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普通语言学论文

近十年国内语用预设研究成果与反思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11-20 共2432字
论文摘要

  预设最先由德国哲学家弗雷格于1892年发表的“On Senseand Reference”中提出,属于哲学命题。20世纪50年代,英国语言学家斯特劳森将预设的概念引入语言学研究的范围。自20世纪60 年代起,预设这一术语成为语言学家研究和关注的焦点之一。随着预设研究的深入,、语言学家们意识到由于预设具有可取消性和语境依赖性的特点, 无法从语义角度对预设概念作出充分合理的解释,语言学家便将预设作为一种语用现象而非语义现象进行研究。该文将重点围绕语用预设近十年的最新研究成果展开述评。

  1 近十年国内语用预设研究综述(2003-2013)

  1.1 理论性研究

  魏在江(2003) 探讨了语用预设的心理空间理据,它以心理空间关系为手段, 揭示语言结构中的相关信息,。基于此,陈家旭、魏在江( 2004) 进一步探讨了语用预设的心理空间理据,力求从多学科、多角度对语用预设进行全面研究。

  魏在江(2006) 在Verschueren 提出的语言顺应理论和元语用意识理论的基础上, 探讨了语用预设与语言使用者的元语用意识之间的关系, 以及不同语用预设的语言标示的元语用功能。

  魏在江(2008) 以认知语言学的理论为指导, 从新的角度解释预设的功能、特征等。基于此,熊永红(2010) 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理想化认知模式和心理空间理论阐释了虚假语用预设生成的实质,认为虚假语用预设是预设在具体交际中衍生出来的不同于一般语用预设的超常操作现象, 是语用预设超常规状态下的变异使用。

  魏在江(2012) 拟从预设的接受者角度出发,以哲学诠释学的理论来研究预设的接受心理与认知期待,又为语用预设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1.2 实用性研究

  实用性研究指把预设理论研究的成果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

  王守元、苗兴伟( 2003) 论述了预设在文学语篇建构中的作用。预设可以帮助作者建立虚拟的语篇世界,并帮助读者通过预设来对虚拟世界作出理解。

  蔡平(2007) 从语用预设角度解释一些常用的翻译方法, 如直译、加注、改写。此外,郗倓娉(2013) 从语用预设的原型结构对广告语翻译进行分析研究,揭示广告翻译中的成功例子都是译者巧妙运用文化背景预设、语言习惯预设及社会功能预设的结果。

  徐宏琳(2005) 将语用预设应用于听力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推理和辨别能力。如何在英语写作的学习和教学中应用预设理论, 相关研究较为匮乏。鉴于此,匡骁(2009) 从预设的概念、分类、功能等方面切入, 结合实例探讨语用预设在提高英语写作的连贯性、经济性和整体结构的作用和运作机制,以期为英语写作的教和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2 近十年国内语用预设研究反思

  2.1 成就

  从我国学者在国内期刊发表的关于语用预设研究的文章数量来看,与语用预设直接相关的文章达471篇,取得了不菲的研究成果。

  2.1.1 理论性研究实现了跨学科的交叉与融合。

  随着人们对语用预设研究的深入以及认知语言学、篇章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等学科的兴起和发展, 国内学者对语用预设的研究实现了从单一学科到跨学科的交叉研究。

  2.1,2 应用性研究成果价值日渐增大。

  随着研究的发展, 国内学者不再仅仅局限于语用预设本身的研究,而是将语用预设的理论性研究成果应用到实际的问题中,应用的领域主要是翻译、语篇建构、语篇教学、广告等方面,而且研究成果取得了极大的运用价值。

  2.2 不足

  毫无疑问,在过去的十年里,我们对语用预设的研究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绩,但是,如果深刻地审视和反思,我们会发现在语用预设的研究方面还是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2.2.1 理论性研究比较局限。

  虽然在预设研究上, 很多学者也写出了比较出色的理论性文章,但是几乎所有的学者都是以魏在江的研究思路为指向标的,研究成果大多只是对魏在江研究理论的一个拓展,没有太多的新意。如:魏在江(2003) 以复合空间理论为研究切入点, 论述了语用预设的心理空间理据,基于此,陈家旭 ( 2004)进一步论述了语用预设的心理空间理据,力求从多学科、多角度对语用预设进行全面研究。再如:魏在江(2006) 在 Ver?

  schueren 提出的语言顺应理论和元语用意识理论的基础上, 探讨了语用预设与语言使用者的元语用意识之间的关系, 以及不同语用预设的语言标示的元语用功能。基于此,余玲丽( 2006)通过分析陈述句中调核提示预设命题成分时的元语用功能,指出了调核提示的成分落在预设命题之中的三种情况。由此可见,这一时期,几乎所有的理论研究思路都是沿着魏在江的研究理论发展开来的,具有一定的狭隘性与局限性。

  2.2.2 大型语料库使用较少。

  在语用预设的研究上, 国内学者尚未利用大型语料库(SEU、LOB等)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这就使得论证的确凿性有待提高。

  3 结束语

  自2003-2013年,国内学者在语用预设的研究上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据初步统计,国内学者在CNKI发表的关于语用预设研究的专文多达471篇, 但囿于篇幅,该文仅列举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通过对近十年研究成果分析与评述,我们发现在语用预设的研究上, 我们存在一个极大的劣势,即我们的理论性研究不足,理论性研究思路亟待拓宽;但是值得我们欣慰的是我们也具有相当的优势,即应用性研究成果丰富。最后,我们应积极借鉴国外相关主题的研究成果,取其精华,为我所用,不断丰富和开拓我国对语用预设的研究,力求在未来的十年里取得更丰硕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魏在江.语用预设的复合空间理据[J].外国语言文学研究,2003.
  [2] 陈家旭,魏在江.从心理空间理论看语用预设的理据性[J].外语学刊,2004.
  [3] 魏在江.语用预设的元语用探析[J].外语研究,2006(1).
  [4] 魏在江.认知参照点与语用预设[J].外语学刊,2008(3).
  [5] 熊永红.虚假语用预设及其认知解读[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0(3).
  [6] 魏在江.语用预设的接受心理与认知期待[J].外语学刊,2012(5).
  [7] 王守元,苗兴伟.预设与文学语篇的建构[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3).
  [8] 蔡平.语用预设理论对翻译方法的解释[J].外语学刊,2007(5).
  [9] 郗倓娉.广告语翻译中的语用预设[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3(6).
  [10] 徐宏琳.语用预设与听力理解[J].扬州大学学报,2005(4).
  [11] 匡骁.语用预设理论对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J].外语学刊,2009(5).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