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区域经济学论文

企业异质性与区域非效率经济差距形成机理与消除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06-20 共5740字
论文摘要

  一、问题的提出
  
  在转轨期的中国,中国高速的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掩盖了资源在微观配置中出现低效配置的现象,区域非效率资源配置现象不但是区域经济学界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也是我国各级政府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新”新经济地理学从考虑附加的分散力或集聚力的角度引入企业异质性,考察区域之间的资源要素流动的分散力或集聚力来解释区域经济的非效率配置问题,认为区域经济非均衡与微观企业之间效率差距和产品替代弹性有关,产品之间替代弹性越大,对企业之间效率差距反映在区域经济非均衡上越明显。考虑到企业效率异质性的原因是部分学者从企业所有制异质的视角考察效率异质与所有制异质的关系。如杨帆和徐长生提出了转轨阶段国有企业的体制变化和国家的产业政策是影响我国市场扭曲的重要因素;简泽研究发现市场扭曲引起资源配置效率降低是区域整体生产率较低的主要部分,区域之间的市场扭曲差距反映了区域之间的相对资源配置效率的高低。

  研究表明:中国转型期间的市场中存在一种扭曲资源配置效率的力量使资源从高效企业向低效率企业配置,区域经济增长非均衡与微观层次企业效率异质性,市场环境的扭曲程度有关,而市场扭曲程度与政府对市场的干预程度以及是否恰当有关;资源低效率配置是经济增长过程中存在较高的机会成本,我们可以找出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的根源,为进一步的决策来提高经济增长效率提供依据。区域经济增长差距主要根源于资源配置效率的差距;企业是区域内资源配置的微观决策主体,完善的市场机制应该是引导生产要素从低效企业向高效企业配置。本文运用“新”新经济地理理论从企业异质性入手,基于资源配置效率视角考察市场交易环境对企业效率异质性的影响,从企业和政府两个方面探索区域内与区域之间资源高效配置实现的条件和路径选择问题,寻求在资源高效配置的经济增长过程中缩小区域非效率经济差距的有效途径。

  二、企业异质性与区域经济增长差距的效率研究
  
  如果市场交易主体获得扭曲收益的成本支出低于为获得同等收益支付的技术创新和提高管理的成本,那么市场主体就会产生放弃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努力转向改变企业的主体特征的目标,因为获得了能够扭曲市场的企业特征就具有了扭曲市场的企业特征收益权。随着区域内部具有扭曲市场能力的企业主体的不断增多,市场的扭曲程度将会更加严重,最后由于资源要素大量转移到低效率的企业中,导致整个区域的生产率下降,在这个过程中只有少数具有高效率资源配置的企业与具有扭曲市场能力的企业可以生存下来,本来可以生存下来的中等生产率企业中如果没有途径获得扭曲市场的企业特征,就会在高生产率企业的效率竞争和市场扭曲主体的非效率竞争双重挤压下很快被淘汰出局,企业效率异质性通过进入退出的自我选择机制对资源配置效率受到市场扭曲程度的制约,减小市场扭曲程度是提高企业效率异质性区域资源配置动力机制的动力效果的必要条件。

  由于市场扭曲因素的作用,区域经济增长差距就可分解为两部分:区域之间市场效率差异导致区域经济增长差距为经济效率差距,市场扭曲因素导致区域经济增长差距为非效率差距。效率差距的协调主要靠市场机制协调,由于资源要素的有限性和排他性,非经济效率差距的存在势必会通过加剧市场相对扭曲程度来影响资源要素按照效率分配,削弱市场机制在协调经济效率差距中的效果,由于非经济效率差距无法通过市场消除,微观主体能否在市场交易环境中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取决于市场交易环境是否存在降低资源空间配置效率的扭曲因素,非经济效率差距的消除可以依靠政府通过制度和政策调整来消除市场扭曲程度和企业特征收益。基于以上分析,企业异质性、市场扭曲与区域经济增长差距的内在机理可以通过图1显示出来。【图1】
论文摘要
  
  三、企业异质性与区域非效率经济差距形成的机理分析
  
  (一)区域要素非效率配置的影响机理
  制度、政策、基础设施、市场结构、技术水平直接影响企业发展水平和动态决策,是区域生产率动态演化的驱动力。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技术进步效应、规模效应、创新转移效应以及区域经济差距的制度、政策、市场结构、人力资本存量、基础设施、技术进步等影响因素,都与资本、劳动要素的动态组合效率的高低存在着比较强的内在关系。由于客观存在的企业所有权、规模、区位方面的异质性决定了政府决策对企业的运输与交易成本、技术进步影响是有差异的,政府市场干预的政策选择对异质性企业在节省生产成本、引导技术选择和创新方向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其作用机理可通过区域增长函数的理论模型来说明。本文借助希克斯中性生产函数模型的思想,构建如下区域生产函数:

  Q=A(K,t)F(K,L) (1)式(1)中,Q代表总产出,A(K,t)为标准的希克斯中性效率函数,全要素生产率是资本K的函数,主要是物质资本的异质性,随着知识、技术的发展,体现在物质资本中物化技术是在不断提高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单位价值的物质资本将会由于物化技术的不断提升而产生溢出效应,结合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能力的提高使整个生产函数能够向外移动,表现为规模报酬递增,这是资源配置优化的表现,反之则是资源配置低效率化,表现为规模报酬递减。现实中企业异质性主要表现为全要素生产率的异质,作为以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的理性投资者和企业管理者,在资源要素有限的约束下,一切的经济行为都是伴随着向高的资源配置效率改进的努力过程。

  在我国特定的转型期间,国有企业不但比重比较高还受到资本和管理监督的软约束,管理者的目标有可能偏离资源配置效率改进的经济目标,企业管理者存在为了职位的稳定性,追求风险最小化或为了虚荣心追求企业管理的规模最大化的目标、也有可能为了达到满足个人的私利最大化、进行利润转移、流失国有资产追求损失最大化。从区域整体的角度依然存在区域生产函数对每一种生产要素【公式】
论文摘要

  或短期财政赤字负债对基础设施的投入降低企业的交通运输成本;此外,政府有权利针对具体的区域和行业进行税收优惠、提高市场环境和增加公共服务质量和数量等政策实现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减少企业损耗的目标,但会减少财政收入以及可用于改善基础设施的当期或后期财政资源。

  政府实行的具有外部性的公共政策会降低企业的运输成本ai和交易成本bi,借助冰山理论,将成本视为产品到达市场过程的消耗,得到产品剩余系数函数,其中ai表示区域i内部交通运输成本与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呈反向关系,bi表示区域i内的交易成本,与税收优惠、税收降低、国营企业对市场的影响的力度和数量有关,ai的变化与国家可支配财税收入r正相关,与国家支配财税收入r负相关,在既定的决策时点上,ai的变化和bi的变化关系是此消彼长的关系,ψ表示运输成本ai和交易成本bi对产出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过程中的“冰山”耗损的共同交叉作用系数。在既定的国家可支配财税收入r的约束下,理论上要求对降低区域内运输成本运用的边际财税支出和降低区域内交易成本运用的边际财税支出现值(折现率采用区域内部一年期贷款利率r)减小的“冰山”耗损部分相同,此时区域内部实现了整体产出的“冰山”耗损最小,由于运输成本ai和交易成本bi的改变与公共财政资源的收支有关,公共财政资源的收支是区域政府执行财政政策的结果,所以运用运输成本ai和交易成本bi的变化引起的产出价值或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差距可以反映了政府与市场关系中不同区域的财政政策对市场干预的异质程度。

  在我国特定转型经济中所有权异质表现为国有及国有控股、私营、外资(其中,中外合作、中外合资按企业决定权的归属决定企业所有权的性质),企业所有权异质体现在效率异质上主要是通过公共收支政策的变化产生的收益不同,也就是说运输成本ai和交易成本bi边际产量不同,用“冰山”耗损的共同调整系数ψ表示。具体分析如下:市场机制下效率异质主要通过生产产品的价值指标来体现,在企业与消费者交易环节中,消费者是理性的消费;在生产投入环节中,不同所有制企业作为中间投入品的消费者,空间距离相关的运输环节和与税收的企业异质性的“冰山”耗损差异就会通过产品的价值指标通过交易环节体现出效率异质性,“冰山”耗损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公共财政资源的收支与企业所有权异质具有相对独立性而不是绝对独立性,所以用共同调整系数ψ表示市场微观主体--企业所有制异质性对区域市场的相对扭曲程度。【2】
论文摘要
  
  根据新经济地理的“冰山”成本理论,将运输成本与交易成本视为产品到达市场过程中损耗的部分,考虑区域内运输成本a和交易成本b,得到如下区域生产函数:【3】
论文摘要
  
  3)由此可见,通过区域生产函数公式(3)中Ai,Ki,Li,t,ρi,ai,bi,ψ(分别代表全要素生产率,资本,劳动,时间,产品剩余系数,运输成本,交易成本和“冰山”耗损的共同交叉作用系数),反映了政府市场干预的政策选择对异质性企业在节省生产成本、引导技术选择和创新方向等方面产生的区域要素非效率配置机理。

  (二)异质性企业的区位自我选择效应对区域要素配置效率提高的影响机理
  从整个区域来看,当所有的企业区位选择都达到了流动要素的区位最优配置时,实现了在既定制度和技术水平下的动态均衡状态,可以得出无论是资本还是劳动对于区域选择来说整体的产量是无差距的,所以得出:【4】
论文摘要
  
  根据新经济地理的冰山成本理论,要想通过市场机制实现分布在不同区位的生产者和消费者通过交易顺利实现区域整体福利不断提高的目标,就不能忽视空间距离存在的客观性产生的冰山成本。只有跨区域政府才能更有效地改变影响企业区域效率异质性的市场环境、政策和制度环境,进而消除具有区域特征的企业区域效率异质性,对区域间均衡的研究涉及的政府不是区域内部的政府而是跨区域政府,在已经消除或不存在区域市场分割和市场相对扭曲的情况下,将区域1和区域2作为一个整体构建区域生产函数:【5-6】
论文摘要
  
  当区域之间存在明显的非市场效率形成的经济差距时,说明区域1和区域2的市场机制出现了相对的扭曲,市场扭曲的因素主要来自于区域之间的政策、制度、市场主体的性质等。具体而言可以归为以下四个方面:(1)政府与市场的关系;(2)市场微观主体--企业所有制异质性;(3)市场微观主体--企业规模异质性;(4)市场机制效率异质性。所以,在区域之间的市场相对扭曲的因素没有消除之前,区域1和区域2整体的区域生产函数表现为两个区域生产函数的加总:【7】
论文摘要

  在区域1区域2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市场相对扭曲和市场分割的情况下,我们无法建立区域1和区域2整体的生产函数,短期调整均衡的标准界定运用的区域生产函数:【8】
论文摘要
  
  在短期,资本和劳动在区域间既定的市场环境机制下进行流动配置,达到动态均衡时,无论是资本还是劳动的区域选择对整体产量的影响是无差异的,即:【9】
论文摘要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在既定制度和技术水平下,各个区域内部的微观主体企业在效率异质性的动力作用下,通过区位的自我选择机制实现生产要素的均衡配置是消除区域之间非效率差距的主要途径。

  四、消除区域之间非效率差距的实现途径
  
  在既定的制度和政策条件下,单个企业的区位选择动机主要来自利润激励,众多的异质性企业决策是在既定的市场交易环境下,根据区位效率优化的成本最小化或收益最大化原则进行企业资源要素空间配置。

  假定区域内的行业间的企业要素效率差距收益a,区域间的行业内企业要素效率差距收益b,要素区域间转移的成本为c以及要素行业转化的交易成本d的比较分析,如果(a-d)>(b-c)企业则选择先区域内行业间后区域间的顺时针调整路线,如果(b-c)>(a-d)则选择先区域间行业内后区域间的逆时针调整路线,如图2所示。【图2】
论文摘要
  
  政府通过制度与政策调整对区域间的市场相对扭曲进行调整时,区域内的行业间企业要素效率差距收益a,区域间的行业内企业要素效率差距收益b,要素区域间转移成本为c以及要素行业间转化相对于行业内的交易成本d就会发生变化,就转化为另外的制度和政策既定情况下企业根据(a-b)和(b-c)的对比关系进行路径选择问题。市场竞争机制不断完善的条件下,不同企业特征的市场主体面临日益增强的竞争压力,这为提高生产率提供了竞争激励。由于区域之间市场分割程度、垄断、政策对特定主体的保护逐渐削弱,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法则将会激发经济资源要素在企业之间的再配置达到提高经济效率的目标。

  在市场转型期间市场结构从典型的单一国家垄断向垄断竞争性市场结构再到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转变的过程中,产权制度改革市场主体利益的逐渐明晰为企业生产率增长提供了利润激励,其中,通过资源在不同生产率的企业之间重新组合提高配置效率成为区域生产率增长的重要方式,在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下,研究企业资源配置效率问题比较符合现实,区域之间市场结构差距来自于不同区域的特征企业主体区域分布比重不同,也是构成市场相对扭曲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政府的管制与协调使生产要素不断地流向高效率的企业,从而减少由于区域之间由于市场结构差异收益引起的区域间生产要素的流动,克服市场无法识别企业利润是来自资源配置效率的改善还是市场结构差异产生市场扭曲收益造成的市场失灵问题,在逐渐缩小区域市场相对扭曲的情况下,通过异质性企业空间区位的自我选择效应达到消除区域间非效率差距的目标。

  参考文献
  
  [1]Ottaviano,G.I.P.“New”New Economic Geography:Firm Heterogeneity and Agglomeration Economies[J]. Journal of Economic Geography,2011,3:231─240.
  [2]Song,Zheng,Kjetil Storesletten,Fabrizio Zilibotti.Growing Like China[J].American EconomicReview,2011,101(1):196─233.
  [3]Bartelsman,E,Haltiwanger J.,Scarpetta,S.Cross-Country Differences in Productivity: TheRole of Allocation and Selection[J]. AmericanEconomic Review. 2013,103(1):305─334.
  [4]杨帆,徐长生.中国工业行业市场扭曲程度的测定[J].中国工业经济,2009,(9):56─66.
  [5]Guariglia and Poncet. Could Financial DistortionsBe No Impediment to Economic Growth After AllEvidence from China[J]. Journal of ComparativeEconomics,2008,36(4):633─657.
  [6]邵挺,李井奎.资本市场扭曲、资本收益率与所有制差异[J].经济科学,2010,(5):35─45.
  [7]聂辉华,贾瑞雪.中国制造业企业生产率与资源误置[J].世界经济,2011,(7):27─42.
  [8]罗德明,李晔,史晋川.要素市场扭曲、资源错置与生产率[J].经济研究,2012,(3):4─14.
  [9]简泽.市场扭曲、跨企业的资源配置与制造业部门的生产率[J].中国工业经济,2011,(1):58─68.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