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保障论文

“第三条道路”的理论思想研究导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7-01-10 共4579字
  第 1 章 导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通过本文的研究,期望达到以下几点目的:首先,通过对西方“第三条道路”相关理论及文献的研究,理清“第三条道路”的理论所包含的社会福利思想;其次,分析研究“第三条道路”福利思想影响下的社会政策的实施效果及其评价,这些研究主要以布莱尔执政时期的英国社会福利政策为主;第三,总结“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提供经验与借鉴。
  
  “第三条道路”(The Third Way)的社会福利思想最初萌发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逐渐成熟,这一思想在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活跃在政治舞台,实现了思想对于实践的指导。西方各国的“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与实践过程中有着明显特征,即实行介于左派保守性政策和右派激进性政策之间的中间性政策、开辟所谓“超越左与右”的中间路线。“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是一种全新的社会思潮,在社会保障制度中强调国家适度的干预与市场有限的调节相结合,讲求社会保障制度中各主体的积极参与,强调责任意识和教育投入,摒弃国家干预和自由竞争的极端做法,为西方国家走出福利危机、进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探索新的道路。
  
  社会保障在国家发展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尤其是在解决民生问题、维护社会公平方面发挥着决定性作用。通过对国情的不断探索,社会保障体制的丰富性和合理性不断得到完善。但是,相对于我国当前不断壮大的经济实力、不断完善成熟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体制而言,有关我国的民生问题开始不断凸显,社会公平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我们急需对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进行进一步的改革和优化,以适应时代的新要求。
  
  “第三条道路”所蕴含的社会福利思想在西方福利国家的实践过程中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我们应当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的过程中加以借鉴与应用。但是,由于基本国情不同,历史变迁和社会发展存在特殊性,社会保障体制与理念亦存在着诸多差异,我们不可以照搬“第三条道路”在西方国家的各项政策制度,但是我们可以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有选择性的借鉴“第三条道路”中所蕴含的社会保障理念,在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中加以运用。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第三条道路”的研究较为系统化并趋于完善,已经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得以运用和实践,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其相关文献有很多,也颇具代表性。
  
  1.概念研究现状
  
  “第三条道路”理论的创始人安东尼·吉登斯认为,“第三条道路”可以理解为现代化的社会民主主义,其目的是为了区别于传统的政治流派[1].吉登斯对“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的定义更多的有超然居中的意味,但国外一些其他学者却常将这个概念定义为两种不同福利制度的妥协手段。达伦道夫认为“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是两种不同路线下的混合政策,是两种派别的阶级调和;马塞尔·维辛博格则认为“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是不同于传统发展道路的一条中间路线。
  
  2.内容研究现状
  
  吉登斯(Anthony Giddens)是当代英国着名的思想家和社会学家,剑桥大学教授,他是“第三条道路”的集大成者和该流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学术着作《社会的构成》、《现代性的后果》、《超越左与右--激进政治的未来》、《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以及后续的《第三条道路及其批评》等,对西方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0 世纪末,随着英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政权的交迭变化,英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左派社会民主主义福利国家和右派新自由主义市场竞争之间徘徊不前。最终事实证明,两种制度都难以成为符合国情和国家潮流的最佳路径。于是,发源于 20 世纪前半叶的社会福利中间道路思想重新受到关注,以吉登斯和布莱尔为代表的“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逐渐成为当时知道制度改革的主流思想。
  
  吉登斯总结了之前社会福利理论的不足之处,他认为福利国家制度的弊端是忽视了公民作用的发挥与相关义务的规定,过于强调政府对公民的保障义务;相反,扩大市场竞争的做法则削弱了政府的社会保障责任,导致了社会不公平的现象。
    
  吉登斯则主张打破两者之间的思维边界,走出符合时局的“第三条道路”.他的社会福利思想包含着:
  
  “无责任即无权利”的思想,树立公民权责统一的社会保障观念;“积极福利”的主张,以积极福利代替消极福利,激发社会活力;“社会投资国家”的全新理念,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保障制度,并打造社会投资型国家[4].
  
  布莱尔(Tony Blair)是英国工党前任领袖,1997 年至 2007 年任英国首相一职。
  
  他是“第三条道路”思想的忠实拥护者,同时也是当代着名的政治家的思想家。他的思想深受其“精神导师”吉登斯的影响,当政期间进行的社会福利改革具有鲜明的“第三条道路”的特征,并对世纪之交的英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布莱尔主张对社会保障制度进行全面改革,并提出了“第二代福利”的观点,倡导社会保障中个人与社会责任相结合,提高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效性,从根本上消除福利依赖的弊病,增强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性和效率性[5].
  
  3.背景研究现状
  
  在背景研究方面,国外大多数学者认为全球化的形势给当今世界尤其是西方国家带来了剧烈的震动。全球化的发展颠覆了旧的国际秩序,同时也剧烈的冲击着每个国家原有的社会结构,使得不同政党实施的福利政策难以发挥作用。“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是西方中左道路在全球化的趋势下,为了应对传统福利国家危机而涌现出的一种具有继承性和创造性的社会思潮。
  
  4.评价研究现状
  
  在对“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的评价方面,国外学者大致可分为支持与反对两派。支持派以吉登斯、布莱尔为首的“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的倡导者及实践者,认为“第三条道路”是一种适合全球化时代要求的全新的理想主义民主政治模式[6].伊恩对“第三条道路”大为赞誉,认为其是里程碑式的成就;威尔则认可了“第三条道路”
  
  社会福利思想的作用,认为它必将会对英国产生深远影响。
  
  “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的反对者大多认为该理论主旨表面不一,外表冠冕堂皇,实则缺乏内涵,很难有效应用于实践之中。赫尔认为,第三条道路非左非右的政治路线,是对两种派别的一种妥协,其政策也只能是暂时性的、缺乏研究基础的保守性政策。
    
  福克斯认为,“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过于宽泛,只是对不同制度的中和,而是没有鲜明特征的社会政策,所以缺乏现实应用价值。
 
  1.2.2 国内研究现状
  
  在我国,“第三条道路”已成为学术界一个十分热门的话题,不少学者围绕“第三条道路”问题着文立说,取得了一批阶段性的研究成果。
  
  1.背景研究现状
  
  杨雪冬(2000)主要从三方面阐述了“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产生的背景:二战后冷战格局的结束,国际矛盾有所缓和;全球化趋势开始影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导致阶级力量对比发生变化[9].
  
  区冰梅(1998)认为“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是冷战过后资本主义社会自我改良的产物,是社会支持力量发生变化后不同政党派别之间争夺政权的武器,是西方国家为应对时代发展进行的政策调整。[10]
  
  张敏(1999)认为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的产生是对立意识形态淡化后的政策调整,为传统对立的左右两派从对抗走向合作创造了机会。[11]
  
  2.内容研究现状
  
  张耀军(2000)把“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的内容概括为:执政党力图建立合作包容型的社会,在社会保障制度中主张走一条有别于自由放任和国家干预的新型混福利政策,对福利国家进行改造。
    
  杨雪冬(2000)将“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的内容总结为建立合作包容的社会关系,重新定位国家,转变政府责任,对现有福利制度进行改革,以“无权力即无责任”为福利原则,建立现代化社会福利制度,积极转变社会保障观念,建设平等和谐、互助包容的社会。
    
  区冰梅(1998)将“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的内容概括政府机构与社会组织的平衡、个人权利和责任义务的平衡、结果平等与机会平等之间的平衡。
    
  3.评价研究现状
  
  在国内,唐海军将“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看作打破左右界限的一次大胆尝试;殷叙彝和周弘认为“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缓和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左右两派的政治分歧,是对不同政策的理性思考,是一种介于“市场社会”和“福利国家”之间的福利发展道路。但张敏则认为“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只是对旧思想的扬弃和传统政策的调整,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制度中的弊端。
    
  在发展前景上,国内学者普遍持保守性的肯定态度。学者们普遍承认这一思想是“务实”的。区冰梅认为,随着对立局势趋于缓和,“第三条道路”将会获得更广泛的接受和拥护,所以“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将具有继续发展的意义。唐海军认为,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两种模式的思维阻碍,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发展路径,是一种创新性的思想和实践。张敏则首先承认了“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符合一部分人的意愿,具有政策实效性,但由于国内反对者的不支持以及其自身缺陷,改革不能长期实施并起到效果。此外有一部分学者认为应该警惕欧美发达国家借助“第三条道路”来控制发展中国家,推行新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对外政策。
  
  总体而言,我国基于对“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的归纳总结性研究已经颇有成果,然而其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对“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的系统性梳理不够深入,而且缺乏有深度的可借鉴之处。此外,我们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往往是寻找其内在规律,以期对我国的具体实践有所帮助。但是在国内的理论研究中,这一方面是缺失的。
  
  1.3 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点
  
  1.3.1 研究思路
  
  本文的研究思路遵循“理论-实践-启示”的原则,在“第三条道路”的理论研究中抽丝剥茧,揭示其中蕴含的社会福利思想,而后对“第三条道路”福利思想影响下的社会福利政策实进行客观分析及评价,最后从总结出的知道思想和政策实践中汲取经验,为我国的福利制度改革提供借鉴。
  
  第一部分:导论。主要介绍论文研究的意义和目的,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课题的研究思路和创新点。
  
  第二部分:“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的主要内容。该部分分为三个小节,第一小节主要介绍“第三条道路”理论的基本含义,发展背景和政策主张。第二和第三小节分别系统总结了“第三条道路”理论两位主要代表人物--安东尼·吉登斯和托尼·布莱尔的社会福利思想。
  
  第三部分:“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的评价。该部分主要从进步性、局限性和思想本质上对当代“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进行客观评价。
  
  第四部分:“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制度的实践。该部分以英国新工党布莱尔政府的社会福利制度改革为切入点,研究分析“第三条道路”福利思想的社会改革实践过程、评价及启示。
  
  第五部分:“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对我国的启示。阐述“第三条道路”福利思想和社会改革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借鉴意义。
  
  1.3.2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本文参阅了大量“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相关问题的文献资料,并从现有的研究成果中汲取有利于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思想,分析、梳理、总结出本文阐述的观点。
  
  2、历史研究方法。在追溯当代“第三条道路”的理论渊源与阐述当代“第三条道路”发展轨迹时,主要运用了历史研究的方法。
  
  3、经验总结法。通过运用经验总结法,对英国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的实际效果进行归纳分析,总结出行之有效的社会历史经验。
  
  1.3.3 本文创新点
  
  1、通过大量的文献阅读与研究,系统化的阐述了“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历史的发展脉络、代表人物基本思想主张以及“第三条道路”福利思想的主要内容,比较详细地描述了“第三条道路”福利思想所想达到的社会福利效应。
  
  2、以“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代表人物布莱尔所进行的社会福利政策改革为切入点,深刻分析了“第三条道路”福利思想在社会实践中发挥的作用及其成效,并提出可供我国借鉴参考的“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的成功经验。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