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社会语言学论文

男性新词语与社会文化(2)

时间:2017-07-07 来源:未知 作者:李编辑 本文字数:4403字
  在商品经济发达的今天,多元的审美需求不断挑战者大众文化,新的男性形象在保留部分传统男性特质的同时,打破以往的男女二元绝对对立,并在开放的社会文化格局中不断地变化和发展。
  
  男性自身开始寻求外在形象的转变。在传统观念中,男性应该是豪放粗犷、不拘小节的,若是过于注重自己的容貌或穿衣打扮,难免会给人以缺少阳刚之气的印象。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的丰富,不少男性也开始关注自己的“面子工程”,开始追求男性美。与女性不同,男性的性感和时尚更多地表现在干净的面貌、健美的身材、高雅的打扮等方面,因此整洁利落、衣着光鲜、举止绅士成为了男性的普遍追求,男性美容用品的销量也有很大的增长,比如“乙男”和“潮男”就是这类男性的代表。“乙男”喜欢花卉,喜欢打扮,每天往身上擦名牌香水,而“潮男”指的是那些及其注重自身形象,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及金钱来打扮自己的都市男性。
  
  (二)男性消费地位的转变。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男性审美一直主导着社会消费的潮流,女性被置于男性的审视之下,女性美的衡量标准来自男性的认可和肯定。“现代社会随着女性越来越在经济上独立,职业女性成为市场营销人员最感兴趣的人群。经济独立的女性成为消费品市场上重要的消费群”[1],因此,女性审美开始影响社会消费潮流,男性正经历着从“看”到“被看”的消费地位的转变。
  
  现如今,靠脸吃饭的不仅仅是女性,男人们不吝展现自己俊美的脸庞,渴望得到女性群体的赞许和认可。男明星出现在化妆品宣传海报上的次数越来越多,网络上将男明星代言女士化妆品的发展趋势称作是“男人来到’她‘世纪”.其中原因,不外乎异性相吸引,男明星代言更容易激发女性的好感,以及花美男在女性群体中的高人气。
  
  如果说在广告中男性主要突出头像,那么,在电视、电影中作为消费对象的男性,暴露更多的则是身体。不知从何时起,在电视、电影宣传中,男性的裸露成了比女性裸露更大的卖点。比起粗犷强壮的传统男性形象,银幕上那些脸庞秀美、皮肤白皙、身材纤细的男性形象,给人的感觉是少了几分攻击性,多了几分亲和力、安全感,对于身处社会激烈竞争之中,想通过电视、电影释放压力的女性来说,更加容易接受。为迎合女性消费群体的需求,更多男性被打造为阴柔化、中性化的男性形象。
  
  男性群体从“看”到“被看”、女性群体从“被看”到“看”,两性消费地位的转变,说明了“两性审美”出现了向平等发展的趋势,即“男女同为审美主体,又同为审美客体。”[2]
  
  三、男性新词语与标签文化。
  
  本文收集到“萌娃”、“正太”、“小鲜肉”、“大叔”、“型爷”的五个词,几乎可以概括一位男性的一生,可见不管他正经历着人生的哪个阶段,我们都有一个相应的“标签”来称呼他。有人说当今社会进入了一个“标签化”的时代,一个人的身上可能会同时拥有“啃老族”、“男屌丝”、“剩男”、“矮穷矬”等多个标签。
  
  男性新词语也是一种标签,只不过有的是专用标签,有的是公用标签罢了。如“中山司机”一词,就是台北公交车司机廖明辉的专用标签,因为他有着与孙中山极为相似的五官和造型而被人熟知;而只要是热爱健身、肌肉发达的男性都可以被贴上“肌肉男”的“标签”.
  
  在这个“标签”文化盛行的年代里,社会标签一旦产生,就会对人群产生一定的心理暗示,比如两大男孩子走在大街上,稍微亲密或靠近一些,就会被周围人怀疑,“他们是不是同性恋?”又比如网上曾经流传着一则“屌丝”标准,有无数的男女青年按照标准,将“屌丝”这个标签贴在自己的头上。事实上,大众通常对显着的“标签”怀有激动的反应,而对“标签”背后的原委并无了解的兴趣。
  
  社会中的人总会被别人莫名其妙地贴上一些标签,而每个人又在自觉不自觉地主动给自己贴上各种“标签”.一个大龄单身男青年,周围人在不了解甚至不认识他的情况下,都可能会给他贴上“剩男”、“大男”或“愁婚男”的标签。然而,在这个处处崇尚个性化元素的时代,不少人都想拥有一个只属于自己的、无可取代的“标签”,这也是为什么会出现“粉裙帝”、“妖娆哥”、“英姿帝”这类词语的原因,明明身为男性,却作女性打扮,言行矫揉造作,只为博人眼球出把风头。
  
  “标签”文化的盛行,与互联网的普及分不开。在传统的传媒手段下,弱势群体相对而言缺少话语权,表达民意、发泄情绪的渠道有限。互联网的低门槛准入让普通老百姓也能够发出自己的声音,同时,互联网的虚拟化在一定程度上让大众的言论更加自由。各种身份“标签”,特别是一些发泄情感、表达对现实无能为力的“标签”,往往能够引发群体共鸣,反映普遍焦虑。
  
  综上所述,词汇时刻反映着社会生活的变化,我们对新词语的记录,也是对语言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一种观察和记录。通过对新词语的分析和研究,可以窥见社会文化的发展动态和大众的生存状态。透过上述男性新词语,我们不仅认识了相关事件中形形色色、特点突出的主人公,更值得注意的是,大众往往透过事件主人公,对背后相关的社会现实问题、热点问题进行广泛地讨论。从这个角度看,男性新词语已然成为了大众关注民生的一种途径、表达民意的一个平台。
相近分类: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