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书法篆刻论文

唐代各个时期的书法美学思想论述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3-20 共4001字
论文摘要

  唐代书学大兴,书家辈出,在中国书法史上达到了巅峰状态,对后世书法艺术的研究和发展,留下了的珍贵资源。纵观整个唐代书法美学思想的发展过程,不难发现,书法艺术创作的思想和精神与一个时代意识形态的演变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妨沿着唐代历史的发展轨迹,探寻唐代书法美学思想的演变规律。基于以上理解,本文按初唐、盛唐、中晚唐三个部分,对唐代各个时期的书法美学思想进行逐一分述。

  一、初唐书法美学思想:中庸合度,崇尚骨力

  唐太宗李世民的文治武功,自古就被人们颂扬备至,他酷爱书法,对王羲之的书法名品《兰亭序》更是爱不释手,亲自写下了《晋书·王羲之传赞》。李世民在统一天下之后,要求书法能够承前启后,又能服务朝纲,凸显出唐王朝的审美理想及格调。李世民所欣赏的书法具有平正温润、文雅清和、骨力刚劲等特点,在王羲之的书法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因此,深得李世民的赞赏,甚至不惜以帝王之尊来推崇,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初唐时期书法的美学思想的根本是经世致用,因此,这一时期以志气平和为特点的楷书特别兴盛。此外,这一时期的书法美学思想还融入了偏于阳刚的“中和”之美,继承了汉代书法所追求的“势”“力”以及魏晋书法所注重的“骨”,形成了此时基本的审美范畴。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主要有:

  1.欧阳询。意法并重是欧阳询的书法理论追求,欧阳询可以说将楷书技法的难度发挥到了顶峰,他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合称为“初唐四家”。欧阳询通过总结别人的书法,创新性地提出了书法的“八诀”,如,横若千里之阵云,竖如万岁之枯藤……,他的书法作品集中体现了统一风格———险劲。欧阳询以严谨工整、平正峭劲、气势奔放、气韵生动等书法特点,将楷书的书法推向程式化、规范化模式,由此也在书法史上确定了自己的重要地位。从欧阳询诸多令人瞩目的书法作品和书法理论中,可以看出他涉及最多的还是具体用笔和结字的方法。

  他的用笔讲求稳健流畅,用笔方整,挥洒自如,笔力刚劲;间架结构则要求四面亭匀,八边具备。在用墨方面,欧阳询提出了“墨淡则伤神,绝浓必滞笔锋”的观点,可以看出,“冲和之美”的儒家美学思想已经渗透于其审美思想之中。

  2.李世民。对书法艺术尽善尽美的追求,从李世民对王羲之书法的推崇中得到深刻的体现。唐太宗李世民不仅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出色的书法家。他极力倡导王书,朝野上下对王书的学习成为一种风气,李世民的书法作品中不乏传世精品,其书法理论着作也赢得了极高的评价。李世民认为王羲之的书法神气冲和,不激不厉,优美无比,他对王书倍加推崇,称之“详察古今,研精篆素”。李世民认为,王书表现出了一种创新,这从某种意义上与开国之君励精图治、继往开来的精神相融合。不可否认,这也是它对王书赞赏的因素之一。李世民认为,书法创作如同战争,必须有指挥,就是书法中所指的“心”。李世民“以阵喻心”的说法,更加强调“骨力”的作用,他所追求的书法形态体现了筋骨劲键、笔墨温润的特点。

  3.虞世南。他所追求的书法美是“冲和之美”,楷体风格具有内柔外刚、萧散洒落、圆润遒劲之美,在书法创作中,注重对书意的理解,在他看来那些模拟性的作品不能称之为书法,只有领悟书意的书法,才是书之妙道。此外,虞世南的书法中还美融入了儒道的“太冲“”太和”之气。

  4. 孙过庭。其书法美学思想是情动形言,强调书法是人本性的流露,是由情而发,是书法家表现自己精神世界的物质形式,不论哪种字体,哪种表现形式,都是字如其人,蕴涵了书法家的性情和修养。孙过庭推崇不激不厉、文质彬彬的书法美学思想,这一点继承了李世民的观点,把王羲之推为典范。对于书法的创作状态,以及书者与作品的关系,他提出了了具有重大影响的“五乖五合”之说,论述了创作中的五个方面的问题。孙过庭的《书谱》,对此时的书法美学作出了较为全面的总结,从中也看到了盛唐浪漫主义书风的曙光。

  二、盛唐书法美学思想:狂逸恣情,情怀壮美

  盛唐是大唐帝国的黄金时代,“开元盛世”的局面,让社会的物质和精神都得到了极大的丰富,这一时期,美学思潮彰显了自由、豪放、典雅、包容等特点,表现在书法上非实用性的狂草,似乎饱蘸了这个时代的浪漫主义审美色彩,迅速兴起,书法美学上充满了对逸气纵横的壮美情怀的追求,这在张怀瓘的书法理论中得到了集中的体现。

  1.无形之象,无声之音

  张怀瓘之书论无论数量及哲理性都是罕有人及的,他的美学体系堪称博大精深。其美学思想体系中贯穿始终的是“意象”,他在对自己的草书进行探讨时,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就是:“探彼意象,入此规模”。意象最早起源于《易·系辞》,首次将“意”“象”共用于文论的是南北朝的南朝梁代文学理论家、文学批评家刘勰。张怀瓘所说的“意象”包括“意”和“象”两个方面,他认为书法美的“意”是高深玄妙的,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非世智所能诠释。书法之意必须要传递才能赋予作品之中,那么,就只有以“象”为载体来表现。张怀瓘在《六体书论》中提出:“臣闻形见曰象,书者法象也。”

  “书者法象”指的是在书法创作中,要善于效法和运用自然之象,将其精神、气势等融会贯通于书法,凡是那些具有极高艺术造诣的书法作品,无不是借助“象”来表现字势与体势,达到出神入化的艺术境界。他认为,书法不是再现现实之象,是在创造意识和宇宙意识的启发下,获得现实之象的意味。意象之美令人回味无穷,遐思不尽。

  2. 风神骨气,阳刚之美

  张怀瓘对风神骨气的审美价值情有独钟,尤其是对“风神”倍加关注。风神是书法家在自己的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风韵、胸怀、修养、才华等。书法艺术的欣赏,要着眼于作品中书法家的学识、气质、道德、情感等精神境界。张怀瓘认为书法是一种满怀激情的创造,是全力以赴的投入,书法家的作品应该是自己的精神与字体神采、志趣的融合。他认为神采是一种生命本质的自由表现,大自然中的花鸟草虫、飞禽走兽都是各具神采的,书法家的艺术神采与其天性具有直接的关系,其成就首先要依靠天分,其次才是锲而不舍的练习功夫。他要求,书法的学习者首先要对自己的禀赋有准确的把握,然后再结合实际制定学习的目标。在张怀瓘的书法理论中,风神的内核是书者的个性修养。

  张怀瓘推崇具有阳刚之美书法,他认为草书表现充满着活力感、节奏感的壮美,十分欣赏王献之书法中所蕴含的动态美,横溢而出的逸气,喷涌奔泻的活力,具有扣人心弦的阳刚之美。这种美不露筋骨,率意、率性,自由,他书法理论独到、精深,形成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意象理论为宋代的“尚意”,拉响了序曲。

  三、中晚唐书法美学思想:崇尚法度,遍寻禅意

  中晚唐时期,随着儒学的兴盛,书法领域的美学思想也随着发生了变化,尚法之风逐步形成,替代了曾经在盛唐风行的书法美学思想,自然、抒情、性灵等书法美学思想也寂然沉默。在此,对颜真卿、韩愈两位代表人物及晚唐五代禅境的追求,作如下分析论述。

  1. 颜真卿。 强调法度美是颜真卿书法美学思想的集中体现。在中唐时期,经世致用的儒学得到了特别的重视,受之影响在书法领域内尚法之风也逐步形成。以韩愈、颜真卿为代表的艺术家,追求的是一种雄强豪放的精神气概,并用法度将其固定下来。

  颜真卿的书论中对“筋骨”与“雄媚”的联系着墨最多,他认为刚劲有力的点画为结构的字体,书品雄阔媚好,在此观点的指导下,“颜体”逐渐展示出了清新端庄、气宇不凡、丰腴秀丽之美,颜真卿的书法技艺理论,大多能够将自己所感悟到的书法意象联系起来,并寓技法于意象之中。

  2.韩愈。韩愈是一位大文学家,虽然他不是书法家,却以特有的艺术敏感,对当年张旭的创作草书的情景,给予热情的描述,表达了自己书法的美学思想理论。书艺情表可以说是韩愈的书法美学思想。

  韩愈站在儒家积极入世的立场指出,书法蕴含和表现的是一种情感,动乎于心,发之于书。与张怀瓘所强调的书法表现情感的观点不同,韩愈所说的情感是一种强烈的、一触即发的情感,在其内心是一种“不平则鸣”的心态。他认为,书法家只有在这样的心态下,才能表达出自己的情感。韩愈所倡导的书法理论,在当时只能是非主流的状态,因为,当时浪漫主义难以取代对法度之美的推崇。

  3.禅境的追求,晚唐五代法美学思想 。 晚唐时期,佛教兴盛,随着禅宗思想的发展,一大批禅僧书法家出现。禅宗认为,世界万物,佛我僧俗,都是我心的幻化,要达到佛我合一的境界,需要心悟。对于书法创作,自己的心悟也是至关重要的。在禅僧书家看来,书法理论不是言传身教的,需要在心悟中获得灵感,他们主张书法要能“通”“变”,他们在书法上所追求的禅境,主要表现为超尘脱俗,自然清新。另外,晚唐书法审美还体现出对“逸”之美的追求,“逸”作为一种超凡脱俗的生活态度和精神境界,被书僧运用到身法之中,表现出一种超脱,一种韵致。

  四、结语

  综上所述,初唐书法思想由于李世民对王羲之的推崇,追求的是一种“冲和之美”,这种审美迎合了封建盛世的审美形态,体现出了服膺朝纲的作用;自孙过庭开始,书法审美发生了一些变化,将书法表情艺术的特性进行了发挥;盛唐时期,书法美学思想在张怀瓘的言论中得到集中的表现,在书法上具有壮美色彩的王献之被得到推崇,书法的阳刚之美也更加绽放出迷人的魅力;中晚唐时期,以颜真卿为代表的一些书法家,提出了一些讲究技法、讲究功夫的书法理论,苦练是这个时代的艺术追求的境界。此时,以颜、柳为楷模,以认真、虔诚的心去模拟,此时的书法作品及书法理论,没有大的超越。总之,唐代书法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书法理论研究成果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书法美学思想也达到了至高的境界。

  参考文献:
  [1]包备五.中国书法简史.上海: 上海书画出版社. 1983。
  [2]蔡耀庆.唐代书法形式之研究. 台北: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研究所硕士论文.1998。
  [3]陈钦忠.唐代书风衍嬗之研究. 台北: 国立政治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博士论文.1990。
  [4]陈钦忠.庄千慧.从“情”与“法”的观点看张旭、怀素狂草书风之形成.2003 年书法学术研讨论文集. 台北: 蕙风堂,.2003。Pp. 105~128.
  [5]李志平. 唐代书法艺术的成就及其贡献[J].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 年 30 期
  [6]金开诚,王岳川.中国书法文化大观[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