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普通语言学论文

语言非范畴性在语言发展中的作用及过度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11-25 共3687字
论文摘要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与外界的交流日益加深,生活习惯和思想观念在一定程度上也产生了深远的变化。语言是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当代的社会正发生深刻的变化:整个世界成为一个地球村,经济、文化、科技等高速发展,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高度发达。社会生活的变化反映在语言中就是在日常生活或网络语言中出现了大量的新词语或新话语。另一方面,社会也是语言的反映,社会生活的发展程度通过语言完整地呈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总而言之, 通过社会观察语言或通过语言研究社会,都可以洞察社会的发展状态和发展程度。 当前,日常生活以及网络中出现的新词语或新话语从总体上来说反映了当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程度和文明进步程度。

  但是,也有少量的新词语或新话语在表达上不合乎语言的规范, 甚至在表达方式上出现了低俗现象,我们应给予充分的重视。 诚然,语言发展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是语言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也是语言由非范畴性向范畴性过渡的必然路径和发展动因。 但是,在正确认识语言发展中出现的新词语或新话语的同时,也应提出一定时期内切实可行的语言规范策略,为语言的发展制定长远的规划策略。 在语言的长期规划中, 我们应该充分考虑语言发展的历史文化背景、社会进步、科技发展、语言自身发展所产生的语言变异以及所处的国内国外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背景,确保语言沿着正确和健康的轨道发展,为人们的精神文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语言非范畴性在语言发展中的作用

  “范畴”是指人们的思维对客观事物普遍的、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各门学科都有自己的一些基本范畴,如化合、分解等是化学的范畴;商品价值、抽象劳动、具体劳动等是政治经济学的范畴;本质和现象、形式和内容、必然性和偶然性等是唯物辩证法的范畴。 语言也同样拥有自己的范畴,如名词范畴、动词范畴等。

  语言是活生生的社会现实的反映, 随着时代的发展,语言也会发生迁移或变迁,因此语言的范畴性也会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即相对来说发生了语言的非范畴性。客观世界的范畴是动态的、发展的,不是一成不变的。 如果语言范畴化是人类认知能力发展的一个方面,那么另一个方面就是语言的非范畴化。

  可见,范畴性和非范畴性是处于变化的两个变量,事物始终处于范畴性向非范畴性或非范畴性向范畴性过渡之中,这种过渡也促使事物不断发展、变化。 1984 年,Hop-per 和 Thompson 提出了语言非范畴性理论,主要用其来解释词的范畴属性的动态性。 认知语言学认为,非范畴性是语言范畴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最重要的认识能力之一, 是语言与认识创新的重要方式。

  2005 年,刘正光在其论文中指出非范畴性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在语言研究层面,我们将非范畴性定义为在一定的条件下范畴成员逐渐失去范畴特征的过程。 二是在认识方法层面上,非范畴性可以看做是一种思维创新方式。 根据非范畴性定义,范畴成员在非范畴性后进入新的范畴之前,处于一种不稳定的中间状态。

  那么语言非范畴性是怎样产生的呢? 众所周知,语言具有能产性, 是因为语言与认知有着紧密的联系。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的丰富,人类的认知系统不断产生新内容,怎样才能弥补这样的空缺呢? 通常人们会选择通过发明新的标记符号,从其他语言或方言中借鉴、创造类似拟声词的象征性表达式,从现有词汇和语法形式中构成或衍生新的表达式或扩展原有表达形式来表达新的概念的方式来弥补这种空缺。但通常我们大多数人会采用依赖已有的语言形式和结构来表达新的概念,但这样就会让许多现有的语言失去原有的范畴特征。 世界是运动的,总是在发展变化的,认识也必须不断向前发展。 为了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给新的事物建立新秩序,人类认识也必须不断地突破原有的界限才能建立起新的结构。 因此,人类认识在不断范畴性的过程中实际包含了一个非范畴性的阶段。这一阶段的重要作用在于为认识的发展和思维的创新提供必要的前提和条件,是事物不断发展、提高的必要阶段。

  三、语言政策、语言规划及语言规范

  语言政策是由一个国家的政府通过立法来决定某种语言的使用,保障某语言社团使用并维持该语言的权利。许多国家通过推行语言政策来推广或者遏制某个或某些语码的使用。

  语言政策具有服从和服务于该国或该民族的某种利益的。目前对于语言政策的概念界定较为认可的是:“语言政策是指人类社会群体在言语交际过程中根据对某种或者某些语言所采取的立场、观点而制定的相关法律、条例、规定、措施等等。 ”语言政策是某种语言之间或语言内部冲突和矛盾的产物,是表明一国对国内多元化语言种类存在的态度和规划。

  一个国家、民族或地区的语言政策规定了语言文字的基本原则,是人们需要遵守的语言发展方向。语言规划是指国家或其行政区域的权力机构按照一定的目标对共同体内部使用的语言、语言变体及其使用方式, 有组织、人为地加以统一管理。

  语言规划涉及民族共同语的确立和推广,民族共同语的规范和完善,语言选择,协调、调查,文字创制和改革等。政府所推行的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的行为是为了国家能够稳定、民族得以团结、经济可以发展。 因而, 语言政策与语言规划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决定国家、民族或区域能否沿着正确方向健康发展。

  认知与语言密切相关, 语言不是一成不变的,语言非范畴性产生的根本动因在于认识的发展和思维的创新。

  语言从非范畴性向范畴性过渡的过程中,有时发生偏离语言发展的正确轨道甚至出现低俗现象都难以避免。对此,我们应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要尊重其发展的必然性,不能只看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不能全盘否定,要敢于发展与更新。 其次对于语言中出现的低俗现象不能听之任之,否则长此以往必将会给整个民族的文化带来负面影响。在语言的非范畴性过程中应始终把持语言规范的态度, 制定相应的语言政策、规划和具体的规范措施。

  首先,语言的规划要将语言放在整个社会发展的经济、政治、文化的背景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迅速,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人们在追求“新、奇、快”的过程中,所使用的语言必然有所反映,即产生语言的非范畴性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出现破坏语言形象甚至给民族文明造成负面影响的话语, 语言规划部门或新闻媒体应采取春风化雨、循序渐进的方式将其逐步清除出人们的日常语言中。

  其次,语言的规划、语言政策的制定必须将语言自身的发展因素考虑其中,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语言自身发展的因素会导致语言变异, 这些变异在语音、词汇、语法层面上都会有所表现。

  由于语言具有极强的个性化特征, 难以用哪些具体政策进行规范,因而引导人们采取自我规范的原则是十分必要的。主流媒体应该给予正确的引导,在语言规范中起到引领的作用。 应该不断地引领人们自发规范自我的语言,自发判断在交流中所使用的话语是否得体、规范,只有这样有些词汇或话语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自我消亡,淡出语言系统。再次,语言规划中要充分利用媒体的作用。人类进入新的世纪以来,电视、网路等媒体得到了更加迅猛的发展,新闻媒体应该在规范语言的使用中发挥其独特的优势,新闻媒体自身应该具有时代精神和责任意识,在振兴国家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中自觉发挥重要作用。首先应该正确使用范畴性尤其是非范畴性词汇或话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引领语言的使用。语言规划部门在语言规范中更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义务,应该加强对新闻媒体的监管,特别是对网络评论中低俗语言评论的监管,净化媒体语言,截断媒体中低俗话语的传播, 让人们远离低俗语言的侵扰。 对语言的监管不意味着非范畴性语言的消灭,而是使人们远离低俗语言特别是给中华文明带来负面影响的语言,因此应该引导电视、网络、杂志等媒体应用被大众认同的非范畴性话语, 为语言传递正能量。

  不断地提高人们的文化水平在低俗语言的规避中始终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教育、文化水平会逐渐得到提高,人们的语言使用也会随之得到提高,更好地向世人展示文明的中国文化,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力量。

  四、结语

  语言规划的目的是解决语言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刘正光曾说,范畴性与非范畴性就像一个硬币的两个面,二者共同构成一个有机、完整的整体。单有语言范畴性或非范畴性都是不完整的, 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在语言方面可以相互补充。范畴性和非范畴性构成了人类认知矛盾内部的对立统一关系,是矛盾内部同一性和斗争性的两个方面,成为推动人类认知能力发展的根本动力。

  语言非范畴性理论并非是范畴性的矛盾或对立, 而是语言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言非范畴性是语言发展阶段的必经之路。 对待非范畴性语言,我们的态度应该是容纳、分析、引导、规范。 对于语言规划我们应秉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既不全盘否定,也不全部接受。

  参考文献
  
  [1] 张占山.语言规划、语言政策与社会背景的关系[J].烟台教育学院学报,2005(2):24.
  [2] 罗建平.语言非范畴化理论简述及讨论[J].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11(2):62.
  [3] 张宁.语言非范畴化的特征及其产生的现实动因[J].安徽文学,2009(3):329.
  [4] 刘润清,刘正光.名词非范畴化的特征[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4(3):1.
  [5] 张雨兰.中国视角下的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J].文学语言学研究,2008(37):210.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