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保障论文

丰润区高龄老人养老支持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朱老师
发布于:2016-04-12 共6309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高龄老人养老支持问题探析
  【第一章】丰润区高龄老人养老问题探究绪论
  【第二章】高龄老人及其养老支持理论
  【第三章】丰润区高龄老人养老支持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第四章】样本区高龄老人养老支持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第五章】改善高龄老人养老支持现状的对策建设
  【参考文献】高龄人群养老支持机制完善研究参考文献
  
   3唐山市丰润区高龄老人养老支持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3.1调查设计及内容

  
  3.1.1确定对象与变量设置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具备唐山市丰润区常住户口的高龄老人。为了比较系统的把握高龄老人的养老支持体系,了解社会、社区、家庭对建立高龄老人养老支持体系的影响,以便更好的构建养老支持体系,我还调查了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干部以及部分高龄老人的家人。
  
  如上对高龄老人界定和特征的描述,对高龄老人而言,由于他们的身体状况比其他人口群体要差很多,可得知养老支持至少要包括经济收入、精神、生活照料(医疗)三个方面。就医看病是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病时去不去医院,由谁来照顾对他们而言意义十分重大。因此,本研究倾向于从经济支持状况、生活照料状况、精神支持状况三个方面来分析高龄老人的养老支持。
  
  经济支持状况包括:月收入的来源渠道、月收支水平、生活费用支出类型
  
  生活照料支持状况包括:对待疾病的方式、高龄老人对生活照料的供需情况
  
  精神慰藉支持状况包括:子女孝顺程度、孤独感出现频率、是否有安全感
  
  3.1.2调查地点的选取
  
  调查地点是确保调查成功、调查结果科学可靠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调查地点的选择上,我经过了反复思考最后确定在唐山市丰润区,原因主要有两点:1.唐山市丰润区从地理位置来看,处于唐山市的北部地区;从城市类型而言,在唐山市的五区十县中属于大中型区域,而且丰润区是全国的动车城故乡,有北车、齿轮厂、中铁十八局、中国二十二冶有限责任公司、冀东水泥厂等大型国企,外来人员在此扎根的比比皆是。选取丰润区为调查地点,较具有代表性。2.我在丰润区有较好的社会关系资本,不仅熟悉当地的生活习惯、社会环境,而且对所在的周边小区的居委会、街道办较熟悉,便于实地调查的顺利开展。
  
  3.1.3调查研究方法
  
  本调研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实地访谈法、案例调查法收集资料。但具体调查方法因调查对象的不同而有所差别。对于高龄老人,由于所受的教育年限较少认识的字也较少,身体较差,我主要按照按照抽样而选出的对象发放事先设计好的问卷调查,直接向他们询问,再由我据实填写,以便获得标准化的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定量研究;对于街道办事处、居委会负责人、高龄老人的家人,我主要采用个别访谈法并辅以电话调查,了解高龄老人在养老支持方面的需求和供给情况。此外,为使本次调研更加准确全面的反映高龄老人养老支持存在的问题,在调查研究过程中,我还广泛收集并研读了大量国内外以及其它城市高龄老人相关问题的调查研究资料和新闻报道。
  
  针对问卷调查的结果,本次调研主要采用定量分析方法,结合实证研究,提出高龄老人在养老支持方面存在的问题。数据的分析处理采用SPSS20.0进行分析,并建立了相应的调查结果。
  
  研究的样本的选择,我采取多步抽样与简单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第一步:多步抽样,先把丰润区的21个小区作为第一阶段的样本,从中抽取3个小区(分别为7,9,21小区)。第二步:简单随机抽样,即对三个居委会中的高龄老人进行简单随机抽样。然后严格按照科学方法设计问卷,全部进行入户调查,并有重点的对部分调查对象进行个案访谈。
  
  此次调查我共发放问卷100份,收回调查问卷100份,经检验全部合格,有效率100%.
  
  3.2调查数据分析
  
  3.2.1样本地区概况
  
  丰润区位于唐山市北部,有户籍人口13568户,约为21389人,其中,老年人共有9176人,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1050人,高龄老人占户籍人口比例高达7.74%,是一个人口老龄化和高龄老人占总人口比重较大的城市。在街道办事处、居委会领导的帮助下,我调查了三个重点做调查的小区的基本信息和相关数据(7,9,21小区)。此次调查资料中随机抽取了100位高龄老人的问卷,其中男性有37人,女性有63人,高龄的女性老年人明显多于男性。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与女性寿命长于男性有关,因此本次调查符合人口学规律,而且告诉我们:高龄化老人的人口构成中,高龄老人女性占比远远高于男人,在研究养老支持时,应该重视高龄女性老人问题。
  
  
  
  从婚姻状况上看:丧偶老人也是一个比较大的群体。本次调査中,已婚且配偶健在的高龄老人共有25位,占样本总数的25%;已婚丧偶的高龄老人有44位,占被调查对象总数的44%;未婚的高龄老人有3位,占被调查对象总数的3%;离异且未再婚的高龄老人有11位,占被调查对象总数的11%,其他情况的高龄老人有17人,占总样本的17%.
  
  从年龄层次来看,样本中的对象多数集中在低龄年段的高龄老人,这一层次的高龄老人共有63人,占全部样本的63%.此后,随着年龄的增大和高龄老人健康水平逐渐下降,中高年龄段的高龄老人数量在递减。85-89岁的高龄老人有27人,占全部调查的高龄老人的27%.90-94岁的高龄老人有8人,占样本总量的8%.95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有2人,占全部样本的2%.这与当前社会的经济发展和医疗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有关,从而导致人类寿命的普遍延长。
  
  从受教育程度上看: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受教育水平不仅影响着高龄老人的养老支持选择方式和社会活动的参与积极性,而且还影响着与人交往的和谐度。从经常参加社区组织的文体活动的高龄老人的文化水平看,文化水平较高的老人更加愿意参与到社区活动当中去,学习新的知识和心理调整能力远高于受教育水平低的高龄老人,受教育程度高的高龄老人更能并愿意接受新鲜事物和想法。本次调查中,未接受过教育的高龄老人有36位,占被调查对象总数的36%.受过小学文化教育的高龄老人有22位,占被调查对象总数的22%.受过初中文化教育的高龄老人有16位,占被调查对象总数16%.受过高中文化教育的高龄老人有12位,占被调查对象总数的12%.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的高龄老人有14位,占被调查对象总数的14%.初中及以下学历的高龄老人占总样本的74%,由此说明在三个小区中高龄老人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
  
  样本地区人口结构具体项目如下表3.2所示:
  
  
  
  3.2.2经济扶持
  
  离退休高龄老人的养老金,是女性在55(50)岁男性60(55)岁退休后,(退休年龄根据从事的工作性质而定),国家根据高龄老人个人和高龄老人工作时所在的单位所上的养老保险的数额和年限,以不等额的形式每月支付给高龄老人生活费用,满足高龄老人每月拥有固定收入来维持自己的生活。自从我国开始通过工作时缴纳一定工资比例的养老金来保障老人失去工作后的收入这个保障制度以来,退休金成了老人失去工作以后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是保障老年人晚年生活健康、幸福的养老的主要方面。从对7,9,21三个小区调查高龄老人的经济来源结构看,其主要经济来源是退休工资。通过对100位高龄老人的生活经济来分为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方面:公务员、国企职工、集体、私营企业的退休人员都有由企业和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由国家财政部门来固定支付的退休金。第二方面:有部分高龄老人由于文化水平低没有工作技能等因素没有与之相对应的工作,所以没有单位为之缴纳养老保险,高龄老人自己年轻时又缺乏为晚年生活提供保障的意识,所以这部分高龄老人到退休年龄后没有固定收入,他们的收入来源主要靠子女供养,一旦子女由于自身原因收入不稳定、生活出现意外等原因不能对高龄老人进行经济供养,导致高龄老人每月没有固定的收入,致使他们的生活会陷入困境。具体的数据见表3.3.
  
  
  
  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高龄老人的经济收入来源渠道较窄,退休金工资收入占了高龄老人收入的59%.由于受工作单位、工作技术含量、工作年限和当地的工资平均水平的不同,高龄老人在退休金收入上存在一定差异。之后,我们又对三个小区高龄老人从主要经济来源获得的月收入进行了调查,并对其月收入进行具体分析。结果如表3.4.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三个社区中的高龄老人退休金收入水平普遍不高。其中退休金在701-1500元这个区间的高龄老人占比最多,占到总人数43%,为43人,几乎占到了一半的水平。收入金额在700元以下的高龄老人占总人数的25%.收入金额在1501-2000元的有20人,占到总人数20%.收入金额在2001-2500元的有7人,占到总人数7%.收入金额在2500以上的有5人,占到总人数5%.
  
  从数据中我们得知,高龄老人的收入无论从绝对量还是相对量来说都不高,那么支出情况又如何呢?通过走访,得到的数据如下图:
  
  
  
  根据饼形图,我们看出医疗和基本的衣食住行支出占高龄老人支出的88.4%,分别为34.5%和53.8%,而医疗支出占高龄老人支出的比重最大。那么,高龄老人每月的支出数额都是多少呢?如下图;
  
  
  
  从图中看出,高龄老人月支出数额在1501-2000元的占比最大为42%,其次为月支出在2001-2005元的高龄老人占高龄老人月支出比重的33%.可见高龄老人的月收入水平远低于月支出水平。
  
  3.2.3生活照料
  
  通过对3个小区的100位高龄老人走访发现,高龄老人身体状况普遍不好。完全不能和大部分不能自理的高龄老人比例高达41人,占到41%.在老人不能自理的情况下,多数老人伴随着慢性病。其中高血压、颈椎病、冠心病位于较爱得的慢性病的三甲,分别占到18%、17%、16.5%.这些慢性病因为得病时间长,医治起来较困难,所以一直困扰着老年人,如表3.5.
  
  
  
  通过走访发现,李爷爷是比较有代表的一类高龄老人。
  
  案例1李爷爷88岁电厂职工退休
  
  李爷爷退休前是电厂的一名技术工人,每天从事体力劳动使李爷爷的身体健康状况水平很高,但是退休后查出自己有糖尿病后,不能吃有营养、有糖分的食物,走两步路腿就像被压了中午一样特别沉,浑身没劲。每天早中晚要定时注射胰岛素,吃各种保健药,在家随时准备一个小药箱。自从前一年中风后,失能在床上,觉得自己像废人一样,连自己的生活都照顾不了。哎……
  
  高龄老人由于年事已高,身体机能每况愈下,不能像以前一样可以去照顾子女,现在甚至连自己都没法照顾。面对疾病,高龄老人会采取什么方法去治疗呢?
  
  
  
  面对疾病高龄失能老人由于行动及身体不便,在对3个小区100位高龄老人的走访中,25位老人选择了强忍病痛,25位老人选择了到就近的诊所进行简单治疗,42位老人选择了根据自己多年的得病经历自己选择药物吃,只有8位老人选择身体不适时就去正规的医院进行治疗。根据数据得出,42%的老人会选择不劳烦照顾者自己解决疾病,这样只能是治标不治本,形成了恶性循环。
  
  
  
  通过对唐山市7、9、21三个小区共100位高龄老人的生活主要照顾者的来源形式进行问卷访问,得出如上图的比例。从图表可知,三个小区的生活照料者主要来源是子女或者配偶,即家庭养老模式,但是因为高龄老人的子女也步入老年时期,健康状况也趋于下降,更多的是由孙(女)子、重孙(女)照顾。除了家庭养老的模式,7小区由于是国企职工住房,上班在一个单位的老年人年轻时建立起的深厚感情,出现了稍健康的邻居照顾身体较差的同事、朋友。接下来的贾奶奶的案例,在100位高龄老人中具有代表性。
  
  案例2:张奶奶,86岁,过去是农民
  
  张奶奶家住丰润二十一小区,老公是铁路上的员工,和老公结婚后就随老公来到城市,由于张奶奶过去是农民没上过学,找不到工作只能在家照顾家庭。老伴过世已有十年,生有二儿一女。两个儿子在外地上学后就留在了当地,娶妻生子扎根在外地,每年只有过年的时候才与老人团聚。女儿虽然住在唐山市却住在古冶区,距离丰润区40公里的距离,坐车来回要两个小时的时间,张奶奶的女儿接近60岁的年龄其身体也不是太好,患有高血压和心脏病,平常只要一干重活就会感到身体不舒服,所以更是没有过多精力照顾张奶奶。张奶奶身患高血压、类风湿性关节炎、冠心病等多种慢性病,药不离手,不能长时间在外活动,只能在家里稍微锻炼下走走步,养点花,做做饭,赶上换季或者变天的时候,张奶奶的慢性病很容易犯,不能下床,这时就连吃饭都成了问题。只能靠听听收音机打发时间。她的生活主要靠政府提供的最低生活保障来支持,另一方面靠子女每月给点钱,由于子女也都相继进入退休年龄,手头并不宽裕,能给张奶奶的生活费只能是一个月几百块钱。老人说自己平常除了吃饭、交水电煤气费等维持日常生活需要花钱外,也不需要买什么东西。但是就怕生病,慢性病反反复复发病又不好医治,高昂的治疗费用令张奶奶发愁。张奶奶说,要是能有医生在社区上门看病的服务,又不贵,那是最好了。
  
  由于高龄老人特殊的生活环境,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文化大革命等特殊时期,生活条件艰苦自然养成了勤俭的习惯,再加上“养儿防老”等观念的根深蒂固,找除了子女以外的人照顾自己成了一种“奢侈”的想法。
  
  目前,对于高龄老人的社会支持主要是邻里、子女、社区志愿者、少部分养老院的照顾,通过对唐山市丰润区7、9、21三个小区的100位高龄老人的调查发现,对于社会支持,高龄老人希望在社区服务、护理医院、就近治疗疾病的医院、邻里互助方面得到更好的帮助,这样能够减轻照料者一些负担。如表3.6
  
  
  
  知道了高龄老人对生活照顾的需求,那么,高龄老人对生活照顾的供给有哪些呢?如图3.5
  
  
  
  从图表可得,目前对高龄老人的社会支持主要在宣传和保险方面做的较多,占所有供给方式的五成左右,其中九小区在社区服务方面优于其它两个小区,自救方法和宣传以及养老机构对高龄老人的照顾方面做得较其它两个小区到位。社会保险对高龄失能老人的保障相对平均,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保障措施,救济资金,但是对于疾病缠身,药不离手的高龄老人,这些救济措施还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老人的生活问题。而高龄老人希望从社区中得到养老支持的这一主要方式的供给明显不足,三个小区占所有供给的百分比分别为4%、22%、11%,这说明社区照料明显偏低。
  
  3.2.4精神慰藉
  
  家人、亲朋与高龄老人联系的勤不勤、照料的细致不细致是衡量高龄老人心理状态的重要因素。家人、亲朋和邻里等社会关系越融洽,生活环境越和谐,则高龄老人的精神状态越好,从外界(包括亲朋、家人、邻里、社区等)获得的精神慰藉就越多。那么高龄老人对儿孙孝顺程度的满意度如何呢?见图3.6.
  
  
  
  通过图表占比我们看出,高龄老人对子女的孝顺程度的满意度在一般的程度占多数,高达34%,认为子女非常不孝顺的比例达到5%,不孝顺的比例为21%,比较孝顺的比例为32%,非常孝顺的比例是8%.
  
  调查中发现,有些子女无养老孝老意识,自己吃穿住行都要用好的,而让父母吃冷饭、住地下室。在社会发展如此迅速的今天,道德底线怎能如此低?通过上表的数据与身边的事例不能不值得我们思考。在走访中从一位高龄老人口中得知,自己是一位国企退休的老干部,因为他有一套面积为160平米的房产,变现后大概为100万左右,自己的三个孩子因为这套房产的归属权问题闹到了法庭上,完全不顾还没过世的年迈的母亲的感受,直接导致她宁愿在养老院养老也不愿住在家里。
  
  通过对样本地区高龄老人的人口结构的数据得知,100位高龄老人中75%的高龄老人由于丧失了与配偶共同生活的机会,同时子女由于还有自己的小家庭,对于高龄老人的照料难免有疏忽。而现有社区或者养老院对高龄老人所提供生活照料项目少之又少,更顾及不到高龄老人在精神方面的需求。对于被调查的100位老人中的75位高龄老人进行走访,发现他们的孤独感与安全感随着配偶的去世呈现一定的规律,如图3.7.
  
  
  
  高龄老人所面临的孤独感与安全感随年龄的升高与年降低这一突出实际是为我们敲响了一个警钟。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衰退,这时无论是从身体还是心理对家人及亲朋的依赖性越来越高。当他们身边缺少人陪伴时,就会同社会和亲朋的沟通中出现障碍,每天的活动范围仅限于那几平方米,致使心理的安全感降低,认为是被社会抛弃的人,孤独感就会上升,自怜自敏,这种现象就会出现恶性循环。从受访的高龄老人的心理来看,随着丧偶时间的延长,孤独感与年剧增,安全感与年降低。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