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师论文 > 数学教学论文 > 初中数学论文

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实践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8-20 共2165字
摘要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更注重学生的主体性,面向全部的学生不但要因材施教,更需要引导学生的主动性, 这就要求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更新。 而分层教学就是在这个教学理念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教育教学模式。 其核心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 充分发展每位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的潜能。 实施分层教学是适应现阶段学生个性及发展的需求。旨在分层提高,因材施教,培优补差,全面促进。 而课堂上的分层教学,也能够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更加主动,激发他们的认知需求,促使学生能力提高和个性发展,在课下布置分层作业,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及时巩固相关知识。 从而提高数学有效教学水平。

  二、分层数学的理论依据

  分层教学的前身, 是古代着名大教育学家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 他要求根据各层次的学生水平和学习程度,进行不同的教育。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们把这一原则进行了发扬,现已成为国民教育中的精华部分。 现代教育学中对因材施教是这样定义的:在共同的培养下,根据受教育人员的自身条件、性格、能力、特长等情况的不同,在对他们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既要有基本统一的要求,又要因人而异、提出不同的要求,给予不同的教育,使得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得到自身潜能最佳发展。这与分层教学在本质上是一脉相承的。

  美国当代着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了提出 "掌握学习理论" 和人人都能学习为基础观点,以班级内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前提,强调了学生有能力学习和理解任何教学内容, 达到掌握水平。布卢姆认为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从而造成了学习成绩的差别, 所以相同的教学方法不适合所有的学生。 把教学目标分层次的化解在教学内容的练习、 作业的安排和个体不同的学习方法指导上, 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三、分层教学在课堂中的实践

  (一)关于学生的分层

  分层教学的第一步是对学生进行分层,这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最重要的一部分。 首先教师要从多方面了解每个学生, 然后再征求班干部意见把这些学生分成几个不同的分层,A层是那些对课本内容掌握全面,完成练习快,又能够独立拓展并提高的的学生, 引导他们主动地帮助 B 层和 C 层的学生;B 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能掌握书本内容,也能独立完成练习,教会他们自我进行拓展和提高;C 层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需要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同时对这三个层次的学生平均分配 8 个小组,每组六人,2B-2A-2C. 组内互助,组间竞争,通过课堂、课下的学习状态,进行小组奖励加分制,由统计员统计小组得分,高分小组给予奖励,低分小组给予一定的惩罚,变相对学生进行激励。

  (二)关于目标的分层

  教学目标是分层教学的又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了解学生的整体情况,小组情况后,根据不同情况,建立教学大纲,然后再通过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建立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使目标的难易程度与学生的实际水平相适应。

  1.对 A 组学生设计些灵活性和难度性较大的复杂问题,培养并提高他们的知识综合能力、应用能力、实验和创新能力。

  2. 对 B 组学生设计的问题基础夹杂一些略有难度的题型, 使他们牢固地掌握课程中的知识,把他们培养自我管理良好、成绩优异的 A 层。

  3. 而对 C 层的学生应予以较多的指导,设计的问题较为简单, 努力使他们掌握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习质量,转变学习态度,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稳步发展成为 B 层学生。

  (三)教学过程分层

  教师将教学内容分出层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分层设疑、分层提问。 将简单的问题优先C 层的学生, 让基础薄弱的学生有更多表现自己的机会,进而提高他们的自信;而对于中间层的学生, 则是要教会他们的灵活性和举一反三的能力;A 层的学生就要注重提高他们思考和探索的能力,以及疑难问题的分析能力。对于一些复杂题型, 可以让 A 层的学生将其分析、分解,将其分解成几个较为基础的问题,并由 B、C层的学生解答。 而且尽可能地让 B、C 层的学生到讲台上讲解给大家听。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课堂气氛也就活跃起来了。

  (四)关于练习和作业的分层。

  针对班内不同层次的学生, 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反馈题,也可以根据某些习题拓展延伸成各种类型的题型供学生进行练习。 进而调动了各个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提高和收获, 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

  (五)关于评价的分层。

  对不同层次学生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来评价。对 C 层的学生多给予表扬评价,帮助他们认识自我, 建立信心; 对 B 层的学生采用激励评价,促使他们不甘落后,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对于 A 层的学生采用竞争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更加努力拼搏,形成良性的竞争。 只要学生在成绩上有一点点的进步,都应给予调动积极性的表扬、鼓励、奖励,使他们感受到学习成功时的喜悦,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分层教学,始终是考虑学生的个体性差异,从学生的个性特点出发,易于提高学生的素质,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能力,也养成了班级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将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

  分层教学始终是把学生放在了教学的主体位置,教师因材施教,有助于帮助学生克服畏难心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 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