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保障论文

样本区高龄老人养老支持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来源:学术堂 作者:朱老师
发布于:2016-04-12 共4041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高龄老人养老支持问题探析
  【第一章】丰润区高龄老人养老问题探究绪论
  【第二章】高龄老人及其养老支持理论
  【第三章】丰润区高龄老人养老支持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第四章】样本区高龄老人养老支持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第五章】改善高龄老人养老支持现状的对策建设
  【参考文献】高龄人群养老支持机制完善研究参考文献
  
   4样本区高龄老人养老支持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4.1经济扶持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1经济扶持存在的问题
  
  4.1.1.1依靠退休金生活的高龄老人的经济收入普遍偏低
  
  
  
  从图可以看出,1、调查对象中靠退休金生活的高龄老人月收入水平偏低。根据唐山市2014年工资标准水平,丰润区的居民每月最低生活标准是人均1500元,而丰润区100位高龄老人中,49.7%的高龄老人月收入不足1500元,接近半数的高龄老人收入水平还达不到城市的平均工资水平。根据2013年河北省工资水平调查显示①,城市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水平约为2790元,近一半的高龄老人的月收入水平还不及在岗职工的一半。这对不仅要维持日常生活的同是还要支付高昂的医疗费用支出的高龄老人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据调查,43.5%的高龄老人月收入根本不能满足日常生活消费,更不用说负担医疗保健等其他方面的费用了。高龄老人的退休工资无论是从绝对量上看还是相对量上看都不高,不够支持高龄老人无忧的安度自己的晚年生活。
  
  4.1.1.2依靠政府资助的高龄老人的月收入水平不高
  
  每年的河北省政府工作会议中,都很重视享受低保待遇的人群。每年都会根据物价水平和平均工资水平上调最低生活保障数额。2014年年底的政府工作会议中再次提到了低保费用,决定较2013年的最低生活保障费用的每月290元提高到310元。具体到各个城市,各市根据自己的物价水平,根据省里统一部署,确定了自己城市的最低生活保障水平。例如,石家庄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月人均350元,唐山市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则是月人均380元,承德市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月人均321元,张家口市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则是月人均260元①。在我们对丰润区高龄老人调查中,有10%的高龄老人仍然在依靠最低生活保障进行生活。尽管唐山市的最低生活保障高一些,但是对这些高龄老人来说,不仅要维持基本的日常生活,还要支付高昂的医疗费用,严重的入不敷出现象很明显。因此,主要依靠最低生活保障生活的高龄老人的月收入非常低。
  
  4.1.1.3依靠子女供养的高龄老人的月收入基数较小
  
  对于经济来源主要靠亲人供养的高龄老人,其收入主要依靠子女供给,渠道较窄,其月收入水平也很低。由于这些高龄老人的收入靠子女供给,所以子女的经济状况决定了供给高龄老人经济收入的水平,高龄老人的子女们大都逐渐步入退休年龄,经济能力有限,又要顾及自己的生活,他们能给父母提供的经济支持少之又少。因此,在主要依靠亲人供养生活的高龄老人当中,有83.2%的高龄老人收入都在1500元以下,远远达不到社会的平均工资水平。收入在1500元以上的高龄老人仅仅占到16.8%,虽然这一小部分的高龄老人的收入达到了社会的平均工资水平,但是面对高龄老人医疗方面的支出,老人表示还是有些力不从心。所以从整体来看,主要依靠子女供养生活的高龄老人的月收入水平偏低。
  
  4.1.1.4医疗支出保障力度不够
  
  通过上述数据分析,医疗支出占高龄老人支出的比例最高达到59%.虽然在统计发现有97.25%的高龄老人参加了各种医疗保险,但医疗保险对于高龄老人疾病种类和报销额度有严格的控制和标准。在面对肿瘤、慢性病等长期需要就医或者话费数额巨大的疾病医疗保险是不为高龄老人的医疗支出提供保障的。为了让老人减轻疾病带来的疼痛和困扰,较大数额的医疗费用只能由高龄老人和高龄老人的家人来承担,这就失去了医疗保险为高龄老人提供保障的意义。对于月收入本来就不高甚至靠子女供养的高龄老人月收入水平都不固定的窘迫经济状况而言,生一场病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4.1.2原因分析
  
  通过数据分析可得,高龄老人不管从什么方式获得的月收入水平都不高。除了日常开支,能用于医疗方面的费用并不多。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这与前文提到的收入来源渠道较为单一,年轻时有工作的高龄老人退休后的月收入主要靠退休金、没有工作或者缴纳养老保险的年限不足15年的高龄老人的月收入主要靠子女或者亲朋的供养,但他们的子女或者兄弟姐妹由于相继步入退休年龄,自己的经济生活每况愈下,更无暇顾及自己的父母,再加之作为企事业单位的退休高龄老人由于退休时间早,退休金低,退休金的上涨幅度赶不上物价的上涨幅度等因素,退休越早退休工资替代水平就越低。因此在年龄上必然出现年龄越高收入相对越低这一特征。
  
  另外,高龄老人由于年事已高,身体机能下降等特点,迫使他们不得不退出工作领域,不能靠劳动获得劳动报酬。同时由于高龄老人身体状况欠佳,他们除了支付衣食住行等生活基本支出外,还不得不支出比年轻人群体更高的医疗费用支出。因此,大部分高龄老人的收入抵不上支出水平。可见,构建完善的高龄老人经济支持体系,必须想办法增加他们的收入水平,拓宽他们的收入渠道。
  
  4.2生活照料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2.1生活照料存在的问题
  
  4.2.1.1子女无法满足高龄老人对日常生活照料的需求
  
  通过张奶奶的采访中,我们得出无论是日常生活照顾还是非日常生活照顾,高龄老人的生活照料中子女是老年人遇到各项困难时主要依赖、求助的群体。但是高龄老人的子女由于有自己的生活,部分不会选择留在老人身边,对于这部分不能留在老人身边的子女他们根本无法对高龄老人提供生活中的帮助,因此,子女无法满足高龄老人对生活照料的需求。
  
  4.2.1.2日常生活照料服务与高龄老人的需求存在供需矛盾
  
  将丰润区100位高龄老人对日常生活照料服务的需求与供给情况进行比较发现,高龄老人希望在社区服务、护理医院、就近治疗疾病的医院、邻里互助方面得到更好的帮助;但是社会对高龄老人的生活照料紧紧停留在自救方法的宣传和少量的社会保险、社区照料。社区照料在所有供给方式中占比还不到10%,而社区照料在高龄老人的日常照料需求中是排第一位的,这种供需的严重不平衡在对高龄老人日常生活照料服务中显现明显。
  
  4.2.1.3社区医疗保健服务体系不完善
  
  首先,社区医疗保健服务的项目太少。在对社区所提供的项目调查中,社区能为高龄老人提供的服务项目只有不定时监护、疾病诊疗、定期体检这三项简单的项目,而且这三项服务还会因为人手欠缺、机器损坏等原因不能随时提供。社区服务项目在规范上存在很大缺口。其次,社区提供的服务项目与高龄老人对社区服务的需求存在供需矛盾。例如,高龄老人希望在家门口就能看简单的疾病,免去去大医院排队挂号、路途颠簸的麻烦,希望在社区得到的疾病诊疗服务的需求高达55%,但是社区在提供疾病诊疗这一服务仅占社区服务项目的45%,存在10%的供需缺口。由此可见,社区医疗保健服务为高龄老人提供的养老支持体系还是很不完善。数据来源如表4.1.
  
  
  
  4.2.2原因分析
  
  从以上数据分析得出,高龄老人身体机能下降严重,患有慢性病和疾病缠身的老人比重达到41%(如表3.5),而且有的老人甚至失能或者半失能,确实需要有效的日常照料。但是由于子女也渐渐步入老龄化身体机能也在下降,照顾老人的重任则落在了(外)孙子(女)身上,但是(外)孙子(女)正值中年,上有老下有小,还有工作,生活的重任全部在这一代人身上,较易造成无暇顾及与之隔一代的高龄老人生活照料问题。这时,高龄老人获得日常照顾的重要场所就转移到了高龄老人居住的社区上。但是从社区的供需工作中看到及其不平衡。社区提供的服务只是很基础的诊断和定期检查,而高龄老人需要的除了这两项之外,更多的是对老人生活中的照顾。这种严重的供需不平衡、生活中被无暇顾及等问题造成了高龄老人生活照料不尽人意。
  
  4.3精神慰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4.3.1精神慰藉存在的问题
  
  4.3.1.1高龄老人感情匮乏
  
  在我们调查的丰润区100位高龄老人中,有81.4%的高龄老人心理感受最多的是孤独和失落等负面情绪。象张奶奶这样的高龄老人虽然生有的子女数量不少,但是由于子女的事业规划、家庭规划等原因不能和高龄老人生活在一个城市,或者即使生活在一个城市由于各种原因不能经常探望,这就导致了孤独、失落感充斥着闲暇时间很多的高龄老人,找不到心理寄托。另外,有90.1%的高龄老人认为子孙在家中与自己相聚是高龄老人心理认为最高兴的一件事情,听听孩子和自己聊会天、讲讲自己的心里话,会让每天深感孤独的高龄老人回忆起子女的聊天内容就很欣慰。但是子孙有自己的工作和家庭,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每天都陪在高龄老人身边,致使高龄老人不得不忍受子女不在身边时的孤独和失落感。
  
  4.3.1.2高龄老人生活单调,缺乏兴趣爱好的培养
  
  人到老年,最大的心愿就是一家人在一起热闹开心的生活。但是子孙要去工作维持自己的生活甚至是高龄老人的生活,只有好好工作才能维持一家人的日常生活开销,这就必然要把大部分的经历投入到工作中,没有较多的时间照顾和陪伴高龄老人。对于这个经济与生活的矛盾,高龄老人表示很心疼自己的子孙,理解他们的不容易,但是自己就是控制不住对子女的思念希望能够经常陪伴在身边。老人的此种纠结想法在高龄老人中属于普遍现象,高龄老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不能像年轻人一样经常出去接触新鲜人、事、物,生活范围仅限于自己家里的几十个甚至几个平方米,由于文化水平也较低没有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只能靠思念来填满自己的无聊晚年时光,从而导致了高龄老人的生活缺乏乐趣。
  
  4.3.2原因分析
  
  通过对高龄老人和亲朋好友及子女关系的调查发现,家人与高龄老人沟通交流不多,对他们关心不够,而且高龄老人由于体弱多病,行动不便,与外界联系不多,能获得的外部精神慰藉十分有限。高龄老人与他人联系少当然有其客观原因,如年老体衰不便出门;认知功能减弱无法正常沟通等,但是,现在的高科技时代完全有条件和他人联系如打电话等。之所以联系少,还是没有认识到越是高龄老人越需要和他人交流、沟通的重要性,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信号。亲朋对高龄老人精神方面的沟通交流一定要引起重视,要充分考虑他们精神方面的需求。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