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救助论文

国内慈善超市运营模式研究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6-11-14 共6533字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我国经济正在进入空前的转型阶段,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制度变迁加剧,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导致社会利益主体多元化。社会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的同步增长以及城市贫困阶层的形成,导致我国现阶段贫富差距更加拉大,下岗职工也呈现上升趋势,困难群体数量庞大,加之社会福利保障不健全,出现很多市场营利与政府服务覆盖不到的空白领域。
  
  截至 2013 年底,全国共有城市低保对象 1097.2 万户、2064.2 万人。共有农村低保对象 2931.1 万户、5388.0 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 43.5 万人。共有农村五保供养 537.2 万人。全年各级财政共支出保障资金 11795.9 亿元①。
  
  从图 1.1 及表 1.1 中可以看出,最低生活保障体系的范围在不断地扩大,处于生活边缘的弱势群体数量逐渐庞大,急需探索一种新型、合理、有效的慈善救助方式,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慈善事业做得好能够使社会问题、社会矛盾得到疏导,慈善事业关系着社会的稳定也关系到困难群体的生活状况,同时慈善事业也可以展现出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为更好地实施对困难群体的救助,使得困难群体的基本权益得到保障,让社会更加温暖、和谐、稳定,社会上很多人以及组织在慈善事业上做出了多种尝试和探索。由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及基本生存标准设计,只能维持受助者的生存水平,谈不上促进其生活发展,而且农村贫困家庭、农民工等未被纳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体系的弱势群体依然处于生活水平边缘,社会急需一种新型的慈善救助形式来填补空白领域。
  
  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慈善超市应运而生。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与之同时产生了各种社会问题,慈善事业被认为是社会财富进行第三次分配的一种手段,这一观点得到越来越多人的支持。慈善超市作为一种新型的救助形式,将更多的弱势群体纳入了社会保障体制内,并且为受助者提升生活水平、促进个体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20世纪末我国的中华慈善总会成立了,这一事件后,我国的慈善组织也迅速增多,这些组织帮助贫困弱势群体,缓解了一部分人的生存危机,为我国的社会稳定、和谐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就目前我国慈善组织的现状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慈善超市目前发展情况相对比,我国的慈善超市发展水平与之存在较大差距,我国慈善超市尚处在发展初级阶段,面临着发展中不可逾越的问题。因此,对我国的慈善超市发展困境进行研究,探索我国慈善超市应当如何发展,怎么改变现有的困境是非常有意义的课题。
  
  因此,论文参照了国外的典型案例,包括济南市的慈善超市,分析了我国现阶段慈善超市的实际情况,试图找出目前阻碍我国慈善超市继续发展的最大问题。同时,该文参考了美国慈善组织的可借鉴之处,将别国的成功经验与我国实际情况进行了可行性分析。最后,文章提出中国慈善超市以市场化运营机制为中心的创新运营模式,希望对慈善超市的理论与实践有所启示。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慈善超市从出现开始,已经有 1 个世纪,在不同的国家以不一样的形式存在过或正存在着,有着很多种模式,因此在这方面,已经有比较成熟的理论与实践,这篇文章将从下面几个方面总结、归纳国外理论成果。
  
  (1)慈善超市“定义研究
  
  在对慈善超市的定义上,世界各地有着多种不同的看法。
  
  英国慈善商店协会的看法为,慈善商店是通过收集社会的捐助品,并把收集到的捐助品进行出售,且慈善商店具备一定的规模,慈善商店将出售捐赠品的所得交给上级机构,慈善商店的主要作用就是为上级机构筹集资金①。
  
  英国 Suzanne Home 认为慈善商店是”非传统型分配“的组织②。美国瑞伍。埃德加。汉姆斯将其定义为回收利用社区旧物并分发给穷人的组织。
  
  (2)慈善超市管理视角的研究
  
  ① 战略管理视角
  
  Elizabeth Parsons 指出:慈善超市一方面要通过追求商业利益来保证自身发展,同时要保证慈善理念,而这两方面是存在冲突的①。他认为作为慈善超市的管理者要保证做到两点,其一是在工作中要考察志愿者的志愿性,另一方面管理者要有足够的能力面对慈善与商业经营两者的冲突。
  
  Sally A. Hibbert, Suzanne Home, Stephen Tags 向 200 多户家庭进行了一个调查,调查内容是看他们是怎么处理废旧物品的。调查结果显示,居民在装修、更新物品等时,大部分都会把旧的物品扔掉。他们认为慈善商店可以拓宽渠道来获得足够的捐赠品②。
  
  ② 激励机制视角
  
  J.G.(Holmes.J. G), D.T. (Miller,D.T.), M.J. (Leraer,M.J.)提出这样的观点,如果能给捐赠个人或者是企业一些回报,人们会更愿意进行捐赠,哪怕回报很微不足道,也能够带来很大的促进作用③。Horne.S 认为对捐赠者行为的肯定能够激发捐赠者的积极性,可以通过赠送捐助者小礼品等其他回馈的形式进行。捐助者会受到鼓励,也更愿意为慈善做出更多的贡献④。对于消费者来说,慈善商店出售的物品低廉,会有更多的人关注。慈善商店有了更多的资金来源,同时,慈善商店也为志愿者提供了学习和培训的渠道,志愿者将有更大的动力来服务商店。
  
  ③ 组织管理视角
  
  Elizabeth Parsons, Adeline Broad bridge 对 22 个慈善超市的经理进行了谈话。对 800 多个慈善超市进行了调查,慈善超市存在以下问题:即使是慈善超市的管理人员获得的报酬极低,该项工作也不能为其在社会中赢得社会地位,而且慈善超市的工作环境较差。他们提出,管理人员可以从良好的人际关系中获得弥补,来获得有益的知识,这样也许能弥补”纯利他主义“的尴尬境遇。他们发现先前的慈善商店出售的商品一般都价格低廉,慈善商店为了降低成本,一般通过招募志愿者来完成商店的工作,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专门的工作人员在慈善商店工作。慈善商店走向市场化管理运作,因此,慈善超市的运营正在向着市场化、专业化发展①。
  
  1.2.2 国内文献综述
  
  在 20 世纪 80 年代我国才开始了对慈善组织的研究。随着新公共管理在世界范围内掀起改革浪潮、第三部门兴起、政府职能转变、社会自治大趋势,慈善组织的研究近几年取得了很快发展。
  
  在我国,慈善超市在 21 世纪大量出现,慈善超市发展迅速,覆盖多个地区,一般都规模庞大,但这些慈善超市缺乏理论指导。因此,一时间内,许多学者都对慈善超市予以关注,很多研究成果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出现的。很多学者一方面积极学习国外经验,一方面努力探求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之道。当前,我国慈善超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我国慈善组织的历史发展及思想基础研究
  
  周秋光、曾桂林(2006)撰写的《中国慈善简史》一书中,认为当今社会慈善活动是基于什么样的思想产生,以及慈善活动的产生需要什么样的社会条件,这一成果对我国慈善事业的推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②。
  
  在《论中国古代慈善事业的思想基础》中,我国学者王卫平(2009)研究我国慈善超市出现的思想根源,他提出:佛教的善恶和慈悲、儒家的仁义以及西周的民本这些思想都是我国慈善思想的起源。另外还有一些道教思想也对我国慈善思想的产生起到了基础性作用。
  
  曾桂林(2010)在《20 世纪国内外中国慈善事业史研究综述》中,对慈善事业萌芽、出现、发展的历史进程进行了详尽的研究。
  
  邓国胜(2009)着《非营利组织评估》,对我国慈善组织的评估框架、标准、方法、项目做了系统地研究,为慈善组织发展提供了衡量框架。
  
  郭国庆(2010)着《现代非营利组织研究》,从发展概况、类型、职能、管理体制、筹资模式等方面清楚的介绍了 8 个国家 6 类慈善组织,并且提出了可供我国借鉴的建议,这样精练的介绍对深居国门无法了解国外状况的研究者提供了启示性窗口。
  
  李亚平、于海(2010)编选《第三域的兴起》,收集了国外学者(如莱斯特。塞拉蒙)研究慈善组织的 12 篇文章精选文章,分别论述了慈善组织的历史背景、定义、性质及其与政府的关系,特别是分析了政府与慈善组织之间的契约关系。
  
  还有贾西津、王名、杨团、王绍光、康晓光(2011)等一批学者,都在慈善组织研究上有不同建树,为慈善组织研究做出了很多努力。
  
  本文研究的慈善超市,根据其产生的来源、初衷、作用和意义,将其定义为慈善组织,在之后的论证中需要大量引用诸位学者的研究成果加以辅助。
  
  (2)慈善超市的社会功能关于慈善超市的社会功能,在很多书籍文献中都有探讨。徐麟(2009)发表了《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研究》,该文分析了我国慈善事业发展过程中的战略抉择,文章对社会福利、社会保险、社会救助三者的衔接作出了展望。
  
  (3)慈善组织作用和中西方慈善组织比较。
  
  在《中西方慈善组织比较》中,黄家瑶(2010)研究了中国慈善组织的发展历程与其他国家的差别,以及不同国家慈善组织的文化背景以及历史根基,文中还对政府与慈善组织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对慈善组织的运作机制与模式进行了探讨。
  
  (4)慈善超市的模式研究
  
  关于慈善超市的模式研究,在很多期刊和文献中都有探讨,均深入浅出地分析了模式的在社会平稳发展体系下的健康发展趋势。
  
  高功敬在《慈善超市的运行模式》中认为慈善超市经营模式分为三类:一次性救助模式、市场化运行模式和混合型模式,并建议慈善超市在选取的运行模式时需要考虑资源特征、独特的社会文化、地域差异性①。
  
  张彦认为慈善超市推行市场化运行模式是有条件的:一是政府扶持是必要条件,市场化不是运行的唯一关键因素;二是慈善要解决因资金来源渠道不宽、运作不流畅的问题,转变为自身”造血“模式是慈善超市发展的关键②。
  
  1.2.3 国内研究现状评述
  
  总体来说,我国在慈善超市发展模式创新方面的文献比较缺乏,在这一点上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不足。我国关于慈善超市的研究依然处于探索阶段。
  
  (1)研究材料空缺
  
  由于我国处于社会转型阶段,很多问题和事物发展阶段交织在一起,总体来说对非营利组织的研究尚不成熟,对慈善超市的研究更是屈指可数。因此,国内外材料收集奇缺是本文写作的最大困难,也是文献综述上难以形成系统介绍的客观原因。我国慈善超市成立于 2003 年,对慈善超市的认识主要是报纸、网页上的零星材料。随着慈善超市的数量急剧增长,自 2004 年才开始有学者关注慈善超市。从目前能够检索到的资料看,专门研究慈善超市论文没有一篇博士论文,没有一本专着,只有零星几篇硕士论文,中国知网到目前为止也只有数十篇期刊文章。
  
  (2)研究范围局限
  
  主要限于北京、上海、广州、山东等慈善超市成立较早的地区,研究重点根据城市的大小侧重点不同。如上海主要是着眼于慈善超市的市场化研究,山东主要着眼于运作模式研究,广州主要着眼于捐赠资源研究,北京主要着眼于慈善超市多层面革新。整体来看,我国慈善超市未形成规模,缺乏相关的研究文章,也没有研究此问题的学者。从慈善超市发展较为迅速的地区来看,慈善超市也已经开始面临许多问题,甚至经营遭遇困境难以为继的例子也不胜枚举。慈善超市还在急剧增长,因此我国慈善超市的研究空白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也非常迫切。
  
  (3)研究深度有限
  
  从文章的发表时间上看,在 2004 年才开始有人关注慈善超市,在 2006 年有相对多的研究成果,2007 年-2012 年研究相对空白,2013 年-2014 年间慈善超市才得到更多重视。但是慈善超市最早在 2003 年 5 月就成立运行,可见我们的研究总是走在实践后面,没有在实践需要时给予有效指导。现有成果主要集中在政府对慈善组织的影响、慈善超市的运作困境以及如何使慈善超市走出困境的建议。这些文章从不同角度研究慈善超市,肯定了慈善超市的积极意义,也反映了目前存在的困境,亟需改变现状。但是这些文章都是分散的介绍慈善超市的模式、功能、困境,缺乏从多角度系统全面地把握宏观状况,对我国慈善超市运作的微观现状也有待分析。
  
  总体而言,现今国内研究成果对我们了解慈善超市依然有所欠缺,于理不足,于事有弊。再者,我国的学者对国外的慈善组织研究较少,甚至对有些慈善组织的名称产生错误翻译的情况。几乎是一家之言就互相传袭,歪曲了国外的实际。
  
  因此,系统分析和研究我国慈善超市,正确理解和认识国外慈善超市,提出我国慈善超市发展对策和多层面创新是亟需深入研究的内容。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本文的研究内容是:首先通过参阅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相关文献和网络报刊杂志等资料,对国内外关于慈善超市研究的新方向和新动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慈善超市的概述及历史发展过程的分析,总结了慈善超市的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其次通过国外慈善超市的典型代表-好意慈善组织与我国慈善超市的代表--济南市慈善超市,从运营方式、资金来源、盈利模式等方面进行比较,探索我国慈善超市的经营现状及发展困境。最后提出针对性的策略,将慈善超市、政府、社会三要素结合起来,从模式、制度、技术、文化创新一共四层面提出了建议,这些建议都是我国慈善超市发展的政策性建议。
  
  1.3.2 研究方法
  
  该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大体有两种:比较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
  
  (1)比较研究法。本文在研究我国慈善超市发展模式的过程中,以济南市慈善超市及美国好意慈善组织作为案例进行比较分析,文章对比了这两种慈善超市的基本情况以及目前存在的困难。并尝试找出一种适应我国实际情况的模式。
  
  该法是对慈善组织相关的文献进行检索、收集、分析、归纳、总结,形成对实际情况比较科学的认识方法。对慈善超市形成一个比较全面完整、真实贴切的认识,并对慈善超市未来的发展模式进行展望。
  
  (2)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是本文最重要的一个研究方法。本文参阅了美国好意慈善超市的经营管理模式和济南市慈善超市这两个典型案例进行详细分析,从中总结或归纳出了创新的发展模式。
  
  1.4 本文创新点及不足
  
  1.4.1 研究创新
  
  本文归纳了目前我国慈善超市发展中存在的几种模式,将慈善超市、政府、社会三要素结合起来,从模式、制度、技术、文化创新方面四个层面提出了政策性建议,希望以此为契机,能够提出有价值的理论成果,推进我国的慈善超市模式向更加完善的方向发展。
  
  1.4.2 研究不足
  
  由于慈善超市作为一个新生事物,被国人较少关注,且发展仍不健全,因此国内关于慈善超市的理论研究较为欠缺,作为新生命题在理论积累上存在较大问题。笔者的理论水平及分析方法欠佳,难以准确地驾驭此项研究,故本文欠缺理论性研究。慈善超市在我国尚处于发展的初期,先摸着石头过河,没有任何的理论可以参照,在实践中摸爬滚打,在实践基础上,发现问题时,才出现了大量的理论研究。目前,我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研究慈善超市的专着,相关的文章也不多,而且文献较早,所以对本文慈善超市的研究能做参考的较少。硕博论文较少,大多新闻报道和期刊文献的参考价值不大,加之国外慈善超市的理论研究与现在相距较远,对本文的借鉴意义也有限。所以文献资料的有限和局限导致本文与以往研究文献联系较弱。
  
  1.5 论文的基本框架
  
  第一章介绍研究慈善超市的背景以及研究意义,整理了国内外对慈善超市的研究成果,本文不足和创新研究在第一章中涵盖。
  
  第二章为慈善超市相关理论。主要是对本文研究的基本理论及概念作了界定,并对其运作模式、作用和意义进行了分析,为下文研究做好铺垫。
  
  第三章介绍了慈善超市的发展历程。分别阐述了国内外慈善超市发展现状,总结了我国慈善超市目前的不足之处。介绍了慈善超市当前面临的困境。慈善超市在欧美等国家取得了非凡的成功,在中国却遭遇水土不服,造成这种反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整个社会的慈善环境发育不够充分,社会捐赠少、政府依赖多,捐助和需求不对应导致”捐之不用、用之不捐“的现象等等,通过问题分析研究了解我国慈善超市现状。
  
  第四章介绍了国外慈善超市-好意慈善超市的运营情况,通过运营模式、盈利方式、资金来源等方面,使我国得以借鉴其运作模式的成功经验。
  
  第五章选取了济南市慈善超市作为我国慈善超市典型个案,同样通过运营模式、盈利方式、资金来源等方面,从现象到原因逐层深入分析其经营困境,提出了慈善超市发展当前面临的困境。
  
  第六章提出我国慈善超市发展的创新模式,即将慈善超市、政府、社会三要素结合起来,从模式、制度、技术、文化创新四个层面为我国慈善超市的发展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第七章结论与展望。提出我国慈善超市应和政府、社会结合起来,从模式、制度、技术、文化创新方面四个层面进行努力,希望这些因素能够助力我国慈善超市的完善。并借鉴美国成功的经验,使我国社会救助体系发展得到有效转型,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社会保障救助体系。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