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普通话论文

儿童母语习得中对“把”字句的使用情况分析(5)

来源:语言文字应用 作者:常辉;郑丽娜
发布于:2017-06-19 共9061字
  表 5 显示,CY“把”字句中的 NP2 中共有 45 个带有显性的有定标记,占总数 116 个的38. 8% .其他的 71 个 NP2 要么是某个语境下特定的名词,如小汽车、垃圾桶,要么是某个特定的人,如姥姥、爸爸。总之,CY“把”字句中的 NP2 都是有定的。
  
  四 讨论。
  
  ( 一) “把”字句类型。
  
  本研究受试从23 个月零7 天到35 个月只使用了客事、受事和感事三个类型的“把”字句,且以客事“把”字句为主,受事和感事“把”字句较少。此结果与以往研究不太相同。首先,以往研究中受事“把”字句使用得最多,也最早习得,而本研究中客事“把”字句使用得最多,最早习得。这种差异主要是“把”字句的理论分类造成的,以往研究没有采用统一的标准对“把”字句进行分类,也没有区分客事和受事“把”字句,多数受事“把”字句实际上是客事“把”字句。其次,以往研究没有发现儿童使用感事“把”字句,而本研究却发现了,尽管数量比较少。再次,以往有些研究发现儿童到 3 岁时已经使用了处所“把”字句,而本研究受试一直到 2 岁 11个月都没有使用处所“把”字句,肖丹( 2004) 和杨小璐、肖丹( 2008) 的受试一直到 2 岁 5 个月也没有使用处所“把”字句。如果要搞清楚这个问题,今后研究的跟踪时间还需要更长。当然,与以往研究相同的是,本研究受试没有使用工具“把”字句。这说明儿童很晚才使用处所和工具“把”字句。一方面,这可能是语言输入中处所和工具“把”字句比较少,儿童使用处所和工具“把”字句缺乏较充分的正面证据; 另一方面,可能处所和工具“把”字句的习得难度较大,因为典型的 NP2 是“把”字句动作的经历者或承担者,而表处所和工具的 NP2 与谓词的关系更远,认知难度也更大。此结果与“语义自展假说”是一致的,因为受事角色映射到宾语位置是典型的,而处所角色映射到宾语位置是非典型的。
  
  ( 二) “把”字句句法、语义特性和语义、语用限制。
  
  首先看本研究受试对“把”字句句法特性的习得。CY 六个阶段共使用了 66 个显性 NP1的“把”字句,只有 3 个 NP1 是话题,且出现在第五个阶段,说明他还没有习得汉语的话题句。而在他使用的 50 个无主语“把”字句中,36 个属于空主语“把”字句,而且第一个阶段就有 5个,说明他很早就设定了空主语参数。这也说明,儿童对汉语空主语的习得较早,对话题句的习得较晚。另外,CY 最初使用的“把”字句都不含修饰语,没有出现错序。随着语言的发展,使用的“把”字句结构越来越复杂,出现了副词、否定词、能愿动词、趋向动词和介词短语五种修饰语,而且语序也几乎完全正确,只有一例将“都”错误地前置于“把”.这里值得注意的是,CY 一共使用了 28 个修饰语,其中 20 个是副词。作为附加语,副词在句中可以出现在多个位置,而且副词的位置与其语义密切相关,因此,副词修饰语的句法位置应该是比较难习得的。然而,CY“把”字句中的副词位置几乎没有任何问题,说明他对“把”字句句法特性的习得较好,也较早。值得注意的是,CY 开始在谓词前使用“给”也正是其“把”字句修饰语骤增的时候,二者似乎有一定的联系。可能此时是汉语儿童语言产出的成熟期,因为此时 CY 处于第四个阶段,即 2 岁半的时候,一般被认为是儿童基本句法结构开始成熟的时期。而此后 CY 平均句长进入稳定期,也说明了这一点。
  
  在“把”字句语义特性和限制方面,本研究受试使用的“把”字句大都是陈述句,表示已然事件,而肖丹( 2004) 和杨小璐、肖丹( 2008) 的受试使用的“把”字句大都是祈使句,表未然事件。这很可能是受试的个体差异造成的,如性别、性格,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不过,一般来说,“把”字句不应该只用于祈使句。另外,CY 从开始使用“把”字句时似乎就知道其谓词应该是有界的,从而使用复杂的谓词形式。这与 Li( 1991) 、肖丹( 2004) 和杨小璐、肖丹( 2008) 的发现都是一致的。“V + RVC”是其谓词的主要形式,可能因为汉语中“V + RVC”就是“把”字句最主要的谓词形式,在语言输入中较为丰富。可见,本研究受试从开始用“把”字句时就对“把”字句的语义限制非常敏感。
  
  在“把”字句语用限制方面,CY 从开始使用“把”字句时也似乎就知道 NP2 应该是有定的,且使用了不少代词和指示词。实际上,一直到第六个阶段 CY 位置转移的认知能力都不太强,抽象概况能力也有限,因为他谈论的东西一般都是在他视野中的某个实物或人。
  
  ( 三) 理论意义。
  
  本研究受试从开始使用“把”字句时就几乎没有错序,谓词几乎都是复杂形式,NP2 也几乎都是有定的,他似乎从一开始就知道“把”字句的句法、语义特性和语义、语用限制。这一方面说明儿童习得“把”字句句法、语义和语用特性没有先后顺序,与“接口假说”不符,因为它预测“把”字句的句法特性先习得,语义特性和限制其次,语用限制最后习得; 另一方面说明,普遍语法在儿童母语习得中似乎发挥了重要作用,有些语言知识是天生的,不需要后天学习。
  
  五 结语。
  
  通过长达一年的跟踪,本研究发现儿童早期使用的主要是客事“把”字句,其句法结构越来越复杂,但从开始使用时就没有语序错误,并遵守“把”字句的语义和语用限制。当然,作为汉语的重要句式,“把”字句是非常复杂的。今后的研究可以跟踪儿童更长时间,以更清楚地探讨不同类型“把”字句的发展,尤其是处所和工具“把”字句。本研究的语料是产出性的,而语言产出往往会滞后于语言理解,今后的研究还可以考察儿童对“把”字句的理解,以得出更加全面的结论。另外,性别和语言输入对儿童语言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今后的研究也可以探讨这两个因素对儿童“把”字句习得的影响。
  
  [附 注]
  
  ① 这里指的是广泛的“把”字句,这种句式中的“把”也可以是“将”或“给”,如“他把( 将、给) 门打开了”.“将”主要用于书面语,“给”主要用于口语,“把”书面语和口语中都可以使用。本研究受试的口语录音中只有含“把”和“给”的“把”字句,没有出现含“将”的“把”字句。  
  ② 本文用 V 指代“把”字句的谓语部分,它可以有多种形式。  
  ③ Li & Thompson( 1981) 和 Huang( 1984) 认为,汉语是话题突出语言,允许空主语,其所指可以在语篇中得到恢复。  
  ④ 周国光、王葆华( 2001) 和杨小璐、肖丹( 2008) 将其称为“结果‘把’字句”.这里的结果补语包括趋向动词或表结果的副词,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动趋式和动结式。
  
  [参考文献]
  
  [1] 李向农,周国光,孔令达。 2 ~5 岁儿童运用“把”字句情况的初步考察 [J]. 语文研究,1990,( 4) .  
  [2] 李宇明。 儿童语言的发展 [M].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3] 王 欢。 普通话儿童“把”字句习得个案研究 [D]. 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4] 肖 丹。 早期句法发展: 儿童早期把字句的个案研究 [D]. 清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5] 杨小璐,肖 丹。 现代汉语把字句习得的个案研究 [J]. 当代语言学,2008,( 3) .  
  [6] 易 勋。 汉语把字句的儿童习得研究 [D]. 湘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7] 周国光,王葆华。 儿童句式: 发展研究和语言习得理论 [M]. 北京: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1.  
  [8] Cheung,H. The Acquisition of BA in Mandarin[D]. Ph. D. dissertation,University of Kansas,1992.  
  [9] Huang,C. - T. J. On the distribution and reference of empty pronouns[J]. Linguistic Inquiry,1984,( 4) .  
  [10] Kuo, P. J. IP Internal Movement and Topicalization [D]. Ph. D.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Connecticut,2009.  
  [11] Li,C. N & S. A. Thompson. Mandarin Chinese: A Functional Reference Grammar[M]. Berkley and Los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81. [12] Li,P. Zai and Ba constructions in child Mandarin[A].In CRL Newsletter Vol. 5,No. 5[C]. Center for Research in Language,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an Diego,CA,1991. 
  [13] Liu,F. H. An aspectual analysis of BA[J]. Journal of East Asian Linguistics,1997,( 1) .  
  [14] O'Grady,W. How Children Learn Language[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5.  
  [15] Sorace,A. Pinning down the concept of 'interface' in bilingualism [J]. Linguistic Approaches toBilingualism,2011,( 1) .  
  [16] Sorace,A & F. Francesca. Anaphora resolution in near-native speakers of Italian [J]. Second LanguageResearch,2006,( 3) .  
  [17] Sybesma,R. The Mandarin VP[M]. Norwell,MA: Kluwer,1999.
原文出处:常辉,郑丽娜. 儿童普通话“把”字句发展个案跟踪研究[J]. 语言文字应用,2017,(01):98-106.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