差距。
  
  总体来说,虽然本课件在内容上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分析和创新性的研究,并且做到了拍摄角度的合理化,但是在课件视频的总体成像效果上略显粗糙,还不能达到完美的视听效果。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