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工作论文

制定留守儿童社会工作干预计划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12-06 共3185字

  3 社会工作介入山东省某镇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个案实施过程

  3.1 案例背景

  3.1.1 案主自然情况。

  高某,男,11 岁,山东省某镇 C 村,初一学生。父亲在其 6 岁时因病去世,母亲迫于无奈,外出打工补贴家用,每年定期回家一次。高某由姥爷、姥姥照顾,两老身体状况不好。

  3.1.2 案例背景资料。

  高某性格内向,有严重的自卑心理,一般不主动与别人交流,每天都是闷闷不乐,低头不语。在早晨起床时,脾气尤为暴躁。晚上想念妈妈,常常将被子哭湿。

  高某学习成绩一般,班主任介绍说最近有下滑倾向,而且上课总是无精打采,对学习兴趣不大,前几天因为同桌不小心过了"三八线",他大发雷霆,与同桌扭打在一起,致使胳膊脱臼。同学反映说他平时都是安静地待在他的座位上,但偶尔会变得特别暴躁,无缘无故发脾气。

  上个暑假,高某和村里早已辍学的王某走得特别近,经常一起去镇上网吧,结识了很多不良少年。8 月末的一天,高某因协助王某入户偷窃被现场抓获,经了解,其在王某跳入围墙内时,帮助王某"望风".

  3.1.3 服务对象资料表。

  3.2 接案

  接案是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接触时的第一步工作,包括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就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和服务对象的需要而展开的沟通,包含了社会工作者如何与服务对象开展工作的知识和技巧。

  高某的姥爷对其多方教导无果,极度失望,但又不忍心看着高某一步步走向犯罪的道路,在女儿的建议下,请求社会工作者任茂贤帮助高某改变。

  个案工作具有个别化、接纳、非评判、案主参与及自决、同理心和保密性等原则,在与服务对象接触过程中,与服务对象建立起相互信任的专业关系是最关键的一步。在接案过程中,任茂贤主动介绍自己,并充分运用同感、诚恳、尊重和积极主动等专业技巧与高某建立专业关系。随后,任茂贤全面地收集了高某的资料,包括个人资料、身体状况、个人能力和特点及所处的社会环境等,这为下一步的预估打下坚实的基础。社会工作者从一个专业人员的角度,与服务对象共同商议最适合、最行之有效的介入方法。社会工作者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协调者、服务者和代言人等角色。

  3.3 预估

  3.3.1 理论分析。

  在本次的个案分析中,主要运用到的社会工作专业理论有 ABC 人格理论、优势视角理论和赋权理论。

  ABC 人格理论是从 Ellis 的理性情绪治疗中提炼出来的,它是构成认知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村留守儿童对于一件事或一个人的认识和判断不同,往往会引发一个健康的或者不健康的反应和结果。而如果留守儿童不能很好地应对这一反应或结果,往往就会形成不合理的信念和认识,影响其正常的生活和学习,甚至可能诱导其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社会工作者应在介入和干预过程中,通过专业方法的运用和实施,使留守儿童勇于质疑这种不合理的信念,促使其形成新的信念,恢复正常的人生发展。

  赋权是指一个人感觉有一种自我控制的能力、尊重自己、内心充满自信,并且相信自己有能力改变现状的过程。农村留守儿童赋权的目的是通过社会工作者与留守儿童之间的共同合作,让留守儿童有能力认识到自身的真实处境,引发他们对形成这种境况的社会因素进行思考,寻求解决的途径,并且通过采取具体的行动来改善处境。让留守儿童学会应对生活困境的技巧,发展各种有利的动力,包括个人层面的自我意识觉察、人际层次的互助合作开拓资源与机会、环境层次的摆脱或者改变受压迫的环境。

  优势视角是与问题视角对应的理论视角。在农村留守儿童的研究领域中,传统的观念是将农村留守儿童看做是"有问题"的一群人。从这一视角出发,工作的着重点就放在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硬性监管和强制性的教育上,目的是防范问题的再发生。而优势视角理论却相信,每一个人都有"优点",都有向健康方向发展的潜能,即便是违反了社会规范的留守儿童也是如此。优势视角下的儿童社会工作是一种策略性的弱化服务对象的问题,是更多地关注服务对象的优势和潜能的社会工作实践的理论视角。从这一视角出发,社会工作者更多地将精力放在发现、发挥和发展农村留守儿童的"优势"方面。

  3.3.2 问题界定与分析。

  在接案阶段收集高某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社会工作者任茂贤进一步对案主高某的个人及所处环境的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高某 从小乖巧懂事,深受家长和邻里的喜爱,但由于父亲的去世,给他心灵上造成极大地伤害。根据邻居反映,从 6 岁开始,高某就变得不太爱说话,见面也不像以前一样乖巧地打招呼。通过大量的资料收集和走访,社会工作者任茂贤认定案主高某有以下需要解决的问题:

  3.3.2.1 心理压力大。

  父亲的去世、母亲的外出,让还是孩子的高某的心理承受不了,对其心灵的创伤极大。高某每天看到同学的父母对同学疼爱有加,感受到别人家的幸福和美满,潜移默化下形成严重的自卑心理,认为自己比别人弱,更不愿意跟同学交流,可以逃避人多的地方,将自己封闭在自己铸造的"安全屋"里。每天对母亲的无比思念,得不到很好地缓解和宣泄,只能以泪洗面,整天闷闷不乐,身处在害怕被人嘲笑、害怕别人提家庭的恐惧之中。在初步的交流中发现,高某一般不与别人提及自己的父母,问及原因,则是感觉说出来会被嘲笑。因为母亲不在身边,当有问题时就需要高某自己来忍受和承担,做事愈加显得小心翼翼,内心无比焦虑和郁闷,却没有可以倾诉和宣泄的途径。

  3.3.2.2 学习动力不足。

  高某小时候学习成绩较好,每年都能拿到"三好学生"的奖状,但自从家庭剧变之后,就渐渐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上课总是胡思乱想,天马行空地构建着自己的空中楼阁,却认识不到只有着眼脚下,才是实现梦想的第一步!在缺失父母之爱的情况下,高某慢慢变得消沉,不思进取,错误地认为没有人关心自己,没有在乎自己的成绩和得失,自暴自弃,丧失了以前学习奋斗的动力和活力。而且,在周围不良环境的影响下,高某开始接触一些令其"新鲜"的事物,例如上网玩游戏、打架,甚至开始出现协助犯罪的苗头。这些问题都是亟需解决和制止的。

  3.3.2.3 社会环境差。

  高某 承受不了现实的压力和心情的烦闷,对自己抱有自暴自弃的想法,自我控制力随之下降,在王某的诱惑下,陪其一起出入网吧,结实很多不良少年。但这种状态又与理想中的自己有很大差距,心理及其矛盾,找不到合适的宣泄和倾诉对象,致使脾气暴躁,有极端化的倾向。通过走访调查发现,高某所在学校 NH 中学的周围,有三家网吧,一家新式游戏厅,一家复古式酒吧,一家欧式舞厅,这些因素的出现和存在,极大地诱惑了 NH 中学里的学生。高某的同学为了出去玩游戏,每天都会翻墙到校外,高某也心动过,但由于胆子较小,还未出现类似行为,但由于这些不良环境的存在,不难保证高某会在未来的某一天"翻墙"越轨。

  3.4 制定社会工作干预计划。

  在认定了高某所存在的问题之后,任茂贤开始制定干预计划。他充分尊重高某的意愿,与其共同商议和制定所要完成的任务。

  3.4.1 服务目标。

  目的是指服务工作最终要实现的方向和结果。目标是指具体的各部分工作的结果,是为了实现最终结果而在服务过程中或要实现的、具体的、短期的成效。目的是在介入过程中要实现的长期最终目标,目标则是各个阶段的具体短期成果。只有实现一个或多个目标,才能最终实现长远的目的。

  ①目的:协助高某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帮助其找到心理支点,重塑其对生活的信念,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目标:(1)缓解心理压力。与高某建立互信的专业关系,使其大胆、坦诚地说出心里的想法和不满,舒缓其紧张、焦虑的情绪。

  (2)培养学习兴趣。从高某最感兴趣的事情入手,慢慢培养他对知识和课本的兴趣。

  (3)净化社会环境。整合社区内、外资源,联系相关部门,对高某身处的社会环境进行清理和净化,让高某远离不良的信息源。

  3.4.2 制定干预计划。

  在服务目标设定之后,任茂贤的任务是与高某一起探讨如何实现这些目标:

  3.4.3 签订服务协议。

  本次助人服务活动,任茂贤与高某签订的是口头协议。协议内容主要包括:本次服务的目标、服务的内容和采用的方法、双方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服务的地点、时间和次数。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