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体育教学论文

高中课外体育训练情况调查结果与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5-31 共6393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广州市第七中学课外体育训练状况探析
  【第一章  第二章】课外体育训练选题依据与理论基础
  【第三章】高中课外体育训练情况调查结果与分析
  【第四章】课外体育训练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五章】改进课外体育训练的对策建议
  【结论/参考文献】广州七中课外体育活动调研不足与参考文献

  3 调查结果

  3.1 教练员简介

  对于课外体育训练而言,教练员不但是监控者,也是设计者,还是组织者与决策者,是学生课外体育训练的精神领袖,在课外体育训练方面担负着主导作用。

  3.1.1 从性别、年龄、学历、职称、执教年限方面对教练予以分析

  3.1.1.1 教练员的性别

  通过对广州市第七中学课外体育训练的调查了解到,广州市第七中学现有教练员 25 人,有效收回问卷中参与调查的教练人员一共也为 25 人,男性 22 位,在所有被调查的人员组成里,男性占比 88%,女性教练仅有三名,占比 12%.

  3.1.1.2 教练员的年龄

  广州市第七中学课外体育训练的教练队伍中主要的人群为年龄介于 31~40岁之间的中青年,在所有参与调查的人员里,其占比达到了 40%,分析整个教练员团队,可以概括为老、中、青的混合搭配。

  3.1.1.3 教练员的学历

  广州市第七中学教练员学历以大学本科为主,所占比例为 88%,而研究生学历偏少,占 8%,目前 1 人为大专学历,无中专以下学历。

  3.1.1.4 教练员的职称

  在某个层面上,教练员的职称对学校体育训练的水平以及能力能够予以很好的反应。调研告诉我们,广州七中的教员在职称方面的具体结构里,二级教练占据主要地位,是全部教练比重的 36%;一级教练教练占 28%,三级教练占 32%,国家级别的教练占比仅为 4%.可以说职称结构在具体的分布上是非常均匀的,不同层级的职称都有,能够予以互补,不过调查发现,广州七中教员的职称评定和其负责的课外体育训练活动与项目所取得之成绩间不存在具体的关系,多数教练为中青年,他们的学历是大学本科生,在训练的时候,投入的时间精力非常大,故而进行研究与论文撰写的时间不多,成效也不倒,但是对于教师职称的具体评定而言,科研论文是一个关键性的因素,这也制约了教员开展课外体育活动项目的积极性。

  3.1.1.5 教练员的执教年限

  评价广州市第七中学教练员业务能力的一个非常关键的指标为执教年限以及课外体育训练的时长。这一指标直接的影响着教师的业务能力,调查数据告诉我们,广州七中教练员中教龄介于 11~15 年的占比为 44%,教龄高于 20 年的占比是 4%.教龄不同,教学的水平也就存在差异。对于广州七中而言,其教练员担负的最主要的工作是将教学任务予以很好地完成。此外,在课余的时间里,教练员可以进行体育训练,教师如果年龄比较大,那么因为身体等多个方面的限制,其已经很难担当课外体育训练的重担,所以负责课外体育训练工作的教练员很少有教龄超过二十年的。根据调研汇总的报表知悉广州七中的教练队伍工作年限主要介于 5~20 年,而担负课外体育训练项目的教师主要是教龄介于 5~15 年的教师,在年龄上,他们属于中青年,具有较好的身体素质,而且精力也非常的充沛,在运动的技能方面也非常的娴熟,能够较快地接受新事物和新理念,对于繁重的任务也有精力担当起来,不过因为经验所限,故而他们也存在不足之处。

  3.1.2 教学训练计划

  体育训练的具体计划未预先规划出来训练课程,借此能够对训练工作目标的实现予以很好的保证。按照课外体育训练的规律以及课外体育专项活动的具体特征,进行计划的制定,并且将计划落到实处,对于教员而言,这是最基本的内容。

  分析课外体育训练的具体计划,按照周期,可以将其划分为课程计划、周计划以及季度计划,还有年度计划与三年计划。计划的严格落实与保证是训练取得高质量结果的保证。调查告诉我们,广州七中教员针对课外体育训练活动设定的计划多数为周计划和课程计划,两者占比分别达到了 36%以及 28%,能够制定年计划与多年计划的教练员占据的比例仅仅为 4%.

  3.1.3 教练员待遇与工作积极性

  从调查的广州市第七中学的教练员中分析,只有 4%的教练员对学校训练待遇以及对自己的工作非常满意,8%的教员选择的为满意;56%的学员选择的是比较满意,而不满以及很不满意的教员占比达到了 32%.广州七中在课外训练方面很长时间里一直不能得到学校领导的关注,教员的价值不能获得很好的重视,课外体育训练有段时间甚至不被记入到教员的工作量里面,评定职称的时候,对课外体育训练这一指标也不予以考虑,这些都在较大程度上制约并且影响着广州市第七中学教练员从事课外体育训练的积极性。

  3.1.4 教练员的来源和结构

  广州市第七中学有高达 92%的教员毕业于体育院校的专业队,在退役之后经过进修成长为教练的数量只有一人,在整个教练队伍里占据的比例为百分之四,从专业队中退役后直接担任教练的数量也有 1 个人,在整个教练队伍里占据的比例也为百分之四。毕业于专业体育院校的教练专业度很高,理论知识也很扎实,对于课外体育活动的展开予以了很好的保障,而毕业于体育院西的教练于运动经验以及运动能力方面是非常突出的,不过有些教练的训练水平比较低,比赛经验也比较欠缺,实践度也不够。对于从专业队所退役的教练,具备较高的竞技水平,而且时间比赛与训练经验都非常地丰富,但是理论水平有限。总结起来,理想的教练不但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要有扎实的理论素养的支持。

  3.1.5 教练员的培训与进修

  教练员队伍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广州市第七中学课外体育训练技术水平之提升,决定了体育强国这一目标能不能得到很好地实现。课外体育的科学化要求在不断上升,竞技运动正在挑战着人类的极限。如果想要单纯的凭借经验展开训练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教练员必须要加强进修学习,不但通过自己丰富的实践活动来训练学生,而且引入科学的训练方法,将训练带到科学的营地中,推进训练的效率和快速前行。调研告诉我们,广州七中的教练团队里, 32%的教练曾经最少接受过 1 次培训,而没有接受过培训的教练数量比为 12%,对此必须要予以充分的重视。离开了科学的指导和科学的训练,不敢想象课外体育训练能够获得最佳的效果,也不敢想象课外体育训练能够取得最优的成绩和达到最高的水平。

  3.1.6 教练员的评估考核

  广州市第七中学课外体育训练队对教练员考核的主要依据为"敬业精神"与"工作态度";接下来是学生的比赛成绩以及教练员自身的业务能力。对于教练而言,首先必须要敬业,事业心比较强烈。敬业爱岗直接的决定着教练员所负责的项目的成绩,同时还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社会发展到今天,物质文明以及精神文明都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广州七中不但经费欠缺,而且课外体育训练也没有得到学校的高度重视,在这样的情况下,教练员自身的爱岗敬业对于体育项目的推进而言,发挥的作用就不言而喻了。对于教练员而言,考评机制的科学性和理性化会对其工作的积极性产生较大的影响,也决定了其后期训练的潜力和投入度。

  3.1.7 教练员经费来源和具体落实状况

  现今,广州七中在课外体育训练队的具体组建方面,经费的获取途径中居于前三名的分别为(1)来自学校的行政拨款(2)企业赞助(3)国家教育经费行政拨款。

  改革的深化推动教练员在经费方面来源更为多样化,保证了教练经费的获得,使得活动的展开具备更好的经济基础。

  3.2 家长及科任教师的情况

  3.2.1 家长对课外体育训练的认识和参与

  家长对中学生兴趣爱好的形成起着导向的作用,如果家长对课外体育训练存有偏见,将会直接影响到中学生。中学生学习压力大,课业负担重,文化学习和课外体育训练二者之间关系一旦处理不当,家长将阻止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训练。

  3.2.2 科任教师对课外体育训练的认识和参与

  科任教师的态度对中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影响是重大的。若教师的态度非常积极,那么将会引导中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意识,促进中学生积极投入到体育学习或课外体育训练中去。目前广州市第七中学有些科任教师对课外体育训练抱消极态度甚至排斥学校体育,无形中将这种思想传播给了中学生,会对学生的积极性产生较大的阻碍,也影响学校正常展开课外体育锻炼活动。

  3.3 学生参训的情况

  3.3.1 训练目标

  目标与动机是课外体育训练在学校以及学生心中地位的具体定因素,它也直接的决定了广州市第七中学对课外体育训练的目标定位。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到,广州市第七中学课外体育训练目标中学校选择率最高的是"提高学校知名度"、"培养专业学生"和"提高学校知名度",接下来是参加大学生比赛,居于最后的为培养专项的、高水平的大学生。该结果告诉我们多数广州七中学校领导在课外体育训练方面的目标定位是正确而且全面的。不过上述目标和教育部在这一领域设定的任务之间却没有较高的符合度,毋庸置疑,对于广州七中而言,这一不匹配性也会对其产生限制。按照 1986 年教育部所颁布的文件:中学开办运动队的目标在于培养高水平的体育人才,提升学校的运动水平以及运动技术。

  3.3.2 参训学生的管理

  广州市第七中学对课外体育训练中学生的学籍管理制度普遍采用是"累计学分制",运用学分制这一管理模式对学生予以管理,还辅以必修课,对于大部分的学生而言,他们都能够按要求将学业完成。

  3.4 训练项目及训练时间

  3.4.1 训练项目

  广州市第七中学将田径、篮球、足球、健美操、乒乓球作为常年开展训练的项目,而重点项目则主要是球类(足球与篮球)和田径。

  3.4.2 训练时间

  对于运动量而言,训练时间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课外体育活动要想获得较高的水平,必须要有充足时间的支持,对于课外体育之训练而言,这是必须考虑的内容。借助在广州七中教练中展开的调研可以得出:每周训练的次数为 3-4次,大约 46%的训练项目都是符合这一频率的,日训练对应的时间介于 2~2.5 小时之间,占据所有项目的比例为 60%,每天训练的次数是 2 次的项目占比为 68%,3.5 资金投入情况。

  3.5.1 资金的来源情况

  广州市第七中学体育经费之来源主要为学校拨款。某些时候会自筹资金以及引入企业赞助,不过整体看,经费来源是非常单一的,这直接的限制了广州七中在体育训练方面的相关工作之展开。

  3.5.2 资金的分配和使用情况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广州市第七中学基本的训练开支都难得很好的满足,比较不同开支项目,可以获得保证的为竞赛开支,据此可以看出广州七中在课外体育训练方面的经费是处于短缺状态的。经费短缺限制了其训练活动的展开,制约了训练的目的实现。

  3.6 中学生对教练员领导行为的认知

  3.6.1 训练和教学行为

  广州市第七中学教练员在课外体育训练过程中,将传统课外体育训练观念与新课程改革后的课外体育训练模式进行有机结合,利用自身的专业性对中学生的日常课外体育训练进行科学指导,使中学生在课外体育训练中充分增强自身的体育练习兴趣,将日常训练与课外体育训练进行结合,改变了传统课外体育训练中利用教练员自身观念对中学生进行严格管教的方式,促进了中学生的协调发展。

  广州市第七中学教练员的训练和课外体育训练行为得分较高,这也是教练在日常课外体育训练中对中学生付出的辛劳的一种肯定。证明,教练员并不是固守传统的激进派,而是对中学生进行课程重视的改变。例如,在日常课外体育训练中,教练员会认真分析每个模块中的训练内容与目标,对其进行课外体育训练计划与设计,使每个模块都可以实现,遵循因材施教的课外体育训练理念,注重每个中学生的个性发展,根据中学生的兴趣爱好与规律选择训练方式,这种训练和课外体育训练方式不仅为中学生制定了弹性训练目标,更使中学生在每天都有较大的训练收获,并保持对课外体育训练的兴趣。

  3.6.2 民主行为

  广州市第七中学教练员在课外体育训练过程中注重中学生对课外体育训练内容、训练与管理中的参与性。教练员在制定体育课外体育训练任务时,会召开相关会议,令中学生之间进行协调、沟通,探索最适合的训练方式。广州市第七中学教练员的民主行为得分较高,这主要是教练员在课外体育训练管理过程中平等待人的具体表现。针对部分体育教练员,往往自立自傲,按照自身的要求规定中学生的训练方法,但是容易造成中学生的逆反心理。而民主行为的实施不仅可以增强中学生的参与性互动性,更可以增强中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提升训练你凝聚力。教练员与中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沟通,不仅可以增强训练员对各个中学生的了解,协助其制定个人训练成长目标,更可以为中学生的未来进行合理规划,根据中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战术改变。教练员的民主行为不仅可以激励中学生更好的完成课外体育训练目标,还可以增强课外体育训练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3.6.3 专制行为

  广州市第七中学,教练员是采用主动与中学生沟通的方式,拉近与中学生之间的距离,令中学生可以针对课外体育训练项目的内容、目标、制度进行及时反馈,随之针对课外体育训练内容进行调整,改变中学生对教练员的不满情绪。广州市第七中学教练员的专制行为得分较低,由此可见广州市第七中学教练员不论是在课外体育训练过程中,还是比赛中都可以积极听取他人意见,采纳他人建议,而不是一意孤行、我行我素。专制行为是中学生教练员在课外体育训练过程中按照自身思想所独立决策,保持其在课外体育训练管理中的绝对权威。面对这种独断行为,不仅会拉大中学生与教练员之间的记忆力,还会引发一系列的负面反应,如中学生不信任教练员、中学生情感受挫、中学生对教练员的仇视等。专制行为虽然表面上虽然中学生对教练员很尊重,但是却很难令中学生心服口服。而专制行为的后期影响不仅会使中学生与训练员产生严重的不满兴情绪,还会影响中学生在训练过程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影响自身技能的发挥。

  3.6.4 社会支持行为

  广州市第七中学教练员在课外体育训练过程中注重中学生之间的交往能力与训练能力,而社会支持行为则是教练与针对各个中学生自身需求所做的行为,其中包括体育教练员针对中学生之间矛盾、冲突的解决;针对课外体育训练与外界之间的各类关系化解;针对中学生的个人关心与帮助等。广州市第七中学教练员的社会支持行为得分较高,这也是教练在日常课外体育训练中对中学生付出的辛劳的一种肯定。在高中课外体育训练的三年,对于教练员与中学生而言是一个长期合作、长期训练的关系,教练员不仅仅需要对中学生的课外体育训练进行规划与管理,更需要针对中学生的个人生活进行关注。每个中学生的专长不同,有的善于长跑,有的善于短跑,有的善于投掷铅球,有的善于篮球等;每个中学生的性格不同,有的性格外向,有的性格内向,有的喜怒无常;这些都需要教练员针对其不同的性格与不同的专长在管理中进行调整,为中学生的课外体育训练营造一个良好、安定的环境,令中学生具备归属感,提升其体育技能。

  3.6.5 奖赏行为

  广州市第七中学教练员在课外体育训练过程中注重奖励行为的运用,因为奖励行为与中学生在课外体育训练过程中的凝聚力与交往凝聚力有关,可以加强中学生在训练过程中的良好表现。因为只有中学生在课外体育训练中通过部分奖励行为满足中学生的自我实现需要,才可以积极有效地调动中学生在课外体育训练中的积极性。中学生在训练过程中的主要目标就是为了可以取得优异的比赛成绩,以此获得升入大学的录取名额,或者通过取得成绩获得全新的发展机会。而取得成绩后的奖励则意味着目标的实现结果的有效性。广州市第七中学教练员的奖赏行为得分较高,这也是教练在课外体育训练善用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的一种表现,在物质奖励中包括体育器械或者服饰类;精神奖励包括夸奖、表扬等赞美性语言。

  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的结合建立了健全的奖励制度,不仅强化了中学生的训练目标,更增强了中学生对自身的认可程度,在这种乐观向上的课外体育训练氛围中,可以令中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在训练中更加努力。

  3.7 训练成效

  运动竞赛是反映和考察课外体育训练效果的主要途径和直接手段。一定量的比赛次数无论对成长中的学生,还是对高水平的学生都是他们运动竞技能力提高的必要保证。通过调查了解到,广州市第七中学课外体育训练中学生有 42.02%没有参加过体育比赛,参加过一次大型体育比赛占到 46.94%,1~2 次和 3 次以上的分别占到 8.84%和 2.41%.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