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外国文学论文

《年轻的古德曼布朗》对张力的运用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1-17 共3213字
论文摘要

  一、前言

  纳撒尼尔·霍桑的短篇小说《年轻的古德曼布朗》主要描写单纯善良的青年布朗到魔鬼那里去赴约,但是当他走入黑暗的森林中,却发现许许多多他平时最尊重的人—威严的执事、德高望重的教长、虔诚的老妇人、贞洁的少女,都跟他一样与魔鬼有约。

  最后他竟然在人群中发现了自己的妻子费丝。之后布朗的性情大变,最后郁郁而终。这篇小说表面看情节较简单,但细读却发现其寓意深刻,引发了对人性善恶的思考。作者对张力的运用恰到好处,是的小说蕴含了一种美学的立体感和空间感。在《年轻的古德曼布朗》这篇小说中,张力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来。

  二、象征意义上的张力

  霍桑很擅长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他将深刻的寓意糅合到常见的事物之中”,让它们成为一体,却又相互矛盾,相互斗争,从而给予读者以暗示,启发读者思考与想象。

  最明显的就是利用名字来表达寓意。主人公名字 GoodmanBrown 一方面表明主人公自认为他是一个好人,young 则表明他是单纯的,有希望的,另一方面普通大众名字布朗又说明他是普通人的代表。而小说主人公的妻子的名字 Faith 则蕴含了忠诚与信仰的含义。小说选择好人布朗作为主人公去赴魔鬼之约,说明本应该保持正义的他却受到罪恶的诱惑,并全然不顾新婚三个月的妻子去赴约,这本身就是相悖的。而(Faith)的妻子却出现在罪恶之约的现场,甚至不顾丈夫的哀求而走向邪恶。因此,可以看出小说中善与恶是一起出现的,Good 和 Evil 就是一对共存的,相互斗争着的力,他们之间互相包容造成一种平衡感,始终贯穿于小说之中。

  其次,是通过意象形成开放性的象征意义。比如魔鬼之约的地点是在森林,“森林”作为一个意象有很多象征意义,比如繁茂和希望,晦暗和罪恶就是其中两种,这两种象征意义也是相对的,朝着不同方向各自有一个力,在“森林”这个意象中形成一个统一,但是由于小说描写性语言的挤压,时期朝着晦暗和罪恶这个象征意义的方向发展,使得这个意象的张力朝此方向倾斜。

  而小说中出现多次的“粉红丝带”这个意象则是红色象征意义和白色象征意义张力作用下达到的一种和谐。因为,在西方,红色通常代表堕落,白色通常代表纯洁。所以在 Good 和 Evil 达到平衡的同时,堕落和纯洁所产生的张力也达到了平衡。王峰认为,这本小说中的粉色象征的“既不完全的堕落也不是绝对的纯真”,而是“人类被玷污的纯真、精神上不完美的一种状态”。这就是一种张力作用下的立体平衡感。表明了善与恶之间并没有清楚的界限,两者只能达到一种相对的平衡。

  三、对矛盾冲突的包孕

  相互矛盾的双方在产生张力并统一存在与文本中才能使得文本价值充分实现,因此,文本必须保证矛盾冲突的存在,并相互联系、产生作用力,这就是文本对矛盾冲突的包孕。

  书中巧妙地利用晦暗和神秘包裹了矛盾冲突,使得矛盾双方得到了保护,因而充分的发挥了张力的作用。比如森林中神秘的带路人隐晦地告诉布朗平时所认识的人—上至总督、下至普通的老妇和少女都是邪恶的,也就是说“人人都有罪”。可是作者却又似乎是不经意的说了一句“好男儿布朗是不是在森林中睡着了,只是在梦中见到了一个巫士聚会的情景?”使得真相与假象、邪恶与正义之间的矛盾依靠现实与虚幻的矛盾得以共存。小说中还有一位身穿黑衣、手持黑色蛇形手杖的人,他的形象使人联想起圣经里描写的魔鬼化作蛇进入上帝的乐园—伊甸园诱惑夏娃和亚当偷吃善恶树上的禁果,抛弃信仰这一古老的故事,而很容易想到这个人就是魔鬼的化身。但是此人最后却以布朗祖父的形象出现,不禁使读者在 Good 和 Evil 问题上又陷入漩涡。此外,布朗本人对正义应该是很坚持的,为什么却又会收到邪恶的诱惑呢?为什么他战胜了邪恶以后回到家,却要郁郁而终呢?他最后“成了须发灰白的尸体被送进坟墓时,送葬的人有已经成为了老妇的费丝,还有子女和孙子女,再加上不少邻居,构成了长长的一串,他们没有在他的墓碑上刻铭文,因为他临死的时刻十分晦暗”又表达了什么呢?这些思想的矛盾性一方面表明了作者对社会现状的无能为力,不知如何去改变;另一方面体现了作者在小说中以一个不偏不倚、客观公正的故事讲述者出现,不表明自己的立场与观点的写作特点。但是无论好坏,这种表现方式正好为张力的产生创造了直接的动力,因为正是矛盾的双方产生相对抗的力,共处一统一体中,才形成动态平衡的张力效果。

  四、叙事张力

  “叙事张力首先表现在时空张力”。文学时空可以对现实性时空进行大幅度的扩张或缩小,这就可以使叙述获得无限的延伸。霍桑在《年轻的古德曼布朗》中用布朗一个人代表了所有普通的人,而将一切丑恶浓缩在森林的一次魔鬼聚会中,最终又通过布朗、森林、聚会的象征意义投置到整个世界的善恶之中。因为叙事张力还可以通过模糊掉物理时空,使叙述指向每一个普通人生活中的每一日并贯穿其一生而获得张力效果。整个小说主要部分只讲了从黄昏到第二天清晨的故事,却已经将布朗的对善恶观的认识过程描述的淋漓尽致,使他由单纯走向成熟。而最后对布朗回到家到死去,作者也只是用了“好久”这样一个词,“好久”到底是多久呢?通过模糊布朗活在世上的物理时间,小说在现实性上又有了扩张和延伸,从而留给读者更多的思考空间。

  其次,叙事中的巧合也是汇聚了各方面张力的有效手段。因为巧合中,巨大的反差和冲突使作品更具穿透力。布朗去赴魔鬼之约在路上就有许多巧合,比如遇到克洛伊斯大娘、古金执事等,是的他首先就产生了惊讶,因为这些人在他的印象中都是虔诚、善良、正义的,但是他们却赴了魔鬼之约,从而使布朗由惊讶转为对自身的善恶观产生怀疑。紧接着又是一个巧合,遇到了身穿黑衣手持黑色蛇形手杖的神秘人,本以为那人是魔鬼无疑,却发现他长得像布朗的祖父,善与恶之间又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和碰撞,使得人物在其中挣扎的更加激烈。而小说中最大的巧合应该算是布朗和费丝在约会中遇到,如果布朗像遇到其他人一样在去的路上遇到费丝,也许他就不会那么惊骇以至绝望,也许那时候他劝说费丝回去,他就没有机会见证罪恶了,但是恰巧就是已经到了约会的现场布朗才遇到费丝,这样一来,布朗见证了各种罪恶,又劝说费丝回去未果,因为才会绝望,冷漠,郁郁而终。也正是这样,布朗才有机会认识到所谓善人的邪恶一面,才能够从最初的单纯走向成熟。

  另外,叙述节奏张弛的安排控制也是形成张力的有效方式。小说从最初平静到中间波涛起伏在到最后的平静,可谓张弛有度,有放有收。而且,霍桑发挥其一贯写作特点,将追寻、神秘主题融入小说中,最刚开始布朗进入森林只说要告别费丝去赴约会,没有说要赴什么会,一步步深入,遇到各种神秘可疑的人,到最后才知道是魔鬼的约会。谜底揭开,本来故事的高潮已到,却又安排费丝在这时候出现,使得主人公布朗内心极度挣扎痛苦,读者猛然发现这才是小说的高潮。到最后,布朗绝望而归,郁郁而终,本来应该是节奏缓和,归于平淡了。作者却还是留下了一些谜团,布朗死时有妻子、儿女、孙子,还有些邻居,但是为什么他们都没有给他留下铭文哪?为什么说他死的时候是很晦暗的呢?这些谜团留下了更多的发展空间,也能形成张力。

  结语

  “艺术思维的美学张力要求的是思维的自由发展,强调审美主体在艺术创作活动中,要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和感情的勃发”;通过本文对《年轻的古德曼布朗》中张力的分析,可发现小说中的张力既强调情感的多变,又注重寓意的多样性,还将时空转换与矛盾冲突融入其中,所以说小说的张力有着更大的表现力,这种表现力使得小说更吸引读者,更易于表达思想,也更能够承载着读者心灵飞向审美超越的自由境界。

  参考文献:

  [1]王盈秋.商务英语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11,05(09):125-126.
  [2]黄文英.互文性与翻译教学[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2(03):145-147.
  [3]李煜,梅晓娟.浅谈互文性理论与广告标题翻译[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5(03):204-205.
  [4]孙演玉.互文性与科普着作中文化意义的翻译[J].文教资料,2010,32(05):114-115.
  [5]轩慧芳.从互文性的角度谈翻译[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31(04):358-360.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