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生产管理论文

炼钢企业系统管理铁前各工序的实践

来源:山西冶金 作者:李虎山;靳继忠;刘福
发布于:2013-12-12 共2119字
  原标题:系统工程原理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

论文摘要
  
  提高高炉利用系数,跨人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是几代高炉工作者契而不舍的追求,是炼铁人梦寐以求的目标,是长钢公司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实行低成本战略的必要前提。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生产能力的发挥,严重时甚至破坏了高炉生产的正常秩序。近几年来,在惨痛的教训之后,公司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虽然对高炉生产的稳定顺行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高炉生产指标有所改善,但其稳定性不强,主要指标的高档次仍处于国内中下水平,成本指标居高不下。

  重要的一点,长期以来形成的管理方法,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所存在的问题,因为没有把铁前各工序作为一个系统对待。在安排时,没有以效益最大化作为终极目标,而是追求各工序(子系统)的效益最佳。这样设计的结果必然是:1十1<2。

  1、铁前协调工作方案

  目前,在钢铁的成本和能耗占到整个企业总成本和能耗的2/3,(长钢约占63%)。

  炼铁的经济效益如何,直接影响着公司最终产品的竞争能力。特别是建材市场疲软,价格持续下滑,竞争异常残酷的1999年度后半年,对长钢来说更是一个非常时期。在严峻的外部环境下,为了拓宽生存空间,公司一方面加大技改力度,淘汰落后工艺,提高装备水平;一方面强化岗位部管理,向管理要效益,并专题决策;把高炉利用系数提高到2.5t/(m³·d)以上,以此来支持系统效益的增长,支持生产、技改的正常运行。

  为实现这一目标,公司成立了由14家单位组成的铁前协调组,从组织上予以了有力保证。但铁前协调组应如何开展工作,才能尽快实现目标呢?为此,运用了系统工程原理对铁前的实际状况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分析坚持以定量化的系统思想和方法处理大型复杂的系统问题,坚持整体的而不是局部的处理问题的观念。分析认为:炼铁与铁前的联系是十分严谨的,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换句话讲,既铁的生产经营效益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铁前工作质量如何。铁前工序是由多个单位根据逻辑统一性既为炼铁生产所需的要求而构成的整体,是为达到系统基本功能要求所必须具有的组成要素的集合,是一个多层次的结构;炼铁工序的目的与铁前工序的目的是一致的。以上特点充分说明了炼铁和铁前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以下简称铁前系统)。

  2、生产的管理和控制

  首先,把研究对象和过程作为整体对待,确定工作方案时都从整体目标出发来协调各个组部门之间的关系。如要求铁前各单位以高炉生产为中心,按“工序服从、工序服务”的原则,多为下道工序着想,努力克服本工序存在的问题,在行动上始终保持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的原则。又如工作方案是围绕高炉2.5t/(m³·d)利用系数的实现,不仅对各单位的责任予以明确,而且以网络图形直观的表达了各子系统之间以及系统与系统与系统之间的关系,明确清晰,一目了然。(图略)其次,围绕系统目标的实现,结合我们的设备情况及资源配置情况,坚持“精料是高炉冶炼的基础,高水平的指标必须有高水平的质量保证体系做后盾”这个指导思想,以提高人炉矿综合品位、降低人炉SiO2含量为突破口,设计了指标综合体系。这些指标筱盖了铁前各个单位,从而涉及到各种技术的应用,形成了新的技术综合体。由于指标是经筛选、优化而来得,所以,新的技术综合体使各种技术协调配合而达到系统整体的最优化。从而实现“稳定、顺行、可控”的协调方针。

  3、铁前工序完成情况

  为了便于管理和控制,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效能,按照系统的整体目标提高它的有序性,提高它的整体运行效果,采用了多种管理方法:(1)思想工作法,既通过广泛的宜传与讲解铁前协调工作的重要性及其深远意义,达到转变观念、统一思想、统一认识,进而统一行动的目的。(2)目标管理法,对精料方针实施量化管理,提出了相关原燃料的质盘指标,规定波动范围,以及限期整体达标的时间,并定期对各工序产品质量进行检测,使铁前系统的工作质量上了新台阶,确保了铁前工作的循序渐近,有的放矢。(3)价值工程,在指标设定上,采用价值工程法,通过对功能与1成本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在当前公司资源及技术经济条件下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得到了即能满足需要的功能,又是投人成本最低的目标。(4)控制论的实践,工作任务以进度卡的形式下发,其完成情况一由主管部门检查,二由各单位按完成时间进行填报,三由专职部门定期公布,工作完成情况严格纳人考核。

  这次协调组先后下达指标40个(其中硬件指标:10个),全部完成的指标26个,占总指标数的65%(硬件指标100%完成)。未完成的指标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9月9日成立协调组起步运行,9月15日正式调整原料结构,9月19日高炉利用系数达到2.5t/(m³·d),9月19日到10月末且一直稳定在2.5t/(m³·d),n月份高炉利用系数达到了2.6t/(m³·d)。同时也获得了一系列可观的经济效益。一是生铁成本较三季度平均成本有明显降低;二是焦碳消耗有所下降;三是主料消耗比计划下降40kg/t,四是渣铁比下降60kg/t,更主要的是既有利地支持了公司生产经营效益的增长,又使铁前工作质量上了一个档次。

  4、结语

  铁前生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原料采购、堆放、加工、转运、高炉工艺装备及生产首理等,连续性强,环节多,吐量大,通过这次铁前协调实践证明:坚持以高炉生产为中心。牢固树立铁前“一盘棋”思想,是促进炼铁生产增铁降耗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