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外国文学论文

《海蒂》中小海蒂的生物性选择与伦理选择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3-06 共2754字
论文摘要

  在文中我们可以得到鲜明的对比,在山里生活的小海蒂非常的开心、快乐,而当小海蒂去城市生活她有感到不适,不习惯那里的生活、尽管在那里要比在阿尔姆大叔住的舒适、吃得丰富,但小海蒂仍然不喜欢那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可以看出儿童世界中的生物性选择到伦理选择的一个过渡。

  小海蒂从小由姑妈抚养长大,而到六岁时姑妈要去别的乡镇去工作,所以姑妈把小海蒂送到性格孤僻、怪向的阿尔姆大叔那里,而当小海蒂到那里很是喜欢那里的环境、那里的生活、大自然的风光,这些都让小海蒂的眼睛看到这些新鲜事物有点应接不暇,看的她是眼花缭乱,好奇的她与大自然玩耍,嬉戏。然而两年之后小海蒂又被姑妈送到一个城市名字叫做法兰克福去陪伴一个富商的女儿克拉一起生活,在那里海蒂非常想念阿尔姆大叔,想念那里的生活,因此小海蒂换上了夜盲症,但当她重返阿尔姆大叔那里时,她又重新获得了快乐,尽情的玩耍。以上的对比我们可以知道,海蒂的儿童身份,她所表现的这些。都是由于小海蒂身上的斯芬克斯因子所决定的,两段鲜明的对比可以体现出儿童的伦理选择。

  1 伦理学关于道德的界定

  关于道德的科学,又称道德学、道德哲学。在西方,19世纪得到了应有的推广,哲学家赋予其伦理和道德的含义。

  伦理学将人类活动从道德中区分开来,探讨道德的本质、起源和发展,道德水平同物质生活水平之间的关系,道德的最高原则和道德评价的标准,道德规范体系,道德的教育和修养,人生的意义、人的价值和生活态度等问题。从中我们可以得知,当姑妈给小海蒂穿上很厚的衣服时,由于小海蒂的理性缺乏,她不懂衣服的伦理意义,她所以回复姑妈的理直气壮的言辞,这与她淡薄的伦理意识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大自然中生活的那么舒适、开心,人类对于自然来说,在漫长的形成过程中,是通过生物性而选择人的外形,在之后的努力行为之下通过伦理意识而形成的由兽到人的变化。“儿童与成人斯芬克斯因子的不同组成方式决定了儿童与成人是两种不同的伦理身份,他们的区别既是生理上的,更是伦理上的。”(《海蒂中的儿童伦理选择与成长》,李纲,2013)
  
  2 动物性与人性分析

  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它是由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下来的。在这五类需求中,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是人与动物最基本的需求层次,都是同时具备的因素;在社交需求和尊重需求方面,人往往比动物的要高出很多、自我规范更强、需求更多。自我实现的需求,是独立于人所具有的本质。可以看出,和海蒂经历相同的克拉拉,早年失去母亲,父亲甚是疼爱她,还有他们家的佣人,很是爱护,在亲人的帮助之时然而却忽略了她们原本的天真、率性,所以他们的照顾起到了相反的效果,杜拉拉从小体弱多病,不能行走,而他的爸爸却为了孩子得到更好的物质条件长期在外奔波,杜拉拉由他们所照顾,每天枯燥乏味却不得不学习,与之相比海蒂还是比较幸福因为她有体验过大自然的快乐,而杜拉拉却被剥夺了这种快乐,作为儿童,渐渐地被社会所改变,由原本的天性到性格形成的一个完美的转变。孩子和大人们的斯芬克斯因子有不同的组成方式与方法,在原本的天性之下,换句话说兽性因子的不断指引下,孩子们的看法,思考方式以及对社会的认知,都有所区别于大人们对社会的认知等等,由此可见,孩子们还没有完全的由兽性转换到人性的改变。按照文学伦理学的的观点,“人作为个体的存在,等同于一个完整的斯芬克斯因子,因此身上也就同时存在人性因子和兽性因子”(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伦理选择与斯芬克斯因子”)浅析人性与动物性:起初人与兽的行为都是不尽相同,人也可以换做动物性。但合格的人性在文明社会下才能发展。我比较赞同培根的说法:“在人性中人们既有善良,对待一切事物美好的一面,也有万恶的一面可以说丑陋至极。”就好像人们的性格中存在着自信、善良、热情、乐于助人、怜悯之心,也同时存在着卑鄙、小人之心,万恶的一面。

  如果你想知道人们的善与恶哪方面占据的比较多?取决于社会的文明程度,它或许来源于人们接受的教育程度或者社会制度是否健全。人性是一个中性词,本无褒贬。人性与动物性不一样:动物性是先天的,而人性是后天的。它是通过人们在自我认知以及对社会教育的接受程度所形成的。

  动物性又是什么?就是生物界所有动物共同的本性。

  然而动物性与人性也存在不同之处在于动物为觅食而不断存活。为他们的孩子不断的猎杀、来让孩子可以继续的生活下去;而对于人类,他们的存活存在着很多的因素,例如:为自己为家人,在这之后接触事物,接触社会的方方面面,但在这之时,如果未来利益或者一些原因丧失自己最本质善良的一面,让恶占领先锋,那就会万劫不复。就像现在反腐运动的倡导,许多政府官员在这之下被送入监狱,最本质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的欲望超过善良的本质,最终把他们送入了永无止境的深渊,难以自拔。这是人性的完全丧失,他们只剩下黑矿主们赤裸裸的动物的本性。没有人性的人无异于彻底的动物,难道人们愿意回到一个鬼哭狼嚎的动物世界。回到一个混沌、愚昧的时代?人不能仅像动物那样活着。如果我们连最起码的道德丧失,那么我们与动物的区别将不复存在。

  3 海蒂的动物性———人性化分析

  根据文学所指向的,我们称之为人类,是通过不断进化的从兽性到人性的选择,我们渐渐地获得了人的雏形,不断地从伦理的选择不断地获得了所具备的意识,让我们成功的攻破兽性因子,用我们所具备的理智来指导我们所做的行为,不断的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伦理性的人类。但从另一面来看,孩子们他们的伦理意识还不算完善,他们没有足够的意识去面对兽性因子所带给他们的指引,所以他们需要不断的长大并获得伦理意识,从而慢慢加强。海蒂已经不自觉地从生物选择过渡到伦理选择,当他们顺利完成伦理选择时,将会具有伦理意识,因此他们应该得到正确的引导。因此我们应该正确的指引儿童,给予他们更得多的关爱,让他们顺利渡过儿童时期,由动物性成功转变为人性。对于彼得、克拉拉他们通过大人的指引并且顺利的完成了他们的伦理选择,并慢慢的指引自己在正确的方法下前行。当孩子的天真、活泼被饱经伦理之苦所压抑时,无从得到快乐,孩子的内心逐渐变得枯燥,烦闷,无法获得孩子原本的快乐自由。

  然而文学的根本目的在于“为人类提供从伦理角度认识社会和生活的道德范例,为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提供道德指引,为人类的自我完善提供道德经验”(“文学伦理学批评:基本理论与术语”)当他们走进大自然之时,所有的快乐,幸福从内心中被激发出来,感受着大自然所带来的美好,它同时也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他们是大自然的产物,应予得到自由和爱护,为孩子做出正确的选择。

  参考文献:
  [1]李纲.《海蒂中的儿童伦理选择与成长》,2013.
  [2]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伦理选择与斯芬克斯因子[J].外国文学研究,2011.
  [3]文学伦理学批评:基本理论与术语[J].外国文学研究,2010.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