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区域经济学论文

山西重点景区周边环境利用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3-24 共7713字
论文摘要

  1 引言

  中国是世界旅游大国。作为旅游产业的主体,景区快速发展时呈现的一个显着问题是周边环境开发无序或空间利用格局失合理,这种忽略周边环境与景区紧密相连特殊地位的做法,容易引发旅游业发展火景区难火地区的景区和其周边地带的剥离。不仅影响着景区品质的提升和游客的欣赏要求,还使得旅游业不易摆脱门票经济的束缚或再次陷入升值后的门票经济怪圈,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受困。近些年来,中国景区在申遗前付出大量心血实施周边环境整治工作,或者整治后却隔绝于地域社会景观之外,以及由于周边环境土地无法高效使用引起的景区产业链延展拓宽效率低下现象,值得深思。

  1. 1 景区周边环境利用文献

  景区周边环境是社会经济风貌、自然环境与景区联系密切或相似,与景区的生存与发展相关,居民于景区有较高认知度,紧紧围绕景区且拥有一定空间范围的区域景观状况以及自然和社会要素[1]。周边环境要有一个较明确的地理边界,界线可由与景区风貌相似的景观以及因旅游而发展的商业服务活动范围来确定[2]。有关其利用的研究认为: 为使周边环境与景区外观协调,需在遵循环境生态牲、尊重文化脉络或给予开放空间原则下,在周边环境中建设观景通道、游憩空间、地方建筑等设施[3 -4],具体措施上以限、拆、换、建结合[5]; 景区周边环境成为旅游导向的土地综合体房产模式[6]; 周边环境利用成步行文化街或游憩商业区[7 -8]; 周边环境建设景区所需的旅游服务设施[9]; 为使居民受益周边环境中旅游资源可利用成新景区[10 -11]; 发挥周边环境多业态共生价值[12]。以上研究忽视了周边环境处于景区向所属地域过渡、既要保护和支持景区、也要带动区域发展的双向责任和作用,还缺少以景区为中心,把周边环境这个交叉地带作为一个专项的主题来着重展开的研究。这种对周边环境附带性的非专门研究和未突出其独特地位和重要作用的单向研究,存在的很大遗憾便是理论支持不够,会直接影响景区效益在周边环境外延继而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1. 2 景区周边环境利用理论需要及基础

  景区与其周边环境都位于所属的区域中,景区往往是不与时代同步或非人工化的景观单位,与周边环境的管理部门通常不一致。景区不希望周边环境的施工建设与服务经营侵扰到自己的存在和旅游发展,景区所属地区则希望通过旅游在周边环境中得到收益以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即景区与区域都希望周边环境对自己有益,在使用周边环境空间和土地上,发生争夺和矛盾。此特点很像两个近似物种利用同样资源时的竞争情况,使得通过种间竞争理论解除周边环境中的冲突,形成互利共生状态继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成为可能。拥有近似需求的两个物种为夺取资源和空间而发生的制约对手的现象叫种间竞争,竞争激烈的程度与种内密度成正比[13],包括竞争排斥、生态位及共生三方面的原理。竞争排斥即在稳定条件下,受资源、空间制约的利用同样资源的两物种,共存不能持久[13],周边环境需在资源和空间利用上为景区着想,由二者竞争调整为依存互补。生态位即自然环境中物种的时空、高度定位以及它与有关物种的联系,稳定群落比单一种群因更能有效利用资源而具有较高生产力[13]。

  2 材料与研究方法

  山西是全国资源型经济综改试验区,旅游业被视为新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在改变山西煤炭一支独大的产业单极化结构,促进山西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表 1) 。支柱产业的衡量标志多是产业增加值达到 GDP 的 5%。2009 -2013 年山西旅游业增加值均超过了 GDP 的 5%,具备了作为支柱产业的条件。在山西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中,能够吸引大量游客主要是凭借由丰富旅游资源开发的各类景区,尤其是文化景区,而曾受省假日统计体系监测的重点景区则成为接待游客的主力军。表 1 显示,2009 -2013 年国庆期间重点景区游客量达到了全省的 30% 左右,重点景区数呈增多趋势。因此,发挥重点景区能够吸引来大量游客的强辐射源作用,合理利用景区周边环境,进行科学的空间布局,将为带动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更大的作用。但目前山西重点景区周边环境利用尚存在不少问题:1) 表面上景区效益强烈延伸至周边环境范围,实则周边环境既未保护支持好景区,也影响了自身高效持续的获利能力,景区周边环境缺乏总体规划。2) 周边环境既未延伸发挥好景区的文化特性,也未利用展示好区域的独特文化,周边环境缺乏资源整合和主题文化,旅游文化产业效益和旅游综合收益低。3) 划拨为游憩景观的周边环境面积太大或被景区吞并后消失,物种单一,只发挥了烘托映衬景区的作用,造成了土地浪费,与所在区域共生不足。

  4) 周边环境中旅游业与文化产业、地区优势资源和产业的融合不足。【1】

论文摘要

  
  研究数据源于四部分:1) 2009 -2013 年山西省、晋中、晋城、临汾、大同市《统计年鉴》及山西、祁县、阳城、吉县、南效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 景区、景区所在村镇及省旅游局 2009 -2013 年的统计; 3) 景区管委会或景区相关负责人、周边环境居民、商户的现场咨询; 4) 研究者对景区及其周边环境的观照、调查及相互交流。文中运用了实地调查、统计分析及比较分析方法。其中实地调查信息、素材及思考包括三个阶段: ( 1) 2009 -2013 年对山西重点景区( 非全部) 的持续观察、走访及累积看法、思考。2)2014 年 8 月 1 日 - 11 日对包括文中案例景区在内的山西部分重点景区的大范围观察、访谈及问询。3)2014 年 10 月 16 - 18 日对案例景区统计不详或不精确数据的最后核实、确定。

  3 结果与分析

  3. 1 周边环境统筹布局带动区域经济增长

  正如种间竞争关系的排斥原理所述,景区吸引的游客越多,景区与所在区域在周边环境中发生的矛盾越集中,景区想让周边环境成为观赏保护景观,区域中的居民想占有周边环境的土地和空间,从中发展旅游商业,如果仅使周边环境对一方有益,景区与周边环境必定无法和谐分享利益。以乔家大院为例,它位于祁县乔家堡村,在太原与平遥古城之间相距 100km 的中分点上,是二者来往的必经之地,具有优越的地理区位。从村口开始,漫长的流动摊贩排列在进出景区的道路上,乔家大院被围困在村子自发滥造的缺乏美感和文化气韵的、吆喝声此起彼伏的汪洋商海中。乔家堡从景区发展中攫取利润,在周边环境中占尽优势,但却并未从村庄的规划布局上与景区协调,这种缺乏统一组织的方式也大大限制着自身的转型升级。

  自乔家大院 1986 年建馆以来还一直沿袭着景区 + 周边环境个体零散经营的模式,在旅游综合收入和经营模式中已远落后于山西地处偏僻的同样是大院文化的小字辈景区 - 皇城相府。如表 2 所示,2009 -2013年乔家大院与皇城相府游客量相差不大,前者占有优势,但综合收入上已存在倍数级的悬殊差距,在周边环境收入上,前者 2013 年更是少于后者的 1/18; 作为山西最出名的大院,综合收入占区域经济比例过低,明显低于皇城相府,并随门票收入的下降而下降; 周边环境占综合收入比率随着游客量增多而变化不大。

  说明乔家大院周边环境的规划和利用是比较差的。

  因此乔家大院周围必须进行为景区利益考虑的规划设计。乔家堡村是乔家大院产生的载体和背景,也是其周边环境,规划前先要对周边环境的文化遗存、自然地理遗迹等资源进行摸底调查,并尽力挖掘其文化价值,以扩大乔家大院的原有欣赏面积和内容。设计进出景区的线路并使之不重复,可采取“入”字形状回旋于景区两旁,沿线以自景区形成以来的历史时间为轴,组建村落中曾出现过的各个阶段的民间百姓的房屋建筑,流动摊位入内经营,各种极具地域村落特色的民风习俗体验参与项目在此开展,如此才可区别于满城尽是富贾巨商豪宅的平遥古城的格调。实际上看似乔家大院的地理位置优越,离平遥很近,但若把乔家大院的宅子拿到“富可敌国”、气派华丽的平遥古城院落群中,就较为普通,因此游客在看过古城之后并不觉得乔家大院有多惊奇,再者,由于历史风格相似,平遥古城开展的许多旅游项目都使得类似形式在乔家大院难以生存。那么,乔家大院周围铺展出的当时或不同历史时期的普通民众的生活画卷,就是不一样的体验。除了景区内的后花园,乔家大院周边难得见到绿化和水体,因此游客经过的一些开阔集中地段,尤其是景区入出口前的空间,需适当进行本地植物栽种和池塘水景的建设,以及与乔家大院相关的影视剧主题曲音乐声景的再现,在布局中特别要注意突出村落的风格和意境。乔家大院门票收入比皇城相府少很多,貌似景区门票较低,但相对其规模和参观时间而言,目前 72 元的门票已经不低了。那么对景区周边环境进行规划,扩大了周边环境与景区形成的整体游赏内容和规模后,不仅可适当调整景区门票价格,而且重要的是由此可提高旅游业的综合收入,从而在更大范围内带动区域的经济增长。【2】

论文摘要

  
  3. 2 周边环境与景区互补共存带动区域经济增长

  依据种间竞争的共存原则,周边环境与景区要想获得长期繁荣生存,就要形成彼此作用的互补关系,缔结成联合体,以提高生产力,具有更大的稳定性。景区的竞争力不仅指自身资源和外部周边环境的辅助和提升,还包括景区文化能延伸至周边环境后对其土地、空间、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旅游的目的不是对景区的个体认识,而是对景区所代表的区域文化的整体认知。以临汾壶口瀑布为例,瀑布以外的周边环境已经做了初步规划,原先从河岸停车场经河心至瀑布沿途的摊贩已进行了集中管理,拆除了与景区不协调的餐馆店铺。但景观单调、文化和美感欠乏以及对区域经济带动不足的局面始终未有改善。壶口瀑布不仅是黄河的心脏和中国最雄壮豪迈的瀑布,还是中华文明的活水源头和民族自强不息的象征。正是受到了瀑布奔腾怒吼的启迪,激励国人爱国热情的《黄河大合唱》才得以创作。因此这首歌的旋律,词作诞生和谱曲的背景,以及首唱时的艰苦条件和轰动效应,完全可在瀑布的周边环境中真人情境再现,促使游客触景生情,领略文化意境,汲取勇往直前的精神支持,这比不定期举办的节庆活动更能持久有效地打动游客。节庆活动中产生全国反响的是 1997 年香港柯受良、1999 年吉县朱朝辉飞越黄河的壮举,笔者每次课堂上给学生播放壶口瀑布视频时,他们都对这惊险的一跃感叹不已。虽然飞越过程的悲壮不可实情再现,但可借用激光灯影、光幻虚景的方式让游客感受这刺激壮观的一幕,以丰富游客多方面的感官需求,映衬着瀑布的自然激流跌荡,使人们胸中充满对瀑布的崇拜和敬意。但现有痕迹仅限于在停车场有一凌空飞起的赛车纪念碑而已。壶口瀑布河道东高西低,朝向山西一侧的河谷宽阔,观赏角度要比陕西一侧理想。

  当年货船至此无法前行,经由陆地运行过十里龙槽后入水,此为“旱地行船”,要体现和延伸景区的文化美可将瀑布周边环境中的这种古迹挖掘设计成体验活动。周边环境还有不少值得与瀑布融合的资源,不仅与黄河文化相关,还展现着黄土地的地域文化。比如仍在使用的原样风貌的黄土窑洞,瀑布至孟门山的十里龙槽及其两侧由洪水冲刷而成的石窝宝镜,还有根据龙槽较狭窄在冬季结冰后易通行的天堑缺点而修建的清代城防,另有作为山西特产的吉县苹果等。都可以用黄河风情和地域文化的主题来丰富游客经历,并培育成度假的清静之地。如表 2,壶口旅游在 2012 年高速公路运行后才正式畅通起来,周边环境收入较之前有大幅度提高,但占综合收入的比率反而略有下滑,这说明游客使用当地服务设施比率下降; 综合收入占区域经济比例有增加趋势,2012 年是增幅拐点,但作为山西最出色和雄壮的自然景观,这个比率还是太低,比起皇城相府来说,其显赫的名气与实际经济效果不相称; 在山西重点景区中,其游客数及周边环境收入也算较低的。因此需要将瀑布及其周边环境缔结成联合体,充分利用景区文化和周边环境资源,从而带动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

  3. 3 周边环境多样化利用带动区域经济增长
  
  种间竞争的生态位原理意味着单一物种功能简单,不利于较好利用环境空间,周边环境构景要素和利用主体适当多样,易获得较高生产力。周边环境不该成为与景区一样的游憩之地,二者为游客服务的功能应有不同点,为与区域产业的交叉创造条件和过渡空间。但从周边环境建设的现实看,往往呈现极端化的路线,要么景区被杂乱的周边环境围困大有湮没之势,要么周边环境面积过大或被景区吞并将其同化。以云冈石窟为例。景区2009年新规划后面积扩大了 10 倍,将原本属于周边环境范围的云冈镇、云冈村和不属于周边环境的麻村、校尉屯、张寺窑、竹林寺都全部拆除绿化重建,容纳进了景区。看似保护美化了石窟,但却有人为硬生生刻画之嫌,实质上产生了新的文化破坏和历史割断。云冈村曾有连片分布的朴素而真实的砖彻木雕低矮窑洞群,极具有晋北自然地域文化特征,承载着许多历史信息,并兼备美学欣赏价值,这些建筑无一例外都消失了。吞并原有周边环境及更大面积之后的大景区,全部成为单一的观赏景观,就文化或核心景区的保护来说,也就不再需要周边环境了。但却不利于旅游及经济发展:1) 游客要完整地游览景区,几乎需一天时间,很难再近距离接触到当地居民和目睹他们的现实生活状况,对地域文化的信息摄取量变少。2) 大景区的功能减少,服务对象仅限于游客,不再为当地居民服务。如上所述,周边环境应兼有景区和所在区域的外貌、功能和特征,从而形成自身独特的特性,活动的主体除游客外,还应有当地居民以及不愿再进景区、但需要以此背景休闲的近距离城市居民。因为服务对象和景观类型多样,游客体验和花销项目也多样,周边环境的生产力较强。但在云冈石窟,与景区面貌相似的周边环境消失了,游客的活动全在景区,当地居民已无法参与旅游经营业务,形成了大景区完全封闭、物种单一的景观孤岛局面,而单一物种难以维持较高生产力,造成了土地浪费。3) 村落拆迁居民远离了景区,大景区缺少现实的生活文化气息,景区成为一种过于神圣的、需要人们供奉而不敢有丝毫干扰的尊贵之地,阻隔了景区与区域的交流及与地域产业的融合。如表 4,相比门票收入的快速增长,景区周边环境收入几乎停滞,占有比率明显偏低,并随游客数的增加整体下降; 景区综合收入在以煤炭为主业的区域经济中占有份额微乎其微,几可忽略,说明景区与区域的联系和流通性过小,对世界遗产的牌号来说,景区已没有营利性的周边环境了。应该在保护基础上加强景区与区域的社会、经济、文化交流,为景区保留与之有联系的周边环境,防止景区完全吞并周边环境或后者过大的情形,合理有效地优化景区与周边环境的关系,使周边环境的文化要素活跃起来,较好地延伸产业链,促进旅游业与周边环境中的产业交叉。

  3. 4 周边环境综合化经营带动区域经济增长

  由种间竞争理论可知,周边环境与景区除了由排斥关系发展成拥有各自生态位的互补联合关系外,还应由两物种并存升级为多物种共生,这样能更充分地利用周边环境资源。这不仅仅指景区文化的发扬延伸或与景区主题有关的周边环境资源的旅游开发,更指的是景区的旅游业开枝散叶至周边环境或更大的区域范围,与其他产业融合形成旅游业集群带或综合体。以皇城相府为例,其所在的皇城村曾是个偏隅于晋东南一角、高度依赖煤炭挖掘的贫穷小山村。但却在山西大院云集的丛林中独占鳌头,周边环境收入及占综合收入的比率、对区域经济的贡献远高于其余大院及景区,见表 2 和图 1、2。皇城相府与乔家大院同位于村落,但较少见到违章、破坏景观氛围和风景线的建筑设施和随意搭建。景区入口前空间较开阔,见不到大量排开的非固定售摊。景区文化被充分挖掘,并在周边环境中得以延伸。周边环境中与景区主题( 陈廷敬家族) 有关的地点、典故和资源都被加以利用,景区 100 元的门票除核心点皇城相府外,还包括珍品馆、紫云阡、西山院等景点,比起乔家大院孤立的景点就要收 72 元的门票来说,使人觉得内容丰富,物有所值。

  除与周边环境中的文化景区捆绑外,皇城相府还将自身位置偏僻、地处山村的劣势转化为优势,与村落农业结合发展成为农业观光园 - 相府庄园,使得景区连同周边环境整合成为一个旅游产业集群带。皇城村也成为以超亿元的旅游综合收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模范。但其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仍有大的潜力空间开拓。当前就产业融合看,景区旅游仅结合了村落农业,山村农业贫瘠,算不上优势资源,煤炭开采加工才是皇城村突出的优势,且煤炭运营为皇城集团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区域就近和管理就近的方便。煤炭与旅游结合,煤炭资源得到旅游上的开发,满足游客对山西富丽堂皇的大院民居和贮藏丰富的乌金煤海及发展历史的好奇心和兴趣,促进旅游业发展以及由此带动煤炭业的升级优化和能源的开发,从而带动经济的增长。从区域发展的角度看,要由皇城相府的旅游发展慢慢渗透波及至多个村落民居,因为景区所在之地是一个大院古堡广泛和簇群分布的地方,也要促进这一带山区煤矿环境和资源的旅游开发,由皇城相府的一个中心向多中心型的旅游业集群或综合体演变。
  
  4 讨论

  中国近期出台的系列休闲、旅游政策都特别强调景区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及福祉享受的重要性,旅游发展对社会效益的作用被大为抬升,资源依托型景区的门票涨价受到限制和控制。不仅如此,从政治的角度上许多景区还必须推行各种惠民政策。如山西 2013 年施行“美丽山西休闲游” -49 家国有控股景区头道门票旺季8 折、淡季6 折及60 岁以上免票优惠措施( 包括乔家大院、壶口瀑布、云冈石窟) 。在旅游流增加而景区财流很可能减少的形势下,合理利用与景区紧挨的周边环境空间和资源,价值不容忽视。

  文中研究运用现场调查、统计数据及比较法分析了通过周边环境统筹布局、与景区互补、多样化和综合利用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的情况,但影响周边环境利用和评估其利用效果的因素较多,如多头管理与体制问题、归属机构散乱问题及政治意向、统计所用具体指标问题等等,使得本研究在以下三方面还需深入展开及探讨分析:1) 在计算对区域经济贡献率时,用的是周边环境和综合收入比率,但景区对区域的贡献或多或少不只如此,有的收入基本限于周边环境范围,有的甚至对上一级区域的贡献更大一此。2) 在统计周边环境收入时,已有运营项目及统计指标不尽相同,导致有些景区周边环境的某些收入未被计算,如客运及出租车收入。3) 在运用周边环境及综合收入数据时,有的景区有较精确的统计报表,有的却只是估算,文中在使用这些数据时进行了多方核实。

  5 结论

  ( 1) 周边环境的土地、空间开发不能只朝着有利于景区或周边环境一方的方向发展,更不能走周边环境湮灭景区或景区吞并周边环境的极端。
  ( 2) 对景区生存形成一定威胁、比较杂乱的周边环境建设和活动进行相同主题的统一规划和治理。
  ( 3) 扩展和延伸景区的文化和气息,以相似的文化主线串联起周边环境散落的旅游资源,与景区整合在一起。
  ( 4) 周边环境构景要素和利用主体适当多样,为与区域产业的交叉创造条件和过渡空间,保持较强生产力。
  ( 5) 在周边环境中与以区域优势产业为主的多个产业融合交叉演化成群落共生,结成网络格局促进区域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胡炜霞. 景区周边环境范围定量界定 - 山岳型景区山西绵山实例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0,24( 5) : 62 -68.
  [2]胡炜霞. 旅游景区周边环境范围界定的影响因素及定性方法 - 以晋陕景区为例[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26( 9) : 184 -189.
  [3]王云才,Patrick Miller,Brian Katen. 文化景观空间传统性评价及其整体保护格局 - 以江苏昆山千灯 - 张浦片区为例[J]. 地理学报,2011,66( 4) : 525 - 534.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