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普通话论文

掌握河南话与普通话的词语转换方式及发音规律

来源:学术堂 作者:王老师
发布于:2014-06-06 共4361字
论文摘要

  我国汉语的方言历史悠久,不同地域的人口聚居就有可能产生相应的方言,正如颜之推在《颜氏家训·音辞》中所说:“夫九州之人,言语不同,固常然也。”河南话属北方方言之一,除河南省域外,也包括周边陕西、山西、河北、山东、安徽、湖北等省份中接近河南的一些地域。大家从豫剧中听到或学到的河南话,它只是为追求舞台效果,为切合字正腔圆而做了艺术加工的,其实这种带有拖腔、尾音又稍微挑个弯的话并不是真正生活中的河南话。
  
  在全国各类方言中,河南话听起来虽然发音较重,却比较接近普通话。但是接近并不等于完全相同,河南人要想说好普通话,也必经过一定的训练。河南人练习普通话,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了解河南话与普通话的主要差别是说好普通话的前提
  
  河南话虽然接近普通话,但是主要差别还是在发音上。特别是河南地处中原,人口上亿,而且18个地级市又有着不同的方言,单从发音上讲,各地老方言中,怪冷生僻的特色就较为浓厚。因此,要想说好普通话,必须先了解一下河南话与普通话的主要发音差异。
  
  第一个明显的差异是,在河南大部分地区的方言里,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与普通话有着明显的不同。
  
  有些县市虽然也分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但在z,c,s与zhi,chi,shi的读音r,常把声母是z和zhi的都读作声母z,即把“资”与“支”都读作“资”的音;把声母c和chi的都读作声母c,即把“操”与“钞”都读作“操”的音;把声母s和shi的都读作声母s,即把“僧”与“生”都读作“僧”的音。如新安、孟津、洛宁等地。
  
  有些县市没有舌尖后音,舌尖后音的字多成舌尖前音,zhi,chi,shi的读音便是z,c,s,常把“支”、“持”、“师”读作“子”、“此”、“思”等字的读音。如信阳等地。
  
  有些县市根本就没有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而混同于舌面音。常把舌尖前音“紫”、“粗”、“死”读作舌面音“纸”、“初”、“使”。如安阳、汤阴等地。
  
  第二个明显的差异是,在n,1的读音上,河南许多地区的方言与普通话存在不同。
  
  n和1这两个音的发音部位相同,都是舌尖和上齿跟,但发音方法却不相同,n是鼻音,而1是舌边音。河南绝大部分县市在发音上是能够清晰地区分开n,1的发音的,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地区是把这两组音混读的。如“那”、“怒”、“奶”、“内”、“闹”、“嫩”、“难”等字应该读声母n的都读作1;相反如“拉”、“律”、“路”、“来”、“锣”、“朗”等字应该读声母1的都读作n。这在河南南部地区较为常见。
  
  河南话与普通话的发音虽然比较接近,但是差异还是相当明显的,以上只是列举河南方言中由于长期形成的习惯所造成的与普通话的差异,只有先弄清楚了这些河南话的发音规律,就具备了说好标准普通话的前提。
  
  二、掌握河南话与普通话的词语转换方式是说好普通话的基础
  
  汉语发展到现在,已有了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但各地方言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形成了代表本民族、本地区的显著语言特点。在词汇方面,河南方言词汇与普通话也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刘丽娟在其硕士论文《河南方言词汇比较研究》指出:
  
  “至少五个相同点的1742条词语中与普通话相同的词语有1322条,所占比例达到76%。;i2,河南话中的“浪子回头金不换”、“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常在河边走怎能不湿鞋”、“甘蔗哪有两头甜”等词语与普通话非常一致。但是,由于社会历史状况和自然地理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河南话词语与普通话词语除在语音上有差异,在语义上也是有着明显的差异。
  
  就河南方言而言,其特有的高度概括性以及准确到位的表达效果,只有深人生活才能体味到。下面仅从单音节、多音节词语的差别作一简单的举例分析。
  
  (一)单音节词
  
  河南话与普通话在单音节词语的差别上有很多,产生的原因也很复杂,我们这里仅举出一些有代表性的例子,以供大家在学习普通话时起到词语转换的参考作用。
  
  1.“帮”在普通话里是“替人出力、出主意或给予物质或精神上的支援”,如“互相帮助、帮忙”等,又指“群、伙、集团”之意。河南方言里的“帮”除了这个意思外,还有表示程度的意思,相当于普通话里的“很、非常”,读阳平调。如“一进门,儿子就吵吵着说他帮(很)饥,问我饭做好了没有。”
  
  2.“歪”在普通话里有“斜、偏或不正当”之意,河南方言里的“歪”除了这个意思外,还有“心黑、心术不正”的意思,相当于普通话里的动词“捉弄”,读阳平调。如“他又没有伤害你,你歪(捉弄)他干什么?”
  
  3.“通”在普通话中是“没有堵塞或连接、通畅”之意,在河南方言中,除了有普通话的这些义项外,还指程度不够深、差得远,有“还”之意,读阳平调。
  
  例如:“米饭刚上锅蒸一会儿,通(还)不熟哩,你别急再等等。”
  
  4.“信”在普通话中是“确实、信用、信奉、凭据”之意,在河南方言中,除了有普通话的这些义项外,又有“傻、太实在、缺心眼”之意,读作去声调。例如:“这个人真信(傻),人家笑话他哩,他还当真是夸他哩!”
  
  5.“兑”在普通话中是“兑付、兑换、掺和”之意,在河南方言中,除了有普通话的这些义项外,还有“干掉、办”之意,读作阴平调,例如:“饭凉了,快兑(吃)了吧!”
  
  6.“板”在普通话里是名词,指“片状的较硬的物体”,河南方言里的“板”除了具有普通话里的这个意义外,还可以作动词,意思是“扔掉”,读作阴平调。例如:“赶快把你这件破衣服板(扔)了吧!”
  
  7. "瓤”在普通话里泛指某些皮或壳里包着的东西,河南方言里除了这个意义,还有“不好,软弱”的意思,读作去声调。例如:“他数学课教得真不瓤(错)”;“他瓤得很,从来不敢跟谁大声说句话。”
  
  8.“烧”在普通话中是“使东西着火、加热”之意,在河南方言中,除了有普通话的这些义项外,还有“由于变得富有或得势而忘乎所以”之意,相当于普通话的“炫耀”,读作阳平调。例如:“看这个人烧(炫耀)成啥啦,有几个钱就不知东西南北了!”
  
  9.“着”在普通话中作助词,表动态,在河南方言中,除了有普通话的这些义项外,又有动词“知道”之意,读作去声调。例如:“你说的话我明自,我着(知道)啥意思。”
  
  10.“并、自、包”在河南方言中有普通话中的义项外,是“别、不要”之意,读作去声调。例如:“你并(别)哭了,有啥委屈说出来”;又如“你自(不要)隐瞒了,我全知道了。”
  
  众所周知,河南方言中一些常用的如“中”读[t],、“喷”读h`an"、“舔”读in;tixn、“花”读xua"、“管”读kuan"、“得”读[tai]等不再一一赘述。
  
  (二)多音节词
  
  在词语差异上,多音节的词语也很多,这里也仅举一些常见例子,供大家参考。
  
  1.河南方言里“别倔头”就是普通话词语“脾气直、不灵活”的意思,如:“这个人虽然是个别倔头,但心地善良。”这句话说成普通话就是:“这个人虽然脾气倔,但心地善良。”
  
  2.河南方言里的“黑上”就是普通话里“夜里、晚上”之意,这里的“黑”读fxx>'l,去声调,“上”读轻声,如“他在单位赶任务,一黑上(晚上)都没有进家”;另外河南话的“一黑”在普通话中是“一晚上”的意思,这里的“黑”读fxo,如“他牙疼得很,哭了一黑(一晚上)。”
  
  3.河南方言里的“地奔儿或地走”在普通话里都是“步行”的意思,“地”读作[tia] ,“奔”读作阳平,如“他地奔儿(步行)去县城,走了将近一个小时。”
  
  4.河南方言的“不老盖儿”在普通话里是“膝盖”的意思,“不”读作阳平,如“明明不慎趴在地上把不老盖儿(膝盖)磕破了。”
  
  5.河南方言里的“赤麻脚”就是普通话里“光着脚”的意思,“赤”读阳平调,“脚”读作[t]。如“大冬天,他没鞋穿还赤麻脚(光着脚),多冻得慌啊!”
  
  6.河南方言里的“前半儿、后半儿”或“前半儿晌、后半儿晌”就是普通话里“上午、下午”的意思,如“他前半儿(上午)一直在田里劳动。”
  
  7.河南方言里的“样肯儿”就是普通话里“正好”的意思,如“我正需要帮忙的时候样肯儿(正好)他过来了。”
  
  8.河南方言里的“将将儿”就是普通话里“刚刚、刚才”的意思,“将”读阳平调,如“真不巧,他将将儿(刚刚)走。”
  
  9.河南方言里的“光看”有时稍有埋怨之意,对已将发生的事情有预感,对发生的事情的原因非常明了之意,有“意料之中”的意思,相当于普通话里“果然、果真”的意思,“光”读去声调,“看”读作去声调,如“就你爱叨唠他,光看(果然)他今天不来了。”
  
  10.河南方言里的“对莫”就是普通话里“假若”的意思,“对”读去声调,“莫”读作轻声,如“这次中大奖的对莫(假若)是我有多好啊!”;但在洛阳地区以及周边“对莫”又有“凑合”之意,如“这把扫帚虽然破了,但新的还有买到,就先这样对莫(凑合)着用吧!”
  
  11.河南方言里的“枯当”就是普通话里“起皱、皱”的意思,“枯”读阳平调,<当 ;读轻声,如“看你衣服枯当(皱)成芝麻叶了,快换一件穿吧,这件我给你熨熨。”
  
  12.河南方言里的“好面、黑面”就是普通话里“麦子面(或自面)、杂粮面”的意思,“好”读阴平调,“黑”读[xx35]。在r世纪六、七十年代生活水平较低的时期用得较多。如“你这段体力活较重,身体又不很硬朗,给你炕个好面(麦子面)膜补补吧,俺身体结实着呢,吃点黑面(杂面)就行!”
  
  以上只是从单音节、多音节等方面举一些常见的例子加以说明,河南人说普通话,应在词语上多与普通话加以比较和总结,并进行正确的转换,这是说好普通话的基础。
  
  三、把握发音规律是说好普通话的重点
  
  了解河南话与普通话的主要差异,熟知河南方言与普通话之间词语的转换,接下来再正确把握河南话声调与普通话声调之间的发音规律,则是说好普通话的重点。
  
  河南话与普通话最大的差别是河南话没有上声调(没有上声调这一点很特别,是否和河南人直爽、明快从不拐弯抹角的性格有关),而且去声调太多,所以听起来发音很重;而且河南话较多的阴平调、阳平调和去声调与普通话的阴平调、阳平调和去声调相比非常接近,但还不完全一样,听起来声调有些不稳定。但是河南话与普通话的发音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牢记这一规律,对于尽快说好普通话非常有帮助。
  
  (一)近似阴平调的发音多为上声调。日常生活中,河南话中近似阴平调的发音如“手”、“你”、“我”、“水”、“影”、“奶”、“好”、“也”、“左”、“养”、“桶”、“底”、“狗”、“景”、“纸”、“枕”、“走”、“碗”、“口”、“母”等在普通话中读作上声调。
  
  (二)近似阳平的发音多为阴平调。河南人平常生活中的近似阳平调的发音,如“春”、“秋”、“冬”、“生”、“张”、“章”、“通”、“商”、“高”、“低”、“新”、“肝”、“伤”、“播”、“花”、“/又”、“蛙”、“天”、“阴”、“多”、“邀”、“说”、“搭”、“帮”、“脱”、“溜”、“吃”、“喝”、“锥”、“灯”、“中”、“包”、“I--I]”、“歌”、“钢”、“锹”、“车”等在普通话中读作阴平调;但也有特殊的近似阳平的发音,如年级的“级”在普通话中也发阳平调;有近似阳平的发音,如“铁”、“普”等在普通话中发上声调;有近似阳平的发音,如“木”、“律”、“较”、“复”、“握”等在普通话中是去声调。不过这些例子较少见。
  
  (三)近似去声调且较轻、较短促的发音,在普通话中有两种发音可能。
  
  1.河南话中一部分近似去声调发音的就是普通话中的去声调,如“记”、“太”、“大”、“店”、“惯”、“对”、“用”、"I日”、“就”、“舅”、“夏”、“季”、“要”、“洞、”“冻”、“动”、“到”、“道”、“右”、“上”、“下”、“尚”、“后”、“去”、“算”、“字”、“坏”、“看”、“药”、“布”、“恨”、“路”、头发的“发”、“尽”、“扇”等字。
  
  2.但有一些近似去声调的发音却在普通话中读作阳平调的,如“河南人”、“头”、“盆”、“瓶”、“云”、“肥”、“年”、“牢”、“霞”、“侠”、“来”、“盒”、“羊”、“习”、“镯”、“常”、“平”、“爷”、“鱼”、“闻”、“联”、“活”、“泉”、“茶”、“玲”、“珑”、“禅”、“前”等字。
  
  虽然这一点较为复杂,但只要多用心揣摩,这一规律也不难被掌握。
  
  当然,要说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还要养成良好的学说普通话的习惯,这是说好普通话的关键。比如要经常练习,肯下功夫;要多听广播,多看新闻联播;要多和外地人交流等等。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克服羞怯心理,要大胆说,要利用各种机会、各种场合锻炼自己,增加自信心,这是说好普通话的保障。
  
  注释及参考文献:
  [1]颜之推‘颜氏家训·音辞
  [2J刘丽娟.河南方言词汇比较研究[DJ‘硕士论文,见“中国知网”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