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图书档案学论文 > 文献检索论文

建构主义视角高师文献检索课开展实践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8-13 共4238字

  在高师院校开设《文献信息检索》课,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自学的能力和独立研究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掌握知识情报的意识,具有获取与利用文献的技能。郑州师范学院图书馆自从学院升本之初就主动承担了在全校范围内开设《文献信息检索》课的任务。根据几年来开文献检索课的实践,本文从建构主义的角度,对如何在高等师范院校开好这门课进行一些实践探讨。

  1 互联网背景下的文献检索课教学目标

  21世纪是个互联网的时代。随着网络应用的不断普及,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场所。丰富的网络资源利用,错综复杂的网上信息获取,要求当代大学生必须学会利用网络去搜集、鉴别和获得信息,这就凸显了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而文献检索课是发挥此作用的一条重要途径。在对新的检索工具和检索技术进行探索和研究的过程中,尽其所能的提高文献检索课的教学质量是文献检索课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根据国家教育部关于《文献检索课教学基本要求》,文献检索课的教学目标为:培养大学生的情报意识,使大学生掌握从文献中获取知识和情报的能力。教学任务为:使学生了解各自专业及相关专业文献的基本知识,学会常用检索工具与参考工具的使用方法,懂得如何获得与利用文献情报,增强自学能力和研究能力。而目前高校文献检索课教育的目标应该定位为:要求学生在传统检索能力的基础上,加强利用计算机网络,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下多途径获取各种专业信息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培养学生综合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包括获取和评价信息的能力、组织和检索信息的能力、传递和交流信息的能力、使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等。只有具备这些能力的人才能真正实现从文献组织到信息再到知识组织的跨越,才能在各自的专业领域有所突破、有所创新,而怎样通过有效的教学途径达到此目的,对高校文献检索课教学本身提出了挑战。

  2 有效教学理念的起源与发展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这一理念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是“教学是艺术”.但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意识到教学也是科学,即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由于受到认知科学、生态学、人类学以及社会学等共同影响,加之对学校教育脱离实际、导致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欠缺、社会化延迟等状况的不满,有效教学的取向逐渐从认知建构转向了情境性认知,强调有效的教学应该统筹考虑学习者、教育者、教学内容与环境等各个要素,将学生的学习与发展置于开放性的、与外界不断互动生态化的系统中来考虑。

  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有效教学的理念:①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主“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②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③关注教学内容的可测性或量化,便于检验教师的工作效益,使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教师的工作表现。④有效教学需要教师面对具体的情景,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的知识,具有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从而作出决策。

  有效教学主要以学习的情境理论为基础,该理论强调个体与其所依存的物理和社会情境的相互作用,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个体参与实践,与他人、环境等相互作用的过程,是形成参与实践活动的能力、提高社会化水平的过程。这种教学理念与当前正在进行的以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文献检索课的学习理念基本一致,对我国的文献检索的教学改革有着重要启迪意义。

  3 利用有效教学理念与建构主义理论

  文献检索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方法课,是在引导学生熟悉各种检索工具的基础上,使他们在实践中不断地获取国内外最新的信息,用以补充、完善现有的知识结构,深化专业知识,在各自专业技术领域去进行新的思考、新的探索。为此,组织教学的全部活动,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利用有效教学理念进行教学的过程。

  3.1创设直观教学情景,激发学生求知热情

  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来看,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的。知识不能简单地通过教师的传授得到,而是每个学生在一定的情境及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意义建构。因此,在文检课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意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的学习环境与现实情境相接近,学习任务的解决过程要与现实问题的解决过程相一致。这样,生动直观的形象才能有效刺激学生的联想,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从而使学生围绕“真实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利用有关知识和经验去“同化”或“顺应”学习到的新知识。比如:可以从学生的毕业论文中选择检索题目。毕业论文是学生在学业完成前写作并提交的论文,是高校教学科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学生在校学习进行总结的关键环节。对于毕业论文,学生们一般都很重视,而每个专业每年都会有一些新的进展,有一些新的科研动态,相应地就会出现一些新的研究题目,将这些科研题目以及有关的内容要求经过搜集综合之后,选择3~5个检索题目,让学生们带着自己的信息需求利用网络、数据库去完成任务,能很快地提高他们的科研能力。如“论网络社会中的教师角色”、“建构主义理论在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销售行业用语调查与研究”、“鲁迅小说的启蒙主义文艺思想在农村题材小说中的具体表现”、“郑州市街头广告语调查研究”、“论学习策略教育对于提高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作用”等。这些与学生专业密切相关的检索题目能极大地焕发学生们的求知热情。

  3.2“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指导”的教学策略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有效教学要求课程结构是开放的,现实生活中需要解决的复杂问题是课程的主要内容成分,课程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活动都是在真实的或接近真实的(如借助于录像、计算机等设备)问题情景中进行的。这就要求师生改变传统的观念和角色,使课程内容与活动情境有机融合,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学生参与实践的能力。使教师明白学生的学习不只是为了获得正确的答案,而是更多地体现为一个群体在共同探究有关学习任务过程中的相互影响,更深入地挖掘问题实质,从而完成新知识的意义建构。在文献检索课教学中,教师必须明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引导学生尽快进人自主学习状态,学生在学习中起主导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起组织、引导、促进、控制、咨询的作用,学生被看作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完成学习过程,学生的组织、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锻炼和熏陶。这种“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指导”的有效的教学策略,更利于学生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创新性学习能力的培养。例如:数字化图书资源的浏览、检索、阅读;期刊全文的检索;在线参考咨询服务等,教师都可以开辟一个课堂进行在线授课或组织某个专题进行探究;教师负责安排教学活动,学生则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进行自导式的参与活动,既活跃了教学气氛,又提高了教学效果,可以充分发扬学生的创新精神。

  3.3把管理学习的任务由教师逐渐转移给学生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的有效教学强调教师应该引导教学的进行,使学生掌握建构和内化所学的知识,从而使他们进行更高水平的认知活动。在文献检索课教学中,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学生,最初教师应该负起管理的职责,当学生的知识技能发展起来以后,教师的指导应逐渐减少,最终使学生达到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将监控学习和探索的责任由教师为主向学生为主转移。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可以指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的网上参考咨询系统,从咨询档案中选择内容新颖和专业上有实用性的题目,使学生自主地形成一份较为完整的数据资料,真正把握某一学科领域的研究动态、薄弱环节和发展趋势,在实际的探究过程中得到能力的提升。

  3.4强调学生在教学评价中的主体地位

  有效教学强调结合真实的问题解决过程进行评价,强调学生参与评价,认为学生不只是一个被评定者,而是评价的主体,应该参与到对自己、对他人、对团体的有意义的评定过程中。评价的指导思想是为了“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评价的主要功能是改进或形成,是一种发展性评价,在方法和技术上发展到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分析,评价的对象和范围突破了学习结果的单一范畴,扩大到整个教学领域,如包括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价,重视受评人的积极参与及其自我评价的地位和作用,最终目的是让受评人学会自我评价,使得教学评价作为一种开放的、持续的行为,确保评价自身的不断完善,进而培养学生准确的判断力和责任感。例如:对学生发放文献检索课的教师评价表,对教师是否仪表端正,教师是否对教学真诚热情,教师是否认真地备课,教师讲课能否激发学生兴趣,教师讲课是否条理清楚举例适当,教学内容是否能结合实际情况,教师是否能熟练地运用各种工具软件,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否让学生进行讨论找出对策,教师通过这门课对学生对网络及传统的检索工具了解、利用的情况及有何收获等进行了量化评价。

  4 结束语

  任何一门课程都是从理论知识开始学习的,高师院校的文献检索课程也不例外,但是由于其本身的特殊性及操作性,决定了在讲授理论的同时必须要结合动手实践进行知识的巩固。目前基本所有开课单位都对该门课程设计了相应的实践课时,但是仍存在这样的一些问题。例如,实践课时过少,实践全部安排在理论讲授之后,实践课时间不应该少于理论课课时,而且应该每一节理论课每一节实践课。另外每类学科体系都有其特殊性。因此在文献检索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也应该做到分科教学,针对专业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介绍,除基础理论课内容之外,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检索实习都应该明显突出其专业特色,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校期间做到学有所用。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2]陈茁新.新形势下文献检索课的若干思考[J].中国林业教育,1998,(6)。
  [3]王欣。文献检索课教学的改革趋势[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3)。
  [4]黄如花.网络信息的检索与利用[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