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社会语言学论文

网络在中国的发展以及对网络流行语的促进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5-11 共3664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大众使用网络流行语现状探究 
【第一章  第二章】网络在中国的发展以及对网络流行语的促进 
【第三章】网络流行语的定义 
【第四章】网络流行语的词汇体系的构成及分类 
【第五章】对网络流行语的态度 
【结语/参考文献】网络流行语言发展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 1 章 绪论

  1.1 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作为一个生活在 21 世纪数字媒体日益发达时代的青年学生,我们对于网络的熟悉程度可谓是了如指掌,随着博客、脸书、人人、微博、微信等社交软件的出现,我们每一个人都身处其中,从最初的一部分人接受信息到后来的大部分人接受信息,直到现在的发布信息,这种变化越来越能说明我们已经走入了自媒体时代,我们都成为了自媒体时代下信息接收与发布的终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一些不同于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参考消息》等传播平台那样制式标准的语言,一大堆网友的新词新语应运而生,成为活跃气氛、引人注意的网络语言。这样的语言逐渐在网络中流行起来,这样的现象从研究生学习开始就一直引起我的关注,所以我决定以此为内容进行我的毕业论文创作。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以及手机、平板电脑等网络终端设备功能的不断加强,网络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而伴随着这样的情况,网络语言就不可避免的被大家所熟知并使用。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这一现象并发表了相关研究的论文,对于网络流行语的研究,可以使我们更加清楚的认识网络语言的内容、形式、性质以及它的发展脉络,具有较为现实的意义与研究价值。

  1.2 语料来源

  本文所用语料主要来自互联网、报刊杂志、口语记录。

  1.3 研究方法

  本篇文章以语言模因理论作为指导理论。

  在现今的语言学界中模因论作为一个较新的理论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关注,在与语言翻译、语言教学、修辞艺术以及网络语言等方面相结合后产出了一大批有价值的成果。本篇文章作者试图用模因论来解释网络流行语的相关内容,从“是什么”到“为什么”逐渐加深大众对网络流行语的认知情况。

  何自然(2005)认为,“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阐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①模因论中所说的“模因”是和进化论中的“基因”是相对应的。英国着名动物学家道金斯(Richard Dawkins)在其 1976 年所着的《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一书中首创了“meme”这一词语。道金斯认为,在文化领域也存在着类似基因在生物进化中所起作用的东西。“通俗的来说,所谓模因就是一个个具有较强复制衍生能力的文化信息单元,它们如同病毒一样寄寓在宿主的头脑中,能够以不同的表现形式从一个宿主的头脑传播到另一个宿主的头脑。”②在网络日益发展得今天,网络中的流行词语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大家的视野当中,更新换代的速度之快也令人惊讶,我们正好运用模因论来进行考察分析。

  1.4 研究综述

  笔者以网络流行语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搜索相关文章,共计 159 篇涉及文章,在中国博士生、硕士生优秀论文库中,涉及到网络流行语的有 91 篇。通过笔者的初步归纳整理,目前学术界关于网络流行语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网络流行语的传播属性与价值研究:

  《浅谈网络语言表意形式的多样化》一文从社会的需求、传播属性和使用群体的特质等方面对网络语言进行了阐释。③首先网络流行语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社会语言的丰富、人际交往频繁而新兴的一种语言形式,网络流行语异于传统语言表现在文字形态、语义逻辑、构成框架、搭配用法等方面。网络流行语促进了文化发展、社会进步的同时,带来的新事物、新观念也激发了越来越多使用者追求新颖、时尚、自由的创造性。现代的年轻人执着于这种语言的使用和创作,这种痴迷不是简单的课余爱好,不是纯粹的娱乐消遣,而是另一种不亚于课程表的重要“课程”.但是,这种语言直接出现在学生的作业、媒体的报道,甚至政府公文中,其中失范现象日益普遍。作为我们来说,一定要重视网络流行语的健康发展,从政府部门来说应加大监督管理力度,规范使用语言文字,在青年人原创性被保留的同时,做好语言文字管理工作,保证语言纯正性。

  网络流行语传播的社会心理动因及社会影响研究:《解读网络语言》一文从心理依据和社会原因等方面分析了网络语言产生的原因。①截至 2011 年底,我国网民数量达到 5.13 亿,可见,网络早已走进千家万户,影响着中国近五分之二的人口。网络不仅给人们带来新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而且给人们带来一种新的语言形式--网络流行语。网络流行语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网民的青睐,迅速而广泛地传播于网络和现实生活中,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对网络流行语的概况、流行的社会心理动因、社会影响及规范措施等方面进行交叉的跨学科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第一,对网络流行语的概念进行梳理,提出网络流行语是传统语言在网络环境中的一种语言变体,它来源于网络或网络之外、在网上得以广泛传播,并在一定时期内流行于网络或社会生活中。第二,从不同角度分析了网络流行语的特征,包括:本质上的非独立性、语言结构的多样性、外在形式的简洁性、使用主体的年轻化、五官感受的可感性、时空分布的跨越性、发展过程的动态性、使用条件的专用性、社会影响的双重性。第三,分析了网络流行语的使用主体及其特征,着重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了网络流行语传播的社会心理动因。第四,总结了网络流行语的积极影响,包括提高交流速度,拉近交际距离;促进舆论监督,反映民生民意;增添交流乐趣,排解不良情绪;增强传播效果,实现经济价值。

  第 2 章 网络在中国的发展以及对网络流行语的促进

  1994 年 4 月,国际上正式承认我国为真正拥有全功能 Internet 的国家,在2008 年我国的网民总数突破了 1 亿大关,这标志着我国互联网络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截至 2013 年 12 月,单是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就高达 5 亿,相较于 2012年底增加了 8009 多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提升至 81.0%.这些数据充分表明网络在中国的飞速发展,大众对于网络的依赖度也逐步提高。

  伴随着网络的出现,网络语言也就应运而生。在互联网中人们为了交谈的时效性、创新性以及外来词汇等的影响,发明并传播使用了一些自造的词汇表达形式,而随着网络不断深入大众的生活这样的网络词汇也越来越被大众接受与使用。这是一个网络与创新交融的新时代。大量网络流行语的涌现以及快速传播,恰巧就是网络助推和激发网民无穷智慧的结晶。

  2.1 互联网的历史

  互联网始于 1969 年的美国,又称因特网。最初的网络是给计算机专家、工程师和科学家用的。那个时候还没有家庭和办公计算机,并且任何一个用它的人,无论是计算机专家、工程师还是科学家都不得不学习非常复杂的系统。以太网-----大多数局域网的协议,出现在 1974 年,它是哈佛大学学生 BobMetcalfe(鲍勃。麦特卡夫)在“信息包广播网”上的论文的副产品。全球互联网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进入商用以来迅速拓展,目前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信息基础设施。经过短短十几年的发展,截止 2007 年 1 月,全球互联网已经覆盖五大洲的 233 个国家和地区,网民达到 10.93 亿,用户普及率为 16.6%,宽带接入已成为主要的上网方式。同时,互联网迅速渗透到经济与社会活动的各个领域,推动了全球信息化进程。全球互联网内容和服务市场发展活跃,众多的ISP 参与到国际互联网服务的产业链中。由此带来了互联网服务的产业发展活跃,推动形成了一批 ISP,如 Google、Yahoo、eBAY 等,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互联网企业。2006 年 10 月 Google 公司的市值已达 1450 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三大 IT公司。①相比起国际互联网的发展,中国的互联网发展可以说起步稍晚,但是这并不影响互联网在我国的迅猛发展。根据 CNNIC 公布的互联网发展调查报告最新一期中显示,截至 2014 年 12 月,我国网民规模达 6.49 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 3117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 47.9%,较 2013 年底提升了 2.1 个百分点。中国网站数为 335 万个,全国网页数为 1899 亿个。

  2.2 网络快速发展背景下对大众的影响

  近年来,网络的迅猛发展从一定程度上对社会的经济生活起到了重大的影响,传统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在这样的环境中也受到着猛烈的冲击,使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网络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产生的影响也可以说是意义重大。一般而言,从对人们物质生活的影响来看网络起到的作用都是正面的,人们的工作效率在网络这个平台上有了巨大的提高,社会生产力也随之提高了很多,相比之下在人们精神生活方面上网络所表现出的影响却要复杂得多,网络在对人们的精神生活产生许多的促进性的影响外又带给大众很多负面的影响。对我们大学生而言, 最了解,最熟悉的莫过于是网络交往和网络游戏对我们的影响了。

  网络交往有相互之间发 EMAIL,网络聊天(QQ、MSN、各类聊天室等)、BBS、讨论组等,以上的集中交往方式中只有 EMAIL 通常是能指导发件人到底是谁的,而其它的交往方式往往都存在着匿名的特点。人们在网络上的交际过程,实际上就是在现实社会中的一个缩影,但是它与人们现实交际不同的就是因为它借助的是网络这一平台,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更能影响到网民的精神生活。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