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更年期妇女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及心理保健策略

来源:中国妇幼保健 作者:王轶佳,方春霞,郑丽鹏
发布于:2020-12-09 共4855字

  摘    要: 目的 探讨更年期妇女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及心理保健策略,为更年期妇女抑郁症状干预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325例更年期妇女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收集受调查对象的相关资料。分析更年期妇女抑郁症状的发生情况;分析更年期妇女负性生活事件、更年期症状、社会支持度与抑郁症状的关系;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更年期妇女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结果 更年期妇女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为35.47%(105/296)。职业状态不理想、痛经、自身重病、家庭成员重病、夫妻感情不融洽、子女学业/事业不顺利、工作/生活压力大、住房条件差的更年期妇女更容易产生抑郁症状(P<0.05);更年期综合征及有更年期相关症状的更年期妇女更容易出现抑郁症状(P<0.05);有抑郁症状的更年期妇女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显着低于无抑郁症状的更年期妇女(P<0.05);痛经、子女学业/事业不顺利、客观支持得分低、主观支持得分低、对支持的利用度得分低、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总分低是更年期妇女出现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更年期妇女抑郁症状的发生率较高。生理、家庭、社会支持度等因素与抑郁症状的发生相关,应通过加强心理健康宣传、社会支持等方式,改善更年期妇女的心理健康状态。

  关键词: 更年期; 抑郁; 影响因素; 心理保健; 策略;

  围绝经期女性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出现一系列围绝经期症状,影响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可促使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的发生。相关调查[1]显示,27.36%的围绝经期女性存在抑郁症状,这也说明了抑郁症状较为普遍存在于围绝经期女性群体中。农村围绝经期女性的社会参与度相对较低,以往的研究对这一群体关注度也较低,相关的研究也较少。同时,农村围绝经期女性发生抑郁症状后主动寻求帮助的能力和意愿较低,不利于抑郁的早期干预,增加发展为抑郁症的风险[2,3,4]。本研究选取本地区325例围绝经期妇女为研究对象,探讨更年期妇女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及心理保健策略,为更年期妇女抑郁症状干预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更年期妇女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及心理保健策略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采用整体抽样结合简单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本地区325例围绝经期妇女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45~55岁的围绝经期女性。排除标准:既往有精神病史或者服用抗抑郁药物者;合并智力障碍、认识障碍等不能配合完成调查问卷填写者;受调查对象年龄45~55岁,平均年龄为(49.03±4.06)岁。通过发放调查问卷收集受调查者的相关资料。所有受调查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且本方案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研究方案

  由经过专门培训的调查员现场发放调查问卷,受调查对象当场填写调查问卷后,由调查员回收。回收结束后,调查负责人对所有问卷填写结果的完整性和逻辑性进行审核,审核通过的为有效问卷,不通过则为无效问卷。调查问卷的内容包括受调查对象的姓名、年龄、职业、是否有慢性疾病、是否痛经、是否自己或者家庭成员重病、夫妻感情是否融洽、是否长期无子女陪伴、子女学业或者事业是否顺利、是否觉得工作或生活压力大、经济条件、住房条件、更年期症状、社会支持情况、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等资料。

  更年期症状评估采用更年期综合征改良kupperman评分量表[5],以量表评分>5分为存在更年期综合征。社会支持情况的评估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6],量表包括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三个维度,得分越高说明社会支持度越好。抑郁症状的评估采用病人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7],量表包括:失去兴趣、心情低落、睡眠障碍、精力缺乏、饮食障碍、自我认同度低、专注困难、动作迟缓或焦躁、消极或轻生9个主要症状。每个症状均以0分、1分、2分、3分代表无、偶尔、经常、几乎每天4个等级的分值。量表得分5~9分为轻度抑郁,10~14分为中度抑郁,15~19分为中重度抑郁,20分以上为重度抑郁。

  1.3、 观察指标

  分析更年期妇女抑郁症状的发生情况;分析更年期妇女负性生活事件、更年期症状、社会支持度与抑郁症状的关系;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更年期妇女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对比采用χ2检验,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更年期妇女抑郁症状调查结果分析

  本研究发放调查问卷325份,回收并审核通过的有效问卷296份,调查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1.08%。无抑郁症状191例,有抑郁症状105例,抑郁症状发生率为35.47%。其中,80例(27.03%)为轻度抑郁,14例(4.73%)为中度抑郁,11例(3.72%)为中重度抑郁,无重度抑郁。

  2.2、 更年期妇女负性生活事件与抑郁症状的关系

  职业状态不理想、痛经、自身重病、家庭成员重病、夫妻感情不融洽、子女学业/事业不顺利、工作/生活压力大、住房条件差的更年期妇女更容易产生抑郁症状(P<0.05)。

  更年期妇女负性生活事件与抑郁症状的关系见表1。

  表1 更年期妇女负性生活事件与抑郁症状的关系[例(%)]
表1 更年期妇女负性生活事件与抑郁症状的关系[例(%)]

  2.3 、更年期妇女更年期症状与抑郁症状的关系

  更年期综合征及有更年期相关症状的更年期妇女更容易出现抑郁症状(P<0.05),更年期妇女更年期症状与抑郁症状的关系见表2。

  2.4、 更年期妇女社会支持度与抑郁症状的关系

  有抑郁症状的更年期妇女客观支持得分、主观支持得分、对支持的利用度得分以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总分均显着低无抑郁症状的更年期妇女(P<0.05),更年期妇女社会支持度与抑郁症状的关系见表3。

  2.5 、更年期妇女抑郁症状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痛经、子女学业/事业不顺利、客观支持得分低、主观支持得分低、对支持的利用度得分低、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总分低是更年期妇女出现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P<0.05)。

  更年期妇女抑郁症状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见表4。

  表2 更年期妇女更年期症状与抑郁症状的关系[例(%)]
表2 更年期妇女更年期症状与抑郁症状的关系[例(%)]

  表3 更年期妇女社会支持度与抑郁症状的关系
表3 更年期妇女社会支持度与抑郁症状的关系

  表4 更年期妇女抑郁症状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表4 更年期妇女抑郁症状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围绝经期是女性绝经前后的一段特殊的生理时期,由于雌激素水平的波动,患者可出现一系列生理上和心理上的不适症状,容易发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有调查[8,9,10]显示,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状的发生率较高,临床应重点关注这一群体抑郁症状的干预。另外也有研究[11]表明,围绝经期女性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显着高于国内常模,这说明这一群体抑郁症状的发生风险较高。更年期妇女可能由于受教育水平相对较低,此前的社会经济水平有限,更年期妇女这一群体抑郁症状的临床干预现状并不十分理想。且年纪相对较大的群体对抑郁症的知晓率显着低于年轻人群,寻求心理保健干预的能力和意愿也相对更低。因此,有必要开展关于更年期妇女抑郁症状的调查和干预策略方面的研究,以了解和改善这一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

  在本研究中,更年期妇女抑郁症状发生率为35.47%,与文献[12,13,14]报道有差异,这主要与调查手段、地域差异等因素有关,但这也说明了我们地区更年期妇女抑郁症状发生率较高,需要引起临床的重视并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围绝经期妇女随着卵巢功能减退,体内雌激素分泌不足,可出现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情绪容易波动等不适症状[15]。同时,这一阶段的女性的社会竞争力逐渐降低乃至于丧失,子女也面临升学、即将毕业或者刚步入社会等关键转折阶段,容易出现事业或者家庭的变故,产生心理应激而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本研究结果显示,痛经、子女学业/事业不顺利、客观支持得分低、主观支持得分低、对支持的利用度得分低、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总分低是更年期妇女出现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痛经是女性月经期常见的不适症状,症状反复,且往往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妇科生殖系统疾病相关[16]。疾病造成的躯体不适可加重围绝经期妇女的心理负担,诱发其产生抑郁症状。因此,对于痛经症状,尤其是对生活质量造成明显影响的痛经症状,应鼓励其积极寻求专业解决方案,处理相关妇科疾病,缓解或者消除痛经症状,消除痛经症状对围绝经期妇女心理状态的不良影响。子女学业/事业不顺利为负性家庭因素。子女的学业或者事业问题是围绝经期妇女最关注的问题,如果子女在这一方面发生挫败,往往给围绝经期妇女的心理造成沉重的负担,诱发和加重抑郁症状。研究[17]表明,负性生活事件是社区更年期妇女发生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因此,对于存在负性生活事件的围绝经期妇女,应鼓励其积极寻求心理疏导的专业干预,帮助其更好调节情绪,减轻负性生活事件对围绝经期女性心理状态造成的不良影响。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总分及其各个维度的得分低均是更年期妇女抑郁症状发生的危险因素,这说明更年期妇女抑郁症状的发生与社会支持度的充足与否关系密切。相关调查[18,19,20]显示,更年期妇女围绝经期症状及抑郁症状的知晓率较低,这与当前的医疗水平及心理保健宣传等工作相对有限有关。因此,除了鼓励受试者主动寻求心理健康干预外,还可通过加强健康宣传,以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途径宣传心理保健措施以及获得心理保健的途径。同时,通过增加心理保健专业工作者、加强心理保健服务场所的建设等方面,为更年期妇女寻求心理保健提供便利条件,提高对这一群体的社会支持度。家庭成员也应理解这一时期女性情绪波动大等生理特点,增强对这一群体的家庭关怀,消除或者减轻其围绝经期的抑郁症状。

  综上所述,更年期妇女抑郁症状的发生率较高。生理、家庭、社会支持度等因素与抑郁症状的发生相关,应通过加强心理健康宣传、社会支持等方式,改善更年期妇女的心理健康状态。

  参考文献

  [1]董茂顺.舒肝颗粒联合黛力新治疗女性更年期抑郁的疗效观察[J].中国合理用药探索,2018,172(4):24-26.
  [2]王艳,崔亚萍.女性更年期抑郁症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30):163+166.
  [3]陈军良,骆建忠,姜诚勇,等.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4,22(6):672-674.
  [4]杨镜梅.农村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现状及发展对策---基于如东新店社区的实证研究[J].成人教育,2015,35(5):76-79.
  [5]李丽娜,吕少博,王晓燕,等.农村留守妇女心理健康服务需求量表的编制[J].现代预防医学,2016,43(15):2739-2743.
  [6]许凤全,郑瑀,许琳洁,等.心身并治对更年期抑郁症患者女性激素的影响[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12(7):893-896.
  [7] 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27-131.
  [8]Kronenke K,Spitzer RL,Williams JB,et al.The PHQ-9:validity of a brief depression severity measure[J].J Gen Intern Med,2001,16(9):606-613.
  [9]郑燕伟,朱蓉,陶敏芳,等.绝经女性抑郁症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2018,38(6):448-453.
  [10]张全英,桑文凤,王丽娜,等.围绝经期女性焦虑、抑郁情绪与社会支持状况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11):2298-2300.
  [11]严保平,李建峰,栗克清,等.城市与农村普通人群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及对精神疾病的态度[J].现代预防医学,2014,41(9):1636-1639.
  [12]张文皓,刘志琛,张宏晨,等.社区围绝经期妇女焦虑、抑郁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研究,2017,31(12):1492-1494.
  [13]李瑞霞,马敏,肖喜荣,等.40~55岁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症状和焦虑、抑郁症状评分及相关因素分析[J].复旦学报(医学版),2017,44(1):27-33.
  [14]朱瓒.我国近15年围绝经期女性心理健康研究进展[J].海南医学,2016,27(6):978-981.
  [15]张璐,常惠.原发性痛经临床研究进展[J].河北中医,2014,36(8):1252-1253,1254.
  [16]张群,田玉梅.社区更年期妇女抑郁症状发生情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16):2577-2578.
  [17]方丽华,叶丽花,陈丽君,等.龙泉市农村围绝经妇女心理健康情况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5):1032-1033.
  [18]覃晓燕,赵利华,麦威.更年期女性中医体质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研究[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8,40(1):64-68.
  [19]高兵.农村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状影响因素分析及心理保健策略干预[J].中国妇幼保健,33(20):4678-4682.
  [20]尤秀玉.女性更年期抑郁症进行护理干预后的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15):78-80.

作者单位: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601病区 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防治科
原文出处:王轶佳,方春霞,郑丽鹏.更年期女性伴发抑郁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20,35(23):4536-4539.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