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外国文学论文

谁不是文艺复兴人文学者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03-24 共2091字

  近年来 德国移民美国的思想史学者 Paul Oskar Kristeller 对文艺复兴人,文学的诠释受到许多反省,检视的重点在于他对人文学的诠释与近代初期欧洲公民社会产生的历史背景脱离,转而与中古法国宫廷文化结合。透过这个联结,《文艺复兴》与《中古》的关系不再是断裂、而是延续;但这个结合却也让《文艺复兴人文学》究竟有多《文艺复兴》成为一大问题。本文透过追溯 Jacob Burckhardt 与 Kristeller 如何论述《谁不是文艺复兴人文学者?》这个问题,探讨在文艺复兴文化史研究上,何以《人文学》与《人文学者》这两个概念不是被赋予完全正面的价值,语意内涵也带着精神境界有限性的隐喻。透过这些解析,本文将阐述何以对“humanism”的讨论会在二十一世纪初期重新成为文艺复兴研究的焦点?对文艺复兴研究整体而论,重新检视文艺复兴与人文学、人文学者之间的关系,意义究竟何在?

  关键词:文艺复兴,人文学,人文学者,欧洲近代初期公民社会,文艺复兴史学

    论文目录:

    一、前言
   
    二、Voigt与Burckhardt对文艺复兴人文学的阐述
   
    三、Kristeller对文艺复兴人文学的界定
   
    四、文艺复兴《人文学》语意内涵的有限性

  一、前言

  《人文学》(Humanism)成为文艺复兴研究不可或缺的概念,是现代研究者的共识。然而,究竟如何理解、定义“humanism”,却是西方学界长期以来争论不休的问题。从十九世纪迄今累积的庞大研究成果来看,甚至可以说,对“humanism”的诠释已经成为文艺复兴研究主要的《战场》。究其原因,一则在于十九世纪德文新造“Humanismus”一词时,有着特定的教育、学术文化指涉内涵;但当这个德文专有名词被直译为英文的“humanism”时,却与英文早于十七世纪便存在的“humanism”一词产生语意上的矛盾冲突。二则,即便回到十九世纪文化史研究的学术传统来检视《人文学》对《文艺复兴》的意义,现代研究 者 首 先 必 须 认 知 到 , 有 关 此 课 题 两 位 主 要 的 研 究 奠 基 者 Georg Voigt(1827-1891)与Jacob Burckhardt(1818-1897)在1859与1860 年相继出版的专书里,对文艺复兴人文学的诠释与评价并不相同。

  十四世纪的意大利为何会选择走上与希腊罗马上古文化重新接轨的《人文学》之路? 复古、崇古带来的正负面影响是甚么? 如何看待那些传授上古语言文化、以及以此为生的知识分子? 这些问题不仅牵涉到:文艺复兴人文学的定义问题;也牵涉到为何文艺复兴是在意大利诞生?文艺复兴的意义是否就是上古文化《再生》? 更进一步来说,文艺复兴研究的核心课题牵涉到如何看待欧洲《上古》经典文化与《近代初期》(Early Modern)公民意识、普世价值兴起,以及各地母语文化生根茁壮等历史现象之间复杂的关系。换言之,文艺复兴追求的,究竟是以追仿古典传统为尚?还是留给后世真正的精神价值遗产在于跳脱传统、追求文化转向? 有关这些问题,Jacob Burckhardt选择用《谁不是文艺复兴人文学者?》这个问题来阐述。《谁不是文艺复兴人文学者?》点出了文艺复兴《人文学》概念内涵的有限性,表明了文艺复兴文化之所以壮阔辉煌,关键在于公民意识抬头后所产生的多元性,而不应只从人文学者的复古运动来理解。

  二次大战之后,《谁不是文艺复兴人文学者?》这个问题被德国移民美国的思想史学者Paul Oskar Kristeller(1905-1999)所继承。藉由提出这个问题,Kristeller清楚界定了文艺复兴人文学的领域范畴,并区分以服务政治掌权者、营生为尚的《人文学者》,以及具有近代独立思考心灵的《哲学家》两者之间本质上的不同。近年来,Kristeller对文艺复兴人文学的诠释开始受到许多反省,检视的重点不在于他对西方近代独立思考心灵如何兴起所做的探索,而在于他对人文学的诠释与近代初期欧洲公民社会产生的历史背景脱离,转而与中古法国宫廷文化结合。透过这个联结,《文艺复兴》与《中古》的关系不再是断裂、而是延续;然而,这个结合却也让《文艺复兴人文学》究竟有多《文艺复兴》成为一大问题。

  本文透过追溯“Humanismus”这个概念在十九世纪德意志智识界与文化史兴起的过程,来讨论此概念后来被直译为英文“humanism”所产生的语意歧异问题,以及在二次战后的文艺复兴研究里,如何被赋予明确定义的梗概。透过剖析这些学术传统建立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本文将进一步阐述,何以二次战后为文艺复兴“humanism”所下的定义,在二十一世纪初受到越来越多挑战?透过解析这个问题之所以形成的错综复杂脉络,本文将特别探讨,十九世纪下半叶Burckhardt与二十世纪下半叶Kristeller对文艺复兴人文学的诠释有相当程度的不同。前者强调,与文艺复兴人文学相关的研究应结合近代初期意大利城邦政治与公民意识崛起之间的关系来探讨;亦即应特别注意去讨论《公民的人文学》之所以兴起、以及后来如何被专权统治者逐步摧毁的原因与过程。后者则认为,对人文学问题的探讨,应与欧洲中古宫廷文化传统结合,了解古典修辞学在中古与文艺复兴时代如何影响不同人文学科的演变发展,以及这些人文知识如何被专业职业社群化的过程。透过剖析Burckhardt与Kristeller对文艺复兴人文学诠释重点的差异,本文将阐明,对“humanism”的讨论为何会在二十一世纪初期重新成为文艺复兴研究新的争议焦点?对文艺复兴研究整体而论,重新检视文艺复兴与人文学之间关系,意义究竟何在?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