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国际经济贸易论文

我国对外贸易中运用电子商务的现状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7-11 共3537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对外贸易中电子商务的应用发展探究 
【第一章】国际贸易中电子商务的影响研究引言 
【第二章】电子商务相关概述   
【第三章】电子商务在国贸中的应用及影响 
【第四章】我国对外贸易中运用电子商务的现状分析
【第五章】国际贸易中发展电子商务的对策  
【结论/参考文献】电子商务与对外贸易的融合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 4 章 我国对外贸易中应用电子商务的现状分析

  4.1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直至上世纪90年代,我国才开始应用和发展电子商务技术。1997年,我国建立起了首批国内贸易网站,到目前为止,已经经历了十七年的快速发展。可以简单地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4.1.1 电子商务初创阶段

  第一个阶段为:初创阶段(1990-1997)。这一阶段主要是电子商务的应用和推广。1990年,我国开始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并将EDI列为研发的重要内容。1993年,我国推出了“三金工程”(金关、金卡和金税)。1995年,我国推行互联网商业化。1996年, 正式开通全桥网与因特网。1997年,中国商品订货系统建成,并正式投入运行。

  4.1.2 互联网电子商务发展阶段

  第二个阶段为:互联网电子商务发展阶段(1998-2001)。进入这一阶段,一些电子商务网站,如阿里巴巴等开始出现。1998年,中国商品交易市场成立,它是我国首家现货电子交易市场。1999年,我国首批电子零售网站成立。2000年至2001年,这两年中,我国电子商务网站的发展放缓,处于发展低谷期。

  4.1.3 电子商务飞速发展阶段

  第三个阶段为:飞速发展阶段(2001年至今)。进入21世纪,面对网络经济的泡沫破裂,我国更加务实地对待电子商务网站的经营管理。由于经济信息化的发展需要,我国陆续创建了中国化工网、中国建材网等一大批面向企业的电子商务网站。仅2006年一年创立的电子商务网站,就超过了以前创建网站数量的24%.

  商务网站的内容也从单纯的信息发布,向产品信息查找、在线商品交易、在线技术支持等功能转变。2007年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 ,成为世界公认的电子商务业务模型。2008年,我国网购交易量超过1200亿元。2010年以后,电子商务向各个行业加速扩张,一些团购网站、影视网站、金融网站等等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增长。

  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集团在纽交所上市,市值达到2383.32亿美元,标志着中国在电子商务领域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如今,我国电子商务已呈现规模化的发展趋势,不管是B2B电子商务,还是B2C和C2C电子商务网站,均已被我国民众所熟知和广泛接受,改变了传统的购物方式,提供了异国购物的新途径, 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4.2 我国对外贸易中发展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

  4.2.1 观念落后,电子商务应用内容狭窄、效果不明显

  在早期,我国一些外贸企业秉持先进的外贸经营理念,通过应用电子商务取得很好的效果和收益。但是,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的电子商务应用观念仍然落后于发达国家。尤其是我国数量众多的中小外贸企业,他们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占据着重大份额,但对应用电子商务的作用和效果认识不足,有的外贸企业还没有建立起自己的电子商务网站或系统,有的虽然建立了电子商务网站,但内容集中在信息查询、网上与发布,产品信息介绍等,没有建立起与国际贸易网络平台对接的系统或项目,也没有对电子商务技术更深层次的应用,这种广告式的电子商务网站太过初级,对改进企业的贸易能力作用微弱,需要更深入地进行拓展。还有一些中小企业的管理者,没有转变传统经营思维,对电子商务具有的重要作用和外贸企业的发展趋势认识不足,没有积极地筹划本企业的电子商务发展战略。有的企业虽然建立了自己的电子商务系统,但局限于财务管理、产品信息管理、文档处理等低端应用,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运营环节等高端应用不足,难以提升企业对外贸易中的竞争力。

  4.2.2 电子商务应用环境不健全

  我国对外贸易中,电子商务的环境应用尚不健全,软硬件体系还不够完善,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难以满足电子商务应用发展的现实需求。一个是我国中小外贸企业普遍存在着资金短缺、融资渠道不畅等问题。这些企业在应用电子商务的过程中,往往出现“重硬轻软”的做法,对硬件的投入高,而对忽视了对软件的投入,这种做法,不仅耗费了外贸企业宝贵的流动资金,也制约了硬件功能的正常发挥。其次是我国电子商务人才的短缺。我国外贸行业中缺乏一些既懂信息网络技术、又具备外语技能和国际贸易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中小外贸企业的人员流动性大,企业更多的是顾忌短期的利益,对培养专业人才动力不足,也不愿意投入,导致专业人员极其短缺。再次是人为因素的阻碍。电子商务会改变外贸企业原有的经营体制、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使市场营销、物资采购、资金运用等环节更为透明化。这些改变可能会影响到外贸企业部分人员的现实利益,导致他们对应用电子商务产生抗拒排斥的心理,进而阻挠企业电子商务的正常应用发展。

  4.2.3 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凭借技术和资金优势,抢先建立起先进完备的信息基础设施, 对电子商务发展形成强有力的支撑,促进国际贸易业务的数字化处理,并将国际贸易的相关部门紧密连接在一起,使得他们在电子商务和信息技术贸易中始终处于垄断地位。近年来,我国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仍然跟不上电子商务的发展形势。我国还没有建立全国范围内配套的金融网络,存在着网络规划不合理、网络规模小、电子数据传输慢、使用费用较高等问题。

  近十年,我国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发展,对网络领域的投入是巨大的,但是网络服务的水平仍然较低。最典型的就是网速太慢,网络宽带发展的速度跟不上各种网络应用系统的需求,对电子商务交易的形成了阻碍。再就是互联网的资费相对较高。据统计,我国互联网的使用成本是美国的9倍以上,网络使用的高成本极大制约了互联网的普遍应用。另外,为我国中小外贸企业提供支持的信息技术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领域较小、服务范围有限。再加上在信息技术领域,我国基本上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先进技术和高性能信息网络设备大多从国外进口,国内企业在信息增值服务上的能力水平,也难以满足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需要。

  此外,物流体系不完备也是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薄弱环节。高效完备的物流体系是拓展国际贸易的重要保障,我国目前的物流水平不高,与发展电子商务的需求还不相适应。一方面,物流行业没有建立起统一的管理机制,物流行业涉及到产业政策、行业和技术标推的制定,基础设施完善、海关、运输、税收的管理等,需要协调多个政府职能部门进行管理,导致现实中难以统一,制约了物流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物流行业的服务水平有待提升。我国物流企业虽然数量多,但是重复建设率高、规模小,普遍存在成本高、效率差、运输慢、设施不齐全、技术运用低等情况,有待进一步改善。此外,我国缺乏多样化的国际性物流企业,对国际贸易的运输保障比较单一,导致国际物流成本较高。

  4.2.4 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

  目前我国在电子商务领域的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健全,对在电子支付、合同纠纷、数字签名等,电子商务贸易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还没有系统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电子商务贸易与传统贸易的现实环境不同,我国现有法律来规范电子商务贸易存在着诸多问题。一是法律规则之间的冲突问题。如在确定电子合同订立的时间和地点上没有完全统一,有时甚至会发生冲突。二是法律规则不确定性的问题。

  在电子商务中,电子支付、在线签名等具有虚拟性质,这种网络在线行为产生的电子数据能否作为法律证据,现行法律法规并没有给予明确的规定。三是法律政策不完善的问题。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国际贸易中,银行、保险、运输、海关、税务等众多机构都参与交易过程,其中涉及知识产权保护、责任认定与赔偿、税收征取等等,但现行法律和政策并未完整地规范它们之间关系。

  4.2.5 网络安全存在隐患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国际贸易中买卖双方的资料、网上交易记录、商品和服务信息、网上订单信息、支付信息等均保留在网络上。目前我国网络安全机制的缺失,导致国际贸易中出现较大的安全隐患,如恶意偷取交易信息,编造虚假信息进行欺诈,恶意攻击造成数据丢失等等。尤其是在电子商务中,最核心的网络支付活动,更是面临较大的安全风险。这些安全性问题得不到解决,便会严重阻碍电子商务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应用与发展。

  4.2.6 诚信机制尚不完备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国际贸易中,买卖交易具有流动性和虚拟性,双方都无法完全确认对方的真实身份信息。只有依靠良好的信用机制,才能保障交易的可靠性。而我国目前的信用体系尚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如我国电子商务信用管理体系、网络监管体系、金融信用体系、企业信用档案等均不健全,导致出现难以掌握交易客户的资信状况,错误地选择贸易对象,金融信用诈骗,产品欺诈等诸多问题。

  这些诚信问题的发生,往往还会带来客户对产品的错误认知问题,进而造成国际贸易纠纷。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