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心理学论文

不同焦虑情绪对大众认知和决策的影响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1-20 共5022字
论文摘要

  2014 年 3 月 8 日凌晨 2: 40,马来西亚航空公司(马航) 一架航班号为 MH370 的波音 777-200 飞机与管制中心失去联系。该飞机载有 239 人,原定由吉隆坡飞往北京,计划到达北京机场时间为 3 月 8 日6: 30。

  飞机失联后,马航启动了相关救援和联络机制开始寻找该飞机。在失联事件发生后的 1 个月内,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舆论对该事件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大量的新闻报道、网络传闻也时刻牵动着人们的情绪。3 月24 日,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在吉隆坡宣布,马航失联航班 MH370 在南印度洋坠毁,机上无一人生还,但仍然没有找到与之相关的直接证据。

  在马航事件中,随着事件的发生进展,随着调查的深入和新信息的不断披露,有的积极让人们看到了希望,有的消极又让人们陷入绝望。由于事件复杂曲折以及随之引起大众情绪的变化波动,使整个社会舆论陷入了一种焦虑、质疑和不安的情绪氛围。前期研究发现,事件进展的不同阶段民众对事件的认知是存在差异的[1]。同时也发现,无论是媒体报道,还是民众的情绪反应,在相同的阶段也表现出了不同的个性化特征。有的家属整日以泪洗面,悲痛欲绝; 有的民众不停在网络中搜寻蛛丝马迹,对大量传播的谣言深信不疑[1]。在大众力求得到真相和结果的强烈期待的驱动下,大众情绪的起伏变化与表现的各种行为方式之间是否存在联系呢? 大众的认知和决策是否受到影响呢? 这些影响变化,除了与事件进程发展有关,是否与民众本身的情绪状态、情绪特质和人格特质有关呢?

  以往研究发现,在重大公共安全事件中,民众的认知和行为模式会发生显着变化,而且不同受教育程度民众的心态变化趋势不同[2]。更重要的是,在大众受到情绪性事件的影响后,倾向于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情绪情感体验,并且这种情绪社会分享现象会表现出普遍性、传播性、时间性等特征[3]。有研究发现,大众情绪状态波动可能产生消极影响,如自我控制陷入混乱,导致决策偏差等[4 -5]。本研究对大众在马航事件背景下的情绪、认知和决策判断进行了调查,并探讨了大众不同焦虑情绪水平与对事件认知和决策判断之间的特点规律,以期了解类似不同焦虑情绪对大众认知和决策的影响,并为有效开展舆论引导和社会心理调控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 1 调查对象

  本研究共收到互联网不记名有效问卷 617 份。调查被试基本情况见表 1。

  论文摘要

  1. 2 调查工具

  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 (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STAI)[6]和自编《马航 MH370 航班失联事件大众调查问卷》(missing airlines MH370 mass survey,MAMS) 。

  STAI 由状态焦虑 (SAI) 和特质焦虑 (TAI) 2 个分量表组成,共 40 个项目,采用 1 ~4 级评分,由低到高表明症状的表现程度,1 为几乎没有,4 为非常明显。根据中国常模的研究表明,SAI 和 TAI 问卷均具有较好的构想效度[7]。MAMS 为自编问卷。问卷编制由 4 名心理专业教师(1 名教授、1 名副教授、1 名讲师和 1 名助教) 和 4 名硕士研究生共同完成,在对医学心理学专业 46 名本科生进行测试和其中 20 人进行访谈的基础上进行修订。问卷分 2 部分共 28 道题。第一部分 8 道题,包括被试基本信息及信息获取有关问题。第二部分 20 道题,为自行编制马航事件相关问题,所有问题采用李克特 5 级评分标准[8],由1 ~5 代表对相应问题观点的认可度,1 代表强烈反对,5 为非常认可。该部分调查被试在马航事件背景下认知判断特点,主要包括 4 个方面: ①对客观事实的认知,包括 2 个题目;②对事件线索的认知,包括 9 个题目; ③对事件性质的认知,包括 5 个题目; ④对事件的心理期待,包括 4 个题目。

  1. 3 调查方法

  通过“调查派在线调查系统”生成电子问卷及二维码,在微信、新浪微博、QQ 软件、百度贴吧、天涯论坛、猫扑论坛等国内主流社交平台进行发布和传播,被调查者借助手机、电脑等互联网终端自愿通过以上平台采取不记名方式进行在线电子问卷填写,调查时间从 3 月 13 日 10: 00 时至 4 月 9 日 10: 00 时,共持续 27 d。数据收集利用调查派在线数据收集系统进行实时在线收集。

  根据信息的不同来源分为官方发布信息、大众传媒信息和谣言信息 3 类。官方发布信息是指由政府机构、政府信息发布平台发布的相关信息; 大众传媒信息是指未经政府有关机构或平台确认或发布,在大众传媒中广泛发布传播的信息; 谣言信息是指由本课题组人员根据有关事件臆造出来,同时未在任何机构或媒体中发布披露过的虚假信息。对于心理期待的认知分为正性心理期待和负性心理期待认知两类。正性心理期待是指根据现有信息对事件未来发展的方向做出正面的、积极的评估和判断。负性心理期待是指根据现有信息对事件未来发展的方向做出负面的、消极的评估和判断。

  数据处理利用“调查派在线调查系统”将数据进行编码导出,通过 SPSS 18. 0 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 χ2检验、t 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LSD/T2 法进行两两比较。

  2 结果

  2. 1 大众情绪特点

  从基本情况的收集来看,超过 73. 3% (452/617) 的被试表示存在情绪反应,有 61. 1% (377/617) 的被试表示对该事件表现出紧张、焦虑情绪。根据被试焦虑得分高低,对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进行程度区分,按照上下各 27% 的原则,划分为高、中、低状态-特质焦虑组。被试分布情况见图 1。

  论文摘要

  对不同程度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被试的年龄和受教育程度进行同质性检验,差异均不显着[χ2年龄= 0. 52,P年龄= 0. 97,χ2受教育程度= 9. 94,P受教育程度= 0. 13; χ2年龄= 5. 06,P年龄= 0. 28,χ2受教育程度= 8. 91,P受教育程度= 0. 18,P > 0. 05) ,表明在不同焦虑情绪分组中被试在年龄和受教育程度上同质分布。

  2. 2 不同状态焦虑被试的认知特点

  被试随着状态焦虑程度的加重,对客观事实的认可度逐渐降低,且差异显着(F =2. 98,P < 0. 05) 。根据客观事实是否与被试相关,将客观事实分为“与自我相关”和“与自我无关”的两类,如“我在今后还会继续选择乘坐飞机出行”属于“与自我相关”客观事实,“我认为飞机是世界上最安全的交通工具”属于“与自我无关”的客观事实。不同状态焦虑程度被试对“与自我无关”客观事实的认可度差异不显着(F = 1. 35,P >0. 05) ,对“与自我相关”客观事实的认可度差异显着,并且随着状态焦虑程度的加重逐渐降低(F =3. 36,P <0. 05) ,见表 2。

  论文摘要

  根据信息来源不同,将反映事件有关的事件线索分为官方发布线索、大众传媒线索和谣言 3 类。不同程度状态焦虑被试对 3 类事件线索的认可度差异均不显着(F = 1. 96,P > 0. 05;F = 1. 32,P > 0. 05; F = 1. 64,P > 0. 05) 。根据事件性质特点,“可能与飞机存在某种技术缺陷有关”、“可能与突发的恶劣天气有关”、“可能与某种未知神秘空间或物质有关”等属于非人为因素的事件性质判断。“可能与恐怖袭击有关”、“可能与越南政府的军事行动有关”等属于人为因素的事件性质判断。不同状态焦虑被试对“可能与恐怖袭击有关”这一事件性质判断差异显着,高状态焦虑被试的认可度显着高于低状态焦虑被试(t = -2. 20,P <0. 05) 。对其余各类事件性质的判断均无显着差异(P >0. 05) 。从不同状态焦虑被试的心理期待来看,正性期待和负性期待差异均不显着(F = 0. 37,P > 0. 05; F = 0. 19,P > 0. 05) 。

  2. 3 不同特质焦虑被试的认知特点

  不同特质焦虑程度被试对客观事实的认知,包括“与自我相关”和“与自我无关”客观事实的认知均无显着性差异(F =0. 57,P > 0. 05; F = 0. 56,P > 0. 05; F = 0. 23,P > 0. 05) 。不同程度特质焦虑被试对事件线索的认知差异显着: 对于官方发布线索认可度,高分组显着低于低分组(t = 2. 43,P < 0. 05) 。对于谣言认可度,高分组显着高于中间组和低分组(F = 6. 09,P < 0. 01) ,见表 3。

 论文摘要

  不同程度特质焦虑被试对“可能与某种未知神秘空间或物质有关”事件性质的认可度差异显着,高分组显着高于低分组(t = -2. 91,P < 0. 01) 。在心理期待方面,高分组、中间组、低分组对正性心理期待差异显着(F = 4. 31,P < 0. 05) ,3 组对负性心理期待差异不显着(P >0. 05) ,见表 4。

  论文摘要

  3 讨论

  我们前期研究发现,在重大公共事件的不同阶段,民众对事件线索、事件性质、心理期待的认知是存在差异的[1]。为了搞清这种差异除了与事件进程的不同阶段有关外,是否还存在其他影响因素,本研究重点考察了民众焦虑情绪对事件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以期从被试个性化特征上,特别是从稳定、持久的情绪特质上找到影响事件认知判断的重要因素。

  3. 1 状态焦虑情绪的认知特点

  从整体上看,不同程度状态焦虑被试在客观事实认知和事件性质判断上存在显着差异。在对客观事实的认知方面,随着状态焦虑程度的增加,对客观事实认可度逐渐降低。再对客观事实进一步分类发现,不同状态焦虑组的差异在“与自我相关”客观事实上体现出显着性,而在“与自我无关”客观事实上差异则不显着。这说明被试的焦虑情绪状态对个体造成一定程度的认知偏差,但这种影响更多发生在与自身相关问题或涉及个人利益的问题上,往往造成个体形成不稳定和不确定的判断倾向。在对事件性质的判断方面,仅对“可能与恐怖袭击有关”的事件性质判断表现出显着性差异。这表明其他类型的事件性质判断都不容易受情绪状态的影响,而恐怖袭击这类人为因素的事件性质认定,在大众焦虑情绪增高的情况下,容易被大众所接受。

  3. 2 特质焦虑情绪的认知特点
  
  在事件线索认知方面,对官方发布线索和谣言的认可度差异显着。高特质焦虑个体对官方线索信息的认可度显着低于低特质焦虑个体。高特质焦虑个体在对谣言的认可度上显着高于中低特质焦虑个体。这与之前谣言的传播可以利用情绪、道德批判等社会心理因素使其更容易接受[9]的研究结果相一致。这一方面反映大众对官方信息的认可度并不是完全一致的,还受到个体焦虑特质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说明高特质焦虑的个体在信息的加工判断过程中,往往会充满更多的质疑猜测,对权威的解读产生不信任感的同时对捕风捉影的信息又抱有盲目的认同。在对事件性质判断方面,高特质焦虑个体对“可能与某种未知神秘空间或物质有关”的认可度显着高于低特质焦虑个体。

  这也进一步反映出高特质焦虑个体在认知判断中的特点,不轻易肯定,更不轻易否定,总是处于如何取舍的矛盾状态。在心理期待方面,低特质焦虑个体的正性心理期待显着低于中、高特质焦虑。而在负性心理期待方面不同程度特质焦虑个体差异不显着,与之前研究[10]显示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对人们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负性认知评价而产生的结论存在一定差异。可能是因为低特质焦虑个体更多依据现实的情况和信息来推测判断未来,因此对事件充满更多不好预感,而高特质焦虑个体可能在认知上更多相信不确定性未来,在没有结果之前同样对正负性期待都认可。

  总的来看,不同水平的焦虑情绪对大众认知会产生影响。但这种影响也不都是由情绪状态本身造成,也会来源个体情绪特质水平。在以马航事件背景的认知上,对客观事实的认知偏差就是由不同的状态焦虑情绪造成,而个体特质焦虑情绪水平并不会客观事实的认知产生显着影响。相反,在对事件线索认知上,个体特质焦虑情绪却产生了显着性影响,而状态焦虑水平的影响却不构成显着性差异。这提示我们,在对大众情绪的研究中,不仅要考查群体情绪状态,还要把群体中的情绪特质作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研究。同时也发现,具有高特质焦虑的群体,往往会对整个社会情绪产生更多不稳定和负面的影响,而低特质焦虑群体更多会更多带来理性和稳定的引导。因此,在对大众焦虑情绪的研究中,要更多的关注高特质焦虑群体的心态变化,同时也要更加侧重于从人格和发展的角度,思考针对高特质焦虑群体认知和情绪的调解问题。

  参考文献:
  [1] 王皖曦,杨国愉,贺英,等. MH370 航班失联事件不同阶段信息传播对大众认知及心理期待的影响[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4,36(12) : 1307 - 1311.
  [2] 朱霞,苗丹民,罗正学,等. 西安地区民众 SARS 流行期心态的调查与分析[J].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4,25(5) : 459 -461.
  [3] 孙俊才,卢家楣. 情绪社会分享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 心理科学进展,2007,15(5) : 816 -821.
  [4] 叶浩生,陈欣. 从理性到情绪: 社会两难研究述评[J]. 心理研究,2008,1(1) : 8 - 13
  [5] 苗丹民,辛伟,朱霞,等. 军事信息支援战与信息损伤[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3,35(20) : 2123 -2128.
  [6] 张作记.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编辑委员会编着. 行为医学量表手册[M]. 北京: 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5: 222 -227.
  [7] 付建斌. 状态-特质焦虑问卷构想效度的验证性因素分析[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7,11(4) : 216 -217.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