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同等学力硕士论文 > 财政学硕士论文

我国财政转移支付的基本理沦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3-19 共2637字

  第2章 我国财政转移支付的基本理论

  2.1 财政转移支付的概念及形式
  
  2.1.1 财政转移支付的概念

  财政转移支付是相对于财政购买性支出而言的,是财政支出按照是否具有补偿性标准分类的结果。财政转移支付是一国政府为了实现其特定的经济、政治目标,通过一定的方式,将社会的一部分资源无偿的从一个或多个群体转移到另一个或另外几个群体。广义的财政转移支付包括政府对个人的转移支付、政府对企业的转移支付和各级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三个方面,其中政府间的转移支付又包括国际间的转移支付和国内的转移支付,国际间的转移支付主要是指向其他国家、跨国组织、国际组织无偿的转移货币、实物或劳务,国内的转移支付主要包括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划拨、下级政府对上级政府的上解以及同级政府之间的互相转移。

  2.1.2 财政转移支付的形式

  财政转移支付从大类上可以分为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两种类型,一般性转移支付是指上级政府通过依法核定下级政府的财力缺口,按照规范合理的办法给予下级政府的一种补助,下级政府可以按照相关规定并结合当地情况统筹安排和合理使用,主要是为了弥补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差额,实现不同地区的财政收支平衡;专项转移支付具体是指上级政府为了实现一些特定的经济目标或者政治目标,通过划拨给下级政府专项补助资金,进而委托下级政府部门代理本应其负责的一些事务。专项转移支付中资金的接受者只能按规定用途使用资金,专款专用是它的基本特征。目前我国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主要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义务教育工程、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
  
  2.2 财政转移支付的理论基础
  
  2.2.1 公共财政理论

  财政是指为了满足全社会的公共需要,以国家为主体对一部分社会产品所进行的集中性分配,财政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全社会的公共需要。市场并不是全能的,它也在好多方面存在失灵,因此,市场失灵的地方必须依靠市场以外的力量来弥补,也就是用政府的力量来提供满足公共需要的公共产品。公共财政理论主要包括公共产品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两个方面,公共产品理论是指由政府来提供供人们共同享有的产品和服务,如环境保护、科教文卫、国防、公共设施等,这种产品是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所必须的。如果一个社会满足不了社会经济的这种客观的需要,则社会资源的整体配置效率就会大大降低,也会阻碍经济的发展,所以政府必须以社会管理者的身份来提供公共产品并对其使用进行监督;公共选择理论是指通过集体行动和政治过程来进行政府的财政决策,由于公共产品和外部性的存在,必须通过公共选择来决定公共产品的生产以及社会的每个成员为此所必须承担的税收份额。公共选择理论实质上是一种把社会成员的个人偏好转化为社会公共决策依据的理论,这种理论可以最大程度的满足人们的公共需要,对于我国来说有极好的借鉴意义。

  2.2.2 分税制理论

  分税制即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是现在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实行的一种财政管理体制,具体是指通过将国家的税种在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划分从而来确定中央财政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的财政管理模式。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实质上是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一部分,源于分税制理论。在分税制理论下,中央政府承担着再分配以及稳定方面的职能,因此主要的税种都划分给了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在相关的分配资源领域即安排财政支出中处于支配地位,从而满足了人们需求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1。总之,在组织收入控制自由流动方面中央政府具有优势,而地方政府则在提供本地区需要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方面具有优势,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但同时也存在着财政不平衡的问题,这个问题必须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来解决,所以,分税制理论是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理论基础。
  
  2. 2. 3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二元经济结构是指一个社会存在着两个不同部门的经济:一个是城市中的现代部门,以制造业为中心;另一个是农村中的传统部门,以农业和手工业为中心。二元经济结构是发展中国家的一个普遍特征,我国是一个典型的发展中国家,二元经济结构很明显,这种经济结构使得我国的经济发展特别不均衡,而这种不均衡很难通过市场经济来进行调节,需要中央政府通过宏观调控来进行平衡。针对这种特殊的不平衡,在国家的宏观调控工具中,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最有效果的,即通过建立合理有效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可以促进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均衡协调发展,实现地区间公共服务水平的均等化发展,可以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的终极目标一全社会的共同富裕。

  2. 3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应达到的效应

  2. 3. 1经济效应一强化中央的宏观调控能力,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

  我国是一个实行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国家,在这种特殊的社会形态中,市场在整个配置资源中起的是基础性的作用,但是市场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也存在着许多市场失灵的地方,这时候就需要政府来进行宏观调控,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就是政府宏观调控的一大重要举措。通过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可以贯彻和落实国家的各项政策、方针,从而来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实现全社会的公平和共同发展,促进经济更快、更好、更稳定的发展。

  2. 3. 2公平化效应一

  缩小地区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差距,实现全社会共同富裕的目标(1)地区公平。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国家,地区间的经济水平、发展程度极不平衡,社会的终极目标是实现全社会的公平和共同富裕,国家不断的通过政治、经济、法律等手段和方法来调节不同地区的收入水平,从而保证不同地区的人民都能够享受到大体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当然这个完全的公平和平等不是一蹦而就的,需要逐步实现,因此,现阶段我们国家要实现地区公平的目标就是逐步缩小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平均工资水平的发展差距,差距逐步缩小,最终实现各个地区的公平。(2)个人公平。全国人民的收入水平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个人收入差距不但没有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缩小反而扩大了,而我国社会的终极目标是实现全社会的共同富裕,因此个人收入的公平也是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建立应实现的目标和效果。

  2. 3. 3均等化效应一

  调动地方财政的积极性,促进全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的实现我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全社会公共需求全面快速增长,然而公共服务不到位、公共产品短缺,公共需求和公共服务、公共产品的矛盾比较突出,九年义务教育、基本公共医疗、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基本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已经成为全社会居民的迫切需求。为了实现全社会的这个现实需求,各级政府要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尽快实现全社会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