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国际经济贸易论文

国际贸易对生态的不利影响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9-13 共3203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生态哲学视角下国际贸易解读
【第一章】国际贸易对生态系统的作用研究绪论
【第二章】国际贸易的生态本性分析
【第三章】国际贸易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
【第四章】国际贸易对社会生态系统的影响
【结语/参考文献】 国际贸易对生态的不利影响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 5 章 结束语

  现如今国际贸易的影响已经深入人类生产生存的各个方面:衣食住行用很多都和国际贸易有关。作为人类社会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间能量流动的桥梁-国际贸易为人类所在的社会生态系统发展提供了诸多能量。但在社会发展的同时,自然生态系统却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生态环境问题威胁到了物种的生存,甚至人类本身也深受其害。人类--自然--社会属于地球这个大生态系统,自然到社会这种单向度的能量流动就会产生熵增,不利于地球生态系统长久发展。

  社会系统中的经济、政治、文化、在国际贸易的影响下更加复杂多变。国际贸易使得经济全球化中的各个国家联系更加紧密,经济共同体内部成员国之间取消贸易壁垒、关税,使得经济系统内更加贸易发展更加顺畅。西方国家依靠强大经济实力在国际贸易规则制定中违背伦理原则,在实际交易中不等价贸易、资源掠夺。西方以出口商品为掩饰,实行文化侵入的计划,甚至依靠跨国公司来干扰国家主权。

  综上可知,通过国际贸易使世界资源、资本和市场日益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将整个世界拖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之中。在西方强势构筑的贸易体系和秩序下,世界资源不断流入欧美等强国,在不公平和不平等的贸易交换过程中,创造了西方的富强和穷人的牺牲的同时,也造成了地球的毁损和人性的断裂。这对发展中国家及对世界包容性发展极为不利。国际贸易在经济意义上的唯一宗旨是着眼于人类福祉,按照现有国际贸易规则发展下去,人类会实现国际贸易的宗旨,会使人类社会走向生态纪吗?人类的发展的每一步都关系到通向生态纪的伟大之路。国际贸易的生态本质能流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一个相互依存的生态关联的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已是荣辱相生、休戚与共。各国利益的高度交融使不同国家成为生态系统内在链条上的一环。任何一环出现问题,都不利于实现和谐世界的发展。国际贸易发展要致力于人类共同的利益观、命运观、责任观。不管贸易如何发展,人还是主导控制其发展走向,这样就会有希望走向智慧生态的自然与社会的共生之路。

  参考文献:
  
  一、着作类:
  
  [1] 贝里。伟大的事业[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
  [2] 曹凑贵。生态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 陈勇。人类生态学原理[M].北京:学科出版社,2012.
  [4] 戴蒙德。崩溃:社会如何选择成败兴[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
  [5] 戴斯·贾丁斯。环境伦理学:环境哲学导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6] 德内拉·梅多斯,乔根·兰德斯,丹尼斯·梅多斯。增长的极限[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7] 海闻,P·林德特,王新奎。国际贸易[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8] 韩青,高先民,张凯华。500 年全球贸易进化史[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11.
  [9] 拉尔夫·戈莫里,威廉·鲍莫尔。全球贸易和国家利益冲突[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10] 李世雁。走向生态纪元[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4.
  [11] 理查德·T·德·乔治着。经济伦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12] 刘余莉。通往自我觉醒之路:环境伦理与生态危机及其出路[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
  [13] 罗纳德·奇尔科特。替代拉美的新自由主义:拉美透视专辑[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14] 马涛。中国对外贸易中的生态要素流分析[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15] 汤因比,池田大作。展望二十一世纪:汤因比与池田大作对话录[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社,1997.
  [16] 唐纳德·沃斯特。自然的经济体系[M].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社,2007.
  [17] 王晓明。世界贸易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18] 威廉·伯恩斯坦。茶叶·石油·WTO:贸易改变世界[M].海口:海南出版社,2010.
  [19] 吴国盛。科学的历程(第二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0] 余谋昌。生态文明论[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
  [21] 余谋昌。生态哲学[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2] 赵玉焕。贸易与环境(WTO 新一轮谈判的新议题)[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
  [23] Acheson K, Maule C. Handbook of the economics of art and culture[M]. West Frisian: North Holland, 2006.
  
  二、期刊类:
  
  [24] 柴艳萍,陈会芳。商业活动的环境伦理原则[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62-65.
  [25] 柴艳萍。环境问题的哲学剖析兼论人与自然、人与人两种基本关系[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7):24-28.
  [26] 钭晓东。绿色壁垒与自由贸易冲突解决机制的原理与对策分析 [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4):8-11.
  [27] 范冬萍。社会生态系统的存在、演化与可持续发展[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6(10):11-13.
  [28] 韩震。论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及文化认同技[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08-112.
  [29] 李怀政。国际贸易与环境问题溯源及其研究进展[J].国际贸易问题,2009(4):68-72.
  [30] 李俊。要素贸易思想综议及对当前对外经济发展战略的启示[J].国际贸易,2011(7):27-32.
  [31] 李祥。环境殖民主义批判[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12):24-28.
  [32] 刘春兴,温俊宝,骆有庆。外来物种入侵的历史及其启示[J].自然辩证法通讯,2010(5):42-47.
  [33] 刘厚俊。马克思国际贸易理论与西方国际贸易理论的比较[J].当代经济研究,2006(1):17-20.
  [34] 刘旭东。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的权力及其影响[J].江淮论坛,2009(4):68-72.
  [35] 吕乃基。全球化与熵[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7(4):24-26.
  [36] 马道明,李海强。社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相似性与差异性探析:理论反思与现实批判[J].东岳论丛,2011(11):132-134.
  [37] 孙 辉,江乃兵。如何看待跨国公司与民族国家权力的消长--经济的视角[J].国际论坛,2003(9):52-56.
  [38] 谢中起。从哲学到经济学--马克思生态思维的视角转换[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0(6):77-81.
  [39] 张真。熵概念及其对经济学问题的认识[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7):67-70.
  [40] Chatterjee A, Bhattacharya D, Banerjee S. Guised in Green: Uncloaking the myth of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s trade-environment harmony[J]. American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2009, 1 (3):243.
  [41] Hardin G. "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J]. Science, (1968)162:1243-1248.
  [42] Sheldon I. Trade and environmental Policy: A race to the bottom?[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2006, 57(3):365–392.
  [43] Knox M, Gomez M. Investment services firms: Redesign your architecture to succeed in the emerging ecosystem[J]. Gartner, Industry Research, 2006, 16(7):121-126.
  [44] Ermann L, Shepelyansky D L. Ecological analysis of world trade[J]. Physics Letters A, 2013, 377(4):250-256.
  [45] Lee H, Roland-Holst D. The environment and welfare implications of trade and tax policy[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1997(52): 65-82.
  [46] Mark C A, Lengnick-Hall B D. Strategic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The evolution of the field[J].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Review, 2009, 19(2):64–85.
  [47] Priyanka M. The legal inter-linkages: trade: environment: development[J]. American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2009(4):278-284.
  
  三、学位论文类:
  
  [48] 陈吕思达。国际贸易中的正义问题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3.
  [49] 崔丽丽。全球视角下贸易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2.
  [50] 刘珊珊。跨国公司的环境责任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12.
  [51] 张培林。跨国公司对国家主权的挑战[D].重庆:重庆电子科技大学,2005.
  [52] Xiao Chen, Woodland A.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climate change[D].The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Sydney, Australia, 2013.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