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国际经济贸易论文

国际贸易的生态本性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9-13 共5145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生态哲学视角下国际贸易解读
【第一章】国际贸易对生态系统的作用研究绪论
【第二章】 国际贸易的生态本性分析
【第三章】国际贸易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
【第四章】国际贸易对社会生态系统的影响
【结语/参考文献】国际贸易对生态的不利影响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 2 章 国际贸易的生态本性分析

  自然界是自然的经济体系。唐纳德沃斯特说过:大自然完完全全是一个经济体系,自然中的生物都是"商人"或"经济人",它们必须通过劳动来谋生,要么生产食物,要么提供服务,而且它们必须彼此结成商业关系。同样人类社会是个生态系统,国际贸易是人类社会中经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分析国际贸易的生态本质就需要对国际贸易和生态相关概念做一定了解。

  2.1 国际贸易及生态相关概念。

  贸易,是平等互愿的前提下进行的商品或服务交易,属于商业行为。贸易是在交易市场里面进行的,最原始的贸易形式是以物易物,即直接交换货品或服务。现代的贸易则普遍以一种媒介(金钱)作贸易平等代换。

  在古代,以钱财物资相交易,这是贸易对象。《史记·货殖列传》:"以物相贸易,腐败而食之货勿留,无敢居贵。"后通指买卖,做生意。《论衡·知实》:"圣贤知(智)不逾,故用思相出入;遭事无神怪,故名号相贸易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都是生态学的研究内容。生态从字面意义上解就是生物生存的状态,而近代生态学研究的范围,已扩大到包括人类社会在内的多种类型生态系统的复合系统,包涵了经济系统。生态学就是要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包括人与自然)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揭示在不同的时间空间尺度下不同生命层."亦称"商业",指从事商品流通的活动,是国民经济活动之一。贸易的内容主要是从事商品的收购、销售、调运和储存。在古代市场上,不仅有物质商品贸易,还有奴隶贸易。在现代市场上,除了有形的商品贸易外,还有技术、资金、信息、劳务,以及保险、旅游等无形的贸易活动。

  在现代市场上,国家之间的贸易范围不断扩大,逐步形成世界贸易,也就是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指跨越国境并在在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所进行的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活动。它既包含着有形商品(实物商品)交换,也包含着无形商品(劳务、技术)的交换。它是各国(或地区)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相互联系的主要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国(或地区)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关系。由于现代国与国之间的大宗商品交易、技术研发与合作等都以商品运动为基础,所以国际贸易是当今世界经济联系的基本形式。

  次演化与适应的具体过程和协同进化的机制与规律。

  1869 年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首次提出"生态学"一词,经过漫长的研究,生态科学的内涵已经有了很大的扩展。"生态学"(ecology)与"经济学"(economics)的词根相同,体现出了规则、体系等含义。有的学者称生态学是"自然的经济学",经济学是"人类的生态学".因此,从词源上讲,生态学是研究生命有机体及其生存环境之间全部关系的科学,也反映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关于自然界的生物如何利用资源的经济学。

  生物与环境之间进行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是在生态系统是中完成的。英国生态学家坦斯利在 1935 年提出生态系统的概念时认为,作为生命的有机体不能与它们的环境分开,而是与它们的环境形成一个自然系统。生态系统包括陆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人类社会生态系统等。现在自然生态系统受到人类的干预,系统内部的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都有有机体--人的参与来实现。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它们不断地与周围的环境进行着各种形式能量的交换,通过光合同化,引入负熵;通过呼吸,把正熵值转出环境。能量的交换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生态系统中各组分的存在、变化及其发展,都与能量息息相关。能量在生态系统内的传递和转化规律服从热力学的两个定律。能量流动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来实现的,同样人类通过贸易实现了类似于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模式的能量流动。

  生态位是一个物种所处的环境以及在生物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从地位和作用上看生态位可以分为空间生态位和功能生态位这两种概念。1917 年,格林内尔在《加州鸫的生态位关系》中从生物分布的角度提出了空间生态位。1927 年,埃尔顿在《动物生态学》一书,说明每个物种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态位,在生态系统中与它生物相互依存,来维持自己的生存和进化,同时也维持了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和演替。这样把生态位概念从空间转移到生物群落上来,强调的是功能生态位。

  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相对稳定的条件下,生态系统内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均处于相互适应与协调的动态平衡,这是生态系统的一种良好状态。一个系统结构的优化与稳定,能流和物流收支平衡,以及自我修复和自我调节功能的保持,是生态平衡的三个基本要素。人类过度开发自然生态系统使其能流收支平衡是不能入不敷出,造成系统亏空,同时又在人类生态系统中引发污染和浪费。目前导致生态平衡失调可以归结为人与自然策略不同、滥用资源、经济与生态分离。

  生态学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肯定人与自然割不断的密切联系,以生态位肯定自然的多样性与内在价值,从而成为生态哲学的科学基础。生态哲学认为,自然界所有事物都不可能孤立存在,都有着网络式的生存环境。生存环境是由事物之间的有机联系构成的。同样人也是有机联系网中的一个要素,人与其他物种也处于极其复杂、动态的有机联系之中2.2 国际贸易的历史进程及其生态本质.

  国际贸易是在一定历史范畴下的产物。根据国际贸易的定义可知得以产生的两个前提条件是:具有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和存在各自为政的社会实体。在每个历史阶段都表现出国际贸易发展的不同规模和速度。从历史角度来看国际贸易的形成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

  在原始社会早期,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人类处于自然分工的状态。公社内部人们依靠共同的劳动来获取十分有限的生活资料,并且按照平均主义的方式在全社会成员之间实行分配。当时没有剩余产品和私有制,也没有阶级和国家,因而也没有对外贸易。奴隶社会时期,国际贸易一词可以说还没出现,地区间的贸易也是很有限,交易的商品主要是奴隶和供奴隶主消费的奢侈品。封建社会时期,地区间的贸易有所发展。这一时期比较大的贸易往来就是中国的丝绸之路,欧洲在地中海沿岸各国之间也有贸易往来。到 15 世纪前,整个国际贸易是建立在自然经济的基础上的,按自愿交换的原则进行。贸易只是在人们经济生活中的一个补充。因此,各地区之间的贸易处于不连续不稳定的状态。也是这种不稳定的状态可以得出国家间贸易量有限、且速度也是在自然生态系统再生的可控范围之内。

  中世纪时期,在 15 世纪末~16 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马克思指出: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

  这就是说地理大发现开辟了新的运输路线,原来相对封闭和独立的国家和地区正在一个个被"发现"并与欧洲联系起来,它们的市场越来越成为世界市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大使对外贸易越来越从一种偶然的经济现象变成一种经常性的商业现象,贸易的规模日益扩大,贸易品种更为丰富,贸易活动愈加频繁。为了适应新的大规模的贸易,欧洲建立起专门在全世界从事贸易活动的新型合股公司。至此,国际贸易不再是少数商人单枪匹马的行为,而成为一个以牟利为目的的巨大产业。正是这种集体集中发展贸易,扩大了贸易量,加快了贸易速度,自然生态系统中的能量迅速涌进入社会生态系统,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17 世纪到 19 世纪,工业革命后的国际贸易使世界经历了巨大变化,体现在三方面。首先在技术方面,技术促进了交通的发展,各种交通工具的应用将整个世界连接成一体,国家间贸易变得更加便捷迅速。其次,技术运用使劳动生产力率不断提高,单位产量提高,不仅仅满足了本国的消费需求,有了交通工具可以把剩余产品输出国外。最后,技术的发展使一国的单一的农业社会转向现代的工业社会。想要进入世界经济快速发展,没有哪个国家可以都全部生产完整的工业产品,完全脱离了农业社会的"自给自足"经济。各国都生产一部分产品,然后用自己优势的产品换取本国缺乏的。这样在国际范围内的分工和交换就逐渐形成了。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西方国家的对外贸易成为资本积累的方式之一,是主要的牟利手段,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工业革命的产生和发展。工业革命带来的技术的运用,使得国际贸易从原材料开采,到商品运输、销售有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模式。这时的国际贸易对自然资源的掠夺的速度和规模,远远超出自然生态系统所承受的阈值范围,生态环境问题开始蔓延到世界各国。

  19 世纪至今,国际贸易飞速增长,其速度和规模都远远超过 19 世纪工业革命乃至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的国际贸易增长速度,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巨大变化。
  
  2.3 国际贸易的生态位
  
  全球范围内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更加凸显。世界贸易组织在哈举会议上,决定将贸易与环境议题纳入到贸易谈判的议程,联合国召开多哈气候大会和环境与发展会议等。这些说明了国际贸易带来的环境污染已成为世界各国在发展中的共同问题。

  从国际贸易发展历程中可以看出,人类从自然中获取物质能量满足社会的发展,这一过程体现了贸易交换的社会本质,而国际贸易的生态本质就是能量流动。随着国际贸易深入发展,资本、技术、信息、人员跨国流动,国家之间处于一种相互生态依存的关系,一国内部的经济发展与别国的经济波动有直接的关联。各国在相互依存中形成了一种利益纽带,这种纽带就是靠能流来实现。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贸易从自然生态系统中获取的能量越来越多,速度越来越快,超出了自然生态系统的阈值,环境问题也随之而来。相反社会生态系统得到的能量越来越多,发展速度也是显而易见的。负熵的增加在所难免,这些都会对整个地球生态系统产生不利影响。

  国际贸易生态位上分为功能生态位和空间生态位,两者有着不同内涵。在功能生态位上是连接功能,在空间生态位上表现为桥梁位置。在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生态系统中有着特定功能的生态位。因为国际贸易功能生态位的连接作用才使得原始社会发展到现在的世界经济一体化。国际贸易是发展过程的决定力量,它使社会化大生产不断发展,各个地区的文化不断交融,物质上不断互通有无。在物质生产不断发展的基础上,人们对新地区的开拓,与相邻地区的交换和交往,必然不断扩大。这种扩大必然导致彼此之间闭塞状态的突破,彼此闭塞状态逐步突破的过程,也就是人类共同体形成的过程。

  国际贸易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功能生态位关系着物质能量的流动。贸易是人类生存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产物,是经济运行的工具之一,贸易的对象是货品或服务的交易,其中交易的有形商品种类居多,这些商品满足于人类生产、生活所持续进行前提条件,同时这些货物商品无不例外的都来源于自然。也就是人类从自然生态系统中提取原料进行加工后变成商品、货物最后通过贸易来完成物质中的能量转化。作为人类发展的手段之一贸易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生态位具有传递能量,转化物质的这一作用。

  国际贸易在社会生态系统中其功能生态位则体现在连接了世界各国。国际贸易作为经济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国际贸易连接了国内外市场,促进一国内部的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把世界各国经济联系在一起,使世界经济进入全速发展阶段。原始社会的物物交换到如今经济全球化下的国际贸易,人类社会的进程中从未离开贸易这一看似简单交换行为。在经济系统中属于交换这一生态位。

  国际贸易依靠技术构建了全球社会生态系统,决定了社会的存在方式是通过贸易完成交换这一环节。社会生态系统通过贸易带来的物质能量和技术,所以说社会通过贸易连接了世界各地,形成一个共同体。

  从空间生态位上看国际贸易属于桥梁位置,连接了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中国际贸易生态位的功能是能量流动,使社会的构建过程有了能量来源,链接了自然和社会两大生态系统。国际贸易把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物质经过加工后成为商品在社会生态系统中交易。原始社会人类几乎完全属于自然生态系统,当生产力发展,人类开始脱离自然的束缚,建立了开放的社会生态系统,但是社会的主体是人,人所发展的能量来源都是来自自然,而国际贸易就是这两大生态系统构建关联的桥梁。

  如果按照生态系统的整体性来看,国际贸易对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生态系统必然有着一定的影响,它本身属于社会生态系统,对系统内部的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协同发展有着一定作用,比如通过贸易促进技术的进步,文化的发展,法律的完善和人类本身生活条件的改善。同时社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联系和贸易之间是分不开的,人类通过贸易使自然系统中的物质、能量转移到社会系统中去,服务于人类自身发展。可以看出国际贸易的生态影响也是多方面的。人类的社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是一种紧密的生态整体。只有充分合理发挥国际贸易在其生态位上的功能和价值,才能保证自然的生态平衡、社会稳健发展。不能孤立地仅从经济学角度理解国际贸易,把国际贸易理解成一个独立于自然、社会的孤立体系。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