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救助论文

非政府组织开展社会救助行为模式

来源:学术堂 作者:朱老师
发布于:2016-04-16 共11149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救助的问题探究
  【第一章】非政府组织社会救助研究引言
  【第二章】非政府机构救助行为研究设计
  【第三章】非政府组织社会救助行为
  【第四章】非政府组织开展社会救助行为模式
  【结论/参考文献】社会救助中非政府组织融入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4.非政府组织社会救助行为模式
  
  社会救助模式是社会救助工作的基本思路和实践方式。伴随着社会救助规模的日益扩大、救助的内容和需要的变化,我国社会救助的价值取向、政策规范、救助方式、运行机制都面临着挑战,与此同时对社会救助的工作模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社会救助与社会工作在价值理念、知识技巧、服务内容、工作队伍等方面的对接与融合为构建融合社会工作的社会救助模式提供了基础。融合社会工作的社会救助模式是壮大社会救助工作力量、拓展社会救助内容和创新社会救助方式方法的需要,也是拓展社会工作领域、发挥社会工作在社会救助实践中独特作用的重要途径。下面就 R 社工机构和 B 社工机构社会救助行为、问题等展开深入的分析。
  
  4.1 R-NGO 社会救助行为54
  
  4.1.1 机构概况
  
  深圳市 R 社工服务中心是 2009 年 2 月在深圳市民政厅正式登记注册,以扶助老弱、帮助病残、携带青幼、建设社区为主要使命的非营利性公益社会服务机构。R 社工服务中心是中国社会工作协会社会工作师委员会会员单位,也是 “深圳贫困儿童医疗救助爱心联盟”的首批联盟单位成员之一。四位热爱社会工作的“优秀五星级义工”创办了机构,她们都具有长期的义工服务经验。机构服务范围覆盖残疾康复、医务、教育、社区服务、社会组织服务及企业服务六大领域,目前机构得到了 23 家社区服务中心的运营权,覆盖了深圳罗湖、光明新区等八大区。
  
  自成立以来,R 社工服务中心得到了华中农业大学、西华师范大学、福州大学、湖北师范学院、黑龙江工程学院等五所高校的支持,签订了社会工作专业学生课外实习基地和应届毕业生优先录用合作协议。在深圳市民政局及深圳市社协的大力支持下,截止 2013 年,R 机构已有约 210 名社工,获得广东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重点实训基地资质,培养了本土初级督导 7 名,督导助理 24 名。
  
  4.1.2 机构运作模式
  
  R 社工服务中心与政府和项目伙伴共同合作管理社区综合发展项目。机构采用项目运作机制,以项目运作的方式承接政府的公共服务。现在政府采用的一种新型服务方式叫购买公共服务,这种服务方式下政府主要管理预算和契约以及制定第三方评估机制。通过将购买公共服务的费用纳入到了预算,在合同中写明政府和社会组织的责任、义务以及服务要求,交给专业的第三方评估机构评估社会组织所承接项目的资格审查、进行跟踪了解和绩效评估55.
  
  机构通过社区服务中心进驻社区开展救助工作。机构需要竞得区级的招标项目方可进驻社区开展活动。评审专家在竞标项目中根据各个机构递交的项目标书打分并最终选出最优的机构。项目标书要求机构对所竞标项目服务社区有基本概况的了解如社区人口数、分布类型、年龄阶段、社区人员需要、可利用的资源等等。此外,竞标项目考察机构所具备的条件包括机构团队配备、机构服务人员资历、经费预算等。机构将开展服务的指标量、活动方案、可达到的目标、具体开展活动内容需在项目标书中一一体现。当机构竞得项目满一年后会有第三方评估中心对机构就项目开展情况做评估。第三方评估机构相当于社工机构。第三方评估机构主要评估机构类型、机构基础人员配备、制度管理、分工安排、宣传等。(C1 -SZ-R-F)
  
  机构主要以社区为单位开展救助工作,不同的社区对社工的介入有不同程度的欢迎。较前社工是以岗位社工56的身份进入社区开展救助工作,当时的社区居民不太能接受社工的工作,社区虽会提供活动场所但不认可社工工作。从 2011年开始随着推行社区服务中心的服务,社区居民开始转变态度慢慢的能接受社工的服务了。截至 2013 年底,全国共有各类社区服务机构 25.2 万个,社区服务机构覆盖率 36.9%;其中:社区服务中心 19014 个,比上年增加 3517 个57.
  
  
  
  截止 2014 年,R社工服务中心获社区服务中心项目 23家,每家社区服务中心配备了 6 名社工,其中专业社工 4名均大专以上学历并且具备社工证,一般由社工专业和心理专业的人员组成。为了弥补社工人员的不足以及考虑到与当地社区居民的沟通还需配备 2 名本地人员,本地人员需具备中专以上学历,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促进了本地就业。6 人中 1 人任组长 1 人任专干俗称助手。机构开展服务的活动场所机构自行解决。机构根据社区的不同情况活动场所有所差异,但必须具备不得小于 400 平米的室内活动场地。具备条件的社区免费提供活动场所、有时需要机构自行租赁场地、而有的时候为了达到资源整合社区服务中心会和党群服务中心联合使用办公场所。
  
  4.1.3 机构救助行为
  
  社工 6 名工作人员在对社区基本概况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在开展服务前通过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形式对社区进行深入的调查。问卷针对不同群体的需要分别做出需求调查以及入户访谈。例如针对老年人的需求,问卷设计将会更多地涉及到老年人身体健康等方面。后期再根据问卷调查做出调查报告分析其群体的需求,将服务需求分为“强需求”和“弱需求”.由于政府购买项目的服务期限一般为3 年,机构针对社区群体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会在第一年中先行救助迫切程度较高的需求。接着依次在第二年和第三年中陆续展开。机构在此基础上分别做出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包括服务群体需求、开展活动、完成活动、经费、具体到日期。机构根据老人的健康需求每年会安排 1-2 次健康义工看诊服务。根据妇女的需求会开展亲子活动,社工一般会按照计划开展活动,如需改变活动需请示督导。督导即是社区服务中心负责人。
  
  机构面临着人员的大量流动,刚毕业的学生过来当社工社会阅历不足,专业能力也有限,面对居民对社工知晓度不够的情况下难以开展工作,面对社区居民的不感兴趣,不参加行为不知如何有效的开展工作。(C1-SZ-R-F)
  
  在组织所拥有的必需资源中,组织内部参与者的贡献发挥关键的作用。其原因在于这些贡献本身不仅是具有无限的多样性,而且这是组织取得其他必需资源的最有效和最终途径。以“助人”、“公益”以及“慈善”作为职业的从业者和志愿者是国内 NGO 运作的根本,它必需依照组织自身的目标使命以及开展项目的需要来招募相应专业的人才,并且对他们的工作进行妥善的管理分工,以至于让他们在工作中更好地发挥才能和做出承诺,这样组织才能健康的成长。因此专业化人才是基础,这样才会有专业化的领导决策与管理方法。非政府组织要想更加的专业化最为关键的步骤是必要具有掌握相应专业技能的专职人员队伍。
  
  从(表 3-19)中我们可以看出机构专业的社工人员是非常欠缺的,严重不足和部分需要社工人员的机构超过了一半以上占了 58.4%的比例,严重缺少社工人员的机构高达 21.1%.仅次于机构办公经费的需要。相对而言,管理人员比较充足,基本满足需要的比例达到 47.2%,部分欠缺的有 41%.组织对于志愿者的需要没有之前统计数据所显示的极度缺少,反而是机构现在人力资源基本满足状况中占比最高,超过一半的机构表示他们对志愿人员的需要处于满足状态并且11.9%的机构志愿团队都超出了机构的需要,表现出富足。
  
  6 人小组的社工服务人员进驻社区人员是不够的,社工需自己发展义工团队,每项项目期间每个社工发展不少于 30 人的义工。社工通过宣传、开展活动、入户走访等不同的方式发展本地社区和外来务工人员作为义工,即志愿者。相对来说还是好发展的。(C1-SZ-R-F)
  
  
  
  资金严重短缺是治愈非政府组织发展和成长的最大因素,这也是造成非政府组织不能够吸引大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的最大阻力。在组织日常行为中,人是关键因素,我国 18.9%的 NGO共同面临着专业人才缺失和人力资源严重缺乏问题,其中专业技术人才缺失是仅次于资金不足我国 NGO 面临的第二大难题。众所周知NGO 日常运作中的核心力量是组织内专职工作人员,据调查显示,国内非政府组织工作人员的专业性较低,并且缺乏相关技能培训尤其是专业性技能培训。
  
  为了提升社工的专业能力,R 机构每个月为他们安排一次培训,分别由深圳社会工作协会和机构内部优秀的社工培训。由深圳社会工作协会培训,培训的内容涵盖社工服务理论到实施整个过程,看似完整的培训却与社工工作人员实际需求贴合不紧密。机构内部的社工培训主讲社工工作人员自己擅长的部分,缺乏系统的梳理,而这些培训都针对机构所有人展开,其效果不显着。还有的相对拔高层次的培训根本不符合初入职的社工。总结了上述的经验,机构现在的培训逐渐规范化,针对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人群开设了差异化的培训课程,机构培训机制逐步在完善。
  
  社工机构间存在竞争如招标项目、社工人员的流动等导致合作不多。不同机构间的社区服务中心有合作,一起组织开展活动。说到服务成效,由于机构购买的服务具有期限,只能说救助群体情况有所缓解,如果政府继续招标机构竞得可继续服务,如被其他的机构竞得就存在服务转接等问题。社工人员针对每一次开展的活动都要做一次满意度调查。调查包括问卷和访谈。总体而言,社区内被服务群体对社工所开展活动的满意度颇高,保持在 4 分以上(满分为 5 分)。2012年 12 月,坪山新区秀新社区居民方秀珍阿姨来到秀新社区服务中心,将一面写有“扶残济弱·敬老恤贫”的锦旗送给了秀新社区服务中心社工手上,感激社区社工对她的服务和扶助。
  
  4.1.4 社会救助项目
  
  R 社工服务中心具有对临终老人的关怀和器官捐赠、融雪“非常学堂·后时代”项目、残疾人幸福婚姻辅导和创伤危机干预援助计划等四个社会救助自创品牌项目。2012 年和 2013 年“临终关怀·器官捐献与社工服务”项目获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示范项目并连续 2 年获赞助款 50 万元。并分别在 2010 年和 2011年获深圳市福彩基金会资助项目款 45 万元和 44.5 万元。
  
  临终关怀项目以临终老人、重症患者以及其家属为主要服务对象,从社会工作视角出发,以综合性医疗机构为依托,联结社区、家庭、志愿者资源,实现对临终者的人性化关怀。项目通过派遣社会工作者驻点医院和社区以及相关岗位,为癌症和其他重症患者以及社区老人提供专业的社工服务。本项目驻点的五个社区分别是坪山新区坑梓社区、坪山新区金沙社区、坪山新区秀新社区还有光明的圳美社区和翠湖社区。通过开展的服务,社区以及福利院临终老人及其家属、癌症等及其他重症患者以及其家属、丧亲者家庭获得直接收益。该项目的成功使得的机构把临终关怀·器官捐献社会工作服务网络成功的推广到了市范围,为全市的重大疾病临终患者和老人提供了专业的社工服务。于此同时,机构在成都成功的复制了该项目。项目得到了成都天地圣苑公司 50 万的资助。由深圳 R 社工服务中心与成都市成华区 543 社工服务社合作开发“临终关怀·器官捐献社会工作”项目,融雪盛平负责项目复制、社工专业督导和培训以及深圳总部的专业技术支持和督导工作。
  
  4.2 B-NGO 社会救助行为58
  
  4.2.1 机构简介
  
  武汉市 B 社工服务中心成立时间是 2012 年 7 月,在武汉市民政局登记注册获得批准并成立,是武汉市第一批非营利性质的民办社工机构。依托于华中某高校社会学院成立,由本土专业社会工作者创办。机构秉承着“助人自助”的服务理念,为社会各类人群提供专业社工服务,促进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B 机构通过承接政府项目提供专业的社会工作服务。合作单位主要有市民政局、司法局、团市委、卫生局、市妇联,此外,还与武汉市 4 家区级单位(江汉区民政局、武昌区残联、东湖高新区管委会、江汉区老龄委)有合作。主要服务领域有:青少年、医务、残疾人、社区、妇女、老年人和企业社会工作。截止2013 年,机构有 30 余名专业社会工作者,5 名储备社工,7 名专业社会工作督导。专职和储备社工都具备社会工作专业知识背景,均接受过系统的专业理论和方法训练。由于机构依托高校承办保障了其服务活动的场所、物资和志愿者人群。
  
  4.2.2 残联救助项目
  
  武汉 B 机构残疾人社会工作服务与湖北省残联、武汉市民政局、武昌区残联合作展开,社工分别驻点湖北省残联、武汉市第二福利院、黄鹤楼街阳光家园,社工通过开展“康复直通车”、“睦邻有你”、“助残安老”等项目,该项目有四个子计划,分别是针对危机残疾人的帮扶计划、帮助他们痊愈的康复计划、扶助残疾人融入社区计划以及恢复残疾人自信自立的义工团队计划。
  
  2013 年 7 月,黄鹤楼街阳光家园--作为 B 机构残联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主要针对家园内的残障人士开展专业服务。机构配备 2 名专业社工为黄鹤楼街10 个社区内 534 名残疾人提供“睦邻有你”残疾人社区康复项目服务,通过照顾社区内危机的残疾人、帮助他们进行康复并组织建设残疾人义工团队促进残疾人融入社区,全面帮助残疾人回归家庭、社区、社会。
  
  黄鹤楼街阳光家园配备了社工站、工作坊、电脑室和心语室。融雪社工站的社工们入驻阳光家园后开展社区残疾人需求调查,从心理、生理及社会适应全方位开展服务,结合个案和小组活动以及社区的工作帮助残疾人同家人、伙伴和社会连接沟通,加强社区内资源的横向流通,通过构建社区内自助与互助关系网络,帮助危机残疾人安全渡过危机阶段恢复社会功能。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非常简单的道理。如果鱼是目的,鱼竿是工具,捉鱼的方法是手段,你给他鱼竿,教授捉鱼的技巧。
  
  黄鹤楼街阳光家园建立了由社区内残疾人组成的残疾人义工团队。残疾人义工免费为社区内老人和残疾人理发。武汉市高校学生作为志愿者后备军参与黄鹤楼阳光家园残疾人义工团队,帮助他们进行了蔬菜栽培的培训。帮助残疾人的义工人员采用轻松的形式通过展开有趣的游戏,让社区居民亲身经历弱势群体因功能受限而带来的痛苦与不便,从而消除偏见和歧视,争取帮助与支持。除此之外,社区义工通过精彩文艺表演,吸引大家参与到活动中形成互动。开展的义工服务不仅能够提高残疾人的自信和自我评价效能,还可以展现残疾人的积极友爱的一面,让社区住户认识和了解残疾人,扭转对残疾人刻板的印象和偏见。最后争得更多社区人员的支持以及对弱势居民扶助工作的参与,从而提升社区融合,促进社区和谐建设。
  
  4.2.3 对社区建设的作用
  
  活动于社区的非政府组织从其表现形式大致分为两大类59:一类是主要以救助、环保为主要诉求的非政府组织,这类非政府组织资源较为丰富,动员能力较强、影响力也较大;还有一种是服务型非政府组织,他们主要为居民提供社区服务,例如社区内的教育机构等。
  
  社区居民通过非政府组织在社区内开展的公益活动能够有效地参与社区公益事业。社区内有很多居民都想参加一些公益活动,使社区老人、残疾人和儿童得到照顾,但不知道该如何去做。一些社区居民需要得到物质上或是精神上的帮助,另外一些住户恰好能够满足他们在物质和精神上的需求,然而彼此之间没有桥梁达不到良好的信息沟通容易流失掉社区内所拥有的资源。而在这时,非政府组织以组织的形式出面召集大家参加社区的公益活动,可以调动居民的参与意愿进而可以整合社区内资源。非政府组织开展的活动满足了社区居民参与社区的意愿的同时使居民间相互交往的诉求有了互动的平台。同时使得社区居民和非政府组织的资源和需求得到了有效对接。另外,非政府组织若将社区以外的资源投入到社区,不仅可以扩展社区资源还使得资源总数得到增加从而达到资源的有效利用。社区居民通过参与社区活动可以提升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意识还可以进行自我教育。社区非政府组织给了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平台,如果缺乏这个平台,居民便面临着如何直接面对政府机构、而政府机构如何构建有效带动社区居民社区参与提高其行动动力等问题,社区参与的水平就会大打折扣。
  
  4.3 比较分析
  
  中国社会工作机构作为第三部门的一股重要的力量正在迅速崛起,它与非政府组织一样是为弥补“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应运而生的。联合国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SIC)将非政府组织分为三大类和十五小类,社工机构是其中的一个大类。社会工作机构与一般性非政府组织区别在于:社会工作机构的主要服务对象是社会弱势群体,它的经费来源中不包括服务对象缴纳的会费;更为主要的是社会工作机构运用专业社工理念、方法与技巧开展个案、小组、社区服务,提供直接的一线服务。
  
  4.3.1 救助规模比较
  
  非政府组织地区发展分布不均衡,包括社会工作机构。社工机构发展中,深圳、上海、广州、北京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上海和深圳社工机构发展高于北京。深圳地处优势明显,邻近香港其社工机构发展较为完善,而由于广州是最早在市范围推行的社工服务,已有了突出的成绩尤其在社区和教育方面。中部民办社工机构开始起步,湖北省民办社会工作机构逐渐在增多,据报道统计 2013年武汉市社工服务机构只有 4 家,武汉市为了社工队伍建设,出台了《民办社会工作机构管理办法》,办法降低了门槛的同时简化了程序,可直接登记注册。市财政给每一个机构予以 3.5 万元的开办补助,扶持 3 到 5 家民办社工机构,开发设立一批专业社工岗位。截止到现在武汉市民政厅登记注册民办社工机构有 10余家。
  
  R 社工服务中心成立时间比 B 社工服务中心早,是深圳较早成立的社工机构。人员配备上专业社工达 200 多名,而 B 机构专业社工人员却不足 50 名。但是由于 B 机构是依托于高校承办的社工机构具有丰富的志愿者群体和实习生、专业的服务物资、服务场所。
  
  
  
  深圳 R 社工服务中心是一个自负盈亏的非政府组织,机构在不断成长,随着服务工作的推进来自于政府、企业、社会和居民的认可与支持也愈来愈多。R 机构合作的组织呈多样化,除了与政府部门(深圳市红十字会、福田教育团队、市疾病控制预防中心、龙岗区残联等)合作外,还与企业、事业单位、基金会合作,确保资金、人员供给的可持续性和救助的多元性。如与深圳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合作,与赛意法微电子有限公司合作,与迪尔康假肢矫形中心合作,与深圳市儿童福利会合作、与成都市和谐社区发展促进会、与华中农业大学合作等。总的来说,R 社工服务中心属于民间性质,专注于服务残疾康复、医务、教育、社区服务,有自己擅长的服务领域和服务人群;专业性强,社工持证率较高,机构自主运作的空间大,资金来源多层级、多渠道,与基金会、企业等有多方合作。
  
  武汉 B 社工机构成立时间较短,仍然处在探索的阶段,武汉某高校社会学院专业师资作为强有力的支撑外,主要依靠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承接不同的项目,与市民政局、卫生局、司法局、市妇联、团市委、武昌区残联展开合作以维持机构的运行,合作组织较为单一,对政府的资金依赖性较强,机构的运作主要依靠政府购买的经费,具有一定的风险,政府购买的经费本来具有明确的资金去向,资金主要用来开展活动,而政府购买项目一般具有时限性,这样一来机构的资金来源缺乏可持续和稳定性,当局一旦没有供社工机构竞争和投标的项目,它的生存就会难以保障。
  
  4.3.2 救助模式比较
  
  社工机构最重要的工作平台就是社区,立足于社区,以社区作为切入展开社会服务。“社区”最早被社会学家藤尼斯在他的《社区和社会》被提出。随着时代变迁,今天“社区”的含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是指在特定区域内产生各种社会关系和活动,并由有其特定的生活方式且有归属感的人群组成的相对独立的社会实体。社会工作人员从专业的角度运用其专业知识,对社区居民的需求进行有效评估和分析进而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案计划。社区内弱势群体间的自助与互助行为得到了促进的同时增强了居民的归属感,从而可以达到提高社区服务质量的诉求。
  
  4.3.2.1“社工+义工”联动模式
  
  深圳大部分社工机构的服务理念是帮助弱势群体的同时得到自身的发展即“助人自助”,他们以扶助若弱势群体为己任。《深圳市民政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要建立以政府为主导,民间组织为主体,社会工作者为核心,义工广泛参与的社会工作机制”.其基本特点和要素是:市委统一领导;市政府主导推动;民政局主管社工机构;社工机构的准入条件为民办非营利组织,必须在民政部门登记获得合法的地位。在“社工+义工”模式中,社工机构负责招募和培训社工人员;专业社工掌握着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可以有效的解决个人和社会问题,提供职业化和专业化的服务;在民政部门登记的义工联担当招募和培训义工的责任,在配合社工服务试点的同时需要做大量的非专业性工作,是社工服务尤其是在开展社区活动时人力资源的有力补充力量。
  
  从 2006 年起深圳市开始探索“社工+义工”联动模式,社工服务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从微观的角度来看,“社工+义工”联动模式有效结合了深圳社工与义工两股力量。社工多由专业的应届毕业生构成。他们能够提供专业化和职业化的服务因为熟知专业理论具备专业背景。不足之处则是工作经验欠缺而深圳的义工人数众多、经验丰富正好弥补了这点。但是义工队伍又有流动性强,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缺乏专业化的训练等不足。社工与义工的联合行动在结合两者优势的同时可以规避各自的缺点与不足,进而实现义工与社工的整合及人力资源配置的优化,实现二者的优势互补,提高社会服务的质量和数量,更好的服务社会。
  
  机构不招志愿者,都是义工联提供或社区服务中心的社工发展。社工进驻社区服务中心后自己发展义工团队,社工通过宣传、开展活动、入户走访等不同的发展本地社区和外来务工人员作为义工。社区服务中心社工一年发展义工 30 以上一般在 30-50 人。满 3 年服务期时义工人员数量达到 200-300 名义工,义工人员也存在流动性,差不多为 20%.我在社区服务中心当社工时开展了义工自愿参与的义工领袖小组培训活动。开展了小组活动 5 次。10 人小组活动开展时间为 1-2 小时。第一次的活动没有设立特定的主题,是大家互相认识了解的过程。接下来分别以自身能力建设、策划活动方案、团队合作、领导能力为主题展开了小组活动。活动开展的非常成功。后来义工联招募部门管理人员时参与义工领袖小组培训的 3 名义工成功的当选了管理骨干。(C1-SZ-R-F)
  
  4.3.2.2 高校模式
  
  B 社工服务中心依托于武汉市某高校社会学院注册承办的。具有典型的高校模式。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创办民间社工机构可以由高校提供硬件设施便于机构开展业务活动;同时高校可提供督导和实习生,保障人员的充足和专业。这样一来,就可以规避个人资金投入带来的风险,这是高校模式区别于其他社工机构的最大优势。高校模式在公信力方面同样具备优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高校社会工作机构成立开办之初便要接受机构和所在学院双重管理的限制。在高校模式运行过程中社工机构行政色彩浓烈,自主性又容易受限制,很可能会变成学生实践的场所。高校模式下,机构的管理人员由学校教师担任,但教师本身有一定的教学任务,不可能投入全部精力去管理机构。因此,容易因缺少专职的管理人员而带来项目开发能力不足、资金来源不广以及运作管理的欠缺60.
  
  4.3.3 救助方式比较
  
  社工工作主要从个案服务-小组工作-社区活动等三个方面相结合展开。为了达到小组工作的效果,小组工作的组员一般是固定的,要求参加的小组成员每次活动开展都必须到场,但在社区这个松散的机构显得有些苛刻,人员不到位不仅会影响小组活动的进行还会带来活动资源的浪费。相对于小组工作社区活动较容易展开,于此同时,还能为更多需要的群体提供服务。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的资源,社区活动的开展形式呈多样化。
  
  圳美社区服务中心是 R 机构竞得的 23 个社区服务中心项目之一,位于深圳市光明新区,中心面积 512 平方米,设有社工办公室、小组活动室、四点半教室、培训室、心理咨询室以及棋牌室。服务中心配 1 名督导助理,1 名项目组长,1名社工专干,2 名一线社工,2 名社区辅助人员,每个区域配有项目主管 1 名,心理咨询师 1 名。平均月接待人员 600 人左右。圳美社区服务中心社工主要针对圳美社区内老人、青少年、妇女、残疾人和外来务工人员开展服务。通过建立健康电子档案、开设健康养生服务、关怀独居孤寡老人、发展老年志愿者让老人帮助老人等方式为社区老年人服务。针对社区内儿童和青少年开展的服务有:“四点半课堂”、多元智能潜能培训班、儿童青少年兴趣班、一对一个别辅导、老幼协作工作坊。服务中心还通过亲子活动和亲子教育知识培训以及家庭工作坊的方式为社区妇女提供服务。对于社区的残疾人提供残友辅具、康复信息咨询服务、通过开展趣味活动和进行个别辅导使残疾人加深社区融入。社区服务中心社工还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政策、法律、城市生活等免费的信息咨询服务;在生活方面提供人际、情绪、工作等免费心理辅导并开设心理健康培训课程,另开设了舞蹈兴趣班、趣味运动会、交友活动;在工作方面提供职业规划、职业能力提升服务。R 机构社区服务中心针对不同弱势群体开展了相对应的救助工作,呈现救助群体覆盖面广、救助方式多元化。
  
  B 社工机构的服务方式采取部分项目化购买、较多岗位式运作模式。根据政府购买社工或社工服务项目,社工在服务地驻点。每个社工驻点采取的模式为 1位社工老师-2 名社工-2 名实习生。B 社工机构分别驻点于武汉市中心医院和武汉市普爱医院、武汉市优抚医院、汉阳区建港社区、江汉区天后社区和硚口区营房社区、武汉市妇联、江汉区汉兴街司法所和江岸区花桥司法所、黄鹤楼街阳光家园、唐家墩西桥社区和光谷软件园、光谷生物城。驻点于市中心医院和市普爱医院的社工为癌症患者开展专业的社会工作服务并组织志愿服务;驻点于汉阳区建港社区、江汉区天后社区和硚口区营房社区的社工为社区闲散青少年、服刑人员子女、进城务工子女开展专业的社会工作服务;驻点于市妇联的社工针对妇女及其相关者开展专业的社工服务;驻点于江汉区汉兴街司法所和江岸区花桥司法所的社工主要针对社区矫正人员开展专业社会工作服务;驻点于唐家墩西桥社区的社工针对社区孤寡老人,建设社区志愿服务爱心银行,将服务普及全体社区老年人,B 机构在这里仅配备了 1 名社工;驻点于光谷软件园、光谷生物城的社工作为园区工作帮手、政府职能帮手为驻区企业、群众提供社会工作服务。B 社工机构驻点的社工一般针对社区的某一类弱势群体展开相应的社工服务,呈服务群体针对性强、覆盖面窄等特点。有的时候政府购买的是社工而不是社工服务,也会导致社工没办法给多个弱势群体提供服务,从而社工累积收入扩大与沿海发达城市社工间的工资差距,不利于留住社工,容易导致社工人才资源流动转向发达城市。
  
  R 社工机构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董事会下设机构主任,下一级分为研究发展部、社工服务部、社工行政部三个部门。其中,研究发展部下设研发组、项目组、专家顾问组、高校合作组。社工行政部下设有财务组、物流组、工会组、党支部、人力资源组、志愿者督导组。社工服务部下设医务社工、青少年、内训师动力、公共卫生与社会救助、社会组织和年检、社区服务中心、残康社工、企业社工和督导评估组。这是一个比较成熟完善的组织结构,良好的组织运行结构为组织工作及项目的开展带来了成功,而较多的非政府组织缺乏合理科学的组织结构。B 社工机构正在发展摸索阶段,可以结合自身发展情况多借鉴学习其他非政府组织的成功经验。
  
  但总体上看,当前我国民办社工机构的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机构数量不多、服务水平较低、成长迟缓、不平衡发展等。机构提供的服务还远远不够满足与日渐增长的需求。正处于发展阶段的社工机构,各方面都还没有成熟,员工的工资水平、激励机制更是如此,人员流动性普遍较大。目前,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的周期大多数为三年。项目结束后,将会产生了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机构正常运行的资金面临困难,需要寻求新的资金来源;二是中断型的服务,对服务对象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甚至会出现反弹。因此,保证项目的持续性是项目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对于主要通过招标获取政府购买服务的 R 机构和 B 机构而言,他们的服务群体在接受服务后很难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明显的改善,只有做到持续介入才不至于造成服务的重复或浪费,更不至于出现与机构目标相悖的反效果。当前阶段,社工机构还处在适应政府购买服务的被动阶段,还需假以时日机构服务的根本才以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为主,以弱势群体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