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人生哲学论文

苏轼面对逆境的人生态度与启迪

来源:学术堂 作者:原来是喵
发布于:2016-12-09 共2714字
  苏轼(1036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着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北宋文学最高成就文化巨人。下面由学术堂为大家整理出一篇题目为“苏轼面对逆境的人生态度与启迪”的人生价值观论文,供大家参考。
  
苏轼面对逆境的人生态度与启迪

  原标题:论逆境中苏轼的人生态度及其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
  
  一、苏轼的逆境人生
  
  1.入仕之初,政见不合。苏轼因父亲病逝,暂时回乡守孝,在返京的途中见到新法对普通老百姓的损害,不主张宰相王安石的做法,上书反对,而不容于朝廷,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后被调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
  
  2.人生的转折点--乌台诗案。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到任湖州不到三个月,因 “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山水清远,本朝廷所以优贤”,“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由此认为苏轼埋怨朝廷不委以重任和对维护变法的新进官员的人身攻击。另外,苏轼写诗处处讽刺新法、侮辱朝廷甚至宋神宗本人。皇上给贫民发青苗款,苏轼在诗中讽刺说:“赢得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在城中”;皇上下令盐业专卖,他讽刺说:“岂是闻韶解忘味,尔来三月食无盐”等。这些给苏轼带来了杀身之祸,乌台诗案中他险些丧命。
  
  3.人生的过山车--召回与贬谪。出狱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到了新的环境,他看淡世间的尔虞我诈,他不再愤恨、堕落,而是畅游天地、寄情山水。及至元佑年间,司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苏轼被召还朝升翰林学士知制诰。但他认为司马光与所谓“王党”不过一丘之貉,故又反对司马光尽废新法。苏轼至此与新旧两党俱不相容,因而再度自求外调,出知杭州。元佑六年(1091年),被召回朝。之后又因政见不合,调往颍州、扬州、定州。绍圣元年(1094年),哲宗亲政,打击元佑党人,再以饥刺先朝罪远谪惠州。1097年, 61岁的苏轼被贬谪到更远的儋州。元符三年四月(1100年)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卒于常州。苏轼近四十年的为官生涯,三分之一的时间在贬谪中度过,历尽艰辛,风波不断,不能不说是其直率性格使然。其父苏洵作《名二子说》:“轼者,吾惧汝之不外饰也”知子莫若父,纵观苏轼的一生宦海沉,苏洵的话不无道理。
  
  二、苏轼面对逆境的人生态度
  
  1.坚持不懈的精神追求。1075年苏轼任密州知州,写下《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豪气。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谪居黄州时所写《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
  
  2.热情拥抱世界。苏轼人生经历三次流放,而且都是因“莫须有”的诽谤获罪。第一次流放黄州,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出自《初到黄州》)表明苏轼超高的自我调节能力和旷达性情。第二次被贬惠州,苏轼61岁,在荒凉炎热之地,转而夸赞岭南荔枝“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摘自《惠州一绝》)。第三次贬到儋州,别人觉得民风不开,苦不堪言,而他却说“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出自《别海南黎民表》)苏轼对生活的热爱还表现在他深谙养生之道,农事与医学。林语堂在《苏东坡传》序言里这样评价:“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 他认为苏东坡比中国其他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懂得享受生活。
  
  3.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宋元佑四年(1089年)夏,他以龙图阁学士身份,从京城调到杭州担任太守。这次是他第二次到杭州。这年杭州“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杭人名为苏公堤。”(出自《苏轼治西湖》) 西湖开浚,造福万代。至今“苏堤春晓”成为西湖一道亮丽的风景。在徐州担任知州期间,苏轼解决了黄河水患,并修筑大堤,确保徐州长治久安。被贬逐至黄州,禁止溺婴、成立“育儿会”.被贬惠州,筑桥修路,修缮军营等。居儋期间,致力于地方的教化,改变土风陋习,教民种植、予民医药等,尽心尽力为老百姓着想。
  
  三、逆境中苏轼乐观人生态度的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
  
  1.培养大学生乐观积极的个性品质。乐观的人不是没有痛苦,而是能很快从痛苦中解脱出来,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和希望,承受挫折离不开正面的积极力量。用积极的心态,有勇气去扼住命运的喉咙,不让生命在无味的呻吟中消亡,乘风破浪,直挂云帆。“苏东坡虽然因为刚直而屡遭厄运,但他的境界高就高在,他只对事不对人,从不记恨那些给他使过绊子的人。积极投身于自己的生活,造福于百姓,自娱自乐于山水间。对起起落落的仕途,苏东坡坦然自若,正如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所说:”苏东坡一直卷在政治漩涡之中,但是他却光风霁月,高高超越于苟苟营营的政治勾当之上。他不忮不求,随时随地吟诗作赋,批评臧否,纯然表达心之所感,至于会招致何等后果,与自己有何利害,则一概置之度外了“,如果能达到这种境界,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2. 引导大学生建立强有力的心理支持系统。当一个人遭受挫折时,能否从周围获得同情、安慰、理解、鼓励、支持和帮助,将直接影响个体能否经受住打击,或经受打击后能否快速恢复过来。在困境中,苏轼强大的朋友圈如大臣欧阳修、张方平、范缜、司马光;书画家黄庭坚、米芾、文可与;高僧佛印,等提供了巨大的正能量。苏辙是其哥哥的知己,三位夫人:王弗、王润之、王朝云更是陪伴其左右,苏轼强大的亲友团为其颠沛流离的生活注入了活力,建立了强有力的心理支持系统,倍增生活的信心和乐趣。同样,大学生处于人生的特殊阶段,遇到挫折尤其需要帮助,所以,在生活、学习中,应当引导大学生建立和发展一个包括家人、朋友、同事、师长以及工作团队的强有力的心理支持系统,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力量。
  
  3.利用幽默感减少人际困扰。苏轼的幽默,是他智慧的结晶,也是他对现实的反抗,更是是一颗受了致命伤的心灵发出的健康、机智、宽容的微笑,是化解苏轼一世坎坷的灵丹妙药,调侃自己、戏谑朋友,调节身心。如苏轼与佛印的”狗啃河上(和尚)骨,佛印的“水流东坡尸(东坡诗)”.苏轼与王安石的“此墙东坡斜矣!”,“是置安石过也!”耳熟能详。而大学生处在青春后期向成人转变的过程,其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加上大学阶段各种变化和挑战,更容易出现人际困扰。人际交往困扰已成为影响我国大学生心理和行为健康发展的首要问题。有研究表明,幽默感可以帮助人减轻压力,减少烦躁、焦虑和负面情绪,可见,大学生具备一定的幽默感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中华英烈祠。
  [2]《苏东坡传》,林语堂着,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年1月第一版。
相关标签:人生价值观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