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区域经济学论文

碳税对我国区域发展的影响

来源:学术堂 作者:朱老师
发布于:2016-05-05 共5229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下碳税问题探究
  【第一章】碳税制度概念介绍和写作背景
  【第二章】国外碳税的实践及启示
  【第三章】碳税对我国区域发展的影响
  【第四章】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碳税设计及建议
  【总结/参考文献】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下碳税体制研究总结与参考文献
  
  三、 碳税对我国区域发展的影响
  
  碳税对我国各区域和区域之间的影响是各种因素综合的结果,所以其影响过程极其复杂且结果难以评估。目前学术界针对碳税影响机制的相关研究很少,而且针对这方面的观点也比较零散和琐碎。笔者在整合其他学者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影响过程,并且针对我国的区域情况作了具体分析。力图在理论上尽量理清碳税的影响机制,然后运用模型给出碳税影响的定量评估。
  
  (一)碳税与区域经济发展
  
  1.碳税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
  
  碳税对经济的影响包括两个方面:对经济结构转型和升级的影响以及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首先是微观层面,政府对碳密集型企业征收碳税①,会增加碳密集型企业的成本,企业必定要转移税负,对应的是其相关产品的价格上升,需求减少,碳密集型企业的投资动机下降,对GDP的贡献也下降。而且,消费者在减少对碳密集型产品的消费时必定要增加其他非碳密集型企业的替代产品的消费,从而非碳密集型企业的投资动机增加,对GDP的贡献也增加。整个经济结构实现了转型和升级。其次是宏观层面,碳税一方面会减少碳密集型企业的投资动机,减少了其对GDP的贡献。但是另一方面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加,如果政府将这些增加的财政收入用于转移支付或税收返还给消费者,那么碳税的效果受消费的边际消费倾向和消费结构影响。如果政府将其用于公共投资,则取决于政府投资产业的类别和收益率。所以综合来看,碳税对经济的影响是极为复杂的,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图 3)。
  
  
  
  2.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情况
  
  我国各区域的经济结构存在很大不同,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区域差别很大,碳税的征收对不同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也因此不同。总体来看,由于政策差异和先天条件的不同,我国中西部地区起步晚且经济落后,特别是在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之后,经济较为落后或资源储量丰富的部分西部省份依靠生产高排放高能耗的产品或者出卖资源以追求GDP的快速增长,导致单位GDP能耗较高,因此征收碳税会直接增加这类企业的成本和负担,从而对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产出负面影响。换句话说,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是以高排放为条件的,一旦碳排放受到限制,其GDP必然也受到影响。对于东部地区来说,由于经济基础优势和政策导向,同时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和中西部地区提供的较低成本的原材料,从事产品深加工或者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大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碳密集能源利用少且单位GDP能耗低,所以碳税的征收对东部地区的经济影响较小。整体来看,由于产业转型需要时间,碳税的征收在短期将会对当前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造成阻碍,从而进一步拉大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差距,但是在长期,中国现有的区域发展格局将因碳税而有所变化(图4)。
  
  (二)碳税与区域减排
  
  1.碳税对区域减排的影响机制
  
  碳税的减排效果也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在短期,企业不可能转变其业务类型或生产技术,所以对政府征收碳税的反应只能是将税负前转,从而加重了消费者的负担。在这个过程中虽然会淘汰一些生产技术特别落后的企业,但是数量也是有限的,减排效果不会很明显。而碳税的税收收入会使政府加大对低碳技术和低碳产业的研发和投入,但是依然受时间限制,短期内不会出现相应的效应,所以综合来看,碳税的征收短期内减排效果有限。在长期,由于企业有充足的时间调整其业务方向,提高生产技术和实现产品升级,从而可以减少高碳能源的使用和碳排放,而且政府和相应的研究机构对这方面的研发和投入也进一步帮助企业实现生产技术的低碳化和产品的低碳化,从而减排效果明显。
  
  2.中国区域减排情况
  
  碳排放来自于能源的最终使用,更多的能源消耗也就意味着更多的碳排放。从图上可以看出,东部地区消耗的能源较多,中西部地区的能源消耗较少,说明西部地区在整个国民经济运行中依然充当燃料输出人的角色,真正的燃料使用者为东部企业。所以,如果对西部地区的能源生产企业征收碳税,也就是从源头征收,税负会部分转嫁到东部地区的能源消耗企业,导致东部地区的高能耗高排放企业投资减少和转型,从而减少了东部地区的碳排放。此外,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部分省市能源消耗也十分严重。因此在制定碳税政策时,要把东部地区和其他地区部分省市作为重点的政策作用对象,使政策能直中要害(图5)。
  
  (三)碳税与收入分配
  
  1.碳税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机制
  
  碳税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是非常广泛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影响。首先,各个家庭的消费结构是不一样的,碳税要提高碳密集产品的价格,那么对于碳密集产品占其总消费额比例比较高的家庭来说,或者说是城市的中低产阶层来说,他们受到的影响较大。其次,碳税也会影响到生产要素的价格,使得企业的成本增加,利润率降低,这会使得企业的高管和所有者的收入下降。也就是说,家庭的资本性收入会受到影响。这样资本性收入与劳动性收入的缺口就会缩小,有助于减缓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第一方面的影响是从收入使用的角度来分析的,第二方面的分析角度是收入的来源,按照梅特卡夫的观点,碳税在使用端是累退的,而在来源端是累进的①。此外,政府对碳税收入的使用特别是转移支付也影响着碳税税负的公平程度(图6)。
  
  
  
  2.中国收入分配情况
  
  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整体状况是,东部地区的居民收入明显要高于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而区域内部的收入差距又比较大,所以就是收入水平的区域间失衡和区域内失衡。收入水平区域间失衡的原因在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居民收入水平高,而中西部地区起步晚,经济和收入水平相对落后,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是受经济发展模式限制所导致。在区域之间,税负的转移取决于生产和消费的价格弹性比较。如果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税负更多的由西部的能源生产企业承担,区域之间的财富分配差距拉大。而如果供给弹性小于需求弹性,税负则更多的转移给了消费者,但是从各区域的消费结构来看,依然是中西部地区的居民能源消费比重偏大①,碳税税负较重。所以综合来看,单一碳税必定要扩大区域之间的财富差距,可以考虑通过将碳税的税收收入补贴给西部地区来减少区域之间的收入失衡问题。
  
  在区域内部,收入水平失衡的原因在于收入来源的不同,或者说是财产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对工资性收入的差距所导致的。特别是在矿产和资源较多的中西部地区,如果该地区资源储量丰富并得以开发,那么该地区经济将呈现飞速发展,伴随着的也是开发企业股东和普通工人之间收入差距的扩大,我国在实现东部制造业向中部和东北转移之后,中部地区的资源得以开发和利用,从而导致中部和东北地区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对工资性收入比例扩大,进一步拉大了居民间收入不平衡(图7)。而碳税的征收减少了企业的利润,也就是减少了高收入者的经营性收入,同时碳税的转移支付又可以增加低收入者的转移性收入,综合作用减少了高收入者与低收入者的收入差距。
  
  (四)碳税与区域税收负担
  
  1.碳税对区域税收负担的影响机制
  
  区域之间由于在产业结构、资源禀赋、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习惯等方面存在区别,使得其收入来源和消费结构也各自不同。如果征收同一水平的碳税,那么其所承担的税负和受到的影响也是不同的。有一些学者对美国区域之间的碳税负担做了分析,发现美国各区域之间的税负差异很小,各地区对碳密集产品的选择并不存在很大的差异①。但是正如我们所讲的,区域之间的差别是多方面的,美国地区之间的差别和中国地区之间的差别并不是等同的,碳税对中国各区域之间税负的影响还要另行分析。
  
  2.中国区域税收负担情况
  
  中国的区域特征变化十分明显,尤其是气候条件会导致居民在生活习惯和消费结构上的差异。比如对于能源或燃料的需求就体现出明显的区域特点,根据国家统计局调查的2012年分地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主要商品消费数据,我们发现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对煤炭的需求明显要高于东部地区,也就意味着这东部地区居民承担的税负要小于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图8)。
  
  (五)实证分析
  
  1. 模型的介绍和说明
  
  
  
  
  
  综合各方面的因素,本文将中国分为四大区域,即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另外,我国税收方面数据自1994年税制改革之后才进行统计,所以我们截取1995-2012年数据来进行分析,数据都采用名义值。上海和西藏的数据不全,我们暂时将其省略。
  
  2. 模型形式选择
  
  我们发现,在区域经济的相关研究中,选择随机效应模型其效果一般要略逊于固定效应模型,因为解释变量与误差项通常是相关的,并且非常显着,所以在这里我们选用固定效应模型。另外根据张明文等其他学者的研究,其检验模型参数在所有横截面样本点和时间上是否为一样的常数,即其截距和斜率系数是否随横截面样本点和时间变化,通过构建残差平方和的F检验发现变系数模型为较优选择。
  
  3. 参数估计结果
  
  将四个区域的数据代入到模型,用Eviews7.0进行估计和计算,为了避免自相关及异方差,我们选用广义最小二乘法,估计出的结果如表1所示:
  
  
  
  4. 参与估计结果分析
  
  (1)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
  
  
  
  征收碳税对经济的影响分为两方面,一方面增加企业生产成本,降低企业投资积极性,减少了企业利润和区域经济产出;但是另一方面,如果政府将征收的碳税用于再投资,扩张的财政政策又会拉动区域经济的增长。目前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是我国制造业的中心,换句话说,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以碳密集型产业为主,一般来说该区域受碳税的负面影响较大。但是从模型估计的结果来看,征收碳税的正面影响要远远大于其负面影响,说明在碳税征收和使用过程中,政府的角色十分关键,只要政府能将碳税税收合理利用,就可以给该地区带来明显的正向作用。
  
  (2)对节能减排的影响
  
  值表示区域资源税的结构份额对能源要素产出弹性的影响,也就是征收碳税对节能减排的作用。能源要素产出效率增加,能源利用率高,该区域的节能减排效果相应较好,反之,能源要素产出效率降低,能源利用率低,该区域的节能减排效果相应较差。根据估计的结果,四个区域的 值都为正,说明征收碳税都可以促进该区域能源效率的提高,促进该区域生产过程中的节能减排。以东部地区为例,如果征收碳税使该区域资源税的比重增加1%,那么东部地区的能源要素产出便会提高70.4%.同理对于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如果资源税比重增加1%,那么其能源要素产出将分别提高22.12%、170.59%和7.85%.征收同等水平的碳税,对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能源利用效率的刺激作用较为明显,而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效果偏弱。
  
  根据前面的分析,中国各区域的万元GDP能耗以西部地区最高,然后是中部地区和东北,而东部地区的万元GDP能耗最低。换句话说,西部地区的能源利率效率最低,中部和东北地区次之,而东部最高。对于西部地区来说,由于其自然资源禀赋丰富,产业结构低端,经济增长依靠生产高排放高能耗的产品或者出卖自然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低下,提升潜力巨大,所以征收碳税的边际效果将会十分明显。而对于东部地区来说,虽然其能源利用效率较高,但是其目前正处于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的过渡期,征收碳税将会加快其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步伐,使其更快的实现第二产业到第三产业、投资驱动到创新驱动的转变,从而快速提高其能源利率效率。
  
  (3)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根据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出决定了该要素所占有的收入分配。换句话说,资本和劳动的边际产出决定了资本所有者和劳动所有者的收入水平。除了西部地区,其他地区的αi  都为正,而 βi为负,说明资本的产出弹性为正,而劳动力的产出弹性为负,征收碳税会使得资本的产出效率提高,而劳动和的产出相对下降。即使是西部地区的资本产出弹性为负,但也要小于劳动力的产出弹性。也就是说,碳税的征收会加剧资本性收入与劳动收入之间的差距,从而进一步拉大我国贫富差距。以东部地区为例,通过征收碳税使资源税比重增加1%,资本产出弹性将增加588.56%,劳动产出弹性将降低705%.征收碳税会使资本性收入分配更多,而劳动收入分配更低,从而加剧了该区域的分配不均。
  
  碳税的征收会增加企业的负担,而企业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会将增加的税负转嫁给消费者,特别是对于东部发达省市,劳动者的生活成本较高,其生存所需的水、电等生活资料都需要企业来提供,那么其所承受的碳税税负自然较重,从而导致大部分的碳税税负都通过劳动者对生活资料的消费转移到劳动者身上,加剧了劳动者和资本所有者的收入差距。
  
  可见,碳税的征收效果要受到该区域政府政策、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并且导致各区域碳税的征收效果也存在很大差异。通过以上分析可以获知,征收碳税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但是政府要在这里发挥好作用。碳税的征收也能够促进节能减排,特别是对于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其刺激效果十分明显。在区域内收入分配方面,碳税降低了本来收入较少的劳动者的收入分配地位,而资本所有者的收入分配将更加强势(表2)。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