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普通语言学论文

访谈节目中冲突性话语语用管理研究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5-18 共5874字
摘要

  1 引言

  冲突性话语是人际交往中普遍存在的社会文化现象,是语用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然而,化解冲突,实现语言缓和与人际和谐,是交际主体努力实现的永恒主题,这既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人性的内在要求(万斌、王满荣,2006).国外对冲突性话语的研究多见于社会语言学、语篇分析和话语分析(Grimshaw 1990; Schiffrin 1985;Pamerants 1984; Kakav 2001;Rudanko 2006; Norrick& Spitz 2008)。国内对冲突性话语的关注始于 21世纪,主要从语用学和话语分析的视角进行研究。

  赵英玲( 2004)探讨了冲突性话语中的启始话步、冲突话步及结束话步;王林海和赵海燕(2008)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分析了冲突性话语的隐喻类型和频率;贾婕婷(2007)、赖小玉(2011)基于语言顺应论探讨冲突性话语的语言特点;冉永平(2010)从语用学角度研究冲突性话语的趋异取向等等。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对冲突性话语进行研究有利于我们更加了解这一特定的语言现象,但纵观以往的研究,冲突性话语的话轮推进及其语言表现方式鲜有涉及,结合人际交往理论的语用阐释则更少。本文以访谈类节目中的冲突性话语为研究对象,探讨人际关系制约下冲突性话语的语用管理机制,并揭示类似缓和性话语产生的语用理据。

  2 冲突性话语

  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人类理性交际的常态,但由于交际双方甚至多方存在不同的利益取向及目标等,言辞上的对立或对撞在所难免。冲突性话语(conflict talk)这个概念最先是由 Grimshaw (1990)提出的,也有学者将其定义为“言语对立”(verbalopposition) (Kakav, 2001),“混乱话语”(disorderlydiscourse) (Briggs, 1996),“冲突性言谈”(conflictivetalk) (Culpeper, 2003),“嘴仗”(battle) (Lee, 2008)等。不用术语体现了冲突性话语在不同语境下的不同特征,也表明学者们关注的焦点各不相同。本文中的冲突性话语指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因意见分歧在用语上引起的某种对立或争执状态,这是一种动态过程(Leung, 2002; Zhu 2008)[12][13].一般来说,冲突性话语具有三大特征:(1)分歧性(disagreement)或排斥性(exclusiveness);(2)负面性(negativeemotion);(3)干预性(interference) (Barki & Hartwick,2004)[14].这三个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在交际中影响交际者语言形式和策略的选择。根据冉永平(2010)的研究,针对说话人的话语,听话人的回应主要体现出两种可能性(图示,见下页):

  第一,出现反对、反驳等冲突性回应,对人际关系来说这是冲突性话语的负面语用效应(- 语用效应),是对人际关系的解构过程(deconstructiveprocess)。然而,冲突性话语也能改善并提升人际关系,即产生正面的语用效应(+ 语用效应),这是对人际关系的建构过程(constructive process)。

  第二,用缓和性话语回避或缓解言辞对抗,这也是冲突性话语引发的正面效应(+ 语用效应),有利于实现人际和谐,是人际关系的建构过程。

  3 冲突性话语管理的语用理据

  面子(face)是语用学研究的重要课题。英国学者Brown & Levinson (1978, 1987) 将面子定义为“一个人在公众面前想要维护的自我形象”.面子可以分为①“正面子”(positive face),指交际者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许;②“负面子”(negative face),指交际者希望有自主的自由,不因迁就别人或受到干预、妨碍而使自己感到丢面子。交际中有些行为在本质上有悖于交际者的面子,他们将其称为“威胁面子的行为”(face-threatening acts)。根据 Brown& Levinson 的理论,“要面子”(face preservation)是制约交际的最主要因素。[15][16]Brown & Levinson(1987)所探讨的面子威胁与缓和语用策略其实就是一种人际之间的面子管理模式(face-managementmodel)(冉永平,2012)[17].此外,Spencer - Oatey(2000, 2002, 2008)[18][19][20]提出了言语交际中的“和谐管理模式”(rapport management model)。该模式指出,交际中的说话人存在一定的人际语用目的及选择。比如,说话人旨在提高或维护双方的社会关系,如出现话语缓和,进而出现“人际和谐”,或是旨在破坏人际关系,如出现话语冲突,进而出现“人际不和谐”,这是说话人对人际目的及其语言使用的一种选择,这表明存在和谐与不和谐的言语手段。然而,“和谐取向”(rapport orientation)(Spencer - Oatey,2000)是人际交往的一个基本取向,并影响语言形式、交际策略等的选择,因为交际的目的通常在于实现人际之间的和谐(冉永平,2010).

  基于 Brown & Levinson(1987)的礼貌论和Spencer - Oatey (2000)的“和谐管理模式”,本文重点探讨针对言语交际中出现的冲突性话语,交际者如何借助语言手段及交际策略,对冲突性话语进行缓和性管理,从而维护交际双方的面子,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4 冲突性话语语用管理策略

  根据 Brown & Levinson(1987)的研究,反对、异议等冲突性话语是一种在本质上威胁听话人面子的言语行为。在言语交际中,尤其是在访谈类节目中,针对冲突性话语,交际者会有意识或下意识地运用一些语用策略进行回应,以维护交际双方的身份或面子,形成人际交往中的良性互动,类似过程即为言语交际中的冲突管理。

  针对言语交际中出现的冲突性话语,交际者可以做出两种回应:(1)策略性冲突回应(strategicconflicting response);(2)非策略性冲突回应(non-strategic conflicting response)。策略性冲突回应意在达到某一积极的语用目的;非策略性冲突回应的主要目的是发泄或表达消极情绪等,攻击或影响对方的面子(冉永平,刘玉芳, 2011).策略性冲突回应是本文关注的焦点。笔者通过研究发现,在访谈类节目中,交际者主要运用以下策略对冲突性话语进行缓和性回应:

  4.1 表面性同意

  表面性同意(Token Agreement)这个概念是由Brown & Levinson(1987:113)提出的,指针对交际另一方上一轮的话语,交际者先暂时同意或部分同意,然后再陈述反对意见。说话人虽然说的话语是先肯定对方,但其实质内容却是相反的观点。运用表面性同意这一语言策略,可以缓和冲突性话语对面子威胁的力度。在访谈类节目中,此类语言现象尤为常见。例如:

  (1)唐锡阳:我反对养鸟

  崔永元:用笼养鸟有什么不好呢?

  唐锡阳:我不反对这是一种爱,但这是一种个人的爱。这包含两个意思:一个是个人占有;再一个是只管自己,不管别人。……崔永元:汪师傅,您同意这种观点吗?

  汪汝贤:他说的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并不现实。

  九百年前就有人提出来反对养鸟,到现在也没制止住。……崔永元:您的意思是说,立法您就不养,不立法就养?

  汪汝贤:立法我也养,我拿钱呀!像养狗似的,一只要拿五千元嘛!对不对?(笑声)崔永元:刚才唐先生说的意思是,笼养鸟对生态平衡是一种破坏,您觉得是这样吗?

  汪汝贤:是,肯定是破坏,但养鸟人并没有破坏,是掳鸟人破坏的。

  (《实话实说》之“鸟与我们”)这是一期关于如何看待“笼养鸟”这一问题的节目。针对这一问题,嘉宾们持不同的观点,因而出现了冲突性话语,对对方的“正面子”构成了一定的威胁。但为了缓和威胁的力度,嘉宾采取了表面性同意或部分同意的策略,比如在陈述反对意见前用“我不反对这是一种爱,但这是一种个人的爱……”“他说的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并不现实……”以及“是,肯定是破坏,但……”等等。

  通过这种表面性同意或部分肯定,来缓和即将说出的不同意见,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对方的面子,也有利于自己的观点被众人所接受,推动交际更顺利地进行。笔者从收集的语料中发现,此种策略后面多接由“但 ……”“可是 ……”等引导的转折性话语,表达说话者真正的看法。

  4.2 模糊限制语

  模糊限制语这个概念是由G. Lakoff (1972)提出的。在他的论文《模糊限制语:语义标准及模糊概念的逻辑》中,Lakoff 将模糊限制语定义为“把事物弄得模模糊糊或者把那些看起来比较模糊的事物变得比较清楚的词语”(Lakoff,1972)[22].比如,英文中的“a little bit”,“approximately”,“I think”和中文中的“好像”“我认为”“有点儿”等等都属于模糊限制语。在访谈类节目中,模糊限制语常被作为交际策略的一种来缓和冲突性话语。例如:(2)梁治平:这个故事只讲了一半,我拿出一个结尾,就是说后面房子盖好的时候,会不会没有问题?只是眼前的危机过去了,也不是一个解决的办法。

  崔永元:我不大接受这种方式,因为我觉得明摆着的,不让人开后窗户这个太没道理,而且这里确实有封建迷信的色彩。我们的法律应该保护我们公民的权利,他有开窗户的权利,哪怕我们派村里的民兵到现场保护呢,应该让他把窗户开开,而不是采用这样的方式,您为什么迁就他?

  梁治平:因为实际社会生活是很复杂的,不是用一个规则简单地就能把它改变。比如说我们现在会认为……崔永元:我觉得好像是您比较看重问题的解决,而不是用什么样的方式,或者是用什么样的依据来解决问题。(《实话实说》之“村里的故事”)在上面的对话中,主持人崔永元对梁治平处理问题的方式不赞成,出现了冲突性话语,但为了缓和冲突性话语的负面影响,崔永元使用了一系列的模糊限制语(“我不大”“我觉得”“应该”“好像”)。

  Markkane & Schroder(1988)指出,模糊限制语作为一种交际策略,可以使说话者有所保留,并且可以改变命题的真值条件,从而减少信息发出者所负的责任,还可以表明说话人对话语的主观看法和客观评价。[23]

  在此对话中,“我觉得”这一模糊限制语表明所陈述内容只是说话者的主观看法,并非公认真理,从而改变了命题的真值条件,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冲突性话语对对方面子的威胁力度。“应该”“好像”等模糊限制语的运用,减少了说话者所要负的责任,并使说话的语气趋于缓和,避免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类似的例子还有:

  (3)崔永元:他那个我没给报

  梁 天:但他这个道理人家能不能接受?法律上对这个有什么规定?从我个人来说,我觉得大可不必。

  崔永元:刚才高先生说得非常清楚,这一块钱相当于澳门回归。

  梁天:这个例子举得不太对,举得有点大。

  (《实话实说》之“一块钱的官司”)在此对话中,嘉宾梁天表达的观点是对交际第三方(为了一块钱打官司的高先生)行为的不赞赏,为了降低不赞赏言论的负面影响以及对他人面子的威胁程度,梁天运用了模糊限制语“从我个人来说”“我觉得”以及“不太”“有点”.可见,模糊限制语不仅可以维护交际双方的面子,还可以维护话题涉及到的或在场的第三方的面子。

  4.3 幽默语言

  在访谈类节目中,幽默常被作为语用策略的一种,用以缓和由于意见分歧等造成的紧张气氛,降低冲突等。请看下例:

  (4)崔永元:我听说看电影也是你的精神世界?听说《泰坦尼克号》你看了六遍?(音乐)洪浩天:七遍了吧。(掌声)崔永元:听说是六十块钱一张票?就是这样你觉得也不过火?

  洪浩天:不过分吧,应该算是中等偏下的那种,中等都算不上。

  崔永元:深圳都发展成这样了!(笑声)你母亲还说你不会安排生活,好像给你的生活费都过不到月底?

  (《实话实说》之“我的儿子太潇洒”)这是一期关于消费观念的不同使老年人和青年人之间出现矛盾的节目。针对年轻人洪浩天同一部影视作品看了七遍的做法,主持人崔永元先是用一个问句“就是这样你觉得也不过火?”其实是表明自己认为对方的行为有些“过火”.面对洪浩天的回答,主持人用了幽默语言“深圳都发展成这样了!”并伴以笑声结束了这个话题。在以上节选的主持人和嘉宾的对话中,双方持不同观点,产生意见上的分歧与冲突,由于主持人恰当地运用了幽默语言,使得冲突得以缓解,对话也变得轻松。可见,幽默具有缓和冲突性话语的功能。再看一例:

  (5)罗 红:怎么说呢,我一直都在培养人们这种热爱大自然(的意识)。我们企业一直都在倡导环保,倡导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个人都应该是这样去身体力行的。

  崔永元:好像食品行业也是排污的,好像也污染环境。(笑声)罗 红:但是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它。

  崔永元:到这时候又有理由了。(笑声)其实也可以把它做好,就是可能要加大投入,是吧?

  罗 红:对。还是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吧。

  (《小崔说事》之“世界真大--”‘好利来'的另一面影像“)罗红是中国最大的烘焙连锁企业--”好利来“的掌门人,当罗红提到”我们企业一直都在倡导环保,倡导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时,主持人指出”好像食品行业也是排污的,好像也污染环境“,这一言词显然威胁了对方的面子,构成了冲突性话语,但主持人使用了两个模糊限制语”好像“并伴以笑声,把对对方面子的威胁力度降到最低。紧接着,面对对方的辩解(”但是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它“),主持人运用”到这时候又有理由了“加笑声使对话回到轻松愉悦的氛围。此处的幽默还表明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达成共同的社会共识,从而拉近了双方的社交距离。

  4.4 以问句的形式

  在访谈类节目中,还有一个缓和冲突性话语的语用策略就是以问句的形式。常用到的问句有寻求同意型问句和寻求信息型问句。例如:

  (6)崔永元:我想问问这位爱鸟的老师傅,假如您生下来是一只鸟的话,您是愿意在笼子里呢?还是愿意在大自然里呢?

  老师傅:当然愿意回到自然啦!(掌声)崔永元:这是不是标志着您通过今晚的讨论,爱鸟的观点有所变化呢?

  老师傅:是,对了!

  崔永元:那您家里养的鸟准备怎么办呢?

  老师傅:准备--,不再发展了。(笑声,掌声)崔永元:那笼子里的几只还是凑合关着?(笑声)老师傅:因为再放它也飞不了了。

  崔永元:您在行动上虽然不能放它了,但思想上已经把它放了。

  (《实话实说》之”鸟与我们“)在上面的对话中,主持人先用了一个假设性的问句(”假如您生下来是一只鸟的话,您是愿意在笼子里呢?还是愿意在大自然里呢?“)引导嘉宾设身处地地为鸟着想,后面连用了三个寻求信息型问句,使嘉宾最终决定不再养鸟了。如果主持人不是用问句的形式,而是直接让嘉宾不再养鸟,不仅达不到目的,还可能使交际双方矛盾激化。由此可见,问句可以使交际者在维护对方面子、避免冲突的同时,有效实现预期的交际目的。再看一例:

  (7)崔永元:您想过没想过,他的想法有时候可能会有合理的成分?

  刘君:合理还要合情,是不是?

  (《实话实说》之”我的儿子太潇洒“)在此对话中,主持人问道:”您想过没想过,他的想法有时候可能会有合理的成分?“这是一个寻求同意型的问句,而嘉宾刘君的回答,”合理还要合情,是不是?“表面上是寻求同意,实际上是反驳主持人的观点。尽管如此,这种以问句的形式来表达不同观点要远小于直接表达所带来的言语上的冲突和冒犯,问句弱化了冲突性话语的语力。

  5 结语

  人际交往中冲突性话语的缓和或加剧存在语言形式以及语用策略上选择的动态性,并体现一定的规律。以上我们主要分析了在 Brown & Levinson(1987)的礼貌论和 Spencer - Oatey (2000)的”和谐管理模式“下,访谈类节目中冲突性话语的语用管理机制,包括表面性同意、模糊限制语、幽默语言以及以问句的形式等语用策略。将冲突性话语这一特定的语言现象与语用视角有效地结合,可以加深人们对这类语言现象的理解,并为人际交往中如何减小或化解冲突,追求和谐的人际关系提供合理的语用学阐释。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