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人生哲学论文

大学生人生价值观论文(优选专业范文10篇)

来源:学术堂 作者:万老师
发布于:2020-03-03 共7715字
  大学生人生价值观论文主要是对大家学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目的、意义的认识和对人生的态度,具体包括公私观、义利观、苦乐观、荣辱观、幸福观和生死观等方面。本篇文章就想大家介绍几篇这样的范文,供给大家参考探讨。
 
大学生人生价值观论文优选专业范文10篇之第一篇:在校女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现状与分析
 
  摘要:随着多元化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在校女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形成了巨大的冲击。根据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现状,对其进行正确引导,消除网络对在校女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的负面影响,提出帮助在校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策略。
 
  关键词:在校女大学生; 人生价值观; 思想政治教育;
 
  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问题的看法;价值观,是人们对价值问题的看法,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人生价值观。不同的世界观使人们有了不同的人生价值观,产生了不同的人生方法论[1]。正确的人生观的形成可以使我们有益于家庭,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错误的人生观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可毁灭的痛苦,危害社会和家庭。价值观的不同使我们对价值的构成,价值的实质和标准的认知都有所不同,从而造成了我们对人生的不同的追求。我们在各自的价值观的驱使下对自我价值的实现都有了不同的定义。在一定的社会背景和大环境下我们会产生不同的价值观,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总结经验得到社会认同而逐步形成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现今,人们能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对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有着重要的意义[2,3,4]。在校大学生是社会的希望未来的主人,他们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对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经历完成了高考的高压、高强度的学习环境,突然进入了无监管状态的高校学习状态,部分大学生不能很好的把控自己,出现了成天打游戏、只喜欢打扮自己、物质享受、攀比、学习成绩下降等各种问题。在校女大学生是大学生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多元化的社会对在校女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产生了及其直观的影响。在校女大学生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如何保持初心,抵制诱惑,保持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
人生价值观
 
  美国心理学家Grace和Brown概括了14项基本的人生价值:成就、归属感、关注环境、关心他人、创造性、经济富足、健康活力、谦逊、独立性、相互依赖、理性分析、隐私、责任、精神信仰[5]。在此基础上,我国学者也通过试卷问答的方式,将人生价值观划共分成了七个层次:①物质享受取向;②名誉地位取向;③自我实现取向;④轻松安逸取向;⑤人际和谐取向;⑥社会公益取向;⑦信仰依从取向。在这个基础上,我们也可以将人生价值观从三个层面去分析,信念、信仰和理想[6]。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以下在校女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现状和形成原因。
 
  一 引导在校女大学生的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目标
 
  人生价值目标是人生价值观的核心问题,他回答了人生存的目的,说的通俗点就是人为什么活着。在如今高速发展的时代,一直在父母翅膀下生活的在校女大学生,来到了一个看似无约束花花绿绿的社会上,突然间发现以前被父母屏蔽掉的新奇的、好玩的物质、精神上的东西,全部涌现了出来,让很多在校女大学生眼花缭乱,无法定位自己,寻找不到人生目标,“飘逸”的校园生活使他们忘记了读书的初衷。部分女大学生脱离的父母的监控,犹如脱离笼子的小鸟,过早的社会接触,不成熟的心理在社会中渐渐的迷失了自我。人生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产生了矛盾,在校女大学生多是将个人目标凌驾于社会需求之上。这说明我们对部分在校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教育是非常失败的,我们没能帮助她们熟练正确的人生目标。现代的在校女大学生出生在改革开放以后,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在商品经济的影响下追求物质生活成了很多在校女大学生的人生目标。我们应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对在校女大学生的引导。让她们在党的领导下,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拥有为祖国的美好未来的添砖加瓦的美好愿望。但是一味的强调牺牲自我并不是完全正确的,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追求个人进步发挥个人创造性也是不可忽缺的。我们应该鼓励在校女大学生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人生价值观,既能发挥个人的创造性也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形成新型人生价值观。
 
  二 形成“学识”和“道德”并重的人生价值观
 
  现在很多在校大学生认为知识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因此在追求学业的基础上忽视了对道德的约束,认为只要能获取知识可以降低道德准线。这种“重才轻德”的表现会使在校女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产生扭曲。因此老师应该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同样重视道德的培养,让学生们认识到“道德”和“学识”同样重要。在获取知识的道路上有所为而有所不为,不能为了“学识”而抛弃“道德”,没有道德的学识最终不会长远。
 
  三 网络对在校女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影响
 
  在网络高速发达的现今社会,电脑网页、手机app为在校女大学生提供了多元化资讯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反面的、物质面的、消极的信息。很多女大学生受到电视剧“女主们”的爱情故事、网络“大咖们”的伪精制生活的影响,一味的追求一些虚无的享受。潮流单品、精致的彩妆和大牌的加持,某某品牌的口红、某某品牌的化妆品、某某品牌的包包、某某品牌的手机等等,让很多女学生迷失了自我,为了得到别人的羡慕和自己无味的虚荣心使自己陷入无底线的危险地步,这都是没有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所带来的危害。在虚拟世界中的得的满足让她们忽视了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在网络的浪潮中得到身心的放松时,危机正在逐渐袭来。当很多自制力不强的女大学生陷落在网络暴力后,她们的精神认知能力荡然无存。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加强对在校女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她们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才是最好的解决方法。在享受网络带来的信息多样化和便利生活后,还能在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的指引下,保持清醒不受网络消极思想的影响,活出精彩人生[7]。
 
  四 加强对在校女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引导
 
  人生价值观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家庭因素、教育因素和社会因素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我们无法改变家庭因素对在校女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影响,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教育的手段引导大学生走上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道路。在对在校女大学生的教育过程中,要有正确的、优良的、传承的校风、校训、校纪对其进行管理,通过具有正确价值观、对物质的追求目的讲座、校园活动来对其进行精神上的引导,同时也可以通过多角度的中国国学教育来提高在校女大学生的理性思维与文化修养。我们的在校女大学生最缺乏的就是社会实践活动,那么她们唯一价值观来源就只有通过电视剧、电脑、手机app等,这些片面无限放大的、虚构的伪价值观充斥着她们的不成熟的思想,使之发现不了哪些是真实的,哪些是虚构的,然后在虚构的基础上再虚构幻想。当她们发现这些伪价值观的虚构幻想状态与自己的现实状态相差太远,越努力过后越遥不可及,从而否定自己,开始堕落下去。这就需要我们让这些在校的女大学生对这些网络、手机app做一个对比,让她们多接触社会,看看真实的社会是什么样的。如组织一些志愿者活动等,与社会上的各个阶层接触,让人类的天性都阳光下自然释放,多接触正能量的事情,锻炼意志品质,提高抗挫折能力。我们应该加强对在校女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学生在校期间能够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我们需要使她们建立信仰,提供精神力。我们应该担负起教育的重任,加强对当代女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教育。通过课堂传播共产主义信仰,只有在校大学生有信仰,社会才有希望,民族才有希望。
 
  五 结语
 
  受多元化市场经济的影响,“享乐风”和“重现实轻道德”等问题正在影响在校女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的形成。特别是网络文化的冲击,使女大学生受到了多方的诱惑,没有坚定的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的指引,很容易陷落在其中。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引领在校大学生重新认识人生价值观我的内涵,坚定他们共产主义的信仰,对社会有责任感有信心。需要选择正确的方法对青年女大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帮去她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王世杰,孙灯勇.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现状、特点及引导——基于武汉市两所部属高校的调查[J].湖北社会科学,2017(03):183-187.
  [2] 魏峰.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J].中外企业家,2016(03):216-217.
  [3] 刘晓.亚文化背景下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4.
  [4] 张煜炜.论当代大学生对人生价值的思考[J].知识经济,2014(03):43.
  [5] CRACE R K,BROWN D.Life Values Inventory.Chapel Hill[M].NC:Life Values Resources,1992.
  [6] 李娜.大众文化视角下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探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
  [7] 王润钰,程宝乐.天津市在校女大学生安全现状及存在问题的调查报告[J].教育现代化,2017,4(19):163-164+180.
 
  文献来源:侯熙彦,吴渊,金黎明.在校女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现状与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9,6(A2):297-298.
 
大学生人生价值观论文优选专业范文10篇之第二篇:网络舆情教育对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影响和策略
 
  摘要: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以及沟通形式出现了巨大的突破。作为网络主体的年轻人, 在获取以及传播信息的过程中会充当制造者的角色。网络舆情不单单能够对网络信息进行反馈, 同时也能够传播舆论, 在讨论舆情对于民众, 特别是大学生的影响时, 不仅要分析舆情特殊性, 同时也要探究其对于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所产生的多层面影响。网络舆情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关注的重要领域, 为此需要从现象对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影响以及塑造对策等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网络舆情; 大学生; 人生价值观;
 
  总体来看, 网络舆情是民众利用互联网不断抒发看法、情绪以及观点的总和, 其对象通常是社会以及网络的热点事件, 具备了一定的传播性以及影响力。过去人们发表舆论观点的途径相对较少, 传播的渠道也不畅通。网络时代信息传播速度较快, 使得舆情能够在很短的时间里快速扩散, 其影响力也会相应的提升。网络体系所带来的并非只是舆情传播模式的转变, 同时也包含了人们对于事件的评判以及意见的发散性, 因此而产生了网络舆情文化。
人生价值观
 
  网络舆情当中, 人们最关注的是舆情道德。其主要是通过人们在新闻网站以及社交论坛当中评论所产生的舆情文化而体现的。可是新闻传播点和人们的道德观念产生碰撞的时候, 通常会引起广泛的讨论, 一些态度以及声音无意识以及有意识的扩散, 最终产生了滚雪球的效应。在网络上所发表的意见具有较低的约束性, 难免会产生一些非正确以及非常规性的意见传播, 在无形当中会产生社会舆情道德上的压力。
 
  一、网络舆情教育对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影响
 
  (一) 拓展视野
 
  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并不是与生俱来, 而是后天长期受到学校、家庭教育以及社会舆情的综合影响而产生的。大学生处在独特社会层次, 有着相对较高的文化素养, 容易接受新的事物, 同时有着相对较强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望, 他们对于网络舆情通常有自身独到的见解, 价值观也处在塑造的重要时期。一方面, 他们对于网络舆情有着较高的关注度, 想要融入到社会当中, 也愿意对社会舆论做出相对独立的思考。此外, 因为社会阅历不足, 社会实践能力也不够强烈, 使得他们在应对海量信息轰炸以及选择多元文化价值的时候, 很多学生会因为缺少驾驭信息的能力, 或者是没有足够的时间消化这类信息, 尽管从表面上看具备了大量的信息, 可是实际上却处于茫然不知所措的地步, 无法准确而又深刻的认识问题, 最终被网络负面舆情困惑, 最终影响了人生价值观的形成。
 
  (二) 颠覆判断
 
  从网络舆情的发展情况上看, 能够发现很多事件所呈现出来的网络舆情具备了一定的片面性, 也就是网络一般只关注于事件的某个方面, 或者是从某个角度来审视整个事件。对于一些突发性的事件, 网络当中对于该事件的舆情信息通常会呈现出井喷的状态, 但是缺少对于事件产生原因以及影响因素的公正判定信息。网络上充斥了对于事件的流言以及虚假信息, 体现出了非公正性、非理性以及极端化特征。现在网络符号化效果以及管理缺陷能够过滤掉网民的角色与真实的身份, 网民的话语自由以及行为不受约束。这为一些网民个人主义行为提供了发展的空间, 他们有可能会在舆情传播的时候利用恶意回帖、人身攻击、谩骂以及连续发帖等行为来导致网络舆情出现混乱化以及暴涨的情况。在一边倒以及片面化的舆情当中, 大学生容易受到不良舆情的影响。他们通常从最为简单的知觉以及感受来综合考量事件, 选择性的吸纳与理解某些方面的信息, 并产生行为模式与自我价值观。一些焦虑、敏感以及脆弱的学生, 对于权威性的言论则会表现出较强的依赖性, 容易受到意见领袖的影响, 偏离了正确价值判断。
 
  (三) 思想极化
 
  思想极化指的是团体成员开始的时候就存在偏向性, 经过商议之后, 人们朝着偏向方向不断移动, 最终产生某种极端的观点。其通常是社会情绪的集中体现、激化以及宣泄, 会被社会情绪所左右, 可以从虚拟的世界转变为现实破坏能力。网络群体激化现象负面影响因素很大, 容易催生一些群体性的事件。网络互动传播特征提升了群众情绪以及心理的相互感染力。学生是网络使用的生力军, 思想与行为容易受到群体极化的综合影响。一方面, 群体心理主导下, 网络当中的小事件会在口水效应推动下, 最终成为群体性的事件。随之而来的各种情绪化的言论则会让大学生的思想出现极端化, 并且会造成行为失范。此外, 受到群体极化所影响的学生通常会对某些人以及事物产生稳定的看法, 例如警察一般是强势的, 但是修车人则处于弱势的地位, 警察打修车人的事件则会被看做是强权对弱民的恶性事件, 应该被社会所谴责, 这种刻板的印象通常会激发起人们心中仇恨的心理, 并且在实际中尝试影响周围的朋友或者是同学。在这种极端化思想产生以后, 快速的蔓延, 煽动性的言论会从点到面, 从小到大产生蝴蝶效应, 导致了周围大学生思想以及观点朝着极端化的方向不断发展, 甚至还会产生一些潜在的衍生性影响。
 
  二、网络舆情背景下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塑造策略
 
  新时期, 人生价值观对于大学生网络虚拟空间当中的价值选择、行为抉择以及政治态度有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大学生本身的人生阅历相对较少, 社会经验也不够丰富, 确立新时期人生价值观要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一) 加强网络政治观教育, 不做网络谣言传播者
 
  确立新时期政治观, 首先要教育大学生充分信任党和政府, 党的主要任务是为人民谋福祉, 营造一个团结而又稳定的环境是财富积累的重要前提, 因此不要制造各种网络混乱, 以此破坏和谐的政治与经济发展环境, 对于一些攻击党与国家热点舆论, 大学生要保持清醒的认知, 保持立场的坚定, 不信任谣言, 也不传播谣言, 并且努力与不良的舆论进行抗争。其次, 帮助大学生确立官网认知。对于一些来源渠道不明或者是私人转发的各种热点舆论, 大学生要保证心中有数, 不会随波逐流。各级政府官网当中的公告所代表的是官方的态度以及意见, 通常情况也是经过了严密的调查以及研究而得出的最终结论, 其具备了采信的必要与价值。网络谣言一般是在官方没有发声, 同时群众不明了真相的情况下传播与蔓延的。所以, 官网公开而又及时的表明态度, 更加有助于大学生确立官网的权威认知。最后, 帮助大学生确立大局观。作为政治观的重要表现, 大局观对于大学生而言更加的重要。真相永远只有一个, 但是谣言却又很多, 政府辟谣速度始终不尽如人意, 谣言本身具备了反权利的特征, 更加容易引发弱势群体的关注。所以, 大学生对于网络热点事件需要抛弃将自我作为核心的心理因素, 从国家以及集体的宏观角度出发、评判热点事件。
 
  (二) 加强网络责任感教育, 抵制歪理邪说
 
  大学生不仅是推动国家发展的生力军, 同时也是振兴中华的主要力量。大学生具备了接班人意识以及高度责任感, 在虚拟世界以及现实生活中都会自觉的捍卫党与人民的根本利益。强化大学生网络责任感教育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 强化大学生自我负责的网络教育工作。对他人负责的基础是要对自我负责, 任何的网络违法行为都应该受到相应的惩罚, 所以大学生应该做到洁身自好、严于律己, 参与并且推进网络舆情活动。其次, 强化大学生的集体责任感教育。大学生对于网络热点问题所发布的观点, 不仅仅代表自身的行为, 同时也关系到其所在高校的声誉以及大学生群体的整体名誉。大学生针对热点问题所发出的富有哲理、正确恰当以及效果显著的声音, 则是为母校争光的重要体现。具体而言, 可以采取班团网络活动以及网络目标管理两种方式实施。最后, 强化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大学生今后终归要走向社会, 同时也要关注社会, 确立社会责任感是事业有成的必要条件。在面对网络舆情事件的时候, 大学生需要想到这类事件对于社会会产生正面还是负面的影响, 然后再发表言论。对于网络上流行的各种歪理邪说, 大学生要勇于亮剑, 不做网络上的暴民庸民。
 
  (三) 加强网络文明观教育, 远离网络暴民
 
  大学生的网络行为需要时刻关注自身身份。强化新时期的网络文明观教育工作, 首先要强化大学生网络文明用语的教育工作。保证大学生能够使用健康的语言, 充分而又准确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与见解。其次, 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文明教育。尽管网络是一种虚拟化的事物, 但是人类社会确实真实存在的。网络空间同样也需要彼此理解、尊重以及宽容, 从容不迫、彬彬有礼。最后, 强化大学生的网络文明教育。当前, 各种媒体上经常会看到关于因为参与会网友、裸聊以及校园贷等活动, 最终使得大学生不得不走上绝路的报道, 这从侧面也体现出了大学生涉世未深, 不知道保护自身的隐私, 交往通常具备一定的随意性, 容易被不法分子所操纵以及利用。
 
  (四) 加强法制教育, 培养时代新人
 
  第一, 健全网络法治教育制度。高校要成立针对互联网行为的法制领导小组, 优选一些法制专家组成师资队伍, 并且选择合理化的法制教学内容。第二, 健全网络法治监管。使用技术手段阻止一些非理性的舆情进入到学校当中, 对于大学生所发出的不当言论要给予警告、提醒以及组织。尽力的营造出清洁而又安全的网络环境。第三, 对大学生网络法治教育形式以及方法进行创新, 使用课堂内部与外部的有利条件宣传、警告、阻止学生对于舆情事件所发表的不当言论, 尽力营造出清洁而又安全的校园网络环境。第四, 对大学生网络法治教育形式以及方法进行创新。充分结合社团活动以及宿舍集体活动开展法制教育工作。或者是走出校园到监狱与法庭进行旁听, 使得学生可以深刻的感受到非理性网络舆情的危害性, 同时也可以体会到网络自由主义对于个人所带来的伤害。第五, 丰富大学生法治教育内容。新时期网络法治教育应该涵盖十八大以来所颁布的各种网络法规, 从网络守法、安全以及维权等方面强化对大学生网络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聂鑫.当代大学生舆情引导的策略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1 (14) :60-62.
  [2]张凌彦.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舆情教育的应对策略探析[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12, 21 (3) :68-70.
 
  文献来源:王馨可.网络舆情教育对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影响和策略探究[J].党史博采(下),2019(04):66-67.
 

相关标签:人生价值观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