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针刺配合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王老师
发布于:2014-06-30 共1937字
论文摘要

  1 临床资料
  
  共106例,均为本院门诊或住院患者,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3例。治疗组男21例,女32例;年龄26~71岁,平均47.6岁;病程最短半天,最长16天,平均8.2天。对照组男20例,女33例;年龄27~73岁,平均48.1岁;病最短1天,最长17天,平均8.3天。两组年龄、性别、病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符合周围性面瘫诊断标准。①起病突然;②患侧眼裂增大,眼睑不能闭合,流泪,额纹消失,不能皱眉;③患侧鼻唇沟变浅或平坦,口角下垂,并向健侧偏斜;④可不同程度伴有听觉障碍,舌前2/3味觉障碍,伴乳突部疼痛,外耳道及耳部感觉障碍等症;⑤排除因脑血管病、颅脑骨折、颅内肿瘤等因素造成的面神经损害,无口服类固醇激素药物的禁忌证。
  
  排除标准:①其他疾病(如格林巴利综合征、糖尿病、腮腺炎、脑膜炎、肿瘤、外伤等)所引起的周围性面瘫患者;②由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面瘫;③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④有精神病或老年痴呆;⑤合并有严重心、脑、肾及造血系统疾病。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①针刺治疗。针刺取穴地仓透四白、地仓透人中、地仓透颊车、太阳透颊车、太阳透颧醪、颧醪透人中、颧醪透迎香、颧醪透太阳、阳白透鱼腰、阳白透攒竹、阳白透丝竹空。穴位常规消毒,交替取穴,一般每次取4对,按所透两穴之间距离选取相应长度的华佗牌毫针,平刺法透刺,留针25min,每隔10min手法行针1次,刺激量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每日1次,1周为一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疗程间休息1天。针刺后用梅花针叩刺唇周、鼻唇沟、眼周、颊部、额部及耳后翳风穴,1min75次,叩刺至局部皮肤潮红,微微渗血,然后用小口径玻璃罐闪罐,最后用干棉球擦净渗血。再取俯卧位用牛角刮板配合刮痧油于督脉、膀胱经第1、2侧线上行刮痧手法,然后用火罐于经线上走罐,并于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肾俞上各留罐10min。②中药治疗。自拟还五牵正汤(黄芪30g,地龙12g,川芎12g,当归12g,赤芍12g,羌活6g,菊花6g,白芷6g,防风6g,全蝎3g,白附子10g,僵蚕10g,甘草6g),痰多加法半夏6g、胆南星6g、浙贝母10g,头额痛加辛夷6g、蔓荆子10g,口眼瞬动者加钩藤12g、石决明30g,腰痛加怀牛膝10g、杜仲10g。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对照组:强的松30mg,日1次,1周后减为15mg,日1次;VitB1100mg,VitB12500μg,肌注,日1次。根据个体情况可合并使用如降压药、抗病毒药等。
  
  两组均治疗1周为一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两组在治疗期间禁食海鲜、鸡、鸭、鹅及其他辛辣刺激食物,避风寒,防外感,注意休息。每天对着镜子加强面部表情肌肉的功能锻炼,如鼓腮、皱眉、吹气等动作。
  
  3 疗效标准
  
  依据《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痊愈:眼睑闭合良好,一切恢复正常,其他面肌功能基本恢复。显效:面部有轻微的功能减弱、可有轻微的连带运动,面部静止时对称、张力正常,上额运动中等,眼轻用力可完全闭合,口轻度不对称。有效:有明显的功能减弱,但双侧无损害性不对称,有不严重的连带运动、挛缩和半侧面部痉挛,面部静止时张力正常,上额运动微弱,眼用力可完全闭合,口明显不对称。无效:
  
  面部静止时不对称,上额无运动,眼不能完全闭合,口仅有轻微活动。
  
  4 治疗结果
  
  治疗组痊愈30例,显效13例,有效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1%。对照组痊愈16例,显效15例,有效12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1.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5 讨论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属中医“口僻”、“中经络”等范畴,多由正气不足,络脉空虚,卫外不固,风邪乘虚侵袭阳明、少阳两经,经气阻滞,闭阻气血,肌肉经脉失于濡养,筋肉纵缓不收而发病。正如《诸病源候论》云:“体虚受风,风入于夹口之筋也。足阳明之筋,上夹于口,其筋偏虚,而风因乘之,使其筋急而不调,故令口僻也。”治疗当以疏风化痰,活血化瘀,益气通络为主。补阳还五汤合牵正散化裁为还五牵正汤,方中重用生黄芪补益元气,当归活血通络,赤芍、川芎活血祛瘀,地龙通经活络,白附子祛风化痰,全蝎、僵蚕祛风止痉、通络化痰,羌活、防风、菊花、白芷散头面部风邪。全方补气药与活血药相伍,使补气活血以治其本,祛风化痰、祛瘀通络以治其标,使气旺、风散、痰消、瘀化、络通。
  
  针刺面部腧穴有助于面部肌肉纤维收缩,改善血液循环,消除面部水肿,有利于受损神经和肌肉修复和再生,具有疏通面部局部经络气血、活血化瘀作用。配合梅花针叩刺加闪罐能使毛细血管中渗漏出来的代谢产物自然排出体外,减轻面神经水肿,从而缓解面神经缺氧状态。背部刮痧拔罐可疏经活络,调理气血,调节免疫机能。背俞穴留罐能调理上、中、下三焦,具有补气血、化瘀滞、养筋脉、除沉疴之效。
  
  [参考文献]
  [1]贾建平.神经病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02.
  [2]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600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