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国际经济贸易论文

电子商务在国贸中的应用及影响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7-11 共6355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对外贸易中电子商务的应用发展探究 
【第一章】国际贸易中电子商务的影响研究引言 
【第二章】电子商务相关概述   
【第三章】电子商务在国贸中的应用及影响 
【第四章】我国对外贸易中运用电子商务的现状分析
【第五章】国际贸易中发展电子商务的对策  
【结论/参考文献】电子商务与对外贸易的融合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 3 章 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及影响

  3.1 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

  3.1.1 物色贸易伙伴

  在国际贸易中物色合适的贸易伙伴至关重要。与传统的贸易方式相比,电子商务可以通过国际互联网,更加方便快捷地搜寻到理想的贸易伙伴。在传统的贸易方式中,外贸企业只能通过面对面谈判和沟通来接触了解贸易伙伴。买卖双方在这一过程中,都付出了很高的成本。在国际贸易中应用电子商务,外贸企业可以突破时间和地理的限制,通过在互联网中搜寻到合适的贸易伙伴,节省了人力、物力和财力。外贸企业还可以构建自己专门的电子商务网站,或者依靠第三方的电子商务平台来做企业信息推广,向全世界展示本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信息,吸引更多潜在客户的关注,进一步开拓市场。此外,外贸企业也能够在网上免费搜索和汇集所需的技术、产品、服务等贸易信息,制定更为有利的外贸策略。

  3.1.2 贸易磋商

  在对外贸易中,买卖双方之间的谈判很关键,可以说贸易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双方的磋商。在传统的交易中,磋商一般都是由交易双方选择确定时间和地点提前协商,这种洽谈是两方面对面沟通。但是,在通常下由于时间空间的限制,交易双方的咨询洽谈花费很大的时间成本,尤其是在国际贸易中。在国际贸易沟通中,电话和传真的沟通费用相当高昂,因此带来获得的贸易相关信息不够充分,不能满足贸易需要。电子商务以先进的网络多媒体技术、电子邮件、新闻组及即时通讯工具等为媒介进行实时通信,及时洽谈市场上有关贸易商品的信息,磋商贸易相关事项。在电子商务环境下,贸易双方之间的沟通方式,实现了数字化与电子化,信息传递更为方便快捷。贸易沟通能够突破地理空间的障碍,贸易开展的实时性更强、效率更高。因特网超强的信息存储、信息分析和信息处理能力使得贸易磋商变得更加方便快捷。这些特点使得国际贸易的活动沟通成本大幅降低,对国际贸易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3.1.3 电子合同、网上订购与支付

  电子商务将贸易从线下转移到线上,商品和服务的提供商,将产品和服务信息放到网络平台上,供采购方根据提供网络平台筛选需要的信息,然后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及多媒体软件进行洽谈、磋商,进而签订电子合同,并可以通过网上银行或信用卡公司完成在线支付。全部交易的程序都是在网上进行的,专门的网络安全加密技术保证了贸易双方的商业信息的安全。电子商务节省了很多传统贸易方式产生的人员的成本。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进步,现有的网络支付安全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之后,网上订购和支付将会变得更为普及,其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优势也会体现得更为明显。

  3.1.4 国际贸易管理的网络化与信息化

  在国际贸易的整个过程中,牵涉到政府部门、外贸企业、服务机构等的参与。

  需要有税务和海关部门进行税收监管,需要有银行和保险公司提供金融服务,还需要交通运输部门提供货运服务,等等。在传统国际贸易中,外贸企业必须派人与相关政府部门和服务机构进行沟通协调,来完成贸易的手续。这一过程既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和人力,也导致贸易周期过长,减少了利润。而借助于电子商务平台,外贸企业可以通过网络直接管理国际贸易的每一个环节,直接在互联网上与银行、保险、运输、海关、税务等,进行沟通对接和业务办理。譬如,外贸企业通过网络向银行发送电子票证,经过银行的核对确认后,就能及时办理贸易结算业务。

  3.2 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积极影响

    3.2.1 统一了全球市场,优化了全球资源配置

  电子商务创造了一个全新的虚拟市场,它突破了传统贸易市场必须依托于一定的地理位置而存在的限制,通过开放的信息网络,将物理上分布于全球各地的市场,统一成一个虚拟的全球市场,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在这个统一的国际市场中,可以实现各类商品与服务、资金与技术等的自由配置与交换。贸易资源的相互匹配更加高效,利用更加便捷,经贸合作往来也更为密切。贸易信息的自由流动,同时增加了贸易双方的信息透明度,减少了信息不对称,使得贸易竞争更加公开、充分,从而实现全球资源的有效配置。

  3.2.2 改变了国际贸易经营主体结构,促进了主体多元化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国际贸易中的主体结构将出现重大的变化。一是出现新的国际贸易经营主体--虚拟公司。在电子商务条件下,依托网络和信息技术,一些外贸企业可以实现一种虚拟的联合体,即“虚拟公司”.这种“虚拟公司”

  具有优势互补、利益和资源共享、风险共担等特征,可以完成更为强大的市场功能,能够为市场提供更为有效的商品和服务。二是导致外贸中介公司大量减少。电子商务创造的开放环境,使得生产者和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络实现直接接触,而减少了中介环节,许多国际贸易中间商将失去市场地位,大大减少了传统的外贸中介公司。三是中小企业的主体作用更加突出。在传统贸易环境下,中小企业因为资金、技术等方面的限制,许多门槛较高的经营领域难以进入,难以在国际市场上发挥重要的作用,而电子商务则可以降低国际贸易的一些门槛,中小企业或公司乃至个人,都能够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平等机会参与国际贸易。

  3.2.3 变革了国际贸易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模式

  电子商务促进了国际贸易经营管理方式的现代化,带来市场营销模式的重大变革。在传统国际贸易中,物流是最为重要的管理要素。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与商流均融为一体,外贸企业需要采用的是一种更为现代化的全新战略经营管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直接贸易成为常态,贸易中介业务如经销代理、商品寄售等,将会大大减少。电子商务使国际贸易营销转向网络营销。

  一方面,对于外贸企业来说,网络营销的成本更加低廉。它能够有效降低广告费用,且无须租赁实体店面,不需要生产大量的产品样品,避免了国际邮寄费用,为企业节约了大量的资金成本。另一方面,对于客户来说,网络营销提供了更多的商品自主选择权。传统的营销模式需要向客户发送广告或人员主动开展推销,往往使客户产生抵制情绪。网络营销则避免了这种负面情绪产生,有利于建立起企业与客户之间的良好关系。

  3.2.4 深化了国际分工

  电子商务可以提供更深层次、更为全面的市场信息,驱使更多的外贸企业参与合作与竞争,进而大大提高了国际市场透明度。电子商务的深入发展将会带来其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扩散,使得国际分工的基础从一个国家或者一个企业的生产、运输能力和市场容量,向信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方向发展转变,使贸易商的比较优势内容发生了变化,使国际分工的形式多样化。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将进一步推动电子商务的全球应用,并加快全球市场化进程。这为全球各国实现技术和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了一条重要的途径。在这一过程中,国际分工将更为细化和深入,企业将会收缩产业链,更加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做到精益求精。

  外贸企业之间的资源协作更为紧密,使生产要素在全世界范围内优化配置,使半成品、产品及服务产品在国家和地区间流动,进一步深化国际贸易分工。

  3.2.5 改变了国际贸易成本结构,并简化了国际贸易的流程

  在传统国际贸易中,从贸易信息搜寻,到合同签订与执行,再到售后服务等,这一系列过程发生的成本费用很高。但在电子商务条件下,这方面的成本费用将大大降低。当然,电子商务同时也增加了一些新的成本,如信息技术的引进、交易安全保障、法律咨询等方面的费用,但相对于大幅降低的交易成本来说,增加的成本费用微不足道。电子商务依托网络搜寻信息,利用电子表格进行报关、保险等工作,大大减少了人、财、物力和时间的耗费,降低了交易成本。此外,无纸化贸易也极大地减少了贸易成本。电子商务利用互联网,将贸易中涉及的银行机构、保险机构、海关和税务机构连接起来,实现了业务办理的无纸化。贸易洽谈、合同订立、贸易结算、税收缴付等业务环节中,不需要提供各种纸质单证,只需通过计算机数据的传递便可以完成远程交易,提高了交易的自动化程度,避免了纸质贸易中数据的重复输入,减少了人为差错。这大大便捷了贸易过程中的交流,降低了通信费用和交易成本, 简化了贸易流程,提高了经营效率。

  3.2.6 促进了服务贸易的发展,并催生了国际信息贸易

  传统的服务贸易需要面对面的进行,而借助于电子商务平台,许多服务贸易可以在互联网上直接开展,例如:金融、会计、设计、广告、数据处理、法律咨询、技术咨询、教育、文化、娱乐等等服务业务,不需要进行物流,可以在网上直接完成交易过程。这种方式更有利于服务贸易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由于电子商务有利于信息产品的生产与传送,必然带来国际贸易中信息商品的比例大幅提升,最终的发展将带来国际信息贸易独立,成为一种全新的贸易领域。国际信息贸易包括硬件贸易和软件贸易。其中硬件贸易是指计算机、服务器、网络设备、通信终端等硬件产品;软件贸易则是指与硬件设备相匹配的,各种计算机服务和应用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以及各种软件技术服务产品等。

  3.2.7 改变了国际贸易的监管方式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国际贸易具有虚拟性、开放性和高效性,促使各国政府不得不转变传统的监管方式。为了对电子国际贸易实行有效的监管,各国政府充分利用网络化和电子化的监管手段,建立起外贸企业信息监管系统、贸易产品电子目录等,实现对贸易产品的进出口通关检验、征税核查、海关统计等的自动化分析处理,提升了工作效率。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国际贸易的监控方式将会更加智能化。各国政府还创建了专门的国际贸易政务网络平台,将外贸企业与税务、金融、海关等部门连接起来,实现对国际贸易活动的动态监管。

  3.3 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消极影响

  3.3.1 加剧了国际贸易的分化

  由于全球各国的信息化和信息基础设施发展程度存在着显着的差异,电子商务加剧了国际贸易的分化。发达国家在信息产业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具有领先发展优势。他们在电子商务的发展政策、标准协议、框架制定等方面抢占了制高点,更容易实现传统贸易向电子商务贸易的转型。由于电子商务的应用发展落后,许多发展中国家经过多年建立起来的贸易优势可能会丧失。电子商务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有利于发达国家的一种新的贸易壁垒,从而在国际贸易中进一步挤压了发展中国家的生存空间,加剧了国际贸易的分化。

  3.3.2 为避税提供了可趁之机,导致税款流失

  电子商务为国际避税留下了许多漏洞,贸易企业比以往能够更容易地避税,这造成了税款的大量流失。今后跨国公司利用网上贸易操作利润、规避税收将更加难以防范。在电子商务条件下,国际贸易活动中并非面对面的实体性参与,难以对征税对象、征税国的法律依据、征税种类与数额进行确定,导致税务机关不能方便地获取征税的证据,同时容易造成国际税收管辖权的冲突,往往发生漏税、避税和骗税的情况。另外,征税手段的发展跟不上电子商务信息技术发展的速度,尤其是在电子化贸易征税方面,不仅需要依靠技术手段,还要相关政策的配合,实现金融、海关、外汇等管理部门的无缝对接,以及国际征税的合作等等。这些问题的尚难以在短时间内解决,导致目前国际贸易中税款流失问题仍然十分严重。

  3.3.3 网络安全问题带来的贸易风险

  电子商务的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易,资金支付、用户信息、贸易数据等大量重要的交易信息直接在网上传递,由于网络本身就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由此也给国际贸易带来了安全风险。例如,比较常见的网络安全问题便是,一些网络黑客,蓄意收集网络上的贸易相关数据和信息,并利用相关技术漏洞,破解贸易双方的身份信息和交易密码之后,可以假装是买家向对方发送虚假的交易信息给对方,从而骗取贸易货款。这种由网络安全问题带来的贸易风险,破坏了国际贸易诚信体系的建立,严重阻碍了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发展。

  3.3.4 网络交易过程中的道德风险

  网络交易的无纸化和虚拟性导致了国际贸易中存在着较大的道德风险。由于交易双方通过网络达成贸易协议,很难像传统贸易那样,对交易对手的现实状况有全面的了解,这就可能会造成贸易双方的不诚信以及信息不对称,带来国际贸易中发生诈骗事件的风险。例如,在一次国际贸易过程中,一方可能会先部分付款给对方,待对方收到货款后出现不发货或者发送劣质货物的情况;或者出现对方发货之后,买方收到货物以后,不再支付余下的货款情形。一旦发生国际贸易欺诈事件,往往涉及两个或多个国家的法律诉讼,其中又会存在国家之间法律冲突的问题,导致诉讼周期漫长和诉讼成本增加。这些因素增加了电子商务环境下国际贸易的道德风险。

  3.3.5 增加了国际贸易的法律风险

  国际贸易的交易双方分别属于不同的国家,具有不同的的法律体系,对于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国家贸易行为,存在着法律上的差异。对于电子合同和电子单证法律效力的认定、知识产权的规定、网上交易与支付、诉讼管辖权等等,网上国际贸易中涉及到的法律问题,各国实情不同,法律规范可能不同,有的甚至可能发生矛盾和冲突。而在国际法上也没有统一的规定。一旦发生法律诉讼问题,就可能给及贸易主体带来风险和损失。

  3.4 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理论的冲击

  3.4.1 对比较优势理论的冲击

  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领域的经典理论之一。按照该理论,各个贸易国家产生比较优势的基础在于,资本、劳动力和资源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如果某个国家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比其他国家要低,则该国家在此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

  电子商务对比较优势理论的冲击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使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前提条件发生了改变。在比较优势理论中,采用了生产可能性边界这一前提条件,它假设生产的技术条件始终保持不变。但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国际贸易,改变了这一假设条件。电子商务本质上是基于信息技术的商务活动,各种信息技术,如物联网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电子支付技术、电子订货技术等的大量应用,极大地改变了产业结构,提高了生产效率。由于在比较优势理论中,只有在假设生产可能性边界为静态不变的前提下,分析机会成本才具有可能性,而在技术发生了巨大变化的条件下,生产可能性边界就丧失了原本的意义和作用。另一方面是使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发生了改变。在电子商务环境下,许多服务和产品的生产不再适用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比如数字化产品、信息技术服务等,不会因产品生产量的增长,而导致其成本按比例增长。一个应用软件生产出来,它的再生产成本几乎等于零,这种情况下,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就会失效,使比较优势理论的理论基础发生了变化。

  3.4.2 对“赫克歇尔-俄林”理论的冲击

  “赫克歇尔-俄林”理论认为,一国具有的特殊经济资源,决定了该国对某种商品的生产函数不同,进而对贸易起着决定性作用。按照该理论,比较优势来源于该国的自然资源、劳动力和资本等经济资源禀赋。由于一国的经济资源优势不同,继而导致了资源要素价格差异,利用这种价格差异生产出相应的产品进行国际贸易,便能够获取比较利益。该理论没有考虑技术发展与应用对贸易产生的影响,因而将技术因素排除在外。

  而恰恰是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国际贸易中,技术、知识、信息以及客户资源等这些非传统的生产要素, 成为一国比较优势的重要来源,这极大改变了传统生产要素在国际贸易中具有的地位和作用。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平等性,数字化的信息技术容易被获取,再加上先天具有的劳动力优势,使得他们在国际贸易中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对于发达国家来说,网络信息的快速传播促进了通用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大降低了产品成本中劳动力所占的比重,这就有利于他们重新在传统产业中获得一定的竞争优势。因此,电子商务环境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格局,进而重新塑造了新的比较优势结构。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