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外国文学论文

政治批判主题的文本特点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11-30 共6288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政治批判角度下索尔仁尼琴及其作品探析
【引言】索尔仁尼琴政治批判作品研究引言
【第一章】政治批判主题的形成
【第二章】政治批判创作的多维展开
【第三章】 政治批判主题的文本特点
【第四章】政治批判文学的升华
【结语/参考文献】索尔仁尼琴作品中的政治批判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三章 政治批判主题的文本特点

  索尔仁尼琴小说中的政治批判主题已成为其创作的一大特点,无处不充斥于他的作品之中。他以严格的写实性、时空的高度浓缩、象征等多种技巧来展现其政治批判主题,同时也使该主题在文本中得到更为生动的表现。

  第一节 对生活的真实描写。

  "在这个世界上虚假能够抵御许多东西,但就是不能抵御艺术。"在索尔仁尼琴看来,艺术应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不能有太多虚假的成分,虚假在艺术面前不堪一击,只有真实的作品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才能深入人心,才是真正有力量的作品。当时的苏联文学界推崇的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苏联文学成为一种歌功颂德的舆论工具。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家们报喜不报忧,呈现于人们面前的总是一派大好景象,而隐藏在这些华丽表象下的痛苦真实他们却嗤之以鼻。当时的苏联民众生活在种种假象之中渐渐失去了方向,失去了自我,变得麻木。作为"俄罗斯的良心"的索尔仁尼琴没有选择趋炎附势,他逆时代潮流,不畏艰险,勇于对社会说"不",用真实性的描写让人们看清眼前的真实社会。索尔仁尼琴的作品因真实性而使政治批判更加坚定有力。

  一、 浓厚的自传色彩。

  索尔仁尼琴的创作大多依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其作品具有很强的自传色彩,作品中大都有一个索尔仁尼琴的"代言人",让他们代替索尔仁尼琴在书中抒发观点。

  《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是索尔仁尼琴的成名作,根据索尔仁尼琴在劳改营中的亲身经历改编而成,小说中的情节发生地也是以索尔仁尼琴曾经囚禁其中的一个劳改营为蓝本。索尔仁尼琴曾被判处八年监禁,八年间辗转于多个劳改营,对于劳改营中的生活他再熟悉不过。并且,在劳改营中索尔仁尼琴尝试过多种方式的劳动:伐木工、瓦工等。这样丰富的人生经历为他写作提供了题材。就连索尔仁尼琴自己也从不否认《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写的就是他自己的亲身经历,他也多次声称,他就是想通过这篇小说来揭露劳改营里的"真相".

  小说中的主人公舒霍夫有很强的自传色彩。"舒霍夫是由众多人物提炼而成的,一个是索尔仁尼琴指挥过的前线炮兵营的战士,一个是 854 号犯人,即索尔仁尼琴自己。"索尔仁尼琴在劳改营中的号码恰好是 854 号,而《伊凡·杰尼索维奇的的一天》最初叫做《854 号劳改犯》,只因为了达到出版要求而易名。以上种种证据向我们表明,《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正是索尔仁尼琴的一部自传性质浓厚的作品,作品中的主人公舒霍夫则是索尔仁尼琴的"传声筒"与"代言人".

  《癌症楼》同样是一部自传色彩浓郁的作品,该书是根据作者患癌期间在塔什干的治疗经历创作而成。并且小说中的主人公科斯托格洛托夫也当过兵,经历了残酷的战争,后因议论了斯大林,结果根据第 58 条被捕判刑。刑满释放后又被遣送到偏远地区的"永久流放地".经历磨难的科斯托格洛托夫好不容易从劳改营非人的生存环境中存活下来,结果又遭到命运的残酷打击--患了胃癌。主人公的经历与索尔仁尼琴的经历不谋而合,其自传性也就不言而喻了。在医院里,科斯托格洛托夫那愤世嫉俗、针砭时弊的言论正是道出了索尔仁尼琴的心声与不满。科斯托格洛托夫因知道 X 光对身体的破坏后而拒绝治疗的反抗精神,与索尔仁尼琴正视社会的不公与黑暗,并勇于揭露与批评社会中的"恶"的反抗精神其实质是一样的,他们都是为了让人们了解事实真相在大声疾呼。

  小说《第一圈》受到但丁《神曲》的启发,第一圈指的是地狱中最好的一层,在这里,没有哀哭声传进我们的耳朵,除了叹息声,它使得永恒的空气震颤。索尔仁尼琴以地狱中的"第一圈"来比喻莫斯科附近的玛尔菲诺特种监狱。索尔仁尼琴"有幸"在玛尔菲诺监狱呆过,这里的犯人大多是科技工作者,他们的待遇比较好,因此,玛尔菲诺劳改营被普通劳改犯们称为"乐园群岛".索尔仁尼琴正是依据在玛尔菲诺监狱的特殊经历写成了《第一圈》。其中,数学家涅尔仁的身上明显的有着索尔仁尼琴的影子。涅尔仁也是学数学的,曾经也是一名炮兵军官,后因刑法第 58 条入狱,入狱后,他依然保持自己的尊严,通过反击来扞卫自己的权利。相似的经历加之类似的精神状态,让涅尔仁的自传形象惟妙惟肖。

  二、 严格的写实性。

  "一句真话能比整个世界的分量还重",在索尔仁尼琴看来,一件真正的作品要具有真实性,而具有真实性的艺术作品的说服力是无可辩驳的。真实性是索尔仁尼琴的一个创作宗旨,在他的作品中无处不是真实的场景、真实的人物,因为真实,让人们认清真相,因为真实,增加了他作品的战斗力。而他写作的目的在于让后人了解一切并铭记一切。与此同时,索尔仁尼琴作品中的真实性描写也决定了作品的暴露性与政治批判性,这恰恰也是索尔仁尼琴所追求的。因为在他看来,"重述不能到达心脏的事物是徒劳的".

  《古拉格群岛》具有高度的纪实性,索尔仁尼琴用"文艺性调查初探"来强调它的纪实特性。索尔仁尼琴也在一直申明:"此书中既无臆造的人物,又无虚构的事件。人与地,都称其真姓实名。如果用的是姓名的缩写,则是出于私人性质的考虑。如果什么名称也没有用,那只是因为人的记忆力没有把姓名保留下来--而所写的事实都是千真万确的。"索尔仁尼琴正是希望通过如此真实地描写,在真实的描写中中抒发自己的政治批判主题,以此来扣住读者的心弦,让读者铭记历史、勤于反思。

  《癌症楼》中的全部素材几乎都是取自现实生活,人物各有其原型,就连书中的两条狗--茹克和托比克都是真实存在的。

  索尔仁尼琴从不否认小说《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是依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创作而成,小说的写实性显而易见,情节发生场景是自己呆过的劳改营,作品中的人物大多是作者狱中的难友。但小说最突出的特点是细节的真实性,索尔仁尼琴通过对细节的真实细致的描写来打动读者。从细节中人们甚至可以根据劳改营的食堂、医务室、岗哨、营房的格局,认出是哪个劳改营。就连劳改犯的外貌、言行举止,甚至在不同情境下的心理活动都是如此真实可信和细致入微。

  索尔仁尼琴细致的描写了劳改犯们在劳改营一天中的各种平淡的琐事,更是不惜笔墨描写了犯人们吃饭的情形。"小鱼身上的刺愈来愈多,鱼肉跟刺一块煮,煮的稀烂,只能在鱼头和鱼尾上找到一点肉。在一碰就碎的网状的鱼骨架上,舒霍夫连一小片鱼鳞、一小块鱼肉都不放过,完了还要用牙把骨架咬开,吸吮一番,这才吐到桌上。"囚犯们吃的越细致,说明他们对食物的渴望越强烈。索尔仁尼琴正是通过对吃饭的细致描述,来表现出犯人们的生存状况,整天食不果腹,还要超额完成任务,这种非人的境地是普通人不曾经历和难以想象的。细节描写一般情况下会使叙述变得琐碎、缓慢,使读者生厌。但在索尔仁尼琴的小说中,作者把主人公们置于生死之间,对于主人公而言,每一个小细节都是生死攸关的大事。这让读者在平淡的细节描述中感到了心灵的震撼。细节的描写也增强了其批判的力度,人们从细节处体会真实,从真实中品味荒诞,从荒诞中看清社会。

  对于《红轮》的真实性,索尔仁尼琴曾说过:"对于像《红轮》这样的鸿篇巨制来说,一切都是由历史所决定好的。我不能改变它的过程,不能改变个别的事件,我的工作就是找出真正的事实,尽我所能的找出更多,并把他们紧紧地编织在一起,没有空隙留下,没有争辩的空间。所有的真实都在一起,没有空余的空间,真实无处不在。我刻意减少虚构角色的出现,为了把历史人物当作我自己的虚构人物来描写,我挑选了好几打的人,把他们当作我生活中认识的人来描写。

  我在他们身上花了数十年时间。所有那些二月革命的领导者,意识到《红轮》将会是一部宏大的编年史,与其相似的作品在任何地方也找不到。"

  第二节 时空的高度浓缩

  在索尔仁尼琴的作品中,小说的情节往往被浓缩在一个封闭的空间和短暂的时间之中,在封闭的空间中洞悉整个世界,在短暂的时间里思考整个人生。在这看似封闭的空间和短暂的时间下隐藏着一个硕大的世界和完整的人生。时空的高度浓缩使政治批判主题在浓缩的时空中显得更加尖锐激烈。

  《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讲的是一位普通囚犯在劳改营一天中的普通经历。看似普通的一天却浓缩了一个人乃至整个民族的命运,表现出一个特殊的时代。正如别林科夫所说:"索尔仁尼琴以一种伟大文学的声音说话了,讲的是善与恶、生与死、政权与社会这些范畴的内容……他讲到了一天、一件事、一个院子……但索尔仁尼琴的一天、一院、一事,是一种提喻,指向善与恶、生与死、人与社会的关系。"小说中的一天是短暂的、也是无比漫长的,是浓缩的、也是无限扩张的。在此,"一天"和"一生"几乎成为同义词,漫长而痛苦的一天就犹如漫长而痛苦的一生,今天的结束意味着明天的开始,如此周而复始,人们的苦难何时才有尽头。如此看来,短暂的时间被拉长,苦难被放大,政治批判意味显得更加浓厚、深重。与此同时,小说的空间被压缩在狭小的劳改营与围着铁丝网的工地的两个封闭空间中,更加强化了犯人们的不自由感,使他们的活动范围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但通过他们的联想、回忆等心理活动,使他们的思想空间中涂添了村庄、苏联与社会的形象,在物理的浓缩时空里表现出人们无限的精神空间。身体上虽不自由,但精神上可以无限畅想。事实上,留给犯人们的也仅仅是精神上的自由而已。

  《癌症楼》分为上下两部,第一部只写了三天内的故事,为了展示治疗过程才将第二部的时间延长到了五至六周。情节发生的地点则几乎完全局限于一个封闭的空间--癌症楼中。但作者并不仅仅只是为了表现病人们是如何被治疗以及他们在癌症楼中的情况,通过赋予癌症楼及癌症以象征,使浓缩的时空顿时无限放大。癌症楼代表了整个苏联社会,癌症也上升为社会弊端的层面,癌症楼里的医生、病人等则象征着社会大众。《癌症楼》中索尔仁尼琴通过对病人家属的来访、病人与朋友的书信来往、病人与医生和病人之间的交往使浓缩的空间无限放大化。原本被局限于小小癌症楼中的空间一下扩大到整个的苏联社会。癌症楼中病象丛生,阴郁难耐,而这正好与当时苏联社会的社会环境相吻合。癌症楼中的人物代表了不同的阶级、地位,在这看似平等的病房中等级制度依然随处可见。

  医生们代表了整个社会的统治阶级,在癌症楼中他们可以按自己的意志为病人们诊治,就算是知道他们的治疗可能会使病人们体会不到什么是男人、什么是女人,医生们还是我行我素,坚持自己的观点。这与当时苏联社会中的统治阶级的统治意志是那么的相似,索尔仁尼琴也正是通过对医生诊治态度的描写折射出当时苏联社会中统治阶级意志的不可违抗性。癌症楼中的病人们则象征着被统治阶级,他们中的大多数唯医嘱是从,完全按照医生的意思治疗,就算是看着一个个病友的离去他们也不去反思,一味的以为医生的话就是真理,他们只有顺从的份了。

  在当时的苏联正值斯大林的极权统治时期,当时的大多数苏联人民对统治阶级唯命是从,不敢也不会对统治阶级有半点违逆。正是这种高度浓缩的时空表现更能引起读者的反思,进而回味无穷。

  《第一圈》中的故事被浓缩在短短四天之中,发生的地点主要在玛尔菲诺特种监狱的围墙之内,时空被高度浓缩。但小说中却刻画了数十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在这高度浓缩的时空中,通过倒叙、回忆等方法,表现出他们的命运,进而表现了整个时代。

  正如索尔仁尼琴所言:"我认为文学作品的第一特征就是紧凑性,艺术的紧凑性,思想、内容、情感的紧凑性。"索尔仁尼琴用自己的创作验证了紧凑性的效果,他总是善于让读者透过尽量浓缩的时间和空间看到人物的复杂性格,洞穿人们的内心世界以至他们所处的环境、社会与时代,使政治批判主题在浓缩的时空里无形中得以深化,同时也使他的政治批判主题在有限的时空中更加集中、激烈。

  第三节 象征手法的高效运用。

  索尔仁尼琴是运用象征手法的高手,他善于运用象征来表现自己的主题,丰富作品的内含。通过象征这一艺术手法的运用,扩大了作品政治批判的广度,同时也提高了政治批判主题的深度,使政治批判主题意蕴悠长。

  文学的职责就是赋予这个世界以象征,索尔仁尼琴喜欢用象征题写书名。《癌症楼》这一书名象征着整个苏联社会的病象丛生,道德沦丧。书中的癌症楼既指真正意义上的医院,又是一个苏联社会的缩影。癌症患者住的是不祥的 13 号楼,癌症在小说中变为邪恶力量的代表。作品通过对医护人员和患者两大类群中的众多人物命运的描述,刻画出了一幅幅阴暗、恐怖的社会图景。索尔仁尼琴通过深刻的剖析指出:个人崇拜等不健康的社会现象乃是寄生于社会肌体中的癌细胞,他们对于社会道德及人们心灵的腐蚀是致命的,就犹如癌症对于身体。

  《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这个书名看似平淡无奇,却很有深意。伊凡·杰尼索维奇是对舒霍夫的尊称。索尔仁尼琴以舒霍夫的尊称而不是舒霍夫来命名,除了表示对舒霍夫的尊重之外,作者还赋予了"伊凡"以象征意义。伊凡在俄语名字中就如中国名字中的"张三"、"李四"一样常见。索尔仁尼琴正是希望通过这么普通的一个名字让读者联想到俄罗斯的劳苦大众。劳苦大众正是作者赋予伊凡·杰尼索维奇的象征意义。伊凡·杰尼索维奇的遭遇正是当时苏联普通大众的遭遇,他们生活艰辛,处处受到压迫。但伊凡·杰尼索维奇却没有被这苦难的人生所击垮,他以坚韧、辛勤的劳动来面对生活的苦难,在他身上保持着人性的光辉,苦难在伊凡的面前显得并没有那么的沉重,在他看来一切都会过去。索尔仁尼琴通过对伊凡的肯定,表达出作者对苏联人民的赞美与肯定。伊凡身上的光辉正是苏联人民身上的光辉。索尔仁尼琴相信,苏联人民凭借自己的坚韧与忍耐会渡过人生中的所有苦难,进而拥抱美好的未来。书名中的"一天"象征着整个人生。犯人们每天都在重复着一样单调的生活,从一天的生活中洞见到了自己的一生。在《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中作者写道:"这样的日子他从头到尾应该过三千六百五十三天。因为有三个闰年,所以得另外加上三天……"西蒙诺夫也说过:"它(指《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仅仅描写了一天的生活,但作者想要说的关于斯大林个人迷信时期那些痛苦而黑暗的篇页的一切最主要的东西,全都包括在这一天中了。"《古拉格群岛》的"古拉格"三个字是苏联"劳改营管理总局"的俄文缩写,"群岛"则象征广袤无垠大地上一个个与世隔绝的劳改营孤岛所组成的群岛。小说中所有的事件都与"古拉格群岛"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大都发生在"古拉格群岛"之内,《古拉格群岛》被称为是"文艺性调查初探",整部作品都是索尔仁尼琴对"古拉格群岛"的真实描写。与此同时在索尔仁尼琴看来,整个苏联就是由一个个"群岛"组成的,是由一个个劳改营孤岛拼凑成的组成的,要是把劳改营在地图上一一标志下来,那苏联地图上除了一个个红圈圈再无其它。在作品中索尔仁尼琴所描述的苏联社会正是极权主义盛行之时,斯大林的专制统治带来了整个社会的灾难。在索尔仁尼琴看来当时的社会是个严重病态的社会。在这病态的社会中无辜的劳苦大众深陷囵圄,人民深陷生活泥泞,甚至连最起码的温饱都解决不了。而这种病态社会中劳苦大众的生活状态与"古拉格群岛"中的劳改犯们的生存境地如此的相似。索尔仁尼琴正是希望通过赋予"古拉格群岛"以象征,让读者在看清劳改营中劳改犯的真实生活情境的同时看清"自由社会"中的劳苦大众们生活的不堪现状,继而使劳改营世界与整个非劳改营世界完美的结合起来,进而使丰富了整个苏联社会。

  此外,鸿篇巨制《红轮》也象征为历史的车轮。作者通过《1914 年 8 月》、《1916 年 10 月》、《1917 年 3 月》等几个板块,向读者解说历史实情,在历史红轮的推动下,让我们认清社会现实。

  从这些象征性的书名中我们可以看出,索尔仁尼琴描写的是一个神秘的国度,在这里的人们远离正常的生活,没有人权,没有自由,甚至连性爱的权利都没有。这不是一个理想的国家,更像是法老的统治。统治者的一切手段与努力,都只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将人民送入牢笼。是的,索尔仁尼琴所描述的这个神秘的国度正是当时的苏联社会。作者用象征的手法抒发了自己的政治批判主题,使这种政治批判在荒诞中完美呈现。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