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外国文学论文

西班牙文学堂璜作品的研究

来源:国外文学 作者:李静
发布于:2020-04-13 共7857字

西班牙文学论文热门推荐10篇之第六篇:西班牙文学堂璜作品的研究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爱好文学, 但是, 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堂璜。堂璜是一种象征, 代表了"花花公子";堂璜有一种魔力, 抓住了无数人的心。有人说, 正因为拜伦一生风流倜傥, 终日徘徊在裙裾之间, 他才能仿照自己的模样塑造出一个有血有肉的堂璜, 即:堂璜是英国人。长久以来, 这个似是而非的观点迷惑了许多人, 直到现在, 还有人对此深信不疑。其实, 堂璜真正的故乡不在英国, 而在西班牙。1630年, 西班牙剧作家蒂尔索·德莫里纳第一次把堂璜搬上了文学舞台, 比拜伦足足早了近200年。自此之后, 堂璜的足迹遍及欧洲大陆, 到目前为止, 仅在西班牙, 先后就有数十部以堂璜为主人公的文学作品问世。本文试图通过总结比较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堂璜作品, 从作品风格和人物性格共性两方面探讨堂璜之所以经久不衰的原因。

  堂璜故事最早源于西班牙的民间传说。传说里有一位专门玩弄女性, 无视上帝和死亡存在的年轻人, 他的名字叫堂璜。一天, 堂璜在教堂旁边的墓地上看到了一具骷髅, 便顺便踢了它一脚, 开玩笑地邀请它和自己共进晚餐。没想到, 骷髅不但准时赴约, 而且还回请了他。堂璜虽然心里害怕, 最后还是硬着头皮答应了。故事发展到这里, 出现了两个不同的结局:堂璜被骷髅拖下了地狱和堂璜最终悔悟, 升上了天堂。

西班牙文学

  该传说在西班牙代代相传以口头形式保存了许多年。终于有一天, 剧作家蒂尔索·德莫里纳独具慧眼, 首先从中看到了文学再创作的潜力, 于1630年创作出剧本《塞维亚的嘲弄者和石头客人》。此后, 堂璜传说一而再、再而三地受到了西班牙各个时代著名作家的青睐, 如阿隆索·德科尔多瓦、安东尼奥·德萨莫纳、何塞·索里亚、巴列·因克兰、哈辛多·克劳乌、托伦特·巴耶斯特尔等等, 作品形式也从最初单一的剧本发展到了诗歌和小说。和过去的传说相比, 作品的故事情节和主人公的性格都有了或多或少的变化。为方便比较, 本文谨以堂璜的性格变化为基准, 把在西班牙出现的堂璜作品粗略地分为以下三类。

  一、17世纪宗教制度下什么都不相信的堂璜, 主要以蒂尔索·德莫里纳的剧本《塞维亚的嘲弄者和石头客人》为代表。

  剧本中的堂璜是个贵族子弟, 他倚仗自己的父亲是国王的宠臣, 无恶不作, 为所欲为。他假冒公爵小姐伊莎贝尔的未婚夫混进闺房, 企图非礼伊莎贝尔, 被发现后乘船逃走, 在海上遇到风暴, 被一位好心的渔家姑娘蒂丝贝娅相救。谁知他贪图姑娘的美貌, 恩将仇报, 将其侮辱后又一次出逃。回到塞维亚后, 堂璜设计换上了他最好的朋友莫塔侯爵的斗篷, 闯进了朋友的未婚妻安娜的家中, 将其侮辱, 事情败露后在混乱中杀死了安娜的父亲堂冈萨罗并嫁祸于莫塔侯爵带着仆人逃到了附近的一个小山村, 正好碰上了当地一对新人的婚礼。堂璜对新娘和新娘的父亲一番花言巧语, 轻而易举地把新娘弄到了手, 达到目的后重返塞维亚。在塞维亚的一座教堂里, 他遇到了堂冈萨罗的石像, 于是他邀请石像和他一起共进晚餐。在石像的回请宴中, 堂璜因不听劝告, 被石像拉下地狱。和以往的民间传说相比, 剧本的情节显然更加曲折, 更为引人入胜, 几个小故事环环相连, 衔接得极为紧凑, 大大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 在当时的那个年代受到了人民的普遍喜爱, 而剧本中的堂璜完全是以一个反面形象被大家所接受的。他目无尊长, 丝毫不把父亲的劝告放在心上;他背信弃义, 竟然欺骗陷害最好的朋友;他没有良心, 把救命恩人往火坑里推;他无视道德规范, 肆意勾引侮辱从公爵小姐到平民姑娘各个阶层的年轻女子, 并公开宣称:"塞维亚人有时称我为嘲弄者, 我最感不趣的事就是嘲弄妇女, 夺去她们的贞操";1他胆大妄为, 断然杀死了无辜的堂冈萨罗;他喜欢推卸责任, 号称"爱情有罪, 是爱情让我堕落的, 世上没有一个男子能够抵抗爱情的力量。"1他不是不承认上帝的存在, 但总觉得上帝的惩罚离他非常遥远, 每当有人劝戒他行善事, 否则会遭报应一类的话时, 他总是回答, "我想到这件事的时候还早着呢!"种种劣迹, 汇集在一起, 决定了他最后的命运。当堂冈萨罗的石像要把他往地狱里拉的时候, 他大叫道:"等一等, 让我叫个人来忏悔。"石像回答道:"没有时间了, 已经太晚了。"1于是, 堂璜在惨叫中死去。总而言之, 这一时期文学作品中堂璜的结局是非常不好的。众所周知, 西班牙是个笃信宗教的国家。早在1492年, 天主教国王费尔南多和伊莎贝尔统一西班牙的那个时代, "西班牙国家本身已成了一个教会, 因此, 国家和宗教便在唯一的精神利益下结合在一起了, 国家官方利益就是宗教利益。"2在这样一种大环境的熏陶之下, 身为神职人员的蒂尔索·德莫里纳和他的继承者借用传说故事, 创作出警戒大家"善有善报, 恶有恶报"、"限期注定来临, 罪孽必定清算"的作品来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被爱情征服的堂璜, 以何塞·索里亚的《堂璜·特诺里奥》 (1844) 为代表。

  这部作品其实是一部标准的"拼凑"出来的作品。意大利的堂璜研究专家埃尔玛诺·卡尔德拉教授曾经专门对作品作过详细的研究, 发现里面的每一个情节都可以从以往的国内外堂璜作品中找出它的出处。但是, 何塞·索里亚也是个非常具有创作天赋的作家, 他这部"拼凑"出来的作品在西班牙造成了前所未有的轰动, 把堂璜作品推到了历史最高峰, 直到今天, 年年的亡人节上都要上演这部令人百看不厌的剧作。剧本里的堂璜依旧是国王宠臣的儿子, 利用权势无所不为。他和路易斯·梅希亚打赌, 赌一年内谁杀的人多, 骗到手的女人多, 结果堂璜以绝对优势取胜。路易斯不服气, 说堂璜还没碰过上帝的女人, 即修女, 堂璜听后, 立即应允和路易斯再打一个赌, 以生命为赌注, 赌一天之内把修女和路易斯的未婚妻伊内斯都搞到手。后来, 堂璜不但赢了, 杀死了路易斯和伊内斯的父亲堂冈萨罗, 还真心爱上了美丽纯洁的伊内斯。五年以后, 他想回来娶她为妻, 谁知, 伊内斯早已伤心死去。失落的堂璜和堂冈萨罗的石像互相宴请了两次。在石像的回请宴上, 堂璜对以前的所作所为向万能的上帝做了忏悔, 跟随伊内斯的灵魂升上了天堂。和蒂尔索·德莫里纳的堂璜不同, 《堂璜·特诺里奥》中的堂璜尽管也无恶不作, 但是他能够唤起读者对他的同情。他也勾引良家妇女, 但他是为了在打赌中获胜, 维护自己的名誉 (我们知道, 西班牙人视名誉为生命) ;他也杀人, 但打赌过程中杀的人都是在战场上杀死的国家的敌人, 堂冈萨罗和堂路易斯也都是死于和他的决斗;他虽然也坏事做绝, 号称"我所到之处, 公理被践踏, 道德被蹂躏, 正义被嘲弄, 女人被欺骗、受凌辱。我去过低贱女人的茅屋, 登过华丽壮观的宫殿, 踏过修道院的台阶, 所到之处, 都留下了惩善扬恶的行踪".3当别人劝戒他的时候, 他也说, "我想到这件事的时候还早着呢!"但他最后毕竟被爱情所征服, 把过去的一切向堂冈萨罗和上帝做了忏悔可惜堂冈萨罗没有原谅他而上帝终于原谅了他。由此可见, 在浪漫主义盛行的西班牙, 人们不仅相信宗教是神圣的, 爱情同样是神圣的。如果说, 两个世纪前仅仅凭借宗教的力量并没有拯救得了堂璜的话, 那么, 两个世纪后的堂璜终于被宗教和爱情的合力战胜了。

  三、20世纪什么都不相信的堂璜, 代表作是托伦特·巴耶斯特尔的长篇小说《堂璜》 (1963) .

  这部小说无论是在故事情节还是在人物性格上都和以往的作品有明显的差别。小说中的堂璜是个年届300岁高龄的幽灵, 他回忆了自己的过去。堂璜以前是个贵族家的唯一继承人, 父母双亡, 在萨拉曼卡大学接受了高等教育。贵族堂冈萨罗贪图堂璜的家产, 先后派妓女玛丽安娜和他的情妇堂娜索尔去勾引他。一天晚上, 堂璜的祖先们托梦给他, 让他为了捍卫家族的荣誉, 杀了堂冈萨罗, 并向他保证如果堂璜死后, 上帝因为他犯下杀人过错而不要他, 他们家族在天堂有一块私人领地可以接纳他。堂璜为了服从祖先的命令, 先娶玛丽安娜为妻, 把她变成了一个信奉宗教的良家妇女;又在赌场揭穿了堂冈萨罗的骗人把戏, 在决斗中杀死了他, 随后, 堂璜离开了塞维亚, 云游四方整整16年。16年后, 他重返故乡, 宴请了所有认识的人, 包括堂冈萨罗的石像。在宴会上, 石像拔出了匕首, 杀死了堂璜。堂璜死后, 因为杀过人, 灵魂不被上帝接受, 于是便去求助于自己的祖先。没料到, 他的祖先们竟然以堂璜没有遵守社会规范为由拒绝了他。万念俱灰的堂璜别无他法, 只能任自己的灵魂飘荡在世界上, 他自己变成了自己的地狱。最有意思的是, 一直对堂璜和他的仆人充满好奇心的一位文人游客在故事最后惊讶地发现主仆俩竟然是舞台上的两位演员。在所有的堂璜作品中, 这本小说无疑是最晦涩难懂的作品, 同时也是蕴涵意义最深刻的作品, 托伦特·巴耶斯特尔通过它向我们揭示了许多本世纪人们的基本观点。首先, 本世纪的人们如何看待先辈和历史。小说中的堂璜因为盲从了祖先的命令, 最终落了个悲惨的下场。20世纪是一个向所有过去挑战的时代, 人们发现, 任何一个固守历史死抱所谓传统不放的人终归会被时代所淘汰。其次, 本世纪的人们如何看待爱情。小说中的堂璜根本不相信爱情, 玛丽安娜是他的初恋, 但玛丽安娜受堂冈萨罗之托欺骗了他。他之所以娶她, 不过是为了不给家族脸上抹黑。后来, 当堂冈萨罗的女儿向他吐露真情的时候, 他回答道:"爱情和我没有一点关系……它给我带来的只有沉醉和盲目, 我想活得清醒点, "4"你看, 我怎么能不拒绝你呢?你竟然让我放弃我自己。"4可见, 到了20世纪, 人们越来越不相信爱情和婚姻的真实性和纯洁性, 相反, 却把它们看成了对自我的一种束缚, 对人身自由的一种扼杀。再次, 本世纪的人们如何看待上帝。小说中的堂璜认为, 上帝的信徒们与其是出于信仰, 不如是出于习惯去爱上帝;与其说是爱上帝, 不发说是惧怕上帝。"只有我很坦率, 很真诚, 我愿意面对面地跟上帝说我不爱你。"4他敢于和上帝面对, 敢于向上帝发出挑战, 这不由地让我们想起尼采的"上帝死了".20世纪的人们已经并不太相信上帝的存在, 他们发现了宗教许多自我矛盾的地方, 从而得出了自己决定自己命运的结论。最后, 本世纪的人如何看待自己。小说中的堂璜一会儿是个人, 一会儿是个幽灵, 一会儿是个演员, 他究竟是什么呢?20世纪的人们对自身的存在提出了最直接的质问, 答案是什么呢, 没有定论。应该说, 更多的人接受了小说最后的观点, 我们是演员, 是世界大舞台上微不足道的一名演员, 在人生舞台上走一遭后, 就应该卸装下场了。无所谓真实, 无所谓可信。总而言之, 托伦特·巴耶斯特尔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看破红尘的堂璜。

  通过以上简要的比较, 可以看出, 堂璜的性格一直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 从最初的什么都不信, 到后来相信爱情, 又回归到什么都不信, 经历了四个世纪的堂璜仿佛走过了一条否定、肯定、再否定的道路, 人类在这四个世纪中渐渐成熟了, 堂璜也在这四个世纪中慢慢长大了。

  和其他的著名文学人物, 诸如哈姆雷特、浮士德、堂吉诃德等等不同的是, 堂璜系列作品呈现出的是一组丰富多彩的堂璜群像不但西班牙的作家贡献出了他们的堂璜, 欧洲其他国家的作家, 如法国的莫里哀、梅里美、高乃依、大仲马;意大利的哥尔多尼;英国的拜伦、菲尔丁、萧伯纳;俄罗斯的普希金, 甚至奥地利的著名作曲家莫扎特都创作出了自己的堂璜。一个最早源于西班牙民间传说中的人物竟然能够在世界文学史上经久不衰, 连续四个世纪深受各国作家和读者的青睐, 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堂璜群像之所以深得人心, 堂璜作品之所以雅俗共赏, 都是有其内在原因的。

  先从作品的风格共性方面分析。对读者来说, 堂璜作品有其通俗性, 结构符合人们的阅读习惯。堂璜系列作品尽管并不相互雷同, 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来源, 即堂璜传说。因此, 所有的堂璜作品都是借助于一个大致相同的情节框架构建起来的, 而这个框架又恰恰具有故事情节的完整性和曲折性这两大特点。每一部作品都包含了传统小说结构中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大部分, 即:堂璜的身世介绍为开端部分, 他的恋爱冒险经历为发展部分, 杀死情人之父为高潮部分, 升天堂或下地狱为结局部分。这四部分的紧密结合自然增强了作品强烈的戏剧效果, 让人感觉悬念丛生, 高潮迭起, 容易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给人一种欲罢不能、一气呵成的阅读享受。此外, 堂璜作品无一例外地都论述到了爱情和复仇这两大文学主题。两大主题出现在无数的作品之中, 是世界人民永远津津乐道的话题, 它们在同一部作品中的结合无疑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增添作品的通俗性。

  对作者来说, 堂璜作品也有其可塑性。堂璜传说本身就给后世的作家们留下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局:堂璜或升天堂, 或下地狱。这样一来, 不同时期的作家就可以通过改变结局来表明自己的观点。例如, 蒂尔索·德莫里纳在当时宗教制度非常严厉的年代, 可以把堂璜作为一个反面典型, 让他下地狱来告戒大家应该行善积德;何塞·索里亚则认为堂璜可以在爱情和宗教的力量下升天堂, 换了个角度说明了同样一个道理, 如果爱情和宗教连堂璜这样的浪荡公子都能挽救得了让他死后升天堂那么浪子回头金不换"这句俗语是站得住脚的;而托伦特·巴耶斯特尔选择让堂璜的幽灵在世上游荡, 则是借助堂璜表明了自己对尘世生活的一种绝望。每个作家都可以各取所需。

  所有堂璜作品对时间因素的关注则对读者或作者都有一种莫名的吸引力。时间虽然并不是任何一部堂璜作品的主人公, 却在每部作品中都占据了一个举足轻重的地位。作品中的时间大概可以分为两类:人的时间和神的时间, 或者说, 主观的时间和客观的时间。人的时间是以堂璜为代表的。在蒂尔索·德莫里纳的作品中, 堂璜在三天内玩弄了四个不同社会阶层的姑娘, 他急急忙忙地从这儿赶到那儿, 好象什么事情都来不及做, 仿佛在和时间赛跑。《堂璜·特诺里奥》中的堂璜也是如此。他先是为了打赌, 在一年里东奔西跑, 忙于杀人和勾引姑娘, 后来又忙着在一天内把修女和路易斯的未婚妻搞到手, 他是这样夸耀自己的, 当堂路易斯问他, 征服一个女人, 到底需要几天的时候, 他说:"看吧, 甜言蜜语用一天, 搞到手用一天, 换个人用两天, 忘掉吗, 只需一个小时。"3这个堂璜做事也很着急。小说《堂璜》更是把两类时间划分得非常清楚, 300年前的堂璜同样在很短的时间里做了相当多的事情。看得出, 生活在主观时间里的堂璜都想尽情享乐人生, 在最短的时间里有最多的经历。相反, 神的时间是由堂冈萨罗的石像为代表的。石像生活在另一个世界里, 死亡后的世界里。那里的时间像是停滞了, 石像的每一个动作都很慢, 慢得让人失去耐心。他的缓慢和堂璜的迅速形成了极大的反差, 堂璜的动作虽快, 但意味着短暂--人的一生是短暂的, 只有一沙漏的时间;石像的动作虽慢, 却意味着永恒--死后的时间是无限的, 大大长于一个人的生命。无论堂璜如何和人的时间赛跑, 他最终都被神的时间吞没了。这其中蕴涵了一个事实:人的存在完全可以被理解为是一个毫无意义的偶然, 在无限的宇宙时间中, 人的一生不过是一瞬而已, 个人是非常渺小的。堂璜系列作品把一个异常尖锐、令人困惑的问题摆到了大家的面前人到底应该如何安排一生的时间

  除了作品风格上的共性之外, 堂璜性格上的共性也是一个吸引人的重要原因。以前, 很多人认为堂璜是色鬼的代名词, 是个遭人唾弃、无耻下流的人物, 不仅不值得研究, 连提都不值得提。客观说来, 这样的观点有一定的片面性。如果堂璜果真不值一提, 那么为什么在漫长的四百年里, 如此多的享有世界名望的作家都愿意反复地提到他呢?对于这个问题, 也许只能从人的心理上去寻求答案了。按照最通俗的说法, 是堂璜在人们的心里产生了共鸣。按照本世纪最流行的心理学理论分析, 堂璜实际上是个"原型", 他是人类"集体无意识"的显现。容格说过, "文艺作品中的原型好象凝聚着人类从远古时代以来长期积累的巨大心理能量, 其情感内容远比个人心理经验强烈、深刻得多, 可以震撼我们内心的最深处。所以, 我们看到艺术品中的原型时, 会突然感到格外酣畅淋漓, 像欣喜若狂, 像被排山倒海的力量席卷向前。在这种时刻, 我们不再是个人, 而是人类, 全人类的声音都在我们心中共鸣。"5堂璜正是这样的原型。

  作为原型, 堂璜群像在性格上有五大共性:聪明、骄傲、勇敢、好色和无视社会规范。堂璜如果不聪明, 他就无法在短时间内同时赢得那么多女人的欢心;堂璜如果不骄傲, 不勇敢, 他就不会敢于面对挑战, 正视现实, 投身于冒险, 而只会是一个可怜的无所作为的胆小鬼。拥有这三种性格的人容易得到别人的好感是很容易理解的。至于好色, 这不仅仅是堂璜的性格, 也是人类共有的性格之一。不说《诗经》里早有"关关睢鸠, 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的诗句, 就说《圣经》, 里面也开篇记载了上帝为了不让亚当在伊甸园里孤单而造夏娃的故事, 堂璜的行为不过是把这一共性极端化了。不能否让, 由于前三种性格的存在, 堂璜本人对于异性来说已经有了相当的吸引力, 女性读者不但不会对堂璜产生抵触情绪, 而且还会在内心里默默地接受他, 而男性读者更会在心底里暗暗地羡慕他的好运气堂璜的最后一种性格无视社会规范--最能从根本上说服大家接受他。实际上, 堂璜无视的并不只是社会规范, 还有其他很多东西。他甚至把自然法规都踩在了脚底下。老祖先告诉我们, 世界无论从哪一个层面上来说都是格物知致的, 如时间上分为过去、现在、将来、昨天、今天、明天;空间上分为天空、陆地、海洋;物质上分为金木水火土等等, 它们之间都有一定的不可逾越的界限。在人们的思维定式中, 这些自然法规是公理, 是绝对正确的, 应该遵守。堂璜不这么认为, 他觉得, 没有过去, 没有将来, 所有的都是现在;没有你的, 没有他的, 所有都是我的。界限消除了, 整个世界一下子都被他拥有了。堂璜也从来不把所谓的社会规范放在眼里, 他的信条是率性而为, 尽情享乐, 应该说, 这种性格反映了人们希望获得最大限度自由的普遍心理。每个人生下来都是白纸一张, 然而, 到了一定年龄, 受了一定的教育之后, 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守由人制订出的许许多多的社会规范, 或者说培养出了理智和意识来指导我们的行为。我们知道了好好工作是为了赚钱养家, 好好读书是为了以后能找个好工作。这些规范的存在或多或少地压抑了人的天性, 迫使人们去做一些不愿意做却不得不做的事情。这时候, 人们在众多的文学作品中发现了堂璜, 他勇于追求个性自由, 敢于为他人之不敢为, 尽情享受生活。可以说, 存在于堂璜身上的对异性的追逐和对自由的渴望, 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人的本性中深层次的积淀, 他作为"原型", 震撼了我们内心的最深处。正因为如此, 尽管在不同的时代堂璜的具体形象有所不同, 但他在文学创作和欣赏中却一直具有强大的魅力, 让人们去思索, 去研究。西班牙人的性格是由小癞子、塞莱斯蒂娜、堂吉诃德6和堂璜共同合成的, 西班牙人不能没有堂璜, 堂璜是他们的骄傲。其实, 堂璜不仅仅属于西班牙, 他更属于全世界;过去, 他是西班牙的传说, 如今, 他是世界的神话。

  注释
  1 (2) (3) 蒂尔索·德莫里纳:《喜剧集》, 墨西哥Ateneo出版社1965年版, 166, 188, 213页。
  2 (4) 萨尔瓦多·德·马达里加:《西班牙现代史论》, 朱伦译,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8月版, 27页。
  3 (5) (9) 何塞·索里亚:《堂璜·特诺里奥》, 巴塞罗那crítica出版社1993年版, 97, 103页。
  4 (6) (7) (8) 托伦特·巴耶斯特尔:《堂璜》, destino出版社1965年版, 339, 339, 289页。
  5 (10) 转引自张隆溪:《二十世纪西方文论述评》, 三联书店1986年版, 59-61页。
  6 (11) 这三个人物均为著名的西班牙文学作品中的人物。

点击查看>>西班牙文学论文(推荐10篇)其他文章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原文出处:李静.从传说到神话——试论西班牙文学长廊中的《堂璜》[J].国外文学,2000(01):49-53+88.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