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体育教学论文

衡阳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状况研究方法

来源:学术堂 作者:朱老师
发布于:2016-05-31 共7103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衡阳地区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调研
  【第一章  第二章】衡阳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状况研究方法
  【3.1  3.2】衡阳普通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认知情况
  【3.3  3.4】高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分析
  【第四章】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结论/参考文献】衡阳市高校体育课外活动开展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一章 前 言
  
  2006 年-2014 年,“阳光体育运动”实施了八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各界越来越关注学生的体质,除了关注学生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外,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也备受关注,随之关于课外体育活动的研究也逐年递增,不断地深入。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制定于 2002 年 8 月 12 日,该纲要中曾明确指出在体育课程体系中应包括校内的体育锻炼,校外的体育活动以及运动训练,从而形成体育课内外有机联系的课程结构。在本次纲要中也指出了体育课程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就是通过加强各项体育活动团体(如社团、协会、俱乐部)的建设,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加锻炼,培养其终身体育兴趣。[1]国家教育部在 2005 年又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在 2006年又制定了《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2],该项通知是由国家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以及共青团联合制定。2006 年 12 月 23 日,国务委员陈至立在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以及在 2007 年由国务院、教育部和共青团联合下发的关于在全国亿万学生中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文件等等,这一系列的文件以及通知就是要强调‘健康第一’的重要指导思想,加快建设和逐步完善学校体育工作机制,通过学校体育课程与课外体育活动逐渐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增强他们的体质,磨砺他们的意志,逐渐形成热爱体育活动,崇尚体育活动,自愿走向体育场参加体育活动的良好氛围。有了明确的指导思想,无论是广泛开展阳光体育活动,还是要“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每周每个学生至少参加三次课外体育锻炼”[3]的指标,这些都是为实现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而提供的平台和契机。学校是社会团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如此政策背景之下,学校体育教育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与此同时,学校体育的任务也变得沉重,目标更加明确。所谓全民健身,包括许多社会团体,学校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份子,学校不仅有利于全民健身的开展而且还有利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2012 年 53 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体育工作意见》中曾明确的提出来:当今大学生普遍吃不得苦,受不得累,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因此,大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指标一年不如一年,呈逐年下降趋势,这一问题已成为高等教育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1]例如,在全国第八次学生体质健康的调研结果中就显示出:学生的肺活量水平和体能素质继续下降,学生超重、肥胖的人数比例迅速增加,大学生不良视力达到了 82%之多[2].以上问题的出现,更加使得加强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刻不容缓。
  
  高校的体育作为学校的体育工作最后环节及重要阶段,它直接影响到未来国民的素质,只有彻底加强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环节,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才能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学校体育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在体育活动的开展上锁住了手脚,仅仅局限在体育课堂上,至于课外的体育锻炼基本不存在,处于放任随意状态。更为严重的是有些学校由于场地器材有限,最为基本的体育课堂内活动都无法得以保证,至于课外体育锻炼就更难以开展。意识是行动的先行官,如果要加强体育活动和锻炼,其首要任务就是加强引导,从而不断提升学生参与课外锻炼的意识。本文以此为切入点,以“阳光体育运动”的现实开展情况为出发点,从学生参与体育课外活动的认识角度来疏通和理清高校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思路。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的目的
  
  高校是学生接受学校教育重要阶段,因此,学校体育不仅对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产生影响,而且一直影响到学生走进社会后步入家庭生活和良好生活方式的形成。本文对衡阳市高等学校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从而为改革现有体育教学课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依据。课外体育活动为学校体育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然而事与愿违,目前学校体育教育的现状多为把课堂教学作为主要甚至是唯一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课外体育活动却无人问津。基于这种现状,本文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从而来了解目前衡阳普通高校大学生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
  
  第一,本文对衡阳市3所普通高等学校的体育教师、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认知程度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内容主要涉及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动机、态度、兴趣等对自身健身保健知识的了解程度等。
  
  第二,在衡阳普通高校大学生中进行了问卷调查,主要是调查目前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现状。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各高校有无安排课外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和次数等;也包括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所选择的项目和场地,以及他们参加课外活动时的组织形式,还有影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因素等情况。
  
  1.1.2 研究的意义
  
  在“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导下,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应注重体育课内外成为一体,课内外结合,淡化课内、课外的界限,让课外体育活动成为体育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使体育锻炼成为大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贯穿于大学生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真正使学生养成健康生活的好习惯。随着社会竞争的压力不断增大,没有参与运动的学生人群不断增加,大学生的整体健康素质提高受到严重影响,不利于全面型人才的培养。课外体育活动作为学校体育的一部分,相比课堂教学,课外体育活动不受活动的组织形式、活动场所、活动的项目和时间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在自由支配的时间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选择直接参与和自主体育活动,实现娱乐身心、提高生活质量、完善和实现自我等目的。课外体育在大学生学习生活中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它能调节和改善因社会转型、现代文明发展给大学生带来的一些不良饮食、营养、学习、娱乐、交往、社会化、身心发展等方面的问题,课外体育活动对大学生形成健康生活方式,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研究衡阳普通高校体育教师及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认识、参与、组织情况的意义是,让高校管理者及体育教师了解自身状况,加强对课外体育活动的管理和组织,给大学生提供更多机会进行体育锻炼和展示的舞台,也为校园文化建设贡献力量;通过分析影响衡阳普通高校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因素,了解目前状况形成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另外,通过对学生健康现状和体育意识、体育活动的项目分布、组织形式、活动的频率和强度等进行具体的调查,了解学生课外体育活动需求和现状,为改革课堂教学提供依据,为高校组织课外体育活动提供指导。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体育法》规定了各级学校应该组织丰富的课外体育活动。《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表明:学校应该从实际出发,体育教学结合课外体育活动,因地制宜,全面实施,有计划,面对全体学生,组织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1].国家教育部规定高校应将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出勤次数登记在册,除了特殊情况外,每周参加课外活动必须在2次以上、“早操”必须3次以上。学校体育在“课堂为中心”跟“应试教育”思想观念笼罩下,普遍存在着“重视课堂、忽视课外”的现象。在各地区各级高校,虽然都开展了课外体育活动,但有所不同的的是多数是形式主义,课外体育活动不受重视,它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作用甚微。[2]因此,课外体育活动在未形成固定体系之前,依然处在摸索阶段,有待进一步研究深化。
  
  通过查阅中国知网数据库和文献资料从2000年到2014年间,有关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文章搜出总数146篇。比如: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变革与趋势论文较少,其中曲宗湖、杨文轩的《课余体育新视野》全面阐述,以全新的视角、视野陈述课外体育新的认识、思维、方法,力争从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要求出发,与我国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结合。阐明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范围、规律和方法,为改革创新学校的课外体育活动提供宝贵的意见[3].袁建刚《高校公共体育课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改革措施》从非体育专业学生体育公共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的角度探讨提出改革措施。吴冰《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管理与改革初探》从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组织管理入手,找出问题,并对改革课外体育活动的管理提出建议和对策[5].
  
  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研究现状及影响的因素有:如王艳琼的《高校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调查》提出:高校课外体育活动没有相关技术技能指导。课外体育活动的若干因子的研究资料不多,影响课外体育活动主要内容包括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时间安排、认知及消费等方面,文献有:孙广伟,薛存波等《论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及影响因素》提议:应通过奖励来鼓舞参加活动和竞赛的各类学生,同时组建各种专项体育协会和各项目代表队。充分发挥学生骨干作用,加快建立多种社团、协会及俱乐部的体育团体组织,提高学生的体育消费意识[2].
  
  本文针对以上文献归纳出,现状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师、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参与现况,对活动认知的理论分析研究较少。
  
  课外体育活动相关功能都是理论性研究,是以健康为主,其中以:席连正《课外体育活动对终身体育的影响》指出了:学校体育注重近期效益,忽略终身体育和终身受益的教育,较少探讨学生的兴趣、爱好的作用,忽略把学生带进社会参加实践活动的环节,形成学校体育跟社会体育落差大,学生毕业重新适应社会两难处境,终身体育变成纸上谈兵,未取得实际效果,文中还提到重视课外体育活动能巩固课堂教学的成果,熟练掌握体育技能的有效途径,增强终身体育意识,为其终身体育打下基础[3].安雅然《辽宁省普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参加体育活动的相关研究》强调辽宁省大学生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时应注重运动强度的把控上,从心理健康角度分析:合适的运动强度有利于发展大学生身心健康[4].
  
  课外体育活动运作模式文献数量明显少于现状研究,如重点研究俱乐部管理模式较多。该部分具代表性的论文有:邱梅婷、蔡瑞广的《普通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管理模式分析》提出:我国当前课外体育活动各种管理模式,归纳出5种典型模式:体育竞赛型、课外辅导型、自选活动型、体育俱乐部型和发展体能型,并分析其特点及利弊,最后提出对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管理要适应社会的发展,符合学校的实际要求,不必强求一致的建议[5].冯秋明等《对高校课外体育活动俱乐部模式的研究》阐明:当今社会出现的新兴模式,俱乐部式的课外体育教学在高校不同程度被应用到课外体育活动当中,其宗旨在把课内外结合起来,课上课下一体化,强调学生兴趣爱好,把课堂与课外联系在一起,有专职管理指导人员。从其宗旨看来俱乐部模式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帮助大学生掌握终身受益的体育技能,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锻炼的习惯。[6]
  
  总体来看,相关功能研究以“健康”为主,运作模式研究以俱乐部管理模式较多,现状及影响原因则强调现状调查。总结前人的成果:对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发展、健康存在的问题提出各自的想法和对策,便于更好指导课外体育活动的发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健康体质,普及全民健身计划及素质教育的提高,高校执行相关课外活动的要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为本人研究课外体育活动指明了方向。以上综述总体而言,研究就个别现象,做了概括论述;对课外体育活动组织管理形式谈的少,尤其是在高校课外体育活动俱乐部制在实施的效应中分析探讨管理及指导人员的相关问题研究甚少;对影响高校高年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因素的研究还未有涉及,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这给本研究搭建了一定的平台。
  
  本文对高校课外体育活动从理论研究上进行系统的梳理,更好地了解高校大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现状,文章对衡阳市3所普通高校师生进行问卷调查,对课外体育活动从理论和实践上系统进行分析,为高校实现新课程标准提供参考,并为以后课外体育活动的发展拓展思路。
  
  1.2.2 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在日本及美国一些欧洲国家,学校课外体育均和社会体育密切相连,成为社会体育的组成部分。
  
  德国的竞技体育、学校体育和群众体育成为体育事业的三大组成部分,他们作为一个整体的三个部分,三者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大学生除了参加学校内体育活动,还要参加社会上的体育组织。校内的体育俱乐部成为社会体育协会的成员,是组成社会体育组织一份子,德国的大学生的课外体育融入整个社会体育的范畴之中。课外体育活动变成了德国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据有关人士的调查,85%以上德国大学生变成把人的身心和谐和健康发展看得非常重要,75%的学生会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德国大学生占德国体育人口标准将近有一半以上的人数[7].
  
  美国体育锻炼已成为了美国公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美国高校大学生非常喜欢课外体育活动,他们认为体育是提高身体素质的有效工具,更把它作为一项生存训练的技能,发展学生艰险中求生存的智慧,体育作为素质教育部分,培养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发展个性,培养竞争能力、协作奋斗方面,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8].因此,美国学校体育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指导思想表达为:使学生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以健全的身体来更好的服务社会和过高质量的生活,具体体现在教育过程中的体育教师根据学生的能力,组织安排学生爱好和感兴趣的活动内容,教育应按照发展的心理规律,充分强调学生的自我表现和个体自由,重视学生的需求和兴趣[9].据文献参考,美国校内体育俱乐部和协会组织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80%以上的学生已经参加了课外体育活动。[10].许多大学设立专门管理机构,如华盛顿州立大学密执安大学、加罩福尼亚州立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管理机构成员来自学校的体育部和保健部的教师加上专职人员负责课外体育活动,每天的工作是负责组织管理和指导学校课外体育活动[11].美国大学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外体育活动,包括校内体育竞赛、体育俱乐部、校内训练队、休闲娱乐活动等。美国大学课外体育活动服务对象包括全体教职工、学生以及与大学有切身关系的个人,提供他们休闲与娱乐服务和享受令人愉快的气氛与环境[12].
  
  日本 70 年代,西方资本主义教育思想进入日本教育领域,日本提出了教育以“人为中心”的历史性变革,学校体育强调个性发展和生涯体育观念[1].学校课外体育活动以俱乐部形式存在,校内俱乐部有两种:一种是校内必修俱乐部,要求在校大学生均应参加,从体育、艺术、科学三个学科中任选择一个项目。另一种俱乐部是自由俱乐部,是学生在课外时间组建起来的,学生可以同时参加必修俱乐部和自由俱乐部,学校的体育俱乐部同时加入社会俱乐部成为社会俱乐部的一份子[2].
  
  以上分析德国、美国、日本的国外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看到,在国外,大学生非常热衷课外体育活动。他们认为课外体育活动不只是发展体能和掌握体育知识、技能的作用,更看重的是人生的价值、理想、态度、情绪、信念、意志和责任在人生观、教育观、世界观中的重要地位,国外高校赋予课外体育活动时代使命感,培养学生健康体魄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立足点[3].我国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可以学习国外课外体育活动的精华,思考本国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发展方向。
  
  第二章 研究对象及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衡阳普通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作为研究对象,围绕课外体育活动认知情况、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现状分析、课外体育活动组织情况等进行调查分析。调查过程中,将衡阳市南华大学、衡阳师院、湖南工学院等三所高校作为调查对象,学校的具体情况如表1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本人在优秀论文、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搜集近几年来的相关资料、为奠定了撰写论文的理论基础。利用关键词“高校课外体育活动”检索相关网页的文章,分别在青海师大和湖南工学院图书馆查阅对有关课外体育活动的要求等方面的中文专着等文献资料和体育学术期刊,充分了解我国当前课外活动的应用现状和课外体育活动模式发展。根据选题,通过检索、整理相关文献、专着,参阅了一定数量的学术专着、教材和报刊文献,并对其进行研究,形成对研究课题的知识层层深入,从而更好来研究本论文。
  
  2.2.2 访谈法
  
  据有关体育教师访谈内容,了解各学校开展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实际情况、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贯彻执行情况以及各校体育教师的指导情况等。
  
  2.2.3 问卷调查法
  
  2.2.3.1 问卷设计,发放与回收
  
  本论文调查问卷设计符合该课题研究内容和目的的基本要求,通过导师修改,最后完成本论文《衡阳普通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问卷》的教师和学生问卷。本文调查分别选择南华大学,衡阳师院、湖南工学院 3 所高校的本科大学生,以这 3 所高校的在校生为调查样本采用随机抽样原则。南华大学分别一年级、二年级各发放 200 份,衡阳师院发放 125 份,湖南工学院发放 125 分,男女生各半,共发放 450 份学生问卷,回收共 400 份,回收率 88.9%,经过筛选回收的调查问卷,其中有 381 份为有效问卷,有效率为 95.3%.
  
  2.2.3.2 问卷的信度检验
  
  本问卷采用两测法检验问卷的信度,随机抽取了工学院的在校大学生 50 名,时隔两周开始第二轮测试,结果测得两次问卷前后一致性为 92.3%,得出问卷调查各项指标的可靠性。
  
  2.2.3.3 问卷的效度检验
  
  选取 10 位体育教师和专家对问卷内容、结构进行访谈,采纳相关建议对问卷进行修改得出结果,问卷能突出论文主体并且结构合理。表 2
  
  
  
  2.2.4 数理统计法
  
  采用Excel统计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调查问卷回收筛选检查,筛选后的问卷数据输入计算机,把结果输入导入统计软件对数据做数理统计处理。
  
  2.2.5 逻辑分析法
  
  运用归纳、类比、演绎、综合等逻辑综合分析方法,归纳总结检测到的文献、分析和统计问卷数据,得出结论和提出建议。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