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工作论文

相关概念界定、理论基础及研究方法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12-06 共2880字

  1 相关概念界定、理论基础及研究方法

  1.1 相关概念界定。

  1.1.1 农村留守儿童。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或者其中一方外出务工,因体制、学习环境、生活条件等因素制约不能在父母身边、接受父母照顾,而被留在农村家中由临时监护人(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有关人员)照顾其生活和学习,年龄在 6 岁~16 岁之间的儿童。

  根据权威调查,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 6100 万人(相当于英国人口的总和)。57.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

  留守儿童中的 79.7%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7.3%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

  在留守儿童这个群体中,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是对待生活持乐观态度的儿童,他们积极向上,不畏困苦,面对失意的生活能够淡然处之,乐观自信,而也往往容易被社会忽略;二是对生活持悲观态度的儿童,是我们平时主要关注的对象,他们生活清苦,心情压抑,思念亲人,又无可以宣泄的对象和渠道,生活问题频发。

  1.1.2 儿童社会工作。

  儿童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重要研究领域,是根据特定的服务对象儿童的特性和共性,对社会工作的服务所做的专业分类。儿童社会工作是在现有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在当前社会制度、法律规范和文化特点的背景下,根据儿童的发展规律、心理特点、成长需要,以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为知道,充分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和技巧对儿童开展的专业服务,以期帮助儿童解决现存问题,帮助儿童拥有自助能力,挖掘儿童自身潜力。

  1.2 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相关理论。

  1.2.1 ABC 人格理论。

  ABC 人格理论是从 Ellis 的理性情绪治疗中提炼出来的,它是构成认知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A 代表一个事件、一个行为、一个态度,C 不一定由 A 导致,它是个体的反应,是由个体的情绪产生,可以是健康的,也可以不是健康的。B 是情绪反应,它很大程度上导致了 C.D 是由干预产生,是一种质疑不合理的信念。质疑后产生的新的信念,就是 E,这样就出现了新的情感或结果。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现有环境的制约和家庭关系的特殊,易形成不健康的情绪,也会做出不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从社会工作的角度,充分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和技巧进行干预,可以转变农村留守儿童不合理的信念,形成健康的情绪结果。

  1.2.2 赋权理论。

  赋权是指一种自信、一份尊重,在生活和学习中,感觉自己有能力控制自己,相信自己可以改变现状,并充分尊重自己决定的过程。

  农村留守儿童赋权的目的是通过社会工作者与留守儿童之间的共同合作,让留守儿童有能力认识到自身的真实处境,引发他们对形成这种境况的社会因素进行思考,寻求解决的途径,并且通过采取具体的行动来改善处境。让留守儿童学会应对生活困境的技巧,发展各种有利的动力,包括个人层面的自我意识觉察、人际层次的互助合作开拓资源与机会、环境层次的摆脱或者改变受压迫的环境。

  1.2.3 优势理论。

  优势视角是与问题视角对应的理论视角。在农村留守儿童的研究领域中,传统的观念是将农村留守儿童看做是"有问题"的一群人。从这一视角出发,工作的着重点就放在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硬性监管和强制性的教育上,目的是防范问题的再发生。而优势视角理论却相信,每一个人都有好的一面,都有向善的动机和能力,也有向健康发展的潜力,所以即便违反了社会规范,留守儿童依然有这种能力和潜力。

  在优势视角下,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工作介入,是弱化服务对象的弱点和问题,更多关注留守儿童的闪光点和待挖掘的潜力,充分利用留守儿童的优势,树立其价值观,让其焕发新的动力。

  1.3 工作方法

  1.3.1 个案工作原则。

  在与服务对象沟通和交流中,社会工作者应坚持个别化原则,要将服务对象看成独立的个人,其有自己的想法和做决定的权利,要重视其对自身问题的界定和看法,认同和了解服务对象的独特性,可以运用不同的工作方法来帮助服务对象摆脱困境,重获快乐!

  每个服务对象看问题的角度、理解问题的方法都是不同的,都是千差万别的,社会工作者在介入过程中,应坚持接纳原则,尊重、理解服务对象的行为和观点,要承认服务对象有自由表达情感,甚至是负面情感的权利,在此过程中,应认真倾听,不干扰、不打断,接纳服务对象。

  在介入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要坚持理解关怀原则。要理解、关心服务对象的想法和面临的问题,在必要的时候可以运用适度情感介入,以保证对服务对象的最大关怀和支持。

  在介入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要坚持承认的原则。要承认服务对象作为一个人的价值,他同样具有可挖掘的潜力以及改变的能力。社会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不能轻视服务对象,不能以反感、责备的态度对待服务对象,应真诚、乐观地对待服务对象,帮助他从自我防卫的状态中解脱出来。

  在介入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要坚持服务对象参与及自决的原则。社会工作者应充分尊重服务对象自我决定的权利,不能代替服务对象做决定。社会工作者应扮演支持者、信息提供者,可以为服务对象提供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供其权衡和选择。

  在介入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要坚持非评判的原则。在了解服务对象问题和想法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不能简单地否定服务对象,不能以自己的价值理念去批判服务对象,应以非评判的态度去了解服务对象,在适当的时候可以告知服务对象社会工作者的工作是帮助他,而不是评判他、审视他,替他做决定。

  在介入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要坚持保密性的原则。对于在介入过程中,涉及到服务对象的隐私或秘密,社会工作者有义务替其保守秘密,但对有危害他人或社会的秘密除外。

  1.3.2 个案工作目标。

  社会工作者是要帮助案主恢复、增强其社会功能。个案工作的目标就是以个别的方式帮助案主恢复、增强其社会功能,包括三个层次:终极目标、中期目标和具体目标。

  终极目标是挖掘生命潜能,趋向自我实现。就是要培养案主在不断地挖掘生命潜能和激发成就动机的循环努力中,成就能力(潜能)所及的一切事,通过自发和有创造性的劳动来丰富自己的人生,趋向人性的自我实现,自我实现的状态包括成熟健康的人格和生命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中期目标是恢复自助能力,选择适当生活。就是要帮助案主驱除障碍,恢复并增强自助能力,帮助案主选择、发展适当的生活方式。

  具体目标是解决具体困难,排除情绪困扰。就是要对案主的具体困难或问题进行澄清,了解案主的需要,帮助适当地解决问题。可以帮助案主疏解情绪困扰,申请经济援助和帮助案主做具体的事情。

  1.3.3 个案工作内容。

  个案工作的内容包括学校个案工作、医疗个案工作、矫治个案工作和家庭个案工作。学校个案工作是指在学校设置专业人员为解决学生在学习、人际交往、个人成长及学校生活适应等方面的困难或问题而提供的个别化服务;医疗个案工作是指在医疗机构中开展的以病人及家属为服务对象的个案工作;矫治个案工作是指在司法机构中开展的为犯罪青少年、服刑犯人、刑满释放人员、吸毒卖淫者等提供的个案工作;家庭个案工作是对处于失衡状态中的家庭提供帮助,使其解除困难、恢复平衡的个案工作。

  除了上述个案工作的应用领域,个案工作在军队、农村、企业等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另外,还有针对特定人群的个案工作,例如,儿童个案工作、老人个案工作、残疾人个案工作等。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