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组织行为学论文

高校学生组织行为管理问题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10-30 共3511字
摘要

  在中国高等教育过程中,能够根据高校学生的成长过程和集体生活需要,运用教育科学、管理科学和组织行为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认真系统地研究学生组织行为管理问题,创建学生组织行为管理科学体系,还是一个比较艰巨的任务。长期以来,我们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方面,实践多,理论少,即使是有理论,只不过是专题、论文,不系统,不全面,有关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和管理心理学中论及学生组织行为及其教育管理的篇章乃属凤毛麟角,远远满足不了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需要。因而,对学生组织结构、组织行为、组织教育、组织管理及其教育管理的方式、方法、艺术等做较深入的理论探讨是十分必要的。

  1 高校学生组织行为管理研究的意义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过去孕育着理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现在需要理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未来离不开理论。高校学生组织行为管理科学体系的研究与建立,必将对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理论化、科学化、系统化、现代化产生积极的意义。

  中外高等教育史上的大量实践都说明,教育和管理是人才培养的两个重要条件,教育离不开管理,管理保证着教育。在我国,关于高校学生组织行为管理或学生工作教育管理方面的理论着作较少,有的教育管理学或管理心理学中虽然也涉及到了学生教育管理问题,但阐述褊狭浅少,如同蜻蜒点水、一带而过。可以说,走向大众化教育的今天,迫切需要一套系统的、科学的学生组织行为管理理论。理论的匮乏和人们对理论的需要赋予了高校学生组织行为管理研究的理论意义。

  近20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大众化教育的进程比1998年提出的计划要快的多,招生数量和在校生规模一直保持上升态势,全国各类高等学校数量、质量及其教育资源情况均得到了很大的改变。比如,1999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10.5%,在校生规模413万人;2014年毛入学率为37.5%,在校生规模为3559万人。15年之内在校生规模翻8.6番。这是一个多么巨大的管理对象啊!近些年来,由于高校扩张带来教育管理的不到位,加上社会风气和网络媒体的影响,有相当数量的问题和矛盾点在凸显,这些问题和矛盾的解决都离不开日常的精细化管理。如图1展示出了高校伙食问题管理不善可能会产生的问题相关树,从中可以看出教育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践活动,在社会环境和教育改革的冲击下,学生整体素质有所下降,在大学生中时常发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着挑战性问题。当然有社会风气影响和思想教育方面的原因,但我们不能不看到,有相当数量的问题是教育管理不善造成的。而面对“80后”乃至“90后”大学生,一些从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教师和干部经验不少,而理论缺少系统。对于怎样做好学生组织行为管理工作的问题,人们只能各自独立地在工作中摸索,用千百次失败去换取成功的经验。在实践中,很多学生工作干部都感到,学生组织行为管理工作需要专门的理论来指导。正是由于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对行为科学、管理科学的迫切需要,赋予了学生组织行为管理研究的实践意义。

  2 高校学生组织行为管理研究的对象

  任何一门学科的研究对象都局限在一定的研究领域之内,因此,只要廓清了学科的研究领域,也就基本确定和把握了这一学科的研究对象。高校学生组织行为管理属于行为科学、管理科学的范畴,是行为科学与组织管理相结合而形成的一个分支学科、一个应用领域,学生行为与心理均是研究对象。当然,在不同的组织环境中,人们会形成不同的心态和行为方式。

  从而可以得出,高校学生组织行为管理研究的对象是学生组织、学生集体和学生个体在各自组织中的行为管理工作。因此,在学校组织环境中,学生组织的结构特点、管理机制和管理方式,学生心理活动和社会活动的方式、过程、规律,学生工作管理和学生干部管理的方法、艺术等等,就成了高校学生组织行为管理所要研究的主要对象和中心内容。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高校学生组织行为管理研究的中心问题,不是研究人、财、物、事的管理,而主要研究的是在学校组织内学生的行为、心理活动及其对学生行为、心理活动的管理过程和规律;不是研究怎样管理学生,而是研究怎样管理学生的组织行为。

  3 高校学生组织行为管理研究的任务

  高校学生组织行为管理研究的任务是研究分析学生组织行为管理工作、管理工作者和学生的相互关系,研究探讨学生组织行为管理工作的规律及其如何使管理工作达到理想状态的途径和方法。

  20世纪末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在各门科学的交叉、融合中又分化出一大批新的学科。但是,在组织行为科学与教育科学、管理科学接壤的地方,特别是学生组织行为与学生教育管理的交叉领域,还是一片前景广阔的开拓地。学生组织行为管理正是把考察、研究学生组织行为及其管理工作的规律,作为自己自立于社会科学之林的任务。

  在学生组织行为管理中,有些学生行为是以学生个体为行为主体的,有些学生行为主要是发生在学生集体中或集体间的,有些学生行为更多地是与组织整体有关的。学生的心理和行为活动会以多渠道、多形式、多方位、多态势出现,其活动规律也会有多种形式。这些各种各样的管理活动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就是计划、组织、指导、控制学生组织行为发展过程和方向,通过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活动规律的掌握,进行科学的预测、正确的引导和合理的控制学生的行为,使其保持和发扬积极行为,变消极的行为为积极的行为,努力实现组织既定的教育、管理、服务目标。实现既定的教育、管理、服务目标是学生组织行为管理活动的主要任务。

  4 高校学生组织行为管理研究的方法

  高校学生组织行为管理研究的方法灵活多样,应以辨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为根本研究方法,坚持用唯物的、辩证的和发展的观点,历史地、客观地、全面地考察、分析学生组织行为和管理活动的关系,籍以认识有关学生组织行为管理活动的规律,指导学生组织行为管理工作的实践。除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外,学生组织行为管理研究的方法还包括:系统分析方法、比较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方法、个案研究方法、实验研究方法、统计研究方法,以及图表法、历史法、移植法、回归法、预测法等许多方法,这里只简单介绍四种常用方法。

  4.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高校学生组织行为管理的理论来源于从事学生工作的广大教师、干部(包括学生干部)的管理经验,而它一旦上升为理论,又反过来指导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实践,服务于广大教师、干部(包括学生干部)的管理实践活动。因此,学生组织行为管理的研究必须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离开理论的外壳,学生组织行为管理将失去研究方向和作为独立科学存在的意义;离开实践的内容,学生组织行为管理又将失去存在和发展的土壤。

  4.2 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任何运动过程都表现为静态事物,任何静态事物又都不断发展变化。学生组织结构,组织行为和管理活动规律在一定历史阶段是稳定的,但在整个历史过程中又是不稳定的。而每个学生的组织行为也都表现为动态的、发展变化的。因此,学生组织行为管理学的研究,必须坚持静态研究和动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于学生组织行为,在一定历史阶段应有统一的、固定的、具体的要求和管理制度、管理方法,同时也要根据学生组织行为的发展变化不断地研究和调整这些要求和管理制度、管理办法。

  4.3 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学生组织行为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这个工程中,既包括对全系统的宏观研究,如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等,又包括对各个子系统的微观研究。如一个宿舍的管理,一个大学生的行为管理等。学生组织行为管理既要站在历史的、全局的、宏观的角度来研究学生整体的管理,又要站在现实的、具体的、微观角度来研究学生个体的组织行为的个别管理,摸索出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相结合的规律来。

  4.4 演绎与归纳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演绎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推理方法,归纳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方法,演绎与归纳是一对彼此联系、互相补充的逻辑方法,也是高校学生组织行为管理的重要研究方法。运用演绎法可以从一般的组织管理、人才管理规律中找出部分学生组织行为管理的规律。运用归纳法,可以通过对个别的先进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代表性的经验的概括、凝练而抽象出学生组织行为管理的一般原理和一般规律。

  参考文献

  [1] 郭宝勤。谈谈学生行为管理中的几个问题[J].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91(3):56-60.

  [2] 周斌。论行为科学、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心理学的区别与联系[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2(5):25-26.

  [3] 阎凤桥,卓晓辉,余舰,等。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与普通高等教育系统的变化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6(8):1-7.

  [4] 陶 学 文,卓 小 辉,余 舰 .我 国 高 等 教育大 众 化 政 策实 施 十 年之回顾 与反思[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3):77-80.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