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师论文 > 数学教学论文 > 初中数学论文

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 作者:李瑞
发布于:2018-11-14 共3020字

  摘要:分层教学法, 指的是教师在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基础和其他非智力因素差距较大的情况下, 在班级的教学中采用的针对能力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教学方式的教学方法, 让无论是学习水平高的同学还是学习水平较低的学生, 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 在学习中得到自信。

  关键词:分层教学法; 初中数学; 教学应用;

  初中阶段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 对于数学这种初中的主要科目来说, 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的差异相比起其他科目来说更加明显, 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很容易会产生自卑的情绪, 并且对于数学科目产生厌恶和抵触, 进而导致数学成绩进一步下降。因此, 分层教学在初中的数学中的重要性日渐凸显。
 

初中数学

 

  一、分层教学, 了解学生差异

  传统教学中, 为了保证学生的正常成长以及为了缩小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 很多教师采用统一的教学模式, 无论是优生还是差生都以统一标准来进行教学, 然而, 各个学生的个体差异的存在是不争的事实, 有的学生在在学习的过程中成长较快, 接受能力较强, 甚至能举一反三, 而有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即使付出了很多努力学习的成果也不尽理想。因此, 内容统一的传授和讲解对一些学生来说或许适用, 但对于其他的学生来说可能并不尽然。为了进行有效率的分层教学, 做到“因材施教”, 首先就要求教师必须要明确知晓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 正确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然后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接受能力、数学成绩、产习惯以及学习的积极性等大致分为几个层次, 如可以分成学习成绩较好, 学习的积极性较高的学生与学习成绩较差, 但是学习积极性同样很高的学生, 以及学习成绩较一般, 而且学习积极性低等,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来参考多种情况因素将学生进行相关的层次分级。对学生的分层是分层教学法的基础, 因此, 老师对于学生实际情况的具体把握和分组情况至关重要。于此同时,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别差异, 对于教学分组的情况了然于心的同时也要知道对于学生的分组情况不宜对学生公开, 更应当避免老师的自己带上有色眼镜来看待学生, 以免优生产生骄傲的情绪, 而差生过于自卑, 甚至导致优生与差生之间产生矛盾与歧视等状况, 破坏班级学习气氛和氛围。另外, 在明确学生的层次后, 教师在分组时应当合理的将优生和差生分为几个小组, 以便于优生和差生之间互帮互助, 相互促进相互学习, 同时也有利于班级和谐学习氛围的建立, 使每个学生在进行初中数学的学习时都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 个性有规律, 有针对性的全面发展。

  二、分层作业, 巩固提高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课后作业同样也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例如, 教师可以把课后作业分为课外作业和课内作业两部分来布置, 课内作业大多涉及基础知识或是在基础知识上有所提高, 要求全班所有同学统一标准共同完成, 而针对优生和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 可以布置相应的课外作业, 课外作业属于选作的作业, 相比起课内作业要求更高, 难度更大, 并且需要能够考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能够训练数学思维方式的习题, 以具有探索性, 开放性, 讨论性的题目为主, 而对于学习较为中等的学生来说, 可以布置一些简单的综合应用题, 能够让学生充分的练习和运用自己所掌握的新知识。这样, 各个层次的同学都有针对性的得到了强化, 打破了作业不分层, 整齐划一的传统模式, 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课堂上的基础知识得到了巩固, 而且相对较少的作业量也能大大减少学习能力较差学生所面对的压力, 使他们感到作业不再是负担, 从而大大降低了作业抄袭和作业质量低等一系列问题, 还能调动该层次学生的积极性, 同时, 学习能力好的同学也没有局限于基础知识, 能在课外作业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提升, 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并在在处理这些难度较大的题目时, 也可以让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以免滋生骄傲自满的情绪。这样, 就能较好的处理全体与个别之间的差异。

  三、分层辅导, 培优补差

  1. 教学目标的分层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而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的不同, 教师只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并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才能充分体现出分层教学法的作用, 从而实现教学效率的提高以及教学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例如, 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优等生来说, 教学的目标应该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以及对于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为主, 而不要仅仅局限于课本上的基础知识, 而对于学习能力差的同学来说则相反, 教学的目标应当放在基础的知识方面, 在教学的同时对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查漏补缺, 并且应该对于这些差生进行适当的鼓励, 激发他们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对于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来说, 他们自身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 所以在进行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巩固的同时为了适应学生的学习能力, 应为其设计一些难度中等偏上的问题, 在同时也要注意, 在设定教学目标时各个层次的目标应当是与该层次的学生实际能力相适应的, 需要通过努力能够实现和理解但又不显得太过于简单,

  2. 教学过程的分层

  教学过程是分层教学法的主要环节, 在教学过程的分层中对于教学内容和方式也应当有所整合, 并且在教学的同时, 教师也应当鼓励低层次的学生向高层次努力并看齐, 而不能以僵化不变的层次分层限制了学生的能力发展。例如, 教师在讲授《二元一次方程时》, 可以在课堂上设定相应的难度和坡度, 首先以课本为主体, 以二元一次方程的基本定义和基础解法为重点, 在课堂开始之初让同学们读课本自学并相互交流, 随后写出一个二元一次方程, 让同学们试着去解开, 并通过学生们自己的努力和教师的适当辅导总结出二元一次方程的一般解法, 这样, 无论是差生还是优生都能学到二元一次方程的基础知识, 并且在课堂的交流中也可以促进优生和差生的互帮互助。而在课堂的后半部分, 教师则可以由浅入深的逐渐提出相对较难的题目, 对二元一次方程在生活中的运用或者在二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上进行一些补充和延伸, 给与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以广阔的发展空间, 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 引导他们去对教学的内容进行思考和类比, 学会进行质疑和举一反三, 同时对于学习处于中上程度的学生, 所学知识应有所上升和发展, 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基础知识的学习。

  3. 教学提问的分层

  教学提问是分层辅助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课堂上针对不同的学生应当提出难度不一的问题, 在问题中设置一些较为基础的问题由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来回答, 这些问题能够大大提高他们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而且即使没有回答出来正确答案, 这些学生也能在这些问题中得到锻炼和鼓励, 起到基础知识学习中查漏补缺的作用, 从而提高整个课堂学习的效果。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强, 成绩较好的学生来说, 可以提出一些灵活的, 具有综合性的知识, 来更好的培养他们的数学与逻辑思维。教学问题的分层设置有利于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时确保所学知识的平稳过渡并加深学生的印象, 让学习能力较弱以及数学底子薄弱的学生也能更好地学习, 同时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得到扩展和思考。

  四、结束语

  虽然学生之间的差异是不可避免, 但是学习的能力和成绩是一个动态的能力和数据, 教师应当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动态, 针对学生的变化也相应地改变教学的方式, 同时也使学生自然地明白自己的学习能力, 找准自己的定位, 这样可以大大避免学生自尊心受到伤害, 同时也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

  参考文献
  [1]孔令军, 赵红革.问题分层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通报, 2001, (8) :10.
  [2]袁新福.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 2011, (15) :73.
  [3]许志军.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考试周刊, 2014, (68) :77.

原文出处:李瑞.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8(32):107+109.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