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普通语言学论文

前理解理论及其对语言意义的作用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1-08 共4364字
论文摘要

  一、前理解研究现状

  诠释学在西方学术界的兴盛始于20世纪60年代,以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的诠释学巨著《真理与方法》的发布为标志。到了 20 世纪 80 年代,一些由国外学者发表的与诠释学相关的论文陆续被译介到中国。而前理解理论在国内的引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相关德语哲学著作进行的译制,其中由洪汉鼎翻译的著作对该理论的引进发挥了关键作用,该书以伽达默尔原著为基础,洪汉鼎对前理解理论的提出与发展进行了系统分析与全面阐述。此外,洪汉鼎还在《诠释学——它的历史和当代发展》一书中,主要以诠释学发展的三次转向为主线介绍了诠释学发展的过程。

  随着该理论在国内学界的逐步应用,不少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将其拓展到不同的学科研究中。辛斌在他的论文中指出,理解和解释的目的与其说是为了消除误解、重建原意,不如说是为了弥合分歧、达成共识。王正在他的文章中指出,前理解是理解之所以产生的前提和条件,新闻标题可使得受众在接触之初,在前理解的意识下来决定对新闻的感兴趣程度。储建明在他发表的论文中阐明,只有通过读者的阅读参与和理解响应才能赋予作品以生命,才能揭示作品隐含而全新的意义。

  此外,前理解以及诠释学的相关理论也被应用在一些硕士论文中,在解释文学作品、翻译现象等方面产生了积极推动意义。

  因此,本文将立足于前理解的相关理论,对该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进行梳理,进一步分析该理论的潜在意义。同时结合相关语言实例,探求前理解理论在理解和解释语言意义过程中发挥的关键作用,从而揭示语言所催生的现实意义。

  二、前理解理论概述及解读

  从宏观角度来说,在诠释学的发展过程中,主要出现了两个学派,一个是以施莱尔马赫、狄尔泰等学者为代表的方法论诠释学学派;另一个是以海德格尔、伽达默尔等学者为代表的本体论诠释学学派。从微观角度来说,这两个学派也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前者为后者的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者的发展也对前者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深化和拓展。由此可以推断出,前理解相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也是蕴含在这两个过程中,并逐渐呈现在世人面前。

  施莱尔马赫曾指出:“我们必须想到,被写的东西常常是在不同于解释者生活时期和时代的另一时期和时代里被写的;解释的首要任务不是要按照现代思想去理解古代文本,而是要重新认识作者和他的听众之间的原始关系。”

  这说明了,在理解某一时期或时代所创作的文本时,作者的创作背景等历史因素是理解这些文本的前提,或者也可以称之为首要考虑条件。因为在一个较为完整且恰当的理解过程中,如果忽略了这一必要前提,那么真正的理解就无从谈起,同时也意味着这个理解过程可能就毫无意义。同时,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施莱尔马赫的某些观点与前理解理论的形成是密切相关的。

  随着 20 世纪 60 年代诠释学发展的转向,方法论诠释学渐渐失去了昔日的光彩,而本体论诠释学在西方哲学舞台上崭露头角。海德格尔对诠释学的深化与拓展产生了空前的影响,受到先前哲人的启迪,海氏创作了《存在与时间》并建立了此在诠释学。他认为理解的本质就是理解此在本身,只有通过这些基本要素,才有可能更有效地理解外部世界。“在海德格尔看来,理解正是作为一种存在的模式,才成为解释活动的基础,存在或世界指个人生活于其中的境况,人生来被抛置于其中。无论人是否理解这一点,事实是他已在理解着,并以理解的方式展示他的存在。这就是人的前理解。”

  不可置否,这也恰恰表明了海氏对前理解进行地深入阐述。理解是建立在前理解的基础上才得以展开,前理解的缺失就意味着理解过程中存在着“意义断层”,那么一个完整且准确的意义理解过程也就难以顺利开展。

  从上述观点可以看出,前理解的发展动向恰好代表了诠释学发展的趋势,那么到底何为前理解?

  或许从下面这些话中可以得到一些新的理解。

  “Interpretation is grounded in something wehave in advance-in a fore-having… In every caseinterpretation is grounded in something we can see inadvance-in a foresight… It is grounded in somethingwe grasp in advance-in a fore-conception. We come toan object with prior attitudes and prior questions byvirtue of which we can interpret it as something, andthereby understand it.”

  当接收者面对特定文本时,毫无疑问,他们会对该文本中的某一问题有自己的观点,而这些观点主要是由接收者的生活常识、经验以及价值观等所构成的。当他们在认真解读相关文本时,根据之前形成的观点,他们可能会接受文本中的看法,这就说明了他们在某一方面所持有的前理解与作者创作的前理解较为一致。反之,如果接收者对于文本中的相关看法持否定态度,那么就说明了文本中的看法与接收者之前的观点相悖,接收者在这方面所持有的前理解与作者创作的前理解不一致,从而阻碍了这两者之间的理解与接收。

  因此,当接收者在理解特定文本时,他们通常会主动地诉诸于与之相关的前理解来解读相关文本。这就说明了,前理解决定了特定文本能否顺利地被接收者解读以及能够被解读到何种程度,相应地,这也确保了理解能够顺利地进行。由此,我们可以将前理解界定为激发接收者理解文本意义的一种潜藏要素,只有当接收者受到这一要素刺激后,才有可能对特定文本开始有效解读。缺少了前理解的介入,有效的理解过程将难以生成。此外,接收者应意识到前理解在整个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从而辨别创作者的意图,最终有效地解读文本意义。或许可以这样说,只要前理解存在,那么理解就会存在。这一点也将在下一部分的实例分析中得到进一步的求证。

  三、前理解对语言意义之效用

  前理解相关理论的发展积极地推动了其在解读文本中的广泛应用,特别是在解读文学作品方面,它的重大作用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但现阶段,将该理论应用于理解语言意义的研究却寥寥无几,对于银行广告语言的解读更是凤毛麟角。在该部分,前理解的潜在意义将被进一步挖掘,并将其应用于分析银行广告语言意义。

  当前,随着经济水平的迅速提高,理财在当今社会也蔚然成风。基于这种趋势,各大商业银行通过各式途径展开了强烈的商业攻势吸引到更多的客户,而各家商业银行的广告成为一个重要的噱头。出现在这些广告中的语言似乎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在下面的语言意义分析中,两则银行广告语言将从前理解的角度入手进行全面的阐释。

  (1)女士:郎朗先生您好!您的航班、酒店都已安排好了,另外您母亲生日的鲜花也已送到,祝您演出成功。男士:我是郎朗,一年中我有大部分的时间都在旅途上。不过,就算旅程再忙,有它就好。通行全球,我就选招商银行美国运通卡。

  这段对话选自于招商银行的一则视频广告,首先这则视频广告中的语言是通过一场对话来呈现的,反映了创作者试图想给接收者留下一种极具亲和力感的印象,这样有可能使接收者更容易接收广告中所表达的信息。其次,创作者使用了郎朗作为广告的形象大使,不得不说,创作者的这一策略确实明智,当然也可以从中发现创作者的用意。在中国乃至全球,郎朗是一位家喻户晓、年轻有为的钢琴家,邀请这样积极的形象大使为广告代言,无形中也为接收者接收这一广告增加了颇多的正面效应,而这正是创作者先前就预测到的。另外,创作者在对话中提及了郎朗的行程安排,这些看似普通的行程却是创作者精心筹划的结果,更是为了可以尽量地向接收者的前理解靠近所做的努力。

  作为接收者,尤其是对于那些工作繁忙的接收者来说,他们或许很容易从这个广告中所描绘的现象找到共同点,因为这些类似的行程也会经常困扰他们。然后在郎朗的话语中,不难发现,创作者暗含了这样的意义,如果使用了招商银行信用卡,你的旅程将会非常顺利、舒适。很显然,创造者可以轻而易举地激发这类接收者的前理解,很快地引发他们的共鸣,进而达到这则广告的功效。正是由于接收者与创作者就某一方面的前理解能够较为顺利地达成一致,整个理解过程才得以开始并顺利前行。而这些前理解无论对于哪一方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只有双方形成较为一致的前理解的前提下,这则广告语言的意义及功效才能彰显。

  (2)现贷派爱生活,更懂得享受生活。我们始终相信,人生处处精彩。现贷派无担保个人贷款,帮助热爱生活的您,时刻享受人生的精彩。无论装修、结婚、购车、旅游,还是家电升级、学业进修,“现贷派”都能助您轻松实现!

  加点额度,最高 30 万贷款焕新生活;减去负担,最长 3 年还款轻松月供;乘倍便利,巧用额度现金管理更灵活;除掉羁绊,无需任何担保诚信通行。

  这则广告由英国渣打银行在中国官方网站上出品的,这些语言选自于广告相关的图片说明。创作者运用了数学里最基本的加减乘除规则,将这种新式贷款的优势展露无余。对于年轻人来说,增加贷款额度以及灵活支配贷款赋予了他们无限的便利,而减少月供还款数额以及无需担保更是他们梦寐以求的,这种贷款模式似乎将最大化贷款所带来的优势,并最小化贷款所带来的缺陷。上述各个方面都明确地说明了,创作者对接收者可能拥有的前理解进行了全面彻底的探索,从而来实现广告的实际效应。

  那么作为接收者,到底会不会接收该广告所表达的语言意义从而产生具体的消费行为呢?对于急需资金的年轻人来说,这种新式贷款的优势或许是其他类型贷款所无法比拟的。但这是由于创作者成功捕获了这些人的前理解,巧妙地运用了加减乘除规则,才使得双方的前理解达成较为一致的局面。不可置否,创作者使用的创作技巧以及隐含的意图能否被接收者辨别,并做出创作者所希望的反馈,还是无法确定的。因此,接收者应该有效地辨别广告语言中的潜藏意义,才能做出明智的选择。

  通过上述两则广告语言的分析,可以发现接收者如何挖掘创作者所精心掩盖起来的真正意图是至关重要的,而要识别这个意图,或许就需要接收者根据自身所拥有的前理解并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来辨别。换句话说,前理解被嵌入到整个理解过程中,它无时不刻地贯穿在接收者的解读过程里。

  四、结语

  根据其他学者对前理解相关理论研究,本文回顾了前理论相关理论的发展过程,梳理了与之相关的理论观点,并在此基础上挖掘前理解的潜在意义,将前理解界定为激发接收者理解文本意义的一种潜藏要素,只有当接收者受到这一要素刺激后,才有可能对特定文本开始有效解读。同时,从前理解的角度来分析两则银行广告语言,阐释前理解在实际语言理解过程中的微妙作用,揭示其所蕴含的现实意义及其有效性。希望通过研究前理解的相关理论,可以引起学界的关注并将其推广,从而促使更多的学者能够推陈出新。

  参考文献:
  [1]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哲学诠释学的基本特征[M].洪汉鼎,译.北京: 商务出版社,2007.
  [2]洪汉鼎.诠释学—它的历史和当代发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3]辛斌.论理解的历史性和解释的客观性[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5):73-77.
  [4]王正.浅谈前理解下新闻标题的语言艺术[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26-129.
  [5]储建明.读者意义:基于前理解实现一种新的理解[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9):38-42.
  [6]彭启福.理解之思—诠释学初论[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 65.
  [7]严平.走向解释学的真理——伽达默尔哲学述评[M].北京: 东方出版社, 1998: 25.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