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免疫学论文

免疫学检测论文(8篇知网范文)

来源: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作者:任可;李桐
发布于:2020-05-06 共6842字

  免疫学检测是指利用免疫学原理与技术,检测患者抗原、抗体、补体等免疫指标,并通过对这些指标的分析,为疾病进行临床诊断、治疗和处理,以及对预后的判断提供重要的参考。本文精选了8篇“免疫学检测论文范文”,以供参考。

免疫学检测论文

  免疫学检测论文(8篇知网范文)之第一篇:2,4-D残留免疫学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摘要:概述环境样品、生物样品和各类农作物等样品中2, 4-D残留的免疫学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并指出免疫学检测方法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2,4-D,免疫学检测,残留,研究进展

  2, 4-D又称为2, 4-滴、2, 4-D酸, 化学名为2, 4-二氯苯氧乙酸, 低浓度的2, 4-D常用作植物生长调节剂, 主要作用是提高坐果, 诱导单性结实, 促进果实生长, 防止采前落果, 高浓度的2, 4-D常作为除草剂, 还常用作果蔬保鲜剂。2, 4-D属于低毒性农药, 在自然条件下不易降解, 并且水溶性差, 吸附性较强, 易残留于植物表面[1], 使用不当会造成药害, 甚至造成环境污染。2, 4-D可在生物体内积累, 在较高剂量时具有致畸性, 同时它具有潜在的致癌性、致突变性, 是一种内分泌干扰物质, 对免疫系统和生育系统具有不良影响[2,3,4,5,6]。因此, 寻找一种高效、便捷、快速的残留检测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国规定生活饮用水中2, 4-D限量为0.03 mg/L[7], 检测方法为GC-ECD法[8];还制定了食品中2, 4-D的限量[9]和GC-ECD和HPLC-MS的检测标准[10,11]。目前, 国内外的2, 4-D残留检测方法绝大多数为GC-ECD或HPLC-UV检测。GC法不仅需要对样品进行预处理, 而且需要衍生化, 较为繁琐;HPLC-UV检测成本相对较低, 但是对于痕量检测, 紫外检测器的定性能力不足, 必须消除基质的干扰, 其可靠性不如MS检测器。HPLC-MS定性准确, 灵敏度好, 但设备昂贵, 同时必须考虑基质效应对目标分子离子化效率的影响。总之, 仪器检测方法不仅仪器昂贵, 检测费用高, 样品前处理方法繁琐, 并且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操作, 而近些年来新兴起的免疫学分析技术在这方面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1 免疫学检测方法

  免疫分析法 (IA) 是利用抗体对目标检测物抗原进行特异性识别的特性, 从而达到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分析技术。

  1.1 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 (ELISA)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是将抗原或抗体吸附在固相载体表面, 通过加入酶标抗体或抗原, 进行抗原抗体反应, 形成酶标免疫复合物, 洗涤后, 游离的酶标抗体或抗原被洗掉, 再加入酶底物与免疫复合物结合显色, 进而进行定性或定量测定。

  于基成等[12]通过活化酯法和混合酸酐法合成2, 4-D-BSA和2, 4-D-OVA, 再分别采用UV法和间接ELISA法进行鉴定。结果是2种方法合成的完全抗原中2, 4-D和蛋白质的偶联比分别为24∶1和17∶1, 抗血清效价为1.28×104~2.56×104, 成功合成了2, 4-D的完全抗原。许艇等[13]制备了2, 4-D特异性多克隆抗体, 用间接ELISA法检测抗血清效价和竞争性ELISA法检测2, 4-D。结果2, 4-D与BSA和OVA的偶联比率分别为32∶1和18∶1, 抗血清效价>6.4×105, 在优化条件下2, 4-D检测限达37 ng/m L。李会娜等[14]也做了相关研究, 获得的抗血清效价达1.6×105, 2, 4-D检测限达50ng/m L, 李会娜等[15]随后又用该方法测定了地下水、蔬菜和原粮等样品中的2, 4-D含量。检测样品中的2, 4-D含量变异系数<15%, 样品回收率误差在<15%。上述方法抗体对2, 4-D的检测灵敏度不高, 影响因素可能是抗体对2, 4-D与载体蛋白之间的连接键的亲和力强于对2, 4-D的亲和力;或2, 4-D与载体蛋白偶联过程中改变了2, 4-D分子中的电子云排布, 出现新的空间构象, 从而产生了一些针对这些空间构象特异性抗体。因此, 若要提高2, 4-D的检测灵敏度, 需改变免疫原的合成方法或者制备高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王升吉等[16]通过改良EDC法, 最终获得的2, 4-D类农药多克隆抗体对目标检测物2, 4-D、2, 4-Dbutyl ester灵敏度与上述方法相比确有提高, 抑制中浓度 (I50) 、检测限 (I20) 分别为2, 4-D 179.80、1.09 ng/m L;2, 4-D butyl-ester 3 010.00、1.53 ng/m L。余若祯等[17]制备了小分子环境污染物的多克隆抗体, 优化了抗原合成的多种反应条件, 得到了多种结合比的2, 4-D-BSA完全抗原。首次通过balb/c小鼠的免疫试验评价不同结合比完全抗原的免疫性能。随后余若祯等[18]又采用自行制备的2, 4-D单克隆特异性抗体, 建立了水中2, 4-D的间接竞争ELISA检测方法。采用添加乙醇的反应缓冲体系削弱样品基质效应对检测结果的干扰。但是平行样品测定数据之间的变异系数较大, 需要进一步改进检测方法。龚芳等[19,20,21]在成功获得了特异性好、亲和力较高的鼠源抗2, 4-D多克隆抗体血清之后, 又通过杂交瘤细胞技术成功获得了高敏感性、高亲和力和高特异性的2, 4-D单克隆抗体, 其筛选出的3株特异性高的杂交瘤细胞1F11、2A12、2G12单抗亚型均为lg G1型, 对2, 4-D的IC50分别为801、1 332、1 564 ng/m L。2, 4-D单克隆抗体相比多克隆抗体灵敏度大大提高。陆欢等[22]采用产自美国的水样专用2, 4-D试剂盒检测青椒和番茄中残留的2, 4-D, 从8种有机溶剂中筛选出基质干扰最小的乙酸乙酯作为萃取剂。灵敏度为1.782 ng/m L, 加标回收率在74%以上。随后, 魏茂琼等[23]也采用该试剂盒以直接竞争性ELISA法测定蔬菜中2, 4-D残留量。并将该方法与UPLC-MS法进行比较, 2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分别可以达到1.739、3.000μg/kg。2, 4-D试剂盒的问世不仅简化了检测的操作步骤、提高了检测效率, 并且其灵敏度远远高于仪器分析方法, 非常经济实用, 适合大批量样品检测。

  1.2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 (CLIA)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是将具有高灵敏度的化学发光测定技术与高特异性的免疫反应结合的新型免疫测定技术。

  张静[24]首次获得鸡卵黄抗2, 4-D多克隆抗体, 并用自制的10, 10′-二烯丙基-3, 3′-二氨基-9, 9′双吖啶标记抗2, 4-D鸡卵黄抗体, 建立了2, 4-D的双抗夹心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新方法, 2, 4-D测定的线性范围为7.5×10-10~7.5×10-8g/m L, 检测限为2.04 ng/m L, 土壤样品中的2, 4-D含量为24.48 pg/m L, 回收率在96%~101%之间。CLIA技术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仪器简单、操作方便、无放射性污染等优点, 完全能够满足样品中2, 4-D快速检测的要求。

  1.3 酶联荧光免疫分析技术 (ELFIA)

  酶联荧光免疫分析技术是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将酶系统与荧光免疫分析结合的快速检测技术。它是利用理想的荧光底物代替生色底物, 实现了提高检测灵敏度, 扩大测量范围以及减少试剂用量。

  余宇燕等[25]采用活化酯法合成人工抗原2, 4-D-BSA, 通过免疫新西兰白兔获得抗血清2, 4-D-Ig G, 再用异硫氛酸荧光素 (FITC) 标记, 得到荧光抗体。采用双抗夹心荧光免疫分析法通过考察抗原抗体的结合反应的抑制活性来反映抗体与标记抗体对2, 4-D的竞争结合能力。用方阵滴定方法对双抗夹心荧光法中抗体和标记抗体的工作浓度进行筛选和确定。其线性范围为0.2~10.0μg/L, IC50=2.28, 检测限IC20=0.089μg/L。该法制备的荧光抗体仅对2, 4-D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 而对其他类似物的交叉反应率都较低。

  1.4 胶体金层析技术 (GLCA)

  胶体金层析技术是以胶体金作为示踪标记物应用于免疫反应的新型免疫标记技术。王宝芹[26]通过优化2, 4-D胶体金探针的最佳偶联条件, 制备出2, 4-D胶体金试纸条, 能够在1~2 min内出线, 从而得到一种快速检测2, 4-D的方法, 检测限为10.0 ng/m L;还制备出不同2, 4-D抗体标记的磁性探针和2, 4-D-OVA标记的荧光探针, 探讨出磁性探针最佳优化条件, 得到检测限为260 mg/m L。在此基础上将磁性微球换成金磁微粒, 得到检测限达30.907 ng/m L。利用胶体金试纸条原理, 初步探究了制备金磁试纸条的方法。金磁标记的层析试纸条既具有胶体金的光学性质, 能够通过肉眼直接进行定性分析, 又具有磁性微粒的磁性, 可以通过检测磁信号进行定量分析, 大幅度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 方法更简捷、效果更直观, 并且无需昂贵仪器检测, 适用于2, 4-D样品的快速检测、临场检测以及高通量检测。

  1.5 免疫传感器技术

  免疫传感器的结构与传统的生物传感器相似, 可分为生物敏感膜、换能器和信号数据处理器3个部分, 其中生物敏感膜的构建是决定免疫分析的关键。当待测物与分子识别元件特异性结合后, 所产生的复合物通过信号转换器转变为可以输出的电信号、光信号, 从而达到分析检测的目的。

  蔡强等[27]以EDC作为交联剂, 制备偶联物 (2, 4-D-BSA以及2, 4-D-PLL) , 以2, 4-D∶偶联物=1∶16制备兔抗血清。采用丝网印刷工艺制备电极, 通过酶促反应检测还原电流的原理研制出安培型免疫传感器, 并将该传感器与传统的间接竞争ELISA法进行比较。该方法2, 4-D的检出限达到1.69 ng/m L, 线性区间1.69~30 000 ng/m L, 适合饮用水中2, 4-D的检测要求。时巧翠[28]将亚铁氰化钾溶液包埋于脂质体中, 脂质体中的亚铁氰化钾溶液, 通过戊二醛溶液的作用, 与2, 4-D免疫抗体溶液交联。采用自制MWNT′s修饰的石墨电极插入脂质体—抗体—吡咯溶液中, 通过方波伏安法测定电流值。应用该法检测尿样中2, 4-D, 其线性范围在0.05~2.50 mg/L之间, 检出限为15.4μg/L。免疫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仪器简单、方法灵活多样等优点, 但是自制设备之间往往存在差异。

  1.6 纳米金技术

  纳米金技术是以纳米金为免疫标记物的检测技术, 其本质是蛋白质等高分子被吸附到纳米金颗粒表面的包被过程。钟菲菲等[29]利用静电吸附作用, 将2, 4-D抗体固定在由自组装L-半胱氨酸和静电吸附纳米金修饰的金电极表面, 制备出无试剂型的免疫传感器, 通过交流阻抗技术考察了电极的电化学特性。2, 4-D的检测范围为1~5 000 ng/m L, 检出限为0.5 ng/m L。该方法提高了2, 4-D抗体的固定量, 增强了传感器的灵敏度和稳定性。鲁哲[1]采用压电间接竞争免疫法来检测2, 4-D, 通过使用纳米金作二抗标记物以放大响应信号, 2, 4-D检出限为13.0 ng/m L, 该传感器再生性较好, 可重复使用9次以上且其灵敏度没有明显降低;之后也采用自组装技术与免疫竞争技术相结合, 构建安培型生物免疫传感器, 检测2, 4-D。通过在电极上进行竞争免疫反应, 用纳米金标记的羊抗鼠lg G抗体将信号进一步放大, 提高检测灵敏度, 使用交流伏安法进行检测。2, 4-D检出限为0.1 ng/m L。以纳米金为标记物的免疫分析快速检测技术具有简单、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样品用量少等优点。

  2 展望

  免疫学分析技术应用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制备的高特异性多克隆抗体或单克隆抗体来快速检测样品中2, 4-D的残留, 可达到比仪器检测更高的灵敏度。该技术在样品前处理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大多数水样只需离心或微孔滤膜过滤后就可直接检测, 土壤或农作物样品经过有机溶剂提取后, 适度稀释就能很好地消除基质影响。但是, 该类方法尚未成熟, 存在假阴性率和假阳性率高的问题, 有待于进一步开发研究。目前, 国外已经研制出2, 4-D的免疫检测试剂盒和试纸条, 而我国正处于研发阶段, 若能研制成功, 使其商业化, 不仅降低了检测成本, 而且便于普及, 更加省时、省力、经济、环保, 为国民安全饮食、中毒事件的甄别、环境保护等方面做出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鲁哲.基于纳米金修饰的2, 4-D和IAA生物免疫传感器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 2011.
  [2]张梦云.2, 4-二氯苯氧乙酸的毒理学及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毒理学杂志, 2014, 28 (2) :156-159.
  [3]刘鑫, 李德红, 李玲, 等.2, 4-二氯苯氧乙酸的研究进展[J].生命科学研究, 2004, 8 (4) :71-75.
  [4]薄存香, 张振岭, 戈扬, 等.2, 4-二氯苯氧乙酸毒性效应研究进展[J].中国职业医学, 2011, 38 (1) :75-76.
  [5]徐爱东.我国蔬菜中常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毒性及残留问题研究进展[J].中国蔬菜, 2009 (8) :1-6.
  [6]郭潇, 赵文.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安全性分析[C]//中国中部地区农产品加工产学研研讨会论文集, 2007.
  [7]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6.

免疫学检测论文

  免疫学检测论文(8篇知网范文)之第二篇:甲状腺激素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及进展

  摘要:放射免疫分析是临床检测甲状腺激素的典型方法, 但由于存在时会出现放射性的污染, 现已逐渐淘汰。随着我国生物技术及免疫学检测方法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临床检验逐渐引进了电化学发光免疫、酶联免疫分析、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及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等新型检验方法, 检测的方法不同, 检测甲状腺激素的特异性及敏感性也各有不同, 临床检测价值也存在区别。本文选取了其中的3中检测方法, 综述其检测甲状腺激素显示的优势, 提出目前临床检测甲状腺激素最理想的免疫学检测方法[1]。

  关键词:甲状腺激素,免疫学方法,检测方法

  临床检测甲状腺激素的方法多为免疫标记法, 测定患者血液中的激素含量[2]。放射免疫分析法 (RIA) 的建立为激素等超微量物质分析史的重大技术性的突破, 使过去难以精确定量的极微量物质得以确定, 大大推进了我国生命科学的进步与发展[3]。随着我国免疫学检测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技术的发展,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相继的诞生, 其检测更具敏感性、特异性、快速性及准确性, 可在短时间内准确的检测出血液内各种激素的准确水平[4]。

  1 方法学进展

  R I A技术的发展共经历了5代。第一代为Yalow与Berson共同创建的具有竞争性的抑制免疫反应为原理的检测方法, 开辟了检验史上新思路;第二代的标记为游离标记抗原分离技术和抗原-抗体复合物;第三代的标志为半抗原制备抗体技术的运用及建立;第四代的标志是单克隆技术的建立。第五代的标志则为抗体固磁性微粒子, 极大简化检测操作的程序, 缩短检测用时, 为实现检测技术的全自动分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RIA检测技术的基础上, 相继发展了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 (CLIA) 、酶联免疫分析 (EIA) 等, 使检测的特异性及灵敏性得到进一步提升。

  2 免疫学检测方法

  2.1 RIA

  RIA是由美国科学家Yallow建立的, RIA的建立使定量分析取得了划时代的进步, 使微量生物的样品最小检出量由之前的微克提升至皮克级的水平, 为临床检测实践及生物医学的基础理论提供了新的方法及思路, 为推动世界生物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RIA的检测原理是运用放射性的核素标记激素中的抗体及抗原, 将待测抗体或者抗原与特异性做结合而形成复合物展开检测的的先进分析方法。目前我国多数实验室运用该方法测定血清中的游离甲状腺素 (FT4) 、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FT3) 及促甲状腺激素 (TSH) , 上述检测项目使用的试剂均为RIA的试剂盒。

  2.2 CLIA

  CLIA是1977年诞生的, 在RIA原理的基本上, 将高灵敏化学发光和特异性强的免疫反应进行结合, 是检测微量抗体及抗原的一种非放射的免疫分析方法。早期的CLIA显示的特异性和RIA极为相似, 但因其光信号的持续时间较短, 因此在灵敏度方面低于RIA, 难以满足临床检测需求。上个世纪90年代初, 英国Amersham公司率先在过氧化物酶催化Luminol发光反应中将微量碘酚加入其中, 将其作为发光的稳定剂, 检测发光信号结果显示, 发光信号持续了20至30分钟, 然后进行了试剂盒研究, 研制了相应的试剂盒, 标志着CLIA正式运用以临床检测。

  2.3 EIA

  EIA技术诞生以上个世纪60年代, 有医学研究者将酶的催化作用和抗原抗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进行了结合, 运用特定的酶作为抗体及抗原的标记, 使其成为示踪活性性能的免疫酶, 定性及定量测定的标准是根据免疫酶中催化底物的显色, 建立EIA免疫检测方法。EIA长期存在的过程中不会生产放射性的污染, 还具有操作简单、设备安全的优势。但由于酶的稳定性还存在一定限制, 在比色法及偏振光技术中其测量范围较窄、灵敏度较差加上定量较为困难, 因此运用该方法进行检测漏诊及假阳性的发生率较高, 限制了其在临床的使用及推广。

  3 总结

  RIA技术的发展历史悠久, 该技术的不断发展与突破为实现检测技术的全自动分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为推动世界生物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RIA检测技术的基础上, 相继发展了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 (CLIA) 、酶联免疫分析 (EIA) 等检测技术, CLIA早期的CLIA显示的特异性和RIA极为相似, 但因其光信号的持续时间较短, 因此在灵敏度方面低于RIA, 难以满足临床检测需求, EIA检测技术具有不会生产放射性的污染, 还具有操作简单、设备安全的优势, 但其受到酶的稳定性的影响, 测量范围较窄, 灵敏度也较差。

  参考文献
  [1]王程强, 李胜联, 欧超燕, 陈筠, 宋家乐.低水平母源性十溴联苯醚暴露对子鼠学习记忆能力和甲状腺激素影响[J/OL].中国职业医学, 2017, (05) :547-551.
  [2]陈瑶, 韩艳, 黄锟, 严双琴, 任玲玲, 徐叶清, 盛杰, 陶芳标.马鞍山育龄妇女孕早期和孕中期甲状腺激素参考值队列研究[J/OL].中国公共卫生, 2017, 10 (23) :1-3.
  [3]左卫星, 张志飞, 刘志民, 王超群.参与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负反馈调控的分子元件研究进展[J/O L].生物技术进展, 2017, 09 (26) :1-6
  [4]郭献山, 耿秀琴, 赵建林, 陈玉风.2型糖尿病合并不同水平高血压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J/OL].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7, 09 (14) :1-5.

免疫学检测论文(8篇知网范文)
第一篇:2,4-D残留免疫学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第二篇:甲状腺激素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及进展
第三篇:过敏性疾病的免疫学检测研究 第四篇:食源性致病菌免疫学检测方法研究
第五篇:过敏性鼻炎免疫学检测指标研究现状 第六篇:常用家禽的免疫学检测技术研究
第七篇:镧系元素在免疫学检测技术中的应用 第八篇:镧系元素在免疫学检测技术中的应用
作者单位:包头医学院
原文出处:任可,李桐.甲状腺激素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及进展[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80):15835.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