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人口学论文

快速老龄化下独生子女的父母养老问题探讨

来源:中国老年学杂志 作者:蒋月萍;王净
发布于:2020-01-10 共6545字

  关键词: 计划生育; 独生子女家庭; 养老问题; 老龄化;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将“健康中国作为国家战略”,促进“人口红利”更多转化为“健康红利”,以降低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结构的负面影响,延长重要战略机遇期[1]。一方面,我国人口结构正在经历重大变化,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老龄程度进一步加深,“未富先老”的情况导致我国养老问题面临巨大挑战。另一方面,1980年提出“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的独生子女政策,1982年我国将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得以全面贯彻。如今,第一代独生子女正陆续婚恋育子,独生子女父母逐渐步入老年阶段,独生子女家庭养老俨然成为当下我国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主要探讨人口快速老龄化背景下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问题。

  1、 相关概念界定

  独生子女指的是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2],独生子女没有同胞兄弟姊妹。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问题有两种基本释义,其一,是指已经或者即将迈入老年阶段的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问题;其二,是指现有独生子女本身对于自己未来的养老问题[3]。由于第一代独生子女尚才进入婚育阶段,对其养老问题的担忧会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出现诸多变化。

  2、 研究背景与缘由

  2.1、 人口老龄化加剧,“未富先老”情形凸显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在社会转型期不可逆转的新常态,亦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同时,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持续增加,人口老龄化风险急剧提高,因此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成为当今社会无法避免的严峻挑战。

  国际上,据《世界人口展望》报告声称,到21世纪末时世界人口将极有可能突破百亿大关,届时老龄人口比例将达到24.7%[4]。可见,依照这种人口趋势发展下去,老年人口的数量将在一定程度上超过儿童,这将是一种前所未有的现象。在国内,老龄化进程也相继加快,老龄人口所占我国总人口比重正在不断上升,据统计,截至2016年底,全国65岁及以上人口为1.500 3亿人,占总人口的10.8%;老龄人口数量正在以令人惊叹的速度急剧上涨,预计到202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将达到17%以上,8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2 700万人[5]。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特征将愈发明显,老龄化的速度与程度将在未来攀登人口学的新高峰。

  2.2 、独生子女数量庞大,失独、双独家庭比例上升

  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实施30多年以来,独生子女父母积极响应国家与政府的号召,由此产生了数以亿计的独生子女。专家估算,我国的独生子女人数以每年大约500万的速度急剧递增,独生子女户数已经达到了全国家庭总数的1/3,其中涉及的直接人口大概5亿左右[3],我国即将迎来“独子养老”的时代。据调查,第一代独生子女大多已经进入了婚育阶段,他们所组成的家庭数量不断增加,形成了典型的双独家庭结构,加之独生子女父母正步入老年时期,其养老问题迫在眉睫,给独生子女们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计划生育政策犹如一把双刃剑,在带来益处的同时,也不免呈现出相应的弊端。譬如,独生子女的唯一性与不可替代性使得独生子女家庭显得尤其脆弱,其父母养老面临着空前的风险。资料显示,我国年龄15~30岁的独生子女中每年有7.6万人亡故[6],这意味着每年至少有7.6万个家庭要遭受残忍的失独之痛。处于这个风险社会中,独生子女的生命安全面临着威胁,许多不可知因素的悄然发生,造成独生子女的意外伤亡,给独生子女父母养老造成了难以预料的困境。
 

快速老龄化下独生子女的父母养老问题探讨
 

  3 、独生子女家庭的现状

  3.1、 独生子女家庭呈现“四二一”、“四二二”结构模式

  双独夫妻作为“四二一”家庭的核心,是联结各方不可或缺的纽带。从人口学角度出发,这种“岌岌可危”的倒金字塔结构已经日趋成为现代家庭的主流形式,使得家庭结构愈发“小型化”“空巢化”。随着“四二一”家庭结构的数量逐步增加,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压力愈发凸显,迫使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奔波于工作与家庭之间,难以平衡,身心俱疲。2016年,我国对计划生育政策进行了较大调整,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孩子,至此宣告了独生子女政策的彻底终结。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开放,形成了新时代的“四二二”家庭结构,由于子代数量增加,双独夫妻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花费在了孩子身上,从而更加无力关注父母的状况,独生子女父母养老问题持续性加剧。

  3.2、 独生子女与父母居住方式改变

  源于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情形,加之根深蒂固的“养儿防老”观念,家庭养老仍然占主体地位,成为我国独生子女家庭的主要养老方式。

  据资料[7]显示,大多数独生子女都未与父母居住在一起,究其原因有二。其一,随着社会的进步,独生子女父母将更多的资源与精力投注在孩子的教育上,如今,独生子女毕业后,更愿意留在都市打拼奋斗、结婚生子,从而与其父母分隔两地;其二,由于独生子女接受教育水平相对父母较高,在观念上倾向于独立,与父母的传统思想产生隔阂,因此他们会选择自己单住,挣脱父母的束缚与限制。从而使得独生子女无法给予父母所需的生活照料,给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造成巨大困扰。

  4、 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问题研究

  4.1 、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意愿研究

  对养老意愿的释义,大多数学者都倾向于:养老意愿是老年人对老年生活的自主安排倾向,亦是老年人对养老需求最直观、最现实的反映[8]。

  在我国,众多独生子女父母依旧持有“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尽管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一些父母逐渐接受其他的养老方式,但传承千年的观念在短时间是无法被彻底改变的。刘亚等[8]从养老依赖对象、养老经济来源等对农村独孩父母进行探析,发现影响其养老意愿的因素主要为“农村发展水平落后,养老保障水平低,无法为独孩家庭提供更加优化的养老服务”的客观因素及“独孩父母的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等都对其养老意愿有显着影响”的主观因素。据唐利平等[9]从养老经济打算、养老居住打算和养老担心度三个维度对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意愿的实证分析,发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不仅具有经济效用,还具有信心效用。王翠绒[10]提出,农村独生子女父母的经济风险、空巢风险和失独风险也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其养老意愿。纪竞垚[11]分析了经济自评状况、主观老化态度等社会经济和主观态度因素显着影响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意愿。

  4.2、 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模式研究

  独生子女父母随着年龄的增长,高龄化、失能化等问题相继出现,因此在谈论到独生子女家庭养老时,必然会伴随着“在哪儿养老?和谁居住?”的问题。

  风笑天[12]经过若干次全国范围内的实地抽样调查发现,子女的婚姻状况、工作地点等是影响独生子女家庭养老模式的主要因素。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在中国社会中传承数百年,尽管在社会转型期的背景下这种传统的养老模式依然占据主导地位。王树新等[13]基于在北京、吉林、山东对888户独生子女家庭的调查数据显示,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进入老年后首选养老方式仍是居家养老。李放等[14]发现,选择自我养老与家庭养老等养老模式的因素主要与独生子女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家庭成员及是否参保有关。

  4.3、 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风险研究

  计划生育政策使我国顺利摆脱了“人口危机”,为经济的快速增长与社会的和谐安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同时也加速了“少子老龄化”“高龄化”,形成了我国未富先老、未备先老的国情,使独生子女家庭面临着巨大的养老风险。

  论及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风险时,失独及独生子女伤亡家庭成为重点对象。对于这一类家庭而言,家庭养老能力急剧削减,带来难以预料的家庭危机,导致其父母的晚年生活不堪重负。学者们基于对独生子女伤亡家庭问卷调查分析,宋健[15]提出政府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除“全国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制度”外,地方人民政府可根据自身实力,给予必要的补助,同时应制定失独家庭优惠政策,建立“失独”父母养老互助护理机构等。王秀根等[16]呼吁要及早关注独生子女伤亡现象,并建议对意外伤亡的独生子女父母采取经济补偿或精神关爱等方面的措施。可见,失独家庭的养老问题迫在眉睫,政府和社会对其家庭有效规避养老风险势在必行。

  随着独生子女外出求学、结婚生子,形成了典型的“空巢家庭”。面对只有一个孩子的事实,其家庭已不再具备传统的家庭养老基础,独生子女父母不得不经历更长时间的“空巢”生活。徐俊等[17]从经济供给、生活照护和精神慰藉等方面对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风险进行研究,认为“空巢”家庭难以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乐章等[18]认为独生子女家庭面临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挑战,尤其“空巢”家庭会遭遇养老资源严重稀缺的风险。

  4.4 、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保障研究

  在2009年我国实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以来,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保障俨然成为学者乃至各界争相讨论的热点。

  针对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保障问题,张倩[19]通过对城市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服务的探析,提出我国应健全养老政策法规保障、完善对养老服务的管理体制和拓宽养老资金筹措渠道等建议。基于公共财政的视角,王一哲[20]认为应当建立独生子女父母经济补助与退休金固定比例制度,并构建独生子女公办养老院,减少其父母晚年孤独感与失落感。近年来,也有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聚焦于独生子女家庭医疗保险与养老保险等问题。

  4.5、 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心态研究

  对于我国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心态的相关研究,风笑天[12]利用对全国五大城市1 005名准老年人的调查资料,对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的养老心态和认识进行了具体的分析,结果表明,独生子女父母们已经出现了养老观念的转变,他们具有积极乐观的养老心态与认识。同样地,徐俊[21]基于2011年江苏、四川省两省720户中老年农民调查数据,对农村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心态进行了探索性分析,发现婚姻状况、亲子关系、子女婚后支持变化、居住条件及生活满意度等可能是显着影响独生子女养老心态的重要因素。

  4.6 、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担忧研究

  探究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担忧,有利于为我国未来数以万计的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提供借鉴,同时为相关部门制定独生子女养老政策指明方向。

  在独生子女父母对养老担心的问题上,郝静等[22]基于2015年第一代独生子女家庭调查,对其父母的养老担心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发现,子代支持对父母的担心度有着重要影响,近一半的独生子女父母担心自己未来的养老生活,而其中大多数的担心来源于生活照料和经济供给的问题。王树新等[23]认为,在老人的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方面,独生子女父母个人所享有的社会保障、家庭经济状况、自身健康状况及家庭养老资源对养老焦虑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另有研究显示,3/4的独生子女父母都将生病照料和日常生活照料看作是老年生活的最大担忧,但同时也对独生子女赡养自己所面临的各方困难表示理解。

  5、 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研究之评论与展望

  通过近些年来国内对独生子女家庭及父母养老问题相关研究资料的回顾,能够初步分析此研究的进展与局限性,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地提出对未来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研究的展望。

  5.1、 国内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问题研究之进展

  随着我国社会的飞速进步与发展,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问题已显得尤为突出。如何有效地帮助独生子女父母顺利度过晚年生活是当下我国亟待解决的难题。对此,各界也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认为独生子女家庭、政府与社会应当共同承担起其养老风险的职责:①从政府层面,需给予独生子女家庭养老足够的重视,加强与完善相关扶持政策,保障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服务;②从社会层面,需提升对独生子女积极赡养老人的教育引导,鼓励独生子女父母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实现自身价值;③从独生子女父母的角度,应尽快改变传统家庭养老的观念,接受社会养老的新方式,并为自己将来的养老做好充分的准备,未雨绸缪,把“依靠子女”变成“依靠自己”,将“依赖养老”转为“独立养老”[24];其四,对于独生子女本身,应做到“常回家看看”,给予父母基本的生活照料及精神慰藉。

  5.2、 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问题研究之局限

  从上述文献中,可以看出我国对于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问题的探析主要集中于理论研究,而深入独生子女本身及其父母的实证调查十分稀少。在这些研究中,绝大多数又都倾向于对城市独生子女家庭相关养老问题的分析,缺乏对农村独生子女家庭的探讨。

  在我国现有资料中,对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问题研究缺乏以实证分析作为支持,理论尚未与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没有数据作为支撑的文章与现实相互脱节,这无疑会在研究时出现“头重脚轻”的失衡情形,导致未来此项研究的发展缺少一定的信服力。另外,由于我国长期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格局,使得我国的城乡发展具有一定的差异,但对农村独生子女家庭的调查相对城市难度较大、分布较广,加之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在受教育程度、政策了解等诸多方面较城市落后,因此对于农村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等方面的研究还尚存不足。

  5.3、 未来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问题研究之展望

  未来对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问题的探究仍然是解决我国社会问题的重中之重。一方面,现有的实证调查较少,并且多数以相对发达的一、二线城市为例证,但我国的中西部发展具有显着的不同,各个城市之间独生子女父母养老的结果不能一概而论,因此,应加大各类城市的实证研究,在不同地区进行大规模、大范围的定量调查,在理论框架足够成熟的基础上,联系实际论证显得尤为必要。

  另一方面,加强独生子女与多子女家庭的比较研究,从社会代际支持的角度,明确各养老主体的责任,加强政府的管理职责,对于独生子女伤残、死亡等特殊家庭给予应有的照顾,制定相应的扶助政策;通过对两类迥异家庭进行对比研究,拓展独生子女父母养老的新途径,以替代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薄弱。

  最后,加大对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养老问题的相关研究,我国城市与农村发展差异显着,城乡独生子女家庭之间的生产形式、生活方式、养老心态等各具不同,以现有城市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心态等结论类推出农村独孩家庭养老结果显然是不适宜的,故加大对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养老问题的相关研究势在必行。

  即使我国现今对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问题的探讨较为匮乏,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笔者相信在各界的共同努力下,通过深入城乡对研究对象的具体调查,以及网络大数据等方式,对独生子女家庭的实证研究终将清晰,独生子女父母的社会养老也将得到更全面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解读[J].首都公共卫生,2012;6(5):239-40.
  [2] 郭静静,贺岁岁.独生子女父母养老问题文献综述[J].现代交际,2018;(9):245.
  [3] 徐俊,风笑天.独生子女家庭养老责任与风险研究[J].人口与发展,2012;(5):3.
  [4] Balestra C,Dottori D.Aging society,health and the environment[J].J Populat Econom,2012;(5):63.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16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mca.gov.cn/article/sj/tjgb/201708/201708 00005382.shtml.
  [6] 杨宏伟,汪文涛.失独家庭的缺失与重构[J].重庆社会科学,2012;(11):22.
  [7] 罗丹.城市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研究综述[J].老龄科学研究,2013;(5):64.
  [8] 刘亚,郭如良.农村独孩家庭父母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探析[J].管理观察,2015;(35):13-5.
  [9] 唐利平,风笑天.第一代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意愿实证分析——兼伦农村养老保险的效用[J].人口学刊,2010;(1):35-40.
  [10] 王翠绒.构筑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养老保障防线——基于政府责任的视角[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43(1):93-8.
  [11] 纪竞垚.只有一孩,靠谁养老?——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J].老龄科学研究,2015;(80):35.
  [12] 风笑天.面临养老: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的心态与认识[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0;(6):64-72.
  [13] 王树新,赵智伟.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方式的选择与支持研究——以北京为例[J].人口与经济,2007;(4):52-8.
  [14] 李放,沈苏燕,谢勇.农村老人养老状况及其满意度的实证调查[J].开发研究,2010;(1):58-61.
  [15] 宋健.“四二一”结构家庭的养老能力与养老风险——兼论家庭安全与和谐社会构建[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3;27(5):94-102.
  [16] 王秀根,胡丽君,于增强.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大龄独生子女意外伤亡[J].中国人口科学,2001;(6):61-2.
  [17] 徐俊,风笑天.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问题研究[J].人口与经济,2011;(11):55-62.
  [18] 乐章,陈璇,风笑天.城市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0;(2):42-4.
  [19] 张倩.城市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服务与管理问题探析[J].人才资源开发,2017;(5):105-6.
  [20] 王一哲.中国独生子女家庭父母的养老保障——基于公共财政的视角[J].经济研究导刊,2014;(12):50-1.
  [21] 徐俊.农村第一代已婚独生子女父母养老心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人口与经济,2016;(3):73-82.
  [22] 郝静,王炜.子代支持对养老担心问题的影响——基于2015年第一代独生子女家庭调查[J].调研世界,2017;(7):13-6.
  [23] 王树新,张戈.我国城市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担心度研究[J].人口研究,2008;(4):83-5.
  [24] 风笑天.从“依赖养老”到“独立养老”——独生子女家庭养老观念的重要转变[J].河北学刊,2006;26(3):83-7.

作者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医学人文研究中心
原文出处:蒋月萍,王净.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39(23):5863-5867.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