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人生哲学论文

《论语》中的五种人生境界(3)

来源:学术堂 作者:朱老师
发布于:2016-10-12 共6703字
( 五) 圣人
  
  “圣人”是孔子所认为的最高的人生境界。孔子说的“圣人”也可以说是“圣王”.孔子认为只要努力人人都可以成为“君子”,但是“圣人”却非人人可为的。“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 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 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2]99孔子在这里表达了当时没有圣人,其实是表达了对“圣人”的向往之情。
  
  那究竟什么才是“圣人”?《论语》中明确说明“圣人”这种境界的语录并不多,但我们可以通过几句话来了解孔子所说的“圣人”.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 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2]91-92这里所说的“圣人”的特点是“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 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2]101“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 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 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 不多也。‘”[2]110这两段话表达了孔子对于自己的评价,孔子认为自己不是“圣人”.
  
  孔子所认为的“圣人”是自身道德修养完满无缺的人,是切实做到“仁”的人。同时,“圣人”还能够“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这就意味着“圣人”其实是“圣王”,不但自己践行“仁”,还会将仁爱之心推及他人,能够使天下百姓都受到恩惠。孔子认为可以称得上“圣人”的也只有尧、舜、禹。孔子讲“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是有道理的。孔子所生活的时代是春秋末期,照他所说,这一时期“礼坏乐崩”,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没有一位可以“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的贤明的统治者,所以孔子说自己见不到“圣人”.在孔子看来,“圣人”还须能够影响感召他人,是有德之人敬畏、推崇的人。所以他说:“君子有三畏: 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2]172朱熹注释说:“天命者,天所赋之正理也。……大人圣言,皆天命所当畏。知畏天命。则不得不畏之矣。”[2]172“天命”是有德之人所追求的,是儒家思想中最高的范畴,是为有德之人所敬畏的。而“圣人”实际上是承“天命”的,所以也是为人所敬畏的。
  
  三、《论语》中人生境界的建构
  
  孔子所说的“圣人”不单单是道德上完满至上的人,还应该是可以安天下百姓的贤明君主。也就是说,“圣人”不单单包含了道德层面的意义,还有社会作用层面的意义,是“内圣”和“外王”的统一。两者缺少任何一方面都成不了“圣人”.孔子所说的“圣人”,实际上是一种美好却难以实现的愿望。春秋末期,“礼坏乐崩”,在孔子看来从政者都是些“斗筲之人”,自然不会产生孔子所期望的“内圣外王”的“圣人”.
  
  ( 一) 提升人生境界的工夫
  
  孔子认为人生境界是可以提升的,而提升的工夫就是“学”.孔子承认人有天生的差别,有“生而知之者”,也有“学而知之者”.在二者之中孔子虽然说“生而知之者,上也”[2]172,但是孔子更重视“学而知之者”,强调后天“学”的重要。“生而知之者”是很少有的,《论语》中没有明确提到这样的人,但可以看到“学而知之者”,孔子说自己也是“学而知之者”,孔子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2]98可见孔子对“学”的重视。关于“学而知之者”孔子也有其不同层次的划分,最高一级的是“乐之者”,次一级的是“好之者”,最低一级的是“知之者”,这三种都是“学而知之者”,要高于困而学之者和困而不学者。
  
  在孔子看来,“学”是成“君子”或“圣人”的工夫。那么孔子所说的“学”的内容是什么呢? 孔子“学”的内容主要是学六艺,即《诗》《书》《礼》《乐》《易》《春秋》。《论语》中涉及了学《诗》《书》《礼》《乐》《易》,但没有提到《春秋》。对于六艺的学习其实就是一种提高人生境界的修行。孔子认为成为“君子”有三步: 第一步“兴于诗”.在孔子看来不学诗,就不能说话,所以学诗是基础。第二步“立于礼”.学了诗要运用,诗的运用要依照礼,所以要学礼,不学礼,就无法在不同的场合正确地说话,就无法立身。第三步“成于乐”.孔子认为好的音乐最能打动人心,《论语·述而》中记载“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2]96.音乐最能改变人性,好的音乐蕴涵了美好的品质,学乐就是通过乐学“圣人”的美好德行。孔子评价《韶》是尽善尽美、完满无缺的,《韶》是虞舜的音乐,蕴含了虞舜的美德。“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 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2]178
  
  对于“学”,孔子也有自己的要求。第一,“学”要端正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2]58.只有认识到自己的“不知”才能踏实地“学”,才能“知”.第二,“学”要讲求方法,要“学而时习之”,能够“温故知新”,还要注意学与思相互结合,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57.“程子曰:’博学、审问、慎思、明 辨、笃 行 五 者; 废 其 一,非 学 也。‘”[2]57第 三,“学”应随时随地,日常生活也是学的过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2]98.第四,“学”要克服意必固我四种毛病,《论语》中讲:“1”[2]109.
  
  “学”在孔子那里本身就是对“仁”的一种实践。“子夏 曰:’博 学 而 笃 志,切 问 而 近 思,仁 在 其 中矣。‘”[2]189孔子对于“学”的划分实际上是与其人生境界的划分相对应的。“困而不学”对应的是“斗筲之人”和“小人”,“困而学之”对应的是“士”,“学而知之”对应的是“君子”和“圣人”.孔子对于“生而知之者”不谈论是为了突出“学”的重要作用。孔子认为人可以通过“学”提高人生境界,成为“君子”,甚至成为“圣人”.
  
  ( 二) 孔子人生境界论的价值
  
  孔子所追求的“君子”“圣人”的人生境界体现了儒家思想中所固有的道德意蕴,对当今时代仍有其积极的价值。
  
  第一,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要重新审视传统思想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思想重要组成部分的儒家思想必然要引起我们的重视,理解孔子的人生境界论可以理顺孔子思想,对于理解儒家思想有一定的帮助。
  
  第二,由于各人所处的环境的不同,受教育程度的不同,各种条件的不同,每个人所达到的人生境界也必然不同,了解孔子所说的“君子”“圣人”有助于提高个人的修养,有助于高尚人格的培养,使人能够“见利思义”.
  
  第三,孔子的人生境界论旨在教人成为“君子”甚至“圣人”,有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第四,不论是“君子”还是“圣人”都追求“和”,这与当今中国的主题是十分吻合的,孔子的人生境界论为中国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了可以利用的有用资源。
  
  第五,孔子人生境界论中提高自身境界的方法,在今天看来,依然有一定的作用,虽然今天“学”的内容远远超出 了 孔子那时 所 说的“六艺”,但孔子对“学”的重视,以及对于“1”所提出的要求,仍值得我们借鉴。
  
  总之,孔子的人生境界论对于当今时代有其积极的作用,研究孔子的人生境界论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孔子的思想进而对了解儒家思想有所帮助。研究孔子的人生境界论有助于高尚人格的培养及正确人生态度的树立,可以为当今思想道德建设提供参考,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西汉]司马迁。史记[M].北京: 中华书局,1982.
  [2][南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 中华书局,1983.
  [3]冯友兰。三松堂全集[M].郑州: 河南人民出版社,1986.
相关标签:哲学与人生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