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师论文 > 数学教学论文 > 初中数学论文

中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分组因材施教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09-05 共4623字
论文摘要

  我国《义务教育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体现了在义务教育阶段面向全体学生加强数学的基础性、 普及性和发展性的新教育理念. 这种理念应用在教学实践中可根据学生不同的基本条件,提出有针对性地教学方案、教学目标和教学手段,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1].从这一理念出发,我们根据学生的特点对他们进行分组,并设计相应的教学计划,以期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1 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分组

  首先在正常的教学进度情况下, 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可把学生分为三个组别,进行因材施教:(1)优秀学生组的学生学习能力比较强,老师在他们身上所花的精力相对比较少,有些学生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老师进行辅助的教学工作.适当的教学辅助工作,对优秀学生也是有益的,因为教学相长,他们可以帮助他们从另一个视角来看待自己所学的知 识 .(2)普通学生是人数最多的学生群体,老师在他们身上所花的精力比较多, 各种教案的编写基本都是针对这个学生群体的. 普通学生群体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老师的教学效果, 也是老师最重视的一组学生. (3)后进学生是在学习上处于弱势的群体.这类学生的形成原因相对比较复杂,究其原因,可以分成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大类. 客观因素包括身体健康原因, 有少数学生从小体弱多病,有时无法完成正常学生的学习任务;或数学思维方面较弱,严重偏科等;家庭生活环境原因,有些学生生活在单亲家庭中, 或是父母忙于工作, 无法给学生较稳定的学习环境. 主观因素包括因学生个人兴趣爱好的原因而不喜欢数学,因个人学习态度、方法、习惯等而未能较好地掌握数学知识等因素.

  2 根据学生的分组因材施教

  下面就初中数学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练习作业和课后辅导几个方面根据不同组别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教学.

  2.1 教学目标

  初中数学教学大纲中写明初中数学的教学目的是: 使学生学好当代社会中每一个公民适应日常生活、 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代数、几何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运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使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并逐步形成数学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根据大纲精神,可以把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作为对后进学生的基本要求;而把进一步培养运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作为对普通学生的教学要求; 把形成数学创新意识和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作为对优秀学生的教育目标. 当然这样做并不就是说完全放弃学生对较高教学目标的要求, 而是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有针对性地有所调整[2].比如在后进生中有些学生的接受能力很强,只是由于其他原因而造成了其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不够好,那就完全可以根据其特点而以帮助其形成数学创新意识和培养其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作为其教学目标.

  2.2 课堂教学

  课堂是学校教学的主战场, 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基本决定了整个教学效果的好坏.课堂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所以基本以满足普通学生的学习要求而进行数学教学活动, 相对地照顾到后进学生与优秀学生.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应适当放低起点以照顾到基础差的同学,在加大难度时,多加铺垫. 同时也允许优秀学生在课堂进行自学, 或者给他们布置一些有难度有挑战性的作业让他们进行思考研究, 这样可以让他们能够充分利用课堂的时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着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

  "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状态 ,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活动就会带来疲倦."无论是普通学生还是优秀学生或是后进学生,都应充分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要求学习数学[3].人对自己熟悉的事物容易产生兴趣也容易理解, 在教学中应主动把所教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常遇到的事物联系起来, 努力培养学生对自己熟悉的现象进行数学抽象,思考其中的数学本质,更深刻地掌握所学知识.

  好胜之心人人都有, 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更是有着很强的好胜心.老师在课堂上完全可以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竞赛,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也让学生有个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 要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不能仅仅作为知识内容的讲授者, 而应该成为一名优秀的知识向导,充分挖掘数学知识的潜在资源,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利用现代教育媒体的丰富资源,成为学生求知道路上的组织者和学习方法的指导者.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发展认知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过程,总是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小组学习的作用,同时让学生进行小组间的学习交流,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与人分享学习成果,改进学习方法, 增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荣誉感.

  2.3 作业练习

  不同组的学生给予不同类型的作业. 后进学生的练习以与教材中例题相似的题目为主,确保他们能掌握基础知识,以达到对他们的基本教学要求;普通学生的练习则提高一个层次,除了一些基础题目外,对题目增加了一些变化,以巩固和加强他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能够简单应用这些知识;对优秀的学生则布置一些综合性的作业, 以使他们能对所学的知识熟练掌握和能够灵活运用.例如,在教多项式分解时优秀学生做的是 121(a-b)²-144(a+b)²,普通学生练习的是 25x²-9y²,而后进学生练习的是4x²-y²,这样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练习 ,从而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另外,学生作业的批改也是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由于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学, 老师所有有关教学环节的工作是原来工作量的几倍,而在作业批改环节,完全可以进行适当改变,请部分学生批改,如普通学生检查后进学生的作业,优秀学生检查普通学生的作业,老师对作业进行抽查,以保证作业检查的质量. 这样一来可以减轻老师的工作量, 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备课等教学环节上. 期间,老师应给同学们讲授"闻道有先后"的道理,老师与学生之间是这样,学生之间也是这个道理,不能因为自己学得好而沾沾自喜,瞧不起学习不好的同学,应使同学们相信大家都能学好数学,只不过有的同学掌握数学知识快些,有些同学慢些,学的快的学生应该帮助学的慢的, 努力促进学生在学习中形成互相帮助的氛围.

  2.4 课后辅导

  课后辅导是老师比较花心思的事. 因为尽管学生分成了三个组别,然而同一组内的学生也有很大差别,就是优秀学生之间也有很大的不同. 比如有的学生心思很细,思考问题很细致,但运算速度比较慢,一些综合性的题目能够做出来,然而往往花费了较多的时间,这就需要对他们有针对性地训练其速度;有些学生则相反,做题很快,但过程是小错不断,甚至因此而得出错误的结果,因此应着重培养其耐心细致的学习作风.有些后进学生因为家庭原因没有稳定的学习环境, 老师则应力所能及地给予帮助,及时给学生补课;有些后进学生因为性格散漫而不重视学习,老师则要不时叮嘱,严格要求;有些后进学生因为智力原因而成绩不理想,老师则需要用更多的耐心来帮助他们.对学生的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在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分组教学时,对老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学生的教育评价也需要有相应地改变.

  3 转变观念,提高教师能力

  传统的数学教学基本是知识灌输型的. 课堂上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 老师就讲过的知识点向学生提问,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整个过程中学生一直是被动地接收已被系统化了的梳理好的知识点.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的应用和互联网已进入到普通百姓家庭,学生可以从很多渠道获得知识而不仅仅是从学校、从老师处.在这知识爆炸的时代,老师的权威地位受收到了挑战,特别是在优秀学生面前. 这就要求老师能够与时俱进,主动适应新的形势,从过去的知识传授者角色向学生学习过程的支持者、帮助者转变.在帮助学生形成数学创新意识的学习活动中, 老师更是其中的参与者,应能使学生在平等合作的氛围中进行主动性学习.这就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故教师应能顺应时代的变化,适应新的环境下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积极主动地改变自己, 提升自己的能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老师应积极学习新的教学工具,以新颖的学生感兴趣的方式与学生共同探讨和学习数学.

  4 根据新观念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教育评价体系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传统的方法是以考试成绩为主, 平时作业的完成情况为辅,评价手段比较单一,并未针对不同条件的学生进行分类评价. 《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笔者的理解是应根据学生特点恰当地评价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不能搞一刀切、一个标准,特别是对后进学生,在不降低总的标准为前提下,以鼓励为主,看到他们的进步,树立他们的信心.对于普通学生则在重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下, 着重对他们灵活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上. 而对于优秀学生则强调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应以人为本, 应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不仅要考查学习结果,更要考虑到学习的过程,用学生的现在和自己的过去相比较,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树立取得更大进步的信心,要用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应注意不能让后进学生产生自卑心理,认为自己就不是学数学的料,对自己自暴自弃, 同时也应注意不能让优秀学生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而固步自封.对学生的评价应是客观的,能够充分激发每个学生学好数学的潜能,提高他们的能力. 对学生的评价主体也应是多元的,不能仅是数学老师,也应请其它老师、学生、学生家长来从多角度全方位地客观评价学生.

  有一个重要的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即现在对学生的分类还只是经验性的, 还没有一个绝对的量化标准来判断什么样的学生达到了优秀学生的标准,什么样的学生属于后进学生.对各组的学生应该确定什么样的教学目标, 也是需要非常重视的问题.目标既不能太高使学生压力太重,这点主要是对优秀学生的;也不能目标太低而达不到基本要求,这主要是对后进学生而言的.然而怎样的学习目标才是恰当的,所定立的目标有无具体的科学依据, 这是个现在很难回答的问题?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为了能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就要求老师沉下来花时间与精力充分地了解每个学生,为每位学生制定学习目标,然后还需要精心组织教案,以期能达到教学目标.这些都需要老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进行提高总结,以期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5 结语

  我国初中数学教育中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强调能力培养和思想方法等方法,具备自身优势. 我国的课程改革需要在保持和发扬这些优势的前提下, 重视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中学数学的教学活动要以教育新理念为指导,建立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实行开放式教学,创设宽松、自由、教学相长的学习环境,因材施教,帮助中学生掌握必备的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陈 理.关于新课 程理 念 下 中学 数 学 课 堂 教学的 几 点 思 考[J].数学通报,2004(5).

  [2]范 才 生 、钟 志 贤.素 质 教 育 :中国 基础 教育的 使命 [M].福 建 教育出版社出版,1997.

  [3]徐 海 翔.创 新 教 育理 念 下 的 数 学 课 堂 教学 策略[J].中 国 校 外教育,2009(8):437.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