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工作论文

《小组工作实务》课程教学中经验学习法的运用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6-03-05 共5180字

  作为社会工作的三大方法之一,小组工作的教学几乎被所有高校纳入重要专业课程类别中,很多教师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有学者(丁振明,2008)根据小组工作教学的具体实践,从开端介入、理论教学融入、方法技能运用这三方面来探讨实务课程教学的设计与操作;也有学者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社会调查、户外拓展、专业实训等方法来促进学生学习小组工作知识与技巧(黄翠萍,2015);学者徐小平将学习主体(学生)小组作为载体,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教学效果的提升(徐小平,2009),这些尝试都为小组工作课程教学的完善起到了促进作用,但也存在一定困境。比如各教学方法之间处于比较割裂的状态,没有整合起来,学生较难在课堂中完整体验小组过程,或者因课程训练缺乏针对性而使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同时也存在理论知识与实务知识融合的困难。

  在以往的教学中,笔者(以下简称“教师”)也发现单纯的理论讲授或教学方法的运用都较难使学生保持持续的学习动力,而实务课程尤为如此。为积极应对以上困境,教师将经验学习法融合到《小组工作实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试图通过在课堂中营造生动的教学现场,让学生有机会在课堂中体验完整的小组流程,使学生在体验中学习与反思,能较容易地将小组理论与小组实践结合起来,从而掌握开展小组工作实务所需的理论知识与实务技巧。

  一、经验学习法与小组工作

  美国组织行为学教授科尔博(Kolb.D.A)从认知学习的角度提出“经验学习”( Experiential Learning)理论,经验学习是指学习那些从经验中获得的结果和知识,其实质是通过“做”进行学习,而不是通过别人说或自己阅读来学习知识(刘曼、江小鹰,2007)。科尔博用学习循环模型来描述经验学习,该模型包括四个阶段:①亲身体验:完全投入到当时当地的实际体验活动中;②观察反思:从多个角度观察和思考实际体验活动和经历;③观察反省:通过观察与思考,抽象出合乎逻辑的概念和理论;④积极尝试:运用这些理论去作出决策和解决问题,并在实际工作中验证自己新形成的概念和理论(韩晋,2011)。

  社会工作是一个强调实务的应用型专业,提倡教学、研究、实务三位一体的三角模式,提倡“在实践中缔造知识”(古学斌、阮曾媛琪、王思斌,2007)。由此可见,经验学习法与社会工作的理念非常契合。学生在有意义的课堂活动中体验经验学习的四个阶段,在课堂参与中学习实务技巧与理论;教师在具体课堂实践中操作具体教学方法、教学流程,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与调试教学方式,并总结教学经验形成研究论文,以指导往后的教学实践。这样一来,教学、研究、实务就进行了很好的融合。

  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三大方法之一,是通过有目的的小组经验来增加组员的社会功能。在小组工作实务中,较多社会工作者倾向于用经验学习法作为指导理论,旨在通过一系列小组活动让组员体验经验学习的四个阶段,包括亲身体验、观察反省、总结领会、积极尝试,使组员从中获得感悟及知识,并能将这些感悟及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或工作当中。而《小组工作实务》课程教学作为一个过程,是否也可以采用此种方法来设计呢?笔者认为,经验的学习也应该包括专业知识和技巧的学习。教师采用经验学习法指导课程教学,力图营造“此时此刻”教学现场,让学生在课堂参与中学习实务技巧,在观察、反思中思考技巧运用,教师在总结中传授学生理论知识与实务技巧,并鼓励学生在真实小组实务场景中进行尝试,从而做到“主动学习”和“学以致用”.

  二、经验学习法在《小组工作实务》教学中的操作与探索

  (一)营造“此时此刻”教学现场的方法

  在经验学习法看来,教师有责任设计有意义的实践环节,为学生提供学习小组经验的平台。为此,教师在《小组工作实务》课程中设计了主题游戏、情景模拟与体验式小组三种实践方式来营造“此时此刻”教学现场,以协助学生更好掌握小组实务技巧及相关理论。而教师在这其中的主要角色为:设计体验情景、引导学生反思及总结、讲授知识、鼓励实践等。

  1、主题游戏教师设计与小组发展相关的七个主题游戏,这些主题包括领导者自我认知、关系建立、热身、沟通、信任、组织领导、解难等。具体操作流程为:①各组学生分主题进行带领,参加组作为组员参与其中,教师通过前置引导告知游戏主题,引导学生在游戏带领和参与中观察;②主题活动结束后,先邀请参加组分享作为组员的感受及观察,再邀请带领组作为工作者对本组带领进行反思;③教师结合带领组表现,逐条分析带领技巧,帮助学生体会不同角色在小组中的作用,促进带领组思考自身带领技巧对小组的影响,参加组思考组员表现对小组目标达致的影响;④参加组吸取经验,尝试带领其他主题游戏。

  2、情景模拟教师设计与小组实务相关的情景,学生学习应对方式、过程和技巧。这些情景包括:小组冲突处理、小组关键事件处理(包括当组员迟到、组员介意身体接触、出现代罪羔羊、出现垄断及强势领导、次小组、组员或小组整体不参加活动时的处理方法)。具体学习过程为:①展示组模拟具体情景,指定观察组负责观察;②教师引导观察组对模拟进行回顾,并给予回应与评价;③教师结合相应知识点对模拟进行剖析,让学生理解处理方法背后的理论依据;④观察组在其他情景中模拟。

  3、体验式小组教师设计大学生抗逆小组计划书,让各组依次尝试带领一节小组活动。具体操作流程为:①鼓励学生将在主题游戏与情景模拟中学到的技巧运用到小组带领中,教师以督导的形式加入到带领中,在必要时刻给予支持与介入;②带领组在小组体验中累积经验并反思不足之处,教师在活动结束后引导参加组对带领进行评价;③教师结合带领组表现,分析小组带领实务技巧,学生领会;④带领组完成小组过程记录,参加组完成小组观察记录,以协助学生总结经验,并鼓励学生在真实小组中进行尝试。

  (二)经验学习四阶段三循环模型的应用

  1、经验学习四阶段三循环模型

  经验学习包括亲身体验、观察反省、总结领会与积极尝试四阶段,而在《小组工作实务》课程中,经验学习四阶段经历了三次循环,分别是教学方法内部循环、课程设计大循环与教师教学经验循环,构成“经验学习四阶段三循环”模型。模型分解如下:①教学方法内部循环:学生在主题游戏、情景模拟、体验式小组这三种教学方法中均能体会四阶段;②课程设计大循环:前期的主题游戏、情景模拟为体验式小组做准备,在经历前两种方式之后,教师鼓励学生将所学的技巧整合性地运用到体验式小组中,协助学生检验自身对实务技巧的掌握程度,为进入真实小组实务打基础;③教师教学经验循环:教师设计《小组工作实务》课程计划并在课程中亲自操作,观察学生表现,接收学生反馈,反思教学过程,在课堂中不断调试并总结经验,建立《小组工作实务》教学流程,并计划在下年《小组工作实务》课程中进行尝试。
  
  2、经验学习四阶段三循环模型应用的特征

  (1)学习过程的渐进性在课程内容编排上,教师先从主题游戏和情景模拟开始,再是整个小组流程,体现由易到难、从掌握单个技巧到把控整个小组场面的渐进性特点,使学生在课程前期累积开展小组实务的信心,避免在学生还未完全习得简单技巧前就将其置于无法把控的情境而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小组实务的热情。

  (2)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小组工作实务是以小组为主要载体,组员通过小组经验而增强社会功能。因而教师在课程学习中也特别注意凸显小组的作用,具体办法为:①将班级学生分成五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活动,体验小组建立、小组沟通、小组凝聚力、小组权力与角色分工等;②建立“组内自评 + 组间互评 + 教师评议”的小组任务评价制度,以课程考核为约束来促进支持与合作,根据小组出勤率、小组分工情况、小组合作程度、小组带领情况进行打分,小组整体参与程度将直接影响小组成绩;③还包括设计团队建设游戏来促进小组发展,引导制定全组一致同意的小组契约。

  (3)贴近学生实际在整个小组的带领方面,教师有意识地设计与学生实际相关的小组主题,即大学生抗逆力。学生在带领、参加小组的过程中,不仅能学习小组实务技巧,也能学习到应对逆境的方法,以增强自身抗逆力。这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学生因被动配合而减低参与热情。因此,在无法进入到真实小组时,教师就要营造与学生实际最相关的情景,以让学生充分体验小组过程和提升学习兴趣。

  (4)注重分享:4F 原则在课堂体验结束后,教师都会引导学生进行分享,以帮助学生反映经验,获得有意义的实务学习过程,这个分享主要采用 4F 分享原则,即,Facts(事实)、Feelings(感受)、Findings(发现)、Future(未来)。4F 原则具体操作为,①事实:引导学生回顾在活动现场具体发生了什么事情,自己做了一些什么;②感受:引导学生分享作为活动带领者或参加者在活动过程中的感受;③发现: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活动发现了什么,包括活动本身与实务技巧;④未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学到的小组实务技巧运用到将来的小组中,如何将活动发现融入生活实际。

  经验学习法应用与探索的效果评估

  (一)显着成效

  1、课堂参与度得到提升在课程中,学生需要完成主题游戏、情景模拟、体验式小组三大任务,是课堂的绝对主体。因需要对任务负责,学生在任务准备、任务进行中与任务完成后都需要扮演一定角色,包括带领者、参加者、观察者、评估者等角色,这些角色让他们有机会展现自己、表达自己,他们的主人翁意识也因此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与此同时,学生在课堂中能真正学习到一些实务技巧,包括角色分工、活动准备、主题诠释、程序安排、带领、解说等,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感受到这些技巧的有用性,因而参与度非常高。

  2、课堂体验更好采用经验教学法,让学生与教师的课堂体验都更好,具体表现为:①学生感觉更轻松:课程设计打破单一的理论讲授,采用主题游戏、情景模拟、小组带领这三种方法作为媒介,教学方式多样化,用“此时此刻”的教学现场带出理论讲授;学生在参与中学习,摆脱了单纯理论学习的枯燥,因而在课堂里也感到更轻松;②教师授课压力减小:与以往的课堂绝对主导者有很大不同,教师不需要费尽心思争取学生关注,而只需将任务布置给学生并给予必要指导,学生就能搅动整个课堂,课堂气氛也更活跃。与此同时,结合“此时此刻”教学现场来讲授理论会更接地气,学生理解起来也相对容易,教师的授课压力也随之减小。

  3、实务技巧的掌握更具持久性经验学习法在课程中的采用,打破了单一的实务训练或理论学习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在课程中体验小组,在体验后进行反思与总结,也能结合小组体验来领会教师讲解的实务技巧与理论,且在再次实践中将理论融会贯通,这就让学生对实务技巧的掌握更醇熟,而教学方法内部循环与课程设计大循环无疑都扩大了这种效用。

  (二)存在的问题及努力方向

  1、班级规模过大,不能保证充分参与所教授班级学生人数超过 50 人,为最大限度促进学生参与,教师将班级学生进行分组,此种方法虽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班级规模过大的影响,但并不能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其中,教师较难与所有学生保持充分沟通。若班级规模能适当减小,教师与学生的沟通频率将增加,课程教学效果也将得到提升。

  2、“此时此刻”教学现场的营造仅限于课堂因教师经验不足,课程设计与学校现行规章制度产生了冲突,使得教师无法将学生带到社工机构去感受真实小组情境,学生对课堂所学能否运用到实务中有所怀疑;且课堂尝试过多,学生在课程后期形成了一定的倦怠感。若教学现场能迁移到真实小组中,学生的体验将更生动,观察与反思也会更真实,在实践后寻求理论支持的动力也将更强。而调动资源来搭建课程实践平台则是突破这个困境的方法。

  3、课程设计存在缺陷此次经验学习法的应用局限于《小组工作实务》这一门课程,因课时的限制而未能展现完整的小组工作实务流程,使得学生实务技巧掌握处于不充分状态;没有与《小组工作理论》课程结合起来,使得理论教学与实务教学处于较割裂状态,未能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比如,学生带领的计划书为教师个人写作,学生没有参与其中,使得学生失去检验自身写作计划书能力的机会,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投入度。

  【参考文献】

  [1] 丁振明。 探索“小组工作课程”实验教学活动的设计与操作---以 2005 级社会工作专业为例[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4):20-23.
  [2]古学斌,阮曾媛琪,王思斌。实践为本的中国本土社会工作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3]韩晋。校企联动构建《小组工作》的体验式学习法---《小组工作》本土化教学模式的探讨[J].社会工作(学术版),2011,(8):46-48.
  [4]黄翠萍。体验式学习在《小组工作》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武夷学院学报,2015,34(5):64-67.
  [5]李彬彬。社会工作专业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小组工作”课实训教学改革为例[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9):170-173.
  [6]刘曼,江小鹰“.经验学习法”在护生健康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2):85-86.
  [7]徐小平。小组自主教学法在《小组工作》教学中的应用[J].社会工作,2009,10(下):53-55.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