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新闻传播学论文

春晚小品蕴含的道德文化内容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3-28 共4740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春晚小品道德文化传播中的问题探究 
【第一章】 “央视春晚”小品中的文化道德传播研究绪论 
【第二章】 “央视春晚”小品及道德文化传播 
【3.1  3.2】春晚小品蕴含的道德文化内容  
【3.3】 “央视春晚”小品的道德规范传播渠道 
【3.4  3.5】 “央视春晚”小品的道德文化传播效果 
【第四章】 “央视春晚”小品中传播道德文化的技巧 
【第五章】春晚小品文化道德传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结语/参考文献】春晚小品节目中的道德文化传递分析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 3 章 “央视春晚”小品的道德文化传播要素分析

  1本节中所说“央视春晚”小品的道德文化传播主体可以细分为小品的创作者(团队)和表演者;同时受众也对“央视春晚”小品的道德文化起到了“二次传播”的作用。

  3.1.1 表演者和编剧各有分工

  起初“央视春晚”小品节目是集体讨论,最后再次进行分工,不署明作者或编剧。后来为了扩展题材范围,反映多元文化的需要,才分出了专门的编剧或者作者,现在多数的小品表演者都有自己的编剧团队,表演者本人也参与创作。

  在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只有编剧创作出符合“央视春晚”文化要求的小品,表演者才能登上“央视春晚”舞台。这期间编剧和表演者要经历小品资料的收集,创作,加工,修改等阶段,最终传播给受众。从创作到最后被受众看到,“央视春晚”小品要经历层层把关,其中最重要的是要符合当下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为了真实地反映人们的精神风貌、社会风气,多数的小品编剧,深入基层去体验老百姓的生活,从原汁原味生活中提取表演素材,来反映当下社会道德文化现状。

  “央视春晚”小品在传播道德文化时除带给受众三十多年欢笑之外,也让一批小品演员家喻户晓。从早期的陈佩斯、朱时茂、赵丽蓉到蔡明、巩汉林、郭达、冯巩、牛群、赵本山等人,这些为受众所期待的小品演员凭借自身对社会道德状况的把握,不断传播着发展着的道德文化。

  3.1.2 新媒体助力网民的“二次传播”

  “央视春晚”小品道德文化的传播并未随着当年“央视春晚”的结束而结束,它会在受众中继续进行“二次传播”.随着新媒体的出现与普及,“央视春晚”小品道德文化“二次传播”的主体不再仅仅局限于电视观众,新媒体在网民对“央视春晚”小品道德文化“二次传播”中起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新媒体传播渠道的出现,使得受众对“央视春晚”小品道德文化的“二次传播”形式发生改变,微信、微博以及视频网站等为受众提供了新的“二次传播”平台。

  以 2014 年开心麻花的《扶不扶》为例,该小品快速引起受众对当下老人摔倒应不应该去扶的道德考量与反思,以及掀起对当下有些老人借口假摔实则讹人败坏社会风气的舆论热潮。这种舆论热潮的形成离不开新媒体在受众“二次传播”中的运用。

  笔者查看优酷、爱奇艺、乐视网、搜狐网等视频网站,得出受众在使用 PC 或者移动媒体观看该小品所传播的道德文化不仅可以在网上参与讨论老人摔倒应不应该去扶以及对当下社会道德现状的看法,还可以随时使用新媒体为受众提供分享或者转载功能,在自己的新浪微博、腾讯微博、qq 空间、人人网、微信好友圈等,这就为该小品的道德文化进行大规模的“二次传播”提供便利。

  2014 年 1 月 30 日,《人民日报》将《扶不扶》的现场表演图片以及其中的部分台词发到自己的官方微博上,引来网民关于老人摔倒是否去扶的社会风气的热议和“二次传播”,其中网民短时间内的转发次数超过 6000.微博、微信、视频网站等均为受众提供了分享、转载的功能,为“央视春晚”小品道德文化的“二次传播”提供了便利;

    3.2 “央视春晚”小品的道德文化传播内容

  道德文化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不同的社会制度产生不同的道德文化,同一社会制度下道德文化也会根据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发展而变化。同时它也是社会中个人教养和社会化程度的反映。“央视春晚”小品取材紧跟时代变化,并以此达到传播社会主流价值观、净化世风的目的。它传播的道德文化观念既有时代特点又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与发扬。

  表 1 小结:笔者将 1983 年到 2015 年“央视春晚”的小品进行整理,对其传播的道德文化进行分类,得出在“央视春晚”小品所传播的道德文化中,传播职业道德、公共道德的力度在加大,侧重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来突出个人品德的重要性。“央视春晚”

  小品对传统家庭美德的传播贯穿其发展的各个阶段,且题材较多。邻里和睦是家庭美德的一部分,但“央视春晚”小品对家庭美德的展现主要集中在家庭成员之间,且以尊老的传统美德为主。

  3.2.1 个人道德

  80 年代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生产力,人们的思想进一步解放,这一时期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更多的人纷纷投身市场中。因此“央视春晚”小品最初更多反映的是改革开放初期,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精神生活风貌,针对个人道德水平有待提高的情况,则以调侃的方式,展示出来,这从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与之相对应的物质生活条件。

  例如,1989 年陈佩斯和朱时茂的《胡椒面》取材小面馆里,一个顾客误认为另一个顾客和自己争饭馆里的胡椒面,因天热对方脱掉衣服,该顾客以为对方要与自己打架。

  最后当对方拿走了自己随身携带的胡椒面瓶子时,该顾客看了看四下没人,将桌子上大碗里的馄饨倒入小碗,然后把大碗塞自己怀里揣走。它讽刺了当时社会经济还不宽裕背景下,社会上一部分人喜欢占小便宜,个人道德境界有待提高的现实。

  1989 年笑林、师胜杰等人的《招聘》中一个发了家的经理想招聘一个管家,自己造了一个字,分别从三位应聘者的思想活动和外在表现来考验应聘者是否诚实。由此传播了道德水平的高低对一个人发展的重要性。

  1989 年赵丽蓉、侯耀文《英雄母亲的一天》中,儿子抓坏人为人民立了大功,电视台的导演要为其母亲拍片,力图人为地拔高英雄母亲的精神境界,“虚构”英雄母亲一天的生活,达到塑造“高,大,全”的形象。这在英雄母亲看来就是“蒙人”,于是导演遭到英雄母亲有意无意的幽默调侃。在双方幽默地对话中传播了朴素的英雄母亲诚实不为出名欺骗观众的道德境界。

  “央视春晚”对个人道德观念的传播主要体现在个人的品行和精神境界方面,通过角色在社会公共生活中的言行举止和心理活动突出个人道德修养和品质的重要性。“央视春晚”对个人道德观念的传播贯穿其整个发展阶段。

  3.2.2 家庭美德

  90 年代以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社会进一步开放,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生活方式和文化观念也在急剧发生变化,不单有传统文化和现在观念之间的差异,更有中西方文化之间的碰撞,不同年龄段的人之间的道德观,价值观也有所不同,因此由家庭成员之间的价值观差异引起的一系列话题被搬上“央视春晚”小品舞台,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以及现代社会家庭中崇尚民主,家庭成员之间互相理解与沟通的社会风气在“央视春晚”小品的道德文化传播中体现出来。

  1999 年严顺开、李丁等人的《爱父如爱子》中,上了年纪的父亲接二连三地犯错误,爬高,踢碎邻居家的玻璃,女儿为此没少操心,之后父亲偷偷去钓鱼,掉进水里,女儿回来后耐心给父亲讲道理,最后说明自己的观点,对待上了年纪的老人要想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有耐心,这从生活中的小事,传播了中华民族尊老的家庭美德。

  2004 年赵本山、高秀敏、范伟的《送水工》中,单身母亲送儿子出国读书,自己含辛茹苦挣钱供儿上学,为了让儿子放下心理负担专心读书,就对儿子撒了一个善意的谎言,称自己找了一个有钱的老伴儿,等儿子学成归来时母亲不得不找一个送水工假装自己的老伴儿,在一串串幽默的言辞中,突出了我国女性勤节持家的传统美德。

  2011 年蔡明等人的《新房》紧贴当下社会房价过高,相爱的年轻人想结婚却买不起房的现实,最后小伙子租朋友房子来骗未来的岳母,期望岳母同意把女儿嫁给自己的愿望能实现。得知真相后,未来的岳母非但没有生气,反而因小伙子的诚实和对女儿的真爱,选择尊重年轻人的意愿。在当下没有房子能不能结婚的社会热点话题下,该小品传递出家长尊重儿女意愿,在子女择偶标准上人品比物质更重要的价值观。

  家庭美德是社会成员在家庭中的道德行为准则,它是调节家庭成员关系的规范,甚至关乎到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央视春晚”小品的家庭美德传播是其道德文化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

  “央视春晚”小品中传播家庭美德的题材比较多,且贯穿“央视春晚”的各个阶段,且其中既有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如尊老爱幼、邻里团结、勤节持家等的的弘扬,又对现代社会家庭成员之间夫妻平等、互相理解,家庭民主等新的家庭美德观念的传播。

  3.2.3 职业道德

  在“央视春晚”小品的道德文化传播中,职业道德的传播是其文化传播的重要部分,“央视春晚”小品对职业道德的传播首先体现在选题上,选取更加贴近与广大社会成员息息相关的行业。其次从正反两方面的题材来突出社会从业人员在工作中应遵守的道德观念,价值理念的重要性。

  例如,1986 年陈佩斯和朱时茂演的《羊肉串》,讲述的是小摊贩出来卖羊肉串,被工商管理人员发现没有营业执照,不准摆摊后,换了一身行头,接着摆摊的故事。因其没遵守行业道德,向顾客出售的羊肉串变质,最后不光因此自己开始拉肚子,还被工商管理人员发现的事情。

  1991 年黄宏、宋丹丹的《手拉手》,在我国刚刚发展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一位女士从一家鞋店买的鞋走了不到一百米就出现质量问题后,返回店内和老板理论的故事,讽刺了当时投身经济中的一些人,违背行业道德,产品以次充好蒙骗消费者的现象,两人不仅谈到鞋的质量问题,更调侃到,家里门铃、市场上的塑料袋、粘鞋的胶、电表等都存在问题。语言幽默中带犀利,紧贴当时社会一些行业中有违背诚信经营的现实。

  1996 年赵丽蓉、巩汉林等人的《打工奇遇》,通过一位乡下老太太到城里一家酒楼打工,在和老板的交流中得知重新开张的酒楼在饭菜以及价格方面存在欺骗消费者的现象。最后提笔为酒楼老板写下“货真价实”四个字,暗示只有诚信经营才能真正赢得消费者的职业道德理念。

  2008 年郭达和蔡明的小品《梦幻家园》揭示了不法房地产商的行为。房地产商一心为利,做虚假承诺,在合同上耍小聪明,毫不在乎房子质量和业主的利益。最后以售楼处漏水表明房屋质量严重不合格。

  2013 年,秦海璐、孙涛等人的《你摊上事了》从正面演绎了在保安岗位上爱岗敬业、对农民工富有同情心、正义感的小伙子最后被老板聘用的故事。整个小品中,该保安以自己恪守岗位,敬业为自己的骄傲,他一方面对前来要工资的农民工心存同情,一方面对没有门禁卡的老板心存畏惧,但又根据自己的工作要求照章办事,树立了既富有同情心,又爱岗敬业的正面形象。

  “央视春晚”小品对职业道德的传播更多体现在爱岗敬业方面,既选取社会某一行业中的人物,通过其工作中的表现来反映其职业道德,在选题上一般侧重于与老百姓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的行业。这还从另一方面加强了社会各行业之间的理解与沟通。

  3.2.4 社会公德

  社会公德关乎到所有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它是社会生活中积淀下来的道德水准和观念,更是社会风气的体现。这类题材往往来源于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有违社会公德的现象,在演员表演的过程,对社会公德的表述更加直接,且情理结合,幽默中见犀利,它往往能引起社会成员之间的热议。

  例如,2013 年,王宁、常远和艾伦的《大城小事》,取材社会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小广告,不仅令人生厌,还有损公共环境和城市形象。针对有损公共环境和城市形象的行为,该小品所引发的讽刺与误会,情理结合,并直白地呼吁爱护城市环境。

  2013 年、冯巩、郭冬临的《搭把手,不孤独》从天津到北京应聘的牛粪粪打出租车时遇到前方有一位女士汽车抛锚,求帮助,司机刚要下车帮忙,被牛粪粪误以为对方是碰瓷的。最后司机依然选择下车帮助女士。最后司机说明从自己师傅那继承下来当别人需要帮助时搭把手的优良传统,且牛粪粪发现眼前的女士就是自己应聘公司的领导。该小品一方面道出了有人专门在公路上碰瓷,讹人的社会不良风气,同时传播了在别人遇到困难时,助人为乐的优良道德观念。

  “央视春晚”小品在传播的社会公德关乎到社会所有成员的利益,是对当下社会道德现状的反映,且贯穿“央视春晚”小品的各个发展阶段。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