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实践论文

重温红旗渠精神暑期社会实践报告(2)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7-03-11 共6674字
  四、我们当代大学生的感悟
  
  (一)传承红旗渠精神
  
  红旗渠精神被誉为“中华民族之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就其本质特征而言,概括起来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红旗渠精神是林县人民长期艰苦创业伟大实践的结晶。
  
  1996年6月,江总书记视察红旗渠并亲笔题词:“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江总书记指出:“红旗渠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典范,不仅给人留下了可以浇灌几十万亩田园的水利工程,更重要的是留下了宝贵的红旗渠精神,这不仅是林州的、河南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整个国家、民族的精神财富。”
  
  红旗渠开凿至今--40多年过去了,林县人民不但继承弘扬了红旗渠精神,而且还不断赋予红旗渠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逐步摆脱了贫困,走上了致富的康庄大道。1994年1月24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林县,设立林州市。据资料显示,如今林州市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连续20年位居全省各县(市)首位,并先后被授予全国文化模范市、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市、全国卫生城市等荣誉称号。从红旗渠精神中,当代大学生应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始终依靠党的领导,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抓住机遇求发展。“继承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是最好的继承”这是红旗渠精神在新历史阶段的新传承和新演绎。
  
  (二)大学生的使命和责任
  
  具体而言,从红旗渠精神中,当代大学生可以获取到以下几点:首先,充分发挥红旗渠精神的时代价值,大学生应该在工作学习上争分夺秒、主动出击。敢想敢干,实事求是,是红旗渠精神的灵魂。没有敢想敢干、实事求是的辩证统一,红旗渠既不敢想,也建不成。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工作就像当年林县人民的敢想敢干、实事求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其次,充分发挥红旗渠精神的时代价值,作为大学生,我们要有勇于拼搏、努力进取的精神。没有刮风下雨恶劣环境下的搬砖和泥、推车挖石,就没有今天的红旗渠,没有垂悬崖,打石纤,睡山洞,没有当年那么多的林县人民的流血牺牲,仍然没有今天的红旗渠。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在工作中应该勇于冲锋,努力进入到工作的“第一线”.因为第一线比一般的生活现场环境恶劣,矛盾多,需要我们付出的就特别多,没有一种玩命精神是不行的。而这种精神正是我们大学生所要展现和具有的红旗渠精神。
  
  第三,充分发挥红旗渠精神的时代价值,我们要让自己目光敏锐、触角灵敏。大学生要与时俱进,善于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知识。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很快,它在影响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影响着我们对事物价值的判断。我们在规范经济制度的好处时也不能忘了树立起相应的价值道德规范。那么此时,在此重提红旗渠精神就显得相当的必要和迫切。
  
  第四,学习充分发挥红旗渠精神的时代价值,广泛涉猎各种文化知识。只有拥有真才实学,才能一下子抓住事物的本质。在未来工作中,我们要想在新时代的洪流中激起美丽的时代浪花,就必须增长自己的知识,知识渊博方能旁征博引、厚积薄发。想到并非就能做到,这是综合素质的体现。这种意识的养成,除了在实践过程中去锻炼和培养外,还与勤奋好学息息相关。这需要充分发挥红旗渠精神,用深厚的理论作指导,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就能站在时代的前列,去获取更有价值的信息,用正确的方法去认识和分析问题,久而久之我们的时代意识就会不断增强,才能让我们不断战胜平庸,摆脱肤浅。
  
  五、我们一起走过的日子
  
  (一)启程,浅谈红旗渠
  
  7月11日,我们拜访了林州市红旗渠管理局的周处长,他热情的接待了我们,向我们详细的讲解了红旗渠的修建历史,介绍了修渠劳模,展示了当年修渠的照片。通过周处长的耐心讲解,我们深深感受到是红旗渠让林州前后两重天的。
  
  刚刚解放初林县一共有耕地98.5亩,但是水浇地仅为1.24万亩,林县人民世代延续着这种惜水如金,靠天过活,一代一代逃荒的日子。从周处长的话里我们体会到了四十年前林县人民生活的辛酸,“很多人都饿死了,得了伤寒都没法治,庄稼里没有粮食只能到处乞讨,一个人份的粮食要不知道多少人来分,根本吃不到白面,过年的时候米糠就算改善生活了。”于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百万大军出太行,浩浩荡荡劈开了太行山。
  
  六十年代初,在林县流行这样一个顺口溜:一亩小麦一担挑。小麦过去一亩产量不足200斤,而现在林州的村子中大部分的农民庄稼的小麦产量大道了每亩1000多斤。同样的一句“一亩棉花一桌铺”与过去的状况相比,农村现在的棉花也成为了家庭的经济来源的一部分。现在村民每每谈起红旗渠时,都还会异口同声:“感谢红旗渠,感谢杨贵书记。”
  
  (二)走进,亲临青年洞
  
  7月12日,我们来到红旗渠的主要景区之一青年洞进行参观学习。在这里,我们看到了许多名人政客在石山上的题词,偶遇了央视着名主持人张泽群,碰到了我们的同行--郑大的暑期调研队,请教了当地的讲解员看着陡峭的崖壁,攀着无尽的石阶,只有身临其境才能真正体会到修渠的艰难和劳动人民的伟大。
  
  经导游讲解,我们了解到修渠民工每人每天只有0.5公斤原粮,1.5公斤蔬菜,在艰难的施工条件下,奋战于太行山悬崖绝壁上,逢山凿洞、遇沟架桥,削平了1250个山头,架设了151个渡槽,凿通211个隧洞,出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总干渠长70.6公里,干渠、分干渠、支渠、斗渠共1500多公里。“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这就是红旗渠精神,是林县人民长期艰苦创业伟大实践的结晶,它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需要后人的传承与发扬。
  
  (三)深入,参观纪念馆
  
  调研红旗渠纪念馆是必去的地方。红旗渠纪念馆恰似一座顶天立地的丰碑,引起了世人的瞩目,清凉的渠水流淌着绵绵不尽的故事。7月13日,我们赶赴红旗渠纪念馆。红旗渠纪念馆由序厅、干涸历史、太行壮歌(上、下篇),今日红旗渠、亲切关怀和影视厅等展厅组成,陈列了修渠时的文物,布设了210幅珍贵的历史照片,总展线长316米,全面系统地反映了那段难忘岁月的英雄壮举。在林县10万人苦干10个春秋中,共削平了1250个山头,架设152个渡槽,凿通211个隧洞,共挖砌土石1515.82万立方米,建成总干渠长70.6公里,形成为引、蓄、提、灌、排、电相结合的大型水利工程。被称为“人工天河”,“世界第八奇迹”.最后几个展馆展示大型红旗渠电控模型,墙壁上有介绍林州干旱历史及体现“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精神的珍贵照片。“碑林”记载了红旗渠修建的全过程;军民携手共创伟业的战绩;领导人亲切关怀和支持的题词手迹。
  
  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生动地再现了太行儿女不畏艰险、敢于胜利的英雄事迹,展示了林州人民艰苦奋斗、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
  
  (四)落幕,建立实践基地
  
  7月14日,是我们在红旗渠待的最后一天,也是我们要完成最艰难任务---建立暑期实践基地的一天。我们来到了林州红旗渠灌区管理局,找到了周处长,向他讲述了我们这几天的所见所闻以及收获,并我们提出了建立实践基地的建议,表明了建立实践基地的态度。周处长经过慎重考虑,向上级反映了我们的情况,通过批准后我们如愿以偿的签署了建立实践基地的协议。之后,我们赶赴红旗渠纪念馆,把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名字永远的留在了红旗渠纪念墙上,在这面墙上,有北京大学,有华中科技大学,而今也出现了我们大学的名字,我想,这是我们学校的骄傲!
  
  至此,我们的任务已经圆满结束,大家心里五味杂陈,有欣慰,有辛酸,有感激,有留恋
  
  结束语
  
  不管时代如何变迁,红旗渠的精神是一直需要我们学习传承下去的,是可以激励一代又一代人们艰苦奋斗的精神之源。此次暑期考察实践,队员们切身感受红旗渠的发展现状,接触体验红旗渠精神,作为当代大学生被时代赋予了新的使命和责任,更需要学习红旗渠精神,并将之发展传承。队员们满怀钦佩的心情参访了红旗渠之后除了感动,收获更多的是今后如何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发挥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相信,红旗渠精神就像一把永不熄灭的火炬一样,为我们的未来照亮了正确的方向和道路。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