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国际经济贸易论文

国际贸易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9-13 共7056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生态哲学视角下国际贸易解读
【第一章】国际贸易对生态系统的作用研究绪论
【第二章】国际贸易的生态本性分析
【第三章】 国际贸易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
【第四章】国际贸易对社会生态系统的影响
【结语/参考文献】国际贸易对生态的不利影响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 3 章 国际贸易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

  自然生态系统通常可以理解为自然界,其中包括陆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

  它包括了自然资源、动物、植物等人类生存发展所必备的一切物质来源。在我们看来自然生态系统就是自然环境。通常在国际贸易发展中提到的与环境有关的内容指的就是自然环境,它是环绕人类周围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包括无机物和有机物等为内容的物质因素。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可以分为非生物无机环境和生物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国际贸易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分为三个方面,非生物的自然环境、和有生命的物种,其中有生命分为植物、动物等物种和人类自身。

  3.1 国际贸易对自然环境影响。

  从自然角度来看,自然资源相分布不均衡,导致国际贸易,这是国际贸易产生的重要源泉。各种资源相对优势也是国际贸易的产生原因。自然资源是贸易的基础,为贸易的发展提供各种资源,国际贸易的发展使得全球资源得到合理化的配置,增加了社会财富,但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破坏,导致自然生态失衡。我们从自然中获取物质能量,有序能量进入社会,这仅仅是满足了社会发展需求,然而自然资源却在减少,如果资源耗竭,社会还如何持续发展下去。贸易量的增长主要是依靠高强度地开采和出口资源,这样高强度地开采资源必然破坏生态环境,从而导致资源的短缺与枯竭以及环境的严重污染,最终引发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国际贸易对环境的影响在某些程度上有可能是好的,但是仅仅限于国家进口的工业制成品,这样就避免了对本国资源的开采,不过对于出口国的自然环境是不利的。

  世界各国的环境都在地球的自然生态系统之内,系统内的一个环节遭到破环,其整体也不能免受其害。从整个生态系统角度来看,环境问题走向了全球化,已经从最初单个国家的水、大气、固体废物等的区域性污染逐步发展到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如臭氧层破坏,雾霾、物种灭绝等。

  国际贸易中的资源开采所隐藏的能量流动对各个国家的自然生态系统有着直接破坏作用。国际贸易中的多个行业都与自然资源有着密切关系,过度开采资源必定对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人类社会形成后,形成了人类生态系统,原始社会和农业社会的贸易产品有限,就是以可再生能源为社会的能量基础。如今的世界贸易涵盖了生产生活的各种产品,其能量来源不可能单单依靠自然的可再生能源,而是以不可再生资源为主作为社会发展的基础。熵增这一趋势是与自然、社会等各领域向高度复杂有序演化是相悖的。现代社会是建立在非可再生能源基础上的,非可再生能源耗散后产生的熵增,使地球生态系统内的熵不断增加并引起一系列混乱,威胁人类生存。由于过度的开发,生态环境的改变或破坏、污染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常常使可更新资源灭绝国际贸易破坏生态平衡主要是因为能流的量和能流速度超过自然生态系统所承受的阈值。
  
  任何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机能都有一定的限度。在一定限度内的生态阈值和容量的前提下,生态系统可以正常运行。自然生态系统在长期发展中进化,是不断积累能量以消除增加的熵,来维持系统自身的平衡和稳定。由于人类生态系统的规模不断扩大,子系统不断分化、增多,从国际间的贸易量可以看出,人类生态系统获取能量也逐渐增加,这也导致系统消耗的能量不断增加。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相当于人类中从事贸易的主体、消费者之间的数量比例和物质能量的输入与输出的多少直接影响系统的平衡。由于生产者、消费者各自数量在变化,因而系统内的能量流动也会不断.发展中国家在利益的博弈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为了短期利益牺牲本国自然资源,虽然看似获得经济上增长,但是潜在危险就会出现,一方面不利于本国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大量的开采资源会触发各种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与强度,对自然生态系统是极为不利的。比如在矿业、畜牧业中,矿产品和畜牧产品等都是以自然资源为依靠更生产出的商品,大量出口必定对局部地区资源锐减、生态环境带来不利后果。

  一些重金属矿的开采,如果技术没达到一定标准,开采过程中也对大气和土壤有严重的毒害作用。尤其是国际贸易的自由化的开展,为了经济利益发展中国家实行较低标准的环境政策,国内的出口企业也没有意识到过度出口带来的环境危机。

  国际贸易产生巨大能量流转移到别国,这些能量流动是经济效益无法弥补的。在统计一个国或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时,对外贸易是一个重要参考数据,仅从一些数据并不能真实反映出结果。这些经济上的增长不足以弥补在资源外流的同时,出口资源国家的自然生态系统也遭到破坏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比如 2010 年,中国宣布对稀土出口实施限制,目的是为更好地保护环境和资源。美国等国家也从生态角度出发关闭了众多稀土矿。根据环境调查组织(EIA)研究显示,非法采伐支撑着一个涉及数百万立方米非法木材、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全球贸易链。
  
  同样渔业在 19 世纪以前,人口相对较少,生产能力有限,人们对渔业资源的需求量低,捕捞量没有超过渔业资源的再生能力,渔业资源的持续利用能够得到保障。随着社会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人们无限增大的捕捞能力远远超过了渔业资源的可再生能力。

  变化。进口产品超过当地的消费能力,导致产生垃圾消耗不掉。当人类过度的干扰生态系统,从系统中输出过度的资源,或者输出的能流速度过快意味着系统耗散能量的加快,即熵增速度的加快,都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国际贸易各阶段发展水平不同意味着在能量流动多少的不同,其演化过程也反映了人类生态系统的能量需求不断增加。国际贸易的运输过程排放的高熵能量也危害着自然生态系统。随着运输量增加,进出口比较频繁,为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大型运输工具应运而生。大型运输机、货轮、火车等交通工具消耗着能源,也排放大量 CO2到空气中。石油作为商品在海洋运输的过程中,有可能发生泄漏,这对海洋生态系统是极为不利的。空中货运需要大量的原油,过度消耗着自然资源。

  技术异化带来贸易的异化,直接摧毁生态系统。国际贸易本身是有序的贸易产品交换,实质是有序能量的流动。而技术异化带来的电子垃圾成为贸易产品,就是混乱无序的高熵能量,威胁着生态环境。技术异化问题出现在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国际贸易中的技术贸易体现出了技术异化对自然的破坏。技术的发展使国际贸易的商品交易种类越来越多样化,新技术的研发带来一系列高科技产品,它以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以电子产品为例,它的使用周期很短,更新速度很快,这样就会产生大量过时的产品,久而久之大量的过时电子产品成为垃圾。
  
  对一个发达国家来说这些过时产品回收在利用的价值不大,又会对当地环境造成污染,一些国家正是通过国际贸易把这些垃圾变废为宝,当作"商品"出口的到发展中国家,即洋垃圾进口现象。"洋垃圾"伴随着资源性固体废物大量进入境内,给当地的经济安全、环境安全及人民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全球的垃圾处理能力并没有和人类科技的进步同步向前,这并不是技术不过关,而是经济利益在作祟。据有关数据显示,2011 年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垃圾占贸易总额的十分之一,仅次于农作物、电脑和电子产品、化学品和运输设备。技术的运用使化学品成为日常生活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目前利用的化学品超过 10 万种。

  全球不断增长的化学品贸易交易量不断增长,但是在贸易运输储存过程中可能发生泄漏的危险,一些经济转型国家无法应对这些复杂的挑战。其负面环境影许多方面,如特殊物种和生态系统、水体富营养化和消耗臭氧层物质等大规模问题。在 2014 年的联合国环境大会上,健全的化学品和危险废物管理作为一项主题被提出,是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3.2 国际贸易对物种等非人类的生态影响。

  在当今国际贸易发展中奢侈品、非法捕杀野生动物和非法采伐和被盗木材贸易,这些都是典型的只看到物种的功能和外在价值,无视内在价值和权力的存在。生态哲学反对把人看成自然的主人,反对否定自然的内在价值。在这个自然中上除了人类生命之外还存在许多生命,如动物、植物、微生物、人类和千百万其他物种都生活和生存在同一个地球上,正是由于这些生命的存在,才使地球充满了勃勃生机和活力。每个物种都有自己的生态位,也就有自己的功能、权利和内在价值,正是因为物种有这些外在价值,人类便利用这些物种各自生态位中的功能、价值,而手段就是通过贸易实现使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系统中的其他物种的联系。如今的国际贸易只是扩大物质、能量交换的数量、种类使人的获取范围延伸到自然生态系统中各个物种,如此深入的开发自然才有人类辉煌的今天。这种发展模式中却忽略了物种生态位中的自身权利和内在价值。人类依托技术壮大自身生态位的一种权力,但是它以不顾其他物种的权利、以及内在价值为代价来发展自身,跨越人类这个物种所应有的生态位和破坏其它物种所应有生态位。

  国际贸易催生的消费文化直接危及生物多样性和物种生命。国际贸易的出现使各个国家所在内的社会、经济、文化联系起来,人类可以共享着各个国家不同的供求信息,这样一些国家就会因地制宜发展独特的贸易来赚取利益。人们由于不再满足于物质需求更多转向精神需求,高消费,追求奢侈品行为逐渐出现在社会上。更严重的是这些奢侈品很多是来自稀有野生动物植物。野生动物买卖是全球第三大非法贸易,仅次于枪支和毒品。非法野生动植物贸易为了满足一些人的特殊需求,另一些人则会有大量的利益可图。这样一来利益当头的前提下人类铤而走险开始非法贸易。国际贸易在利益的影响,多种野生动植物资源面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耗。商业性利用是造成物种濒危的主要原因之一。贸易对于物种生存的威胁是显而易见的,尽管华盛顿公约(CITES)在国际贸易中只是管制而非完全禁止野生物种贸易,但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建立合理的贸易体制、完善的市场和良好的监督机制,减少走私的利润,即建立可持续贸易体制,实现"绿色贸易".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估计,通过非法贸易的野生动物,包括木材和渔业,每年全球有上千亿美元的资源损失。

  国际贸易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打破了物种生态位。由于自然界中的地理、地貌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每一个物种都被限制在一定的区域内生存发展,这些物种即本地物种,有着属于自己的生态位。造成物种入侵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经济全球一体化,贸易和人类交往越来越频繁,而大部分入侵种就是由人为活动的携带、货物运输侵入异地的。当本国的物种资源不能满足于本国的需求,为了丰富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各国人民需要引进一些外来物种。景观建设、作物育种、农业生产、引种和花木移栽都可带入外来种外来物种入侵实质就是物种生态位的异化转移,已逐渐成为导致牺牲多样性丧失、物种灭绝的重要原因。
  
  其问题的关键在于人,人类不断增长的物质、精神需求引发了过度消费,甚至异化消费的模式,满足人类需求。大量的物种被养殖种植出口到其他国家,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流动到世界各地,其中一些物种当作商品交易到他地域,另一些物种是在贸易运输过程中无意被带到进口国家。这些物种随着国际贸易的运输工具入侵到世界各地。每天跨越世界各地的货物流和人员流呈几何级数高速增长,成为全球化进程的显着特征之一。在运输过程中有可能引入外来物.国际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一个国家的动植物被制成各种商品出口到国外,为外来物种迁移、传播、扩散创造了条件,但引入外来生物是柄双刃剑。

  3.3 国际贸易对人的生态影响.
  
  外来物种一旦适应新的生态环境后,便会给原有的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危害。每个物种都有自己的生态位,在原有系统中有于其它竞争者共同生存,而新环境中没有竞争者,这些入侵者就可以很快增长。物种入侵最大的威胁就是破坏当地物种多样性,而物种多样性是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所在,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据统计,松材线虫、美国白蛾等入侵农林的物种,经统计测算,除了直接经济损失外,还会带来严重影响农产品出口的间接损失。

  国际贸易以产品的流动,实质是把另一个国家生态系统中的有序能量以贸易形式运输到本国,这种能量流动直接影响人类生活。国际贸易在一定的程度上改变并且提升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如今的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才使得交易变的简单起来,就比方说我们以前想吃美国的玉米可能想的不敢想,而如今美国已成为我国进口大豆和玉米的主要输入国。国际贸易也满足了人们不同的生活需求,让人们的生活变的更加的多彩起来。但是这种贸易可能满足了进口国,资源过度输出对出口国当地的人类生活确实不利的。泰国对外贸易最重要的标志物是大米,是全球最大的大米出口国。长期出口生活必需品,导致泰国本国的大米严重不足,直接影响当地人的生活。根据国际贸易的定义可以知道贸易交换的对象是商品和劳务,人、国家是国际贸易中的主体,直接受益的是贸易主体。国际贸易的最终目的是使人得到满足,促进人类福祉的方式,包括经济上的利益。

  当人成为国际贸易直接交易的对象,对人的生态影响就是难以避免的。以上提到的在国际贸易中交易的对象都是以商品、货物等均来源于自然资源的转化物,根据国际贸易的定义可知贸易的对象还有劳务,也就就是"人"为客体当作贸易交换的对象,劳动力是商品,它和其他商品一样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但是它也是一种特殊的商品。物质资料生产过程是劳动力作用于生产资料的过程,人类社会能发展到今日就是因为人有着强大的劳动能力,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并通过购买商品的方式占有劳动力,促使劳动者进入生产过程与生产资料相结合,从而创造剩余价值。

  国际贸易中劳务输出践踏人权,其中西方殖民者在非洲的奴隶贸易给当地的黑人带来巨大伤害。国际间劳动力的流动己有几百年的历史,最具一定规模的就是在最早的关于劳务输出的是在 15 世纪末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从 16 至 18 世纪,殖民主义国家贩卖黑人到美洲的奴隶贸易。这是历史上大规模远距离劳动力转移的开始。奴隶在非洲许多地方不仅是不可或缺的劳动力,而且是主要的出口商品.

  跨国奴隶贸易鲜明地表现出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为了追逐经济利益而无视平等主体的权利存在的现象。奴隶贸易本身就是违背人权的一种商业行为。贸易与人权本应是一个共同体,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国际贸易的本质就是国际间的社会劳动交换,也就是不管是商品还是劳务的交换都有人作为主体的参与。所以人的社会属性中具有的创造性,能够有效促进经济及贸易的发展。只有在贸易中重视在人的生态本性,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利害关系,满足每个人的权利、利益,才能发挥人的创造性,促进贸易的发展。

  国际贸易本身具有自己的生态位,也影响人类在地球上生态位。从事贸易活动的主体是商人,他们依靠贸易的收入为生。为了减少资本投入,往往都是在资源丰富地区或者市场需求大的地区从事贸易活动,贸易主体就会离开原居住的生态位,迁往适合做贸易的地区生活,这样人的生态位就有了改变。另外依靠国际贸易跨国的商品都可用得到。原来只有美国本土生产的商品,如今在多数国家都可以享用得到。给人的感觉就像身处美国本土的生态位,形成在意识上生态位的转移。商人为追求利润改变了本身的生态位,也忽略了人在生态位的本质。

  国际贸易使人把财富当作追逐的目标,从而忽视了人的本质。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具有社会属性,具有创造性。在传统的国际贸易中,人们对财富积累的热衷度非常高。贸易理论发展的早期有许多理论仅以经济数字做贸易的衡量标准,片面地追求贸易额而忽视贸易发展的长期性,误导了人类的社会属性所具有的和谐意识,使人走向利益中心主义,忽略作为共同体中其它的成员,甚至是人类本身。以至于对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等也产生巨大的危害。功利主义是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把人看成理性自利和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忽略了人的本质。要实现世界贸易和谐共赢的发展,必须从人的认识上去纠正传统贸易理论的以个人利益为中心的思想,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进的发展理念去重新定义当今的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倚重经济为主,严重忽略了人与自然万物的共同性与密切关系。自然是生态的,人类就产生于这个生态系统,以其为生存基础。人类与自然相互作用,创造合适个体生存环境以及社会发展的环境。自然、人和社会具有广泛的生态联系。在当今利益的驱使下,人类失去了原本的生态本性,人的生态本性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然而 人来自于自然,自然是人类生命之源。人是整个生态环链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成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人类作为生态系统中唯一有理性的动物,有意识去考虑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们从开展贸易以来以经济为主,利益最大化是每个人、每个企业所追求的,在出发点上就严重忽略了人与自然万物的共同性与密切关系。随着国际贸易输入世界各国各地,摧毁了每一生态位上人与自然的联系。

  国际贸易引发的战争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国际贸易活动成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活动,并引发了国家之间为争夺资源导致矛盾的频发。自从全球贸易初具形成之时起,"战争"就与之如影随行。有关贸易引发的战争形式多种多样,既有纯粹商业性质的竞争与博弈,也有因此而引发的真正军事意义上的战争。16 世纪中期英国和西班牙为了争夺海上贸易领地而引发了人类史上最重要的海战之一"英西大海战",英国胜利后并迅速进入世界海洋霸权和贸易争夺的中心。再如 20 世纪 80 年代,东西方在经济方面差距越来越大,东欧国家与苏联的矛盾也在加深。美国限制西方对苏联的技术进口,揭制并打击苏联可以换取外汇的经济领域,最终美国用贸易战打败了苏联。

  不同国家和国家集团之间为争夺资源发生了数不清的战争与冲突,但是战争带来的生态灾难,却没有承担责任的贸易主体。如果通过国际体系和机制来维持、规范相互依存的关系、处理好争端,达到在贸易上能够相互依存,这是有助于国际形势的缓和,从而维护共同利益。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